发挥十个优势 实施十项行动
开拓空港鄂城版城乡融合发展新路
中共鄂城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夏鑫
2018年09月23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作为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地,我们要用市委七届六次全会精神指导城乡融合,改革创新、拼搏赶超,加快趟出一条符合空港鄂城实际的新时代乡村振兴新路子,加快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江南美丽田园航空城,争当以城乡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和优等生。
一、在破解十个问题中提振精神,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城乡大融合。打造城乡融合发展鄂城样板,必须突出问题导向,以改革创新精神破解城乡融合发展中的重难点问题。一是思想解放不到位。与江浙沿海先进地区相比,这是我们最大的短板。干部抓“三农”工作习惯老把式、老套路,农民思想观念相对保守,安于现状、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小胖子”思维普遍,缺少敢想敢干、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业创新创优精神。二是理念更新不及时。简单就农村抓农村、就农业抓农业,片面理解城市反哺农村,没有深入厘清以工促农、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不善于运用新发展理念推进融合、绿色、共享发展,因而缺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三是市场意识和品牌意识不强。市场和政府“两只手”作用发挥不理想,有的不想开展农业招商引资,不会融入对接吸纳武汉、黄石、黄冈大市场,不敢借助市场主体推动市民下乡,本来多元的乡村功能相对单一,乡村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没有完全激活,而且农业创新力、竞争力不足,缺少绿色、生态、优质、叫得响的特色农产品,乡村龙头企业更是匮乏。四是制度创新不力。这是最根本的制约。重塑城乡关系的核心在于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体制机制亟待重构,制度供给不及时不精准不系统不均衡不优化,管理方式粗放。五是资金整合制约。当前,保运转型区域财政投入力度有限,财政资金的杠杆和引导作用有限,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有限,涉农资金整合必然受限。六是资源闲置分散。不少土地、山林、水面等资源分散,不少村庄散居,除了长港垦区之外,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初步统计全区闲置土地约两万亩、林地近八万亩,全区5.2万户民房中闲置约1.6万户。七是基层基础薄弱。仍有不少集体经济薄弱村、空心村,106个村中有32个软弱涣散村、19个省市贫困村,生态环境治理基础不牢,农村劳力流失严重,农业科技水平不高。村组公路硬化、便利化,但破损较多,“四好”标准不高。前些年恶势力和宗族势力把持个别基层政权,非法宗教和邪教势力渗透,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的组织力尽管不断增强,但在群众中的吸引力、凝聚力还不尽人意,基层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不优。八是农民主体内生动力不足。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没有充分发挥,“等靠要”较普遍,“主人翁”地位不突出,参与热情与积极性不高。规划建设广泛征求农民意见不够,一定程度大包大揽、越俎代庖、“一厢情愿”,共商共建共治格局尚未完全形成。九是乡土人才资源短缺。安心留在农村的人才少,城乡人才流动机制不活,回乡能人少,“狮子型”村级干部难选难留,面向农村农民的技能培训效果不佳,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有待畅通。十是乡村陈规陋习严重。一些乡村文明程度不高,存在封建迷信、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盲目攀比等不良风气,教育农民的任务相当艰巨。问题是实践的向导。要解决这十大问题,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思想大解放的“牛鼻子”牵引乡村大振兴、城乡大融合,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新路。
二、在研判十个优势中拉高标杆,以动能大释放推动城乡大融合。审时度势,综合分析劣势与优势、潜在优势与显性优势,善于变劣势为优势、变不能为可能,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一是党群连心的政治优势。2013年7月22日,总书记亲临鄂州鄂城视察,对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寄语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行动指南。广大乡亲支持拥护乡村振兴,党群干群关系总体和谐,群众对美好生活有更多新期待,这些积极因素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二是空港新城的产业优势。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落户鄂城,加快建设全球第四个、亚洲第一的航空物流枢纽,给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未来鄂城将成为立足全国、逐鹿全球的临空生产性服务中心,速度引领、多式联运的国际航空物流枢纽,创新驱动、要素集聚的国际综合大都会。这为城乡加快融合、高质量融合提供了“发动机”和“加速器”。三是开放包容的区位优势。北枕长江,“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重要节点,处于武汉城市圈核心层和“武鄂黄黄”都市连绵带,区域开放程度较高,产业协作、功能整合空间大,紧邻大武汉的“后花园”先天优势有待释放,具有率先融合发展的独特条件。四是多式联运的交通优势。