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徐新星
4月9日,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了解到,随着天气的逐渐转暖,北京于4月4日进入今年杨柳飞絮始发期,全市将进一步强化联防联动,聚焦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长短结合、多种措施开展精准治理,降低飞絮对市民生活的影响,努力实现“有絮不成灾、不成害”防治目标。
据悉,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与市气象局、市城管委等12个部门紧密协作,将杨柳飞絮防治与安全生产和防火工作,以及与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林地绿地日常养护工作、病虫害防治工作等深度结合,坚持“应湿尽湿,应扫尽扫”,高标准开展杨柳飞絮预报和飞絮综合治理。
创新研发新产品,助力杨柳飞絮防治。除了及时、高效、精准的短期应急防治措施,全市还将通过源头控制来逐步减少杨柳雌株的数量,长期防治杨柳飞絮。同时加大科技力量攻关,创新研发凝絮剂、轻便手提式杨柳飞絮吸收机等,助力杨柳飞絮防治。凝絮剂经水稀释后结合高压水枪、雾炮车,甚至无人机可均匀喷洒于树冠之上,使杨柳絮在树上粘结、收缩,失去飞行能力,进而减少飞絮危害。而且凝絮剂为无毒无害、环境友好型高分子有机物,在后期经过雨水和光照会自然降解。据悉,目前凝絮剂已经在红领巾公园等区域开展应用,下一步将加大力度应用。
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科技处处长姜英淑介绍,目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揭榜挂帅”课题团队和北京市科技计划有关团队正在研发杨柳飞絮综合防控关键技术、装备创新和场景式应用。该研究从不同防治场景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将筛选、繁育出的雄性杨柳树优良种质资源、创新研发的新型控释长效飞絮抑制剂和生产工艺体系、树干注射与飞絮吸收装备等多种前沿技术一体式集成进行场景式应用,构建适用于核心区、公园、学校及居民区等人口密集区或者适用于交通高流量区及片林的杨柳飞絮综合防治技术体系。这种通过跨领域技术集成与场景化部署的技术体系,可以形成覆盖“源头控制-过程干预-末端治理”的完整链条,并形成标准化流程,为基层在实施杨柳飞絮减量工程或绿地提升改造过程中提供灵活适配的解决方案。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