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2007年,法国电力集团时任首席执行官文森特·德·里瓦豪言壮语地向英国民众承诺,“2017年,你们的圣诞火鸡将由欣克利角C核电站的电烹饪。”
但现实是,2025年了,英国人别说用它烤火鸡,连影子都没见着。EDF最新预测,这座核电站最快要到2029年才能完工,整整比原计划晚了12年。
而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在将中国投资者中广核踢出英国核电市场后,英国政府居然还指望中国继续掏钱填补不断膨胀的资金黑洞,这操作,简直刷新了世人的认知。
2015年,英国主动邀请中国投资
欣克利角C核电站的故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英国就计划建设新的核电站,以替代逐渐老化的现有设施。然而,核电站建设成本极高,英国政府始终未能找到合适的资金来源,导致项目一再搁置。进入21世纪,英国能源供应问题日益严峻,政府决定重新推动核电计划。
然而,英国国内并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实力来独立完成这一任务,只能依靠外资。最终,英国政府选择由法国电力集团主导,但EDF本身也背负巨额债务,根本无法承担全部投资。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主动向中国伸出橄榄枝。2015年,英国首相卡梅伦与中国并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其中就包括中国广核集团(CGN)投资欣克利角C项目,持股33.5%,投资额约60亿英镑。
当时,中英关系正处于“黄金时代”,英国政府为了吸引中国投资,还特别承诺让中广核主导未来的布拉德维尔B核电站,并首次在西方市场使用中国自主研发的“华龙一号”核电技术。这不仅是中国核电技术“走出去”的重要一步,也意味着中国企业正式进入欧洲核电市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企业拯救了英国的核电计划,如果没有中广核的资金,欣克利角C甚至连开工的可能性都没有。
英国政坛变天,对中国态度骤变
然而,好景不长。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卡梅伦政府下台,特雷莎·梅上台执政。梅政府上任后,立即暂停对欣克利角C的审查,称项目涉及国家安全,需要重新评估。尽管几个月后,英国政府最终批准了该项目,但从那时起,英国政界对中国投资的敌意开始显现。与此同时,欣克利角C项目也开始暴露出预算超支和工期延误的问题。
2017年EDF宣布,项目预算从180亿英镑上涨至200亿英镑,预计2025年投运。2018年成本继续上升,EDF称总投资已增至220亿英镑,工期推迟至2027年。
尽管如此,中广核仍然按合同履约,持续向项目注资,保持施工进度。
2019-2021年:英国彻底翻脸,逼迫中国退出
2019年后,英国政府在美国的影响下,全面开始对中国企业进行打压。2020年,英国宣布禁止华为参与英国5G建设,并以“国家安全”为由,开始全面清理中国在英国的投资。
2021年,英国政府正式宣布中广核必须退出所有核电项目,并剥夺了其在布拉德维尔B的主导地位。这意味着,英国不仅让中国撤出欣克利角C,还彻底断绝了中国在英国核电市场的发展前景。
英国政府给出的理由是“国家安全”,但这背后的逻辑并不难看穿:在美西方的压力下,英国选择牺牲经济利益,迎合反华政治潮流。虽然2015年英国自己已经对中国企业做过严格的审查,并未发现任何安全隐患,但到了2021年,他们却突然改变口风,把中国企业塑造成“威胁”。这种反复无常的行为,完全是政治操弄,而非基于理性决策。
中国退出后,英国四处找接盘侠,却无人敢接手
在中国被逼退出后,英国政府原本以为可以很快找到其他投资者接盘,然而现实却狠狠地打了他们的脸。
英国政府首先找到了日本,希望三菱和日立能够投资。但日本早在2020年就宣布退出英国核电市场,理由是“投资风险过高”。日立甚至在退出声明中直言:英国政府的政策朝令夕改,导致投资环境极不稳定。
随后,英国又试图拉拢美国。然而,美国核电企业本身也深陷财务危机,西屋电气在2017年破产重组,根本无力承担如此庞大的投资。即便是美国政府,也没有兴趣为英国的核电计划买单。
甚至连中东国家,如阿联酋和沙特,也对英国的核电计划毫无兴趣。一方面,他们自身已经在发展核电,不需要额外投资英国的项目;另一方面,英国政府的反复无常让潜在投资者望而却步。
最终,英国政府被迫让法国电力集团独自承担全部投资。然而,EDF本身也负债累累,2023年甚至被法国政府全面国有化,这意味着法国纳税人也被迫为英国的烂摊子买单。换句话说,英国既失去了中国的投资,又让自己陷入了彻底的能源困局。
成本飙升,欣克利角C成了“全球最昂贵核电站”
中国退出后,欣克利角C的建设成本彻底失控。EDF在2023年宣布,项目总投资已经飙升至460亿英镑,是最初预算的2.5倍。更可怕的是,EDF表示,项目最早要到2029年才能发电,甚至可能推迟到2035年。这意味着欣克利角C的建设周期可能长达30年,成为全球最慢的核电站之一。
而这还只是最乐观的估计。考虑到英国政府的低效率、项目管理混乱,以及EDF自身的财务困境,不排除未来成本继续增加、工期继续延长的可能。
换句话说,这个项目已经成为“无底洞”,谁接手谁倒霉。
对比中国核电:谁才是全球核电的领导者?
与欣克利角C的混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国内核电项目的高速发展。中国自主研发的“华龙一号”反应堆在国内外多个项目中投入使用。福建福清核电站5号机组仅用了5年时间就建成投运,而欣克利角C已经建了十几年,仍然遥遥无期。
英国还在使用法国的EPR技术,而中国已经完成了第四代核电站的研发。2021年,中国的高温气冷堆成功并网发电,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核电技术之一。相比之下,英国的核电技术仍然停留在20年前。
中国的核电技术已经成功出口到巴基斯坦、阿根廷、沙特等多个国家,并与多个国家签订了核电合作协议。而英国的核电项目,却陷入资金短缺、技术落后、政策混乱的泥潭。
中国的核电发展不仅迅速,而且技术进步显著。中国已经完成了“华龙一号”技术的自主研发,并将其应用于国内外多个项目。中国国内的核电项目,如福清核电站,不仅建设速度快,投资回报也远远超过英国的欣克利角C项目。
英国政府曾计划到2050年新建8座核电站,以解决能源危机,但如今,仅仅是欣克利角C一个项目,就已经让英国政府焦头烂额,别说8座,连这一座都未必能完工。没有了中广核的资金和管理经验,英国接下来的核电计划根本无法推进。
如今的现实是,英国政府希望找到新的投资者来填补资金缺口,但问题是,全球有谁会愿意为这个“无底洞”买单?在核电建设领域,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有经验、最具成本控制能力的国家之一,英国主动放弃了最优合作伙伴,现在才发现,没有中国,这个项目根本玩不下去。
这场闹剧,正是西方国家近年来在经济政策上过度政治化的缩影。原本,在中广核的投资下,欣克利角C完全可以顺利推进,英国民众也能在合理的时间内享受到清洁能源。但如今,项目不仅严重超支