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躲在刺激里不出来,寻求更大的刺激。要么躲在稳定里不出来,避免更大的打击。以至于,我们走了几百年也没走出自己的呼啸山庄。
美国红脖子这几十年从中产阶级,变得愈发边缘,这是他们的伤和匮乏。
呼啸山庄主人收养了被遗弃的孩子希斯克利夫,他和主人的女儿凯瑟琳,一起长大。
但希斯克利夫从小被主人的儿子,也就是凯瑟琳的哥哥欺负,殴打。
希斯克利夫在表面的顺从下,积蓄着复仇的怒火和能量。
同时,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相爱。
虽然希斯克利夫粗野,没教养,狂放,如同呼啸山庄的气氛和生长环境。但凯瑟琳就是爱他。
他们俩一起看着对面的画眉山庄,山庄里的家人举止典雅,彬彬有礼。
凯瑟琳在画眉山庄附近的意外受伤,让她得到了画眉山庄男主人林顿绅士般的照顾。
并在那里山庄住了十多天。这十多天让林顿爱上了凯瑟琳。
林顿很快来到呼啸山庄,向她求婚,这是希斯克利夫想做而不敢奢求的事。
凯瑟琳面临选择困境
一方面,她很爱希斯克利夫,他俩的爱情如此强韧不息。希斯克利夫的野蛮像极了呼啸山庄和自己。
另一方面,林顿以及他代表的生活方式,像极了画眉山庄的优雅,对于凯瑟琳同样有着强大的诱惑力。
为了接受林顿的求婚,凯瑟琳也编织了可以自圆其说的理由。她告诉仆人,如果自己嫁给希克斯利夫,那么他们两个只能去讨饭;但是,如果嫁给林顿,那她就可以用丈夫的钱帮助希克斯利夫抬起头来,安排他从此再不受她哥哥的欺负。
正在厨房门外偷听的希克斯利夫倍受打击。他立刻离家出走,消失得无影无踪。
三年后,希斯克利夫回到了呼啸山庄,此事,他已经是一位腰缠万贯的商人。这种情节在现在看来很狗血,但在两百多年前,是小说的常用转折模式,完全说得通。
重要的是,《呼啸山庄》真正的变态和深刻,开始了。
希克斯利夫一回来,就闯进画眉田庄,让此时已经怀孕的凯瑟琳又惊又喜。
她想重温旧梦,家里有一个,外面再来一个。
然而,希克斯利夫是带着全盘复仇计划来的,他追求林顿十八岁的妹妹伊莎蓓拉,既图谋林顿的家产,也要逼得凯瑟琳失控。凯瑟琳果然魂不守舍,她跟希克斯利夫的几次相遇的场面,都显得无比激烈。他们之间感情的结越打越死,最终难逃绷断的结局。病中的凯瑟琳受到强烈刺激,在见过希克斯利夫最后一面后近乎疯癫,产下和林顿的女儿小凯瑟琳之后就去世。
希克斯利夫正希望这样,在爱里折磨她,以报复她当初的离弃。
此时,希克斯利夫的心也跟着死了,他极端痛苦。
但痛苦也要报复。似乎他要的就是这种爱恨纠缠。甚至都分不清爱和恨的区别。
近代和现代读者最津津乐道的也是这种情节。
如果都像林顿和凯瑟琳那样,在画眉山庄里和和美美的生活,那有什么意思呢?
