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著名的房地产专家孟晓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打赢关税之战的核心在于恢复房地产行业的支柱地位,指出房地产是我们的最大内需,是制造业最大的订单,恢复房地产的支柱地位可以带动内需应对出口贸易的下滑,稳定中国的经济。
专家分析指出,美国敢于对我们发动关税战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国内房地产市场的长期繁荣,持续12年的房价稳定使美国居民资产保值增值,这种财富效应显著降低了民众储蓄意愿,支撑了强劲的消费能力,从而为美国在经贸对抗中提供了重要底气。
我们认同专家观点在短期内确实能快速缓解贸易战冲击,但必须清醒认识到,这种过度依赖房地产的发展模式从长远看存在严重隐患,同时专家也忽视了我们经济发展面临的核心困境:
一、美国民众敢于消费的核心不是房产的稳定,是源自于强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些制度安排共同作用,形成了"消费-保障"的良性循环:社会保障降低了预防性储蓄需求,释放了消费潜力。
疫情三年深刻改变了居民的消费观念,48万亿元储蓄的持续增长并非简单的消费意愿不足,而是民众面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理性选择,这种预防性储蓄行为本质上反映了社会保障体系仍需完善的关键问题,当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的保障力度与民众期待存在差距时,居民自然会通过增加储蓄来构筑个人安全防线。
二、当前90后群体平均背负34万元住房贷款的现实,折射出我们消费市场面临的结构性困境,这一代年轻人将未来30年可支配收入的大部分提前锁定在不动产上,直接挤压了其他领域的消费空间,当结婚率跌破6‰、生育率全球垫底,继续推高房价无异于给垂危者注射兴奋剂,我们现在要做的应该是避免00后重蹈80、90后的覆辙。
三、把房地产当作经济支柱,就像让运动员长期依赖兴奋剂,短期成绩的光鲜,换来的是造血功能的永久损伤,当社会资本疯狂涌向楼市,制造业升级所需的研发投入就被釜底抽薪;当年轻人六个钱包耗尽在首付月供中,消费市场就永远失去内生动力;当地方政府沉迷土地拍卖的快钱游戏,产业转型所需的制度创新就成了空中楼阁
四、将关税战胜负系于房地产市场的论点,暴露出对全球经济格局的严重误读,美国贸易战的本质是科技霸权争夺,而非简单的贸易逆差纠葛,试图用钢筋水泥堆砌的GDP数字与硅谷争夺话语权,无异于用大刀长矛对抗战机。
我们的学者还在为楼市成交量回升欢呼时,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关键技术专利早已被竞争对手收入囊中,当孟晓苏们高呼“房地产是支柱产业”时,请记住:没有一个国家能靠盖房子赢得大国竞争,反而会让我们在全球价值链中被锁定在低端制造环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