长江黄金水道过境46公里,“316”和“106”国道、沪蓉、大广高速、汉鄂高速、武九铁路、武鄂城际铁路等在境内交汇,鄂城距武汉天河机场仅1小时车程,形成密集的水铁公空交通枢纽。便捷的交通优势和长江深水岸线资源,厚筑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底盘”。五是敢于试验的改革优势。鄂州是湖北首个城乡一体化试点市、全省综合改革示范区,而鄂城则是城乡一体化建设主战场和首善之区。当前,鄂城正加快推进航空都市区城乡融合发展、探索构建枢纽经济发展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生态文明和民生领域改革、深化党的建设领域改革等6大方面16项改革项目,为城乡大融合提供制度支撑和强大动力。六是日益崛起的人才优势。市级“121”人才池计划和“新鄂州人”计划的有效实施,航空城、科技城、生态城和武鄂一体化发展的大格局,形成人才虹吸效应,让鄂城借船出海,彰显根本优势。2017年以来实施“三乡工程”,吸引市民下乡15万人,能人回乡200余人,参与兴办企业21个,投资总额10余亿元。以楚鱼香“虾蟹王”夏成茂、电商“董大人”董海波、种养“巾帼红旗手”李月梅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乡土人才逐步发挥领军效应。七是底蕴深厚的文化优势。地处武昌鱼故乡、古铜镜之都,拥有世界级非遗传承雕花剪纸、国家级非遗传承泽林旱龙舟和碧石牌子锣、省级非遗传承燕矶百节龙和多项市级非遗传承。2017年以来先后举办首届长港农垦文化节、沙窝胡桥豆丝文化节、泽林屈原旱龙舟文化旅游节、碧石渡诗画莲花节,举办“春满鄂城”征文,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绿色文化浑然一体,文化品牌独树一帜,“无中生有,有中生优”。八是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水资源是鄂城最大的资源禀赋、最大的发展优势,也是最大的发展潜力。境内花马湖、三山湖、洋澜湖三大水系碧波荡漾,有百里长港等大小湖泊43个、面积1.2万公顷,有鄂州最大的石桥水库等中小型水库19座,有鱼类资源207科106种,是河蟹、稻虾、淡水鱼等湖北名优水产品的重要出口基地。九是独占鳌头的山林资源优势。现有大小山体106座,林地面积13.6万亩,鄂州第一高峰四峰山、红色教育基地峒山、爱国教育基地天平山、人文高地白雉山驰名荆楚,特色林果业发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将丰富的山水和人文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效益、休闲观光旅游、绿色有机产品,为农旅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厚植了物质条件。十是经年累积的基础优势。全区城镇化率近65%,城乡二元结构基本打破,城乡统筹发展的水平不断提升,农业质量效益明显提高,2017年实现粮食生产“十二连增”,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49元,同比增长8.1%。特别是乡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达到新水平,全面实现村村通水泥公路、村村通客车,城乡社会管理网格化,全面从严治党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高压下基层组织得到淬炼,机场核心区镇村党组织在征迁攻坚中的战斗力经受住了考验,“红色征迁”、“红色体检”深得民心。这十个优势就是十座“富矿”、十张靓丽的名片,是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十大要件。瞄准2020年,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紧扣“5+3+2”发展战略布局、建设现代化航空新城战略安排,发挥自身优势、增强内生动力,以发展与空港经济深度融合的美丽经济、共享经济、民宿经济为着力点,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走出一条具有鄂城本土特色、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更高、村镇发展质量更高、绿色发展指数更高的乡村振兴之路,争创全市乃至全省乡村振兴先行区和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三、在实施十项行动中系统集成,以要素大聚集推动城乡大融合。实施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围绕破解“十个问题”、发挥“十个优势”,坚持规划引领、政策引导、市场推动、项目带动、资本撬动、创新驱动、龙头培育、法治保障的基本思路,一年打基础、两年出形象、三年见实效,健全党委领导下的政策、考评、通报、奖惩、动力和责任机制,统筹力量、整合资源、聚集要素、久久为功,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总的抓手是“十个一批”项目,即实施一批引领性涉农黄金政策和突破性涉农改革项目;发展一批有规模的现代化临空生态农业特色基地和有影响力的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引进和培育一批全产业链型龙头企业、青年农场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成一批农村电商服务平台、电商产业和电商特色村镇;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目的地、特色民宿村、网红村、康养基地和乡土文化旅游特色节会、“春满鄂城”乡土创意文化品牌;兴建一批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点和农村新社区;构建一批田园综合体、共享生态农庄和智慧农业产业园、现代化冷链物流园;选树一批扶贫先锋、脱贫标兵、创业致富带头人;选聘和培育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农业科技特派员、乡村规划师、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新型职业农民、“红色头雁”等乡村振兴多元化人才;评选一批文明示范乡村、文明示范农户、平安法治示范乡村、鄂城新乡贤。具体路径是“十大专项行动”:一是实施“三乡”行动。列好资源、人才、项目、企业四类清单,创新市民下乡、能人回乡和引导企业兴乡机制,唤醒农村沉睡资源,破解要素下乡障碍。