要像包法利夫人那样,或安娜卡列琳娜那样,婚外情,爱得死去活来才过瘾。
配偶不如情人,情人不容偷人,偷人不如偷不着······才过瘾。
跟这过瘾的爱比起来,波澜不惊的生活,好像都就不配叫爱。
显然,希克斯利夫和凯瑟琳,在潜意识里,也是这样想的,只是他们作为两百多年前的人,显得太超前。
希克斯利夫的复仇和变态并没有停止。
希克斯利夫先是将十八岁的伊莎蓓拉诱骗私奔,回到呼啸山庄以后又对她极其冷淡,几乎到了虐待的程度。伊莎蓓拉逃走以后,生下她和希克斯利夫的儿子小林顿,此后没过多久,便在抑郁中客死他乡。
伊莎蓓拉的哥哥,画眉山庄的主人林顿想把外甥小林顿接回画眉田庄,却被希克斯利夫阻挠。小林顿跟着希克斯利夫回到呼啸山庄以后,同样受尽冷遇。在他的亲生父亲希克斯利夫看来,小林顿从名字到长相到性格,都更像林顿家的人,彬彬有礼,不堪一击。而此时的呼啸山庄里,从小虐待自己的凯瑟琳哥哥早已病逝,他的儿子哈里顿天资聪慧,希克斯利夫却故意不让他受教育,以此来报复他父亲当年的所作所为。
接着,希克斯利夫又利用小林顿与小凯瑟琳在荒野上偶遇的机会,诱骗小凯瑟琳到呼啸山庄,逼迫她嫁给已经病入膏肓的小林顿。结果,林顿去世,由于女儿已经嫁给小林顿,所以画眉田庄和呼啸山庄的财产事实上都落到了希克斯利夫手里。
但是希克斯利夫并没有因此就快乐起来。在复仇中,他一天天老去,也越来越热切地等待死去之后到地下与凯瑟琳相会。
小说的结局,小凯瑟琳和哈里顿走到了一起,结婚,两个家族上一代人的纠缠,仇恨,爱恨,报复等等,没有在他们的心里留下印记,都逐渐远去。在两个山庄的废墟上,嫩芽在骨骸的夹缝中生长。就像是激情澎湃的进行曲,过渡到了十二平均律。两人开始平静的生活。
这几百年,我们理解的爱就是那么雷霆万顷,激情澎湃。以至于很多人继承了希克利斯夫的变态,发明了SM,换妻游戏等花样百出的变态。有时,激情和变态是如此的通病连理。
但与此相对立的是,完全没有激情的生活又好像在履行义务,假装生活。
凯瑟琳被这彼此对立的两端,撕得粉碎。
过了这几百年,我们也没能弥合激情与平静的鸿沟,以至于现代改编的很多音乐剧《呼啸山庄》,居然把希克利斯夫和凯瑟琳理解为因为家族原因不能走到一起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如同在厚重的牛油火锅里拼命放奶酪和白糖,让作品变得轻浮。根本原因是,我们接不住如此厚重的剖析人性之作。
其实,这彼此对立的两端,都源于同一个人性:匮乏。
因为对爱的匮乏,才需要不断刺激,假装去爱。就像很多流行歌曲里那样假装痛苦的呻吟。
因为对安全的匮乏,才躲在稳定但无爱的日子里不出来。
要么躲在刺激里不出来,寻求更大的刺激。要么躲在稳定里不出来,避免更大的打击。以至于,我们走了几百年也没走出自己的呼啸山庄。
此时,听亨德尔、巴赫、海顿、莫扎特······更能体会到一种美。他们将激情的洪荒之力内藏于日常动人的秩序中,只有爱的富足能把撕裂的两端谱写成我们的十二平均律。
再回看,凯瑟琳对希克里斯夫的感情,像极了美国红脖子对特朗普的感情,他们喜欢这样粗鲁,狂放,哪怕撒谎,胡来的人。他们讨厌彬彬有礼,但虚伪造作的希拉里,哈里斯。在这两端无法弥合的当下,他们选择特朗普,也像凯瑟琳爱希克里斯夫那样,爱的是自己本来的样子。
受了伤的人,总会匮乏,美国红脖子这几十年从中产阶级,变得愈发边缘,这是他们的伤和匮乏。
美国等待的是,重归信仰和平静,
在呼啸山庄的废墟上,
让新的嫩芽在骨骸的夹缝中生长。
欢迎转发本文给你关心的他/她
传递真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