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误区澄清:“清淡饮食”≠健康
每当有朋友患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甘油三脂血症及高胆固醇血症)、高尿酸以及肥胖等心血管和代谢类疾病时,几乎所有保健医生都会建议:清淡饮食。
最早建议此类朋友要“清淡饮食”的说法,出现在上世纪20年代,一名叫Ancel BenjaminKeys(安塞·本杰明·吉斯)的美国学者,发表了《饮食中的脂肪和心脏病》的假说,他认为最终导致心脏病成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的主要成分又是胆固醇。结论是脂肪引发了心脏病!这就是有名的“油脂假说”!到了1955年,美国艾森豪威尔将军的私人医生在他因心脏病去世后,说了句:建议戒烟、减少压力、少吃饱和脂肪和胆固醇。随后,纽约时报不遗余力的鼓吹这一观点,“低脂饮食”逐渐深入人心。为了证明这句话的正确性,进行了一项有名的、影响至今的“伪科学实验—七国研究”,各种关于“低脂饮食”的益处的临床数据被“作”了出来,堂而皇之的刊登在各种医学顶尖杂志上,并被各大媒体、公知、医疗指南奉为真理:“低脂饮食”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及代谢类疾病的发病率!且被写进了《美国膳食指南》(中国的膳食指南主要参照美国膳食指南)。
于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受美国膳食指南的影响,“低脂饮食”、“清淡饮食”、“少油少盐少吃肉”成为了每一个人,甚至是每一个医疗工作者都知道的常识!
为了满足“少油少盐少吃肉”的要求,我们把动物油换成了看似更加健康的植物油,我们把动物类蛋白,比如猪肉、牛肉、羊肉等,换成了植物类蛋白。
可事实给了所有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心血管疾病及代谢类疾病的患病率与日俱增!
越来越多奉行所谓“清淡饮食”的老年人,高血脂、高尿酸、高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且因为蛋白质摄入不足,加速了肌肉萎缩,“肌少症”的出现使人衰弱,抵抗力下降,显著降低生活质量。长期可能导致蛋白质不足、肌肉流失!
二、血脂真相:1、吃素也会甘油三酯高!2、食物中的胆固醇和血清胆固醇无明显关系!
80%甘油三酯来自肝脏合成,高GI(升糖指数)食物(如甜点、白米饭、粥)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刺激肝脏过度生产。
胆固醇是“运输车”:70%由肝脏合成,负责运输内、外源性甘油三酯。
低密度胆固醇(LDL)的作用:由肝脏合成,将肝脏合成的甘油三酯(内源性)转运至肝脏外。
高密度胆固醇(HDL)的作用:由肝脏合成,将肠道吸收的甘油三酯(外源性)转运至肝脏进行代谢。
所以,肝脏因为进食过多的热量所合成的甘油三酯过多,就会导致低密度胆固醇(LDL)升高;进食的食物中含有的甘油三酯过多(油脂类食物),就会导致高密度胆固醇(HDL)升高。由此可见,血清胆固醇的高低,和食物中含有的胆固醇无明显联系!
三、科学饮食四大原则
ps:详见原创文章:“2022年中国膳食指南”详解
优质碳水:糙米、燕麦、红薯、全谷物(低GI值)。
优质蛋白:每天1.2-1.5g/kg体重(鸡蛋、鱼、豆类,至少成人2手掌大小及厚度)。
膳食纤维:蔬菜300-500g/天(成人5拳),水果200-350g/天(成人2拳)。
补铁钙:红肉+深色蔬菜(铁)、牛奶+西兰花(钙)。
四、一日三餐科学示范
错误的示范:
早餐:只有劣质碳水化合物
午餐:劣质碳水化合物+植物蛋白质
晚餐:劣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量不足)+动物蛋白(量不足)
那到底该怎么吃才健康呢?我们能吃什么?该吃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清淡饮食”?!
让我们从今天开始改变!
用全谷物等优质碳水替代精制米面!
每餐均搭配蛋白质(鱼/蛋/豆类)!
结语
健康饮食是科学,不是“苦行僧”生活!盲目的追求所谓的“清淡饮食”不会给您带来健康,只会适得其反!均衡营养+适度运动,才能真正远离慢性病!
原标题:打破“清淡饮食”误区:科学认知血脂与健康饮食——你的饮食观念需要更新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