盘活农村空闲农房和土地等闲置资源,发展民宿文化型、农事体验型、龙头带动型、村企共建型,使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农产品现货变期货、消费者变投资者。依托山水资源,大力发展“大健康+休闲旅游”产业,引导城镇居民到乡村农业体验、休闲旅游、养生养老。发展以共享生态农庄为主要业态的农村共享经济,发展产品订制型、休闲养生型、投资回报型、扶贫济困型、文化创意型,使农民转变成为股民、收成转变成为收入。加强与鄂城籍在外乡村贤达、社会名人的联系,大力推广回归创业型、带动致富型、乡贤治理型、公益捐助型产业,掀起能人回乡创业热潮。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对接和宣传推介,吸引更多城市和社会资源进入乡村发展乡村。二是实施改革强农行动。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政策供给,以改革实现强农美村富民。重点围绕航空都市区建设,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整区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落实村集体“三权分置”办法。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集体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多种方式,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三是实施品牌创建行动。重点建设“三山两湖一带”,打造面向未来的临空偏好型、都市休闲型生态农业优势产业带和集中发展区,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冷链物流业,加快推进杜山冷链物流园和长港新雅•慕鱼水产品加工园建设。打造武汉城市圈重要的花卉苗木生产基地,打造2万亩稻虾共生生态农业基地,建设全国知名的小龙虾种苗基地,做响做优做强武昌鱼、长港楚鱼香、胡桥豆丝、泽林鱼丸、万亩湖小龙虾、万亩湖香米、泽林金花枣、杜山富农食品、东港台湾高接梨、信源面条等特色品牌。四是实施百村千湾万户美丽家园行动。结合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学习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好经验,开展美丽家园三年行动,实施若干个省、市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加快推进布局优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环境洁化、河塘净化、家园美化、乡风文明化、农业产业化、服务均等化,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形成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一村一业,留住乡愁,彰显乡土风情、乡村特色。五是实施脱贫攻坚行动。紧盯扶贫政策落实、帮扶责任落实、工作任务落实,结合乡村振兴高质量推进脱贫攻坚。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实施“百企帮百村”工程,发展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培育可持续发展帮助贫困群众增收产业。落实建档立卡贫困对象教育、健康、就业、农林、水产、金融、兜底保障等扶贫政策,做实驻村工作队结对帮扶,与乡村振兴工作队融合为一,更好发挥脱贫攻坚生力军作用。办好农民夜校开展扶智扶志教育,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六是实施电商下乡行动。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利用航空物流优势,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引入“供销e家”等资源共建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体系、旅游电子商务营销体系,探索“电子商务+旅游+扶贫+农产品”的发展模式。七是实施科技兴农行动。以推动互联网技术在农业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为重点,加速推进智慧农业建设,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加大与科研院所合作力度,筹建长港、杜山、杨叶等院士专家工作站。深化科技项目与人才培养合作,建设一支数量充足、服务农业农村发展的实用人才队伍。八是实施文化传承行动。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培育文明乡风,倡导良好家风,厚养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文明程度。切实保护好优秀传统文化、农耕文化遗产,加大鄂城雕花剪纸、杨叶高跷、花湖木雕等7个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利用,打造“春满鄂城”、长港农垦、泽林旱龙舟、诗画白雉山、华兆风情等文化旅游品牌,善讲乡村故事,让乡村有“颜质”更有“气质”。九是实施红色引擎行动。推进党旗领航工程,打造城乡融合的红色战斗堡垒。结合村(社区)“两委”换届,推进“头雁引领”计划,选优配强“红色头雁”。推进以清理农村资产、资金、资源,整顿农村基层党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反对宗族房头控制、反对非法宗教邪教势力渗透、反对拉票贿选等为重点的清基固基工程。十是实施扫黑除恶行动。以红色体检为切入点和着力点,依法推进三年为期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突出边扫边治边建,彻底净化基层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以扫黑除恶牵引高质量平安法治建设,探索枫桥经验鄂城化路径,建立党建统领的以人民为中心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机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来源:夏鑫 观英阁 2018年09月23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