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之声”《即刻出发》节目主持人龙夜于2025年4月8日连线了中国最早跨界经经人、文促会短视频与直播委员会执行秘书长--授授。作为中国最早投身艺人经纪的开拓者,授授的履历堪称一部行业进化史:从华谊兄弟的初创岁月,到慈文、乐视的深耕探索,她以十年光阴在传统影视经纪领域铸就金石;当行业格局剧变,果断转身,在直播平台与自媒体浪潮中开辟网红经纪新航道;如今,她也开始为一些企业和企业家打造IP品牌,并助力艺人伙伴做起一个滑雪服品牌,在职业生涯上书写新的传奇。这位永不停歇的"出发者",在节目中将带来怎样独特的见解与故事?让我们一同回顾这场充满惊喜的连线。
主持人龙夜:请自我介绍一下。
嘉宾授授: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授授,算是中国最早的跨界经纪人。从华谊兄弟入行,又在慈文和乐视,带了十几年的传统影视明星。后来转战直播平台和自媒体平台,带网红。这两年,也在帮助一些企业和企业家打造IP品牌,还助力艺人朋友做起来一个滑雪服品牌。感谢主持人龙夜,让我有机会在FM103.8《即刻出发》这个节目中和大家交流。
主持人龙夜:作为中国最早的“跨界经纪人”,您最初是如何想到将传统演艺明星带入直播和自媒体领域的?
嘉宾授授:五个字形容,叫做形势比人强。2016年的时候,我发现身边人花在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上的时间越来越少。比如,我身边的两个风向标,我妈和我婆婆。以前这二位,人手一个平板,追剧追得不亦乐乎,有时候吃饭都架桌上看。有一天,我回家,忽然发现两个平板好像扔那儿很久没动过了,都没电了。原来这两人沉迷于手机,看直播,听新闻什么的。正好当时YY直播想推出“红人艺人化”战略,在寻找负责人,猎头公司向他们推荐的最合适人选就是我。于是,我生平第一次看了直播。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感觉还没怎么使劲看呢,两小时,唰,没了。我觉得一切娱乐,不管是影视、游戏、还是KTV、实景娱乐,本质都是对时间的争夺。当时,我就得出一个结论,这东西太消磨时间了,很可能成为未来主流娱乐方式。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转战了直播平台YY。那会还有鄙视链,影视行业看不起网红,我当时这个跨界决定,还导致有制片人拉黑我了。他觉得我去带网红low了。
在YY时期,我主要就是带网红,获得新领域的经验值。直到2018年,影视行业发生一件大事(某位艺人的税收事件),催化了热钱从影视业的大退潮。那一年里头,挂掉近万家影视公司,就此停滞的项目不计其数。行业规模整体缩水,但行业里的人得找活路啊。
正在这个时候,抖音、快手这些自媒体快速兴起,于是就陆续有人开始做自媒体。加上2019年开始的疫情,传统影视业都开不了工,更是雪上加霜,传统影视演员、制作人员就像洪水一样,涌入自媒体平台。在这种大趋势下,我已经有了三年的做流量和带网红经验,将传统演艺明星带入直播和自媒体基本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那个时候我已经从YY出来了,在无忧传媒,负责推进艺人网络化及红人艺人化这两个战略。
主持人龙夜:在推动艺人跨界时,遇到的最大阻力是什么?如何说服他们尝试新赛道?
嘉宾授授:最大的阻力叫做身份认同。绝大多数影视明星,不认同网红这个身份。甚至可以这么说,很多在自媒体上火的那些影视明星,TA依然不认同自己的网红身份。可能有人会说,装什么高端?在这里我想为影视演员说几句话,我既带过演员,也带过网红,在我心里,他们都是我的艺人。但是,作为影视演员,很多人都经过十几年的科班学习,再历经多年的片场捶打。在他们看来,演员这个职业有专业门槛,而网红这个职业没有。有人又会说,甭管有没有门槛,能红就是王道。不,这句话我只能部分同意。你站在一个很长的时间段里去观察,你会发现,能红三年的网红都不多,而红几十年的影视演员却有一大把。这就是专业门槛带来的差异!
