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绪贤,字紫岩,号荷礼堂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2007年入会),中央、国家机关美协会员,北方工业大学客座教授,山东沂蒙画派研究院秘书长,日照市十佳国画家,日照市美协副秘书长、莒县第十届政协委员,第十一届政协常委,莒县总工会国画指导老师,莒县第三届莒州之星,莒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爱心行书画院院长。
作品入选国展20余次,其中获得两次提名奖,七次优秀奖,入选全国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第九届工笔画大展等。
以下是作品参加国外大展和被重要机构收藏:
2001年作品《山魂图》参加中国画澳大利亚展并邀请赴澳参加开幕式。
2011年6月24日花鸟作品《吉利图》在韩国第十八届国际展览中获奖,并被邀请参加开幕式。
2017年8月27日山水画作品《气壮山河》被全国人大图书馆收藏!
2018年8月1日,山水画作品《高山流水》被北京人民大会堂收藏!
何绪贤以国画为专业,他深知“书画同源”。国画创作离不开毛笔,线条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而这与书法的执笔、运笔如出一辙。
学书初期,何绪贤专注于读帖、临帖、背帖。《张迁碑》是他的启蒙之帖,其笔法古朴雄厚、方劲沉着,每一笔画都蕴含着磅礴力量,让他真切领略到隶书的雄浑大气。随后临摹的《曹全碑》,尽显秀美飘逸之风,笔画灵动流畅,结构匀称典雅,与《张迁碑》形成鲜明对比。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中,他深入探究隶书丰富的变化。
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何绪贤的学习方向逐渐拓宽,开始深入钻研大篆,如《毛公鼎》《散氏盘》,还有汉碑摩崖、《好大王碑》等。大篆的古拙神秘,线条的苍劲凝练,四山摩崖隶楷相间、兼具篆意的书法风格,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雄浑大气与古朴自然,为他的隶书学习打开了全新视野,使他得以从源头汲取养分,更深刻地理解书法演变的脉络。何绪贤从这些古老的碑帖中,不仅习得了笔法,更领悟到金石镌刻所留下的岁月痕迹与独特韵味,这些感悟也逐渐融入他的创作理念。
何绪贤并不满足于传统隶书的创作,他吸取众家之精华,积极探索创新。在章法及字体结构上,他对每一个字进行抽象化处理,打破常规的结构布局,以独特视角赋予字体全新的形态。线质简练朴实自然,融入大篆笔意,且多用直线,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巧妙变化,避免线条的单调。同时,他将新时代的画作技巧融入隶书创作,使作品具有强烈的现代装饰味道。在笔墨游走间,他巧妙融入金石的斑驳质感,让作品的线条更具历史的厚重感。
2009年春天,何绪贤在清华美院学习期间,有幸聆听了著名书法家张旭光的书法创作课。课堂上,张旭光对书法艺术的深刻见解、独特的创作理念以及精湛的技法展示,都让何绪贤深受触动,收获颇丰。课后,何绪贤怀着崇敬之情,与张旭光合影留念,这张照片不仅记录下了这一刻的珍贵瞬间,更是何绪贤艺术求学道路上的一个重要印记。
何绪贤的努力与创新获得了业内高度认可。中国书协副主席张建会在看过何绪贤所写的隶书《文心雕龙》内容后,给出了精彩点评。张建会主席称赞道,何绪贤的作品整体章法极具新意,这种新意不仅体现在布局上,更体现在对字体结构和笔画运用的大胆创新中;气息也十分独特,既保留了传统隶书的古韵,又充满新时代的活力与朝气,将传统与现代元素巧妙融合,令人眼前一亮。而书法家毛智华老师在品鉴何绪贤的隶书作品后,也给予了高度评价,特别指出其作品金石味道浓郁,建议他可进一步借鉴西汉碑帖,丰富创作风格,毛智华老师认为这对他的创作将大有裨益。这些肯定与建议无疑为何绪贤的艺术之路注入了强大动力,让他更加坚定在书法领域深耕的决心。
张建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主任、多次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书法展评委。
张旭光:中国美协副秘书长,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张旭光书法艺术工作室导师等职务。
毛智华:现为青岛当代中国书法院院长,文化部书法考级考官,中国书协书法考级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青岛市书法考级中心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