如何解决这种身份认同焦虑,没有一定之规,每个影视演员面临的现实情况不一样。不过,有一点不管是演员还是网红,一样,就是渴望获得关注。所以,一开始我经常会说,某某老师,您就当作宣传,尝试一下!一听宣传这两字,即便是不想入局自媒体的影视演员,尝试一下的心思还是有的。最后我想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多重身份,我在家是妻子,是媳妇,是妈妈,在单位是下属,是同事,是领导。更喜欢某种身份,更坚持某种身份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拥抱态度。张朝阳还喜欢自己是老师,而不是什么互联网先行者,对吧。
至于如何说服他们尝试新赛道,那就从艺人兴趣点切入。因为我曾做过3年罗嘉良老师的经纪人,对他出演过的角色和生活方式比较了解。在此基础上,为其量身打造红人化的 IP 主题和内容方向。规划出 “杯酒人生”“跨时空对话” 等契合他个人特质的主题,跨时空对话,来一波回忆杀,经典角色唤醒,激活粉丝“跨时空对话”系列激活TVB时代集体记忆,首条视频获十多万点赞。
我常说经纪人要像水一样,不同的艺人你要融入进去,呈现不同的形状。艺人大多都是比较有个性的,你不能强求艺人接受你的想法,而是要善于观察挖掘其在生活中的亮点和兴趣点再与之沟通。比如程莉莎,她在情感话题上的表现很出色,那我们就从其感兴趣且擅长的领域入手,说服她从娱乐直播开始,反差价值开发:从“郭晓东妻子”转型为“情感赛道意见领袖”。我们打造的“莎姐谈情说爱”IP系列,直播在线人数峰值破百万,深受粉丝欢迎。后来,根据这个IP还开启了电商直播。
主持人龙夜:你在无忧时在协助公司推进“艺人红人化,红人艺人化”战略,能否分享一个最成功的网红或艺人案例?关键突破点在哪里?
嘉宾授授:不管是艺人红人化,还是红人艺人化,其实说到底就是打造艺人的IP品牌,延长他们的艺术生命。
网红多余和毛毛姐,当时发展遇到瓶颈,我刚去无忧就接手对他的个人IP品牌做整体的拓维。我根据IP人设公式,也是我的论文理论公式做了他的方案。即:艺人IP品牌=【{现实人设+内容人设}/共振+人设价值观赋能】 *1个爆点。现实人设就是艺人在生活中能呈现出的特性;内容人设就是在内容里呈现出的特性。艺人IP品牌建设是在艺人的现实人设、内容人设二者实现共振的基础上,为什么要共振?因为在自媒体时代,艺人不像在影视剧里,扮演的是别人,就算有扮演,也得扮演部分的自我。我们在他的现实人设和内容人设提取的共振点是创造快乐,给人解压。
艺人IP品牌必须符合一种价值观,而且应该是积极进取的价值观,符合大众长期审美与心理需求。在现实人设、内容人设基础上,需要一种能赢取大市场的潜藏价值观。毛毛姐的人设价值观是:放下自我、锐意进取。强调不断改变自我、突破自我,获得更多人生体验;强调忽略环境、他人、出身等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寻找更多现实的可能性。这种价值观,也更能引起年轻人的共鸣。
针对下一个时代将是直播、短视频、微剧等互动娱乐内容的时代,于是, 我们将艺人的IP品牌符号定义为——互动娱乐喜剧天王。并对他的内容IP进行了系列化品牌化的规划,多重推动之下,在综艺,电影上都有亮眼表现,还成为《时尚先生》的开讲嘉宾,各种品牌合作,奖项也拿到手软。他一年的粉丝增长了2千多万。现在,他在直播带货领域的成绩也很优秀,个人IP品牌认知度很高。关键的突破点,找到内容人设和现实人设中的共振点,价值观。把艺人的IP人设提炼出来。
主持人龙夜:您如何定义“优质内容”?流量和数据是否是唯一标准?
嘉宾授授:我觉得判断一个内容是否优质,有两个标准。
其一是影响广度,有多少人喜欢看?
其二是时间长度,经过很久以后,是不是还有新人爱看,还有老人会从自己的收藏夹里挑出来重看。
在创作中,如果只以情绪价值为导向,那么比较偏向产生符合标准一的内容。但如果把时间这个维度考虑进去,那么审美价值,思考价值,实用价值就会进入到创作考量范围,内容也许不会那么爆,但会吸引到一批稳定的受众。
我觉得在这两个标准下都能诞生优质内容,如果传播又广,还能经历时间的考验,那就更厉害了。电影电视剧中有不少这样的内容,就好像甄嬛传,到今天还有新人看,还有人重看,其中很多片段还被二度翻新成为热梗,这就是优质内容的能力。自媒体平台也应该产生这样的内容。
流量和数据虽然是衡量内容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但绝不是唯一标准。
主持人龙夜:对过往的总结,您认为“成功的IP”应该具备什么特质?
嘉宾授授:成功的IP需要优质内容的持续输出,前面说过优质内容了。关于IP本身,可能还有一个元素,就是标志性的记忆点,比如说红衣大叔,蜜雪冰城雪王,“我太笨”的人设,大狼狗郑建鹏夫妇的包租公和包租婆,大羊哥小羊哥的游戏之家,董宇辉的破万卷书,罗永浩的敢说能说,沈逸老师对时事的独特见解……都算吧。
主持人龙夜:你认为目前有哪位企业家的IP成功破圈了?对过往的总结,您认为“成功的IP”应该具备什么特质?
嘉宾授授:周鸿祎吧,抖音就有1600多万粉了。企业家IP要做到他这个量级不容易。他的号整合了个人爱好,有价值的商业信息,当下热点等多种元素。而且他很善于抓住时机搞流量,不管是出售迈巴赫事件,还是程前抬杠事件等等。都很敏锐,一下就能抓到扩大传播的点。而且他在整个事件中的表现,分寸感也很好。不太关心科技圈的也会刷到或者关注他,我觉得就算是成功破圈了。
一个企业家IP,很容易做成“商业布道”内容,但你仔细看周鸿祎的号,他并没有布道,他用的是一个学生角度,他和大家一起学习,迎接这一轮人工智能浪潮,这是个比较接地气的个人IP定位。哪怕没有前面说的那些细节,就凭这一点,这个企业家IP也是独特的。
成功的IP需要优质内容的持续输出,前面说过优质内容了。关于IP本身,可能还有一个元素,就是标志性的记忆点,比如说蜜雪冰城雪王“我太笨”人设,大狼狗郑建鹏夫妇的包租公和包租婆,大羊哥小羊哥的游戏之家,董宇辉的破万卷书,罗永浩的敢说能说……这些都算特质。
主持人龙夜:作为文促会短视频与直播委员会执行秘书长,您如何看待当前行业的核心趋势?
嘉宾授授:我觉得有三个核心趋势,可以关注:
第一、流量扩张的红利期已过,进入垂类和细分赛道内卷模式。从短视频内容,到与之配套的直播营收,我们比较难看到以前那种不断更换内容赛道的号,也比较难出来能做全品类直播带货的网红。从一开始大家不断试错,跑马圈地,进入到精耕细作,守住基本盘。用户需求从泛娱乐转向细分领域(如乡村振兴、职业教育、传统文化),内容需兼具专业性与情感共鸣。例如,“非遗手艺人直播”既传播文化,又实现商业化。
第二、传统行业+自媒体是一种趋势。短视频、直播,微短剧越来越成为一种手段,帮助各行各业转型。比如说地方文旅、教育、企业营销等等。
第三、自媒体+AI是也一种趋势。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在自媒体端的应用结合,刚刚开始。在视频内容端,让AI参与内容创作;数字人、虚拟主播矩阵打造;大家都在尝试新的内容生态。
主持人龙夜:如果让您预测下一个“流量风口”,会是什么?
嘉宾授授:流量风口预测需谨慎,不敢妄下定论——我只能说,我个人很期待微短剧,能成为下一个流量风口。
首先,符合当下特点。大家看长剧耐心在减少,但是剧这种内容,它所具备的“沉浸式体验”特征,是短视频替代不了的,用户在快速攫取信息、获得情绪共鸣之外,这个需求本身不会消除。而微短剧,是长剧对应时代变化的一种改良。
主持人龙夜:您合作过的艺人里,谁的学习能力最强?
嘉宾授授:我觉得学习能力不能用强和弱来笼统概括。每个人在不同领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侧重的,比如我,在学数学上贼不开窍,费姥姥劲都学不好。哪怕在工作上,我的学习能力也有侧重。和人有关的,我熟悉起来很快,和数据有关的,熟悉起来就慢。
所以,具体到这个问题上,笼统去评价某位演员或者网红的学习能力如何如何,我觉得不合适。
我只能说自己的个人偏好,合作过的演员,我喜欢看李易祥老师和李乃文老师演戏,我喜欢他们俩对角色的诠释方式。
李易祥有演戏天赋,他有个外号叫做:李一条。一到片场穿上戏服就是那个角色,表演行云流水,经常一条过。在电影《盲井》的二叔、《鸡犬不宁》马三、《征服》里的金宝、《我叫刘跃进》里的刘跃进,包括电视剧《神话》里的刘邦,不管是农民工还是皇帝,他都一秒入戏,入木三分,非常出彩。
李乃文,也是一位非常好的实力派演员。跟李易祥的一秒入戏不同,他前面需要一点时间酝酿情绪,集结能量之后就能很好进入角色。你看《借枪》中欺上瞒下,玩着偷梁换柱的游戏连自己都能说服自己的杨小菊,早期《动什么别动感情》里的结巴多情作家,每个角色他都诠释得十分到位。我身边很多朋友都是他的粉丝。
合作过的网红,我喜欢多余和毛毛姐对喜剧内容的理解,喜欢大狼狗郑建鹏言真夫妇对直播节奏的掌控。
主持人龙夜:您觉得“明星直播带货”的天花板在哪里?如何避免翻车?
嘉宾授授:明星带货就像开餐馆: 初期靠名气吸引顾客(明星效应),中期拼菜品质量(选品能力),长期看回头客数量(粉丝信任)。
天花板如果指的是数据,那么和很多因素有关,其中关键的是平台流量,以及消费市场饱和度。
如果天花板指的是带货技术中的核心能力,那天花板就是个人在核心能力上的付出,比如董宇辉,他能不能持续进行他的内容输出。
当然,能力和数据并不完全能划等号。有时核心能力增长了,但数据却不能同步。
这不是谁的错,因为人类就是喜新厌旧的。要从这个方面说,所有人的天花板都是重复次数的极限值。
避免翻车的方法——4句话,选品严把关,产品亲自用,讲品不夸大,售后服务要完善。
主持人龙夜:有跟艺人旅行过吗?喜欢什么样的旅行方式?环游世界,第一站想去哪里?
嘉宾授授:有艺人在全国各地拍戏,早些年会送艺人进组,几乎跑遍大半个中国。也跟艺人去国外工作过。私人化的旅行没有。好像都是在工作中的旅行。比如曾和YY头部主播在法国巴黎呆过1个月,学习影视表演;与王丽坤去捷克首都,拍摄个人写真宣传片。还曾作为2015年新西兰亚太电影中国区负责人,与导演、艺人参加新西兰参加电影节等等。
我个人喜欢随心而行,想走就走,不做旅行攻略,游到哪算哪儿。我觉得做旅行攻略,规划太好,像是出去完成一个任务。
如果环游世界的话,第一站原本想的是到喀什,人的一生一定要去一次喀什。没想到心想事成,喀什远方集团提前帮我圆了梦,前几天来喀什参观考察远方国贸中心和远方物贸港等项目,也顺道体验了一把喀什的美景美食。
所以,现在我想去索马诺伊岛,听说对中国百年免签。那里有极光,还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时间的小岛。很想体验一下极夜和极昼的感觉。11月到1月是极夜,到时我带上唱歌的小巨蛋,对着岛民们唱一首——夜太美,尽管再危险,总有人黑着眼眶熬着夜……然后,岛民们一脸懵逼地问,什么叫做熬夜?
主持人龙夜:你为什么会选择帮艺人做滑雪服?你认为这个品类的未来市场机会在哪里?
进互联网工作让我了养成一种习惯,就是快速做决定。做滑雪服就是一瞬间的决定。疫情后期,有个艺人模特李乔丹自己做了一款滑雪服,当时想打开新媒体销量,就邀请我一起做。我基本一瞬间就决定参与了。我判断一件事能不能去做,很多时候就看一个大方向适不适合自己。新媒体方向,适合。再就看自己想不想做,在做这个品牌前,我没有做艺人IP单一品类的经验,我想尝试,于是就做了。
说实话,这个品类市场现在已经很卷,一个不大的市场,里面参卷的品牌有几十个。要说机会,我觉得可能只能来自于消费观念的转变。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自我体验式消费,像户外运动这个大垂类才能扩容,只有市场扩容才有新机会。
具体到我们在做的这个品牌的话,则更依赖女性消费者和年轻消费者的增加,因为我们的雪服是在功能性的基础上,强调美这个概念,让滑雪者在雪场更亮眼,让雪服在生活中也能穿,是品牌的两个诉求。
主持人龙夜:未来有什么计划?
嘉宾授授:未来计划就是能够没有计划地,幸福地活着。
在访谈的最后,授授分享了一段充满哲思的感悟:“每个人的人生路上,都有想走的、必经的、甚至不得不走的路。与其困于选择的迷茫,不如坦然踏上去 ,不纠结于方向的‘对与错’,不徘徊于得失的‘舍与得’,因为每一条路都藏着独特的风景。”
正如她在不同领域的跨界闯荡所印证的,人生从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而是由无数“出发” 串联起的无限可能。当我们不再困于“必须”或“被迫”的自我设限,用豁达的心态拥抱每一段旅程,或许就能像授授一样,在抵达下一站时,看见更辽阔的天地。毕竟,《即刻出发》的意义从来不是规划完美终点,而是让每一次启程都成为照亮前路的星光。
关于《即刻出发》
龙夜,资深电台主持人。历任北京经典969电台节目总监、海南音乐广播主持人、广西970女主播电台主持人。
主持《即刻出发》、《城市放牧》等节目。曾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的优秀公益广告扶持项目及CRI环球公益广告创意大赛一等奖、广西新闻奖一等奖、海南广电首届观众节十佳节目主持人及十佳栏目,荣获中国广播行业品牌年度人物,曾担任全国语言艺术测评师资评委。采访包括郎朗、徐峥、张国立、黄晓明、潘粤明、腾格尔等上百位明星。
多篇节目创意文案被收录在清华大学出本社出版的《赢在创意——广播节目创新样态与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媒介融合背景下类型化广播主持人研究》一书中。
龙夜在节目中擅长驾驭不同的主持风格,可以随意活泼地给听众传递一份轻松,也可以优雅知性地娓娓道来,相信热爱广播的人终将会在声音的世界相遇。(文章部分转自“三亚之声《即刻出发》”,部分文图提供来自嘉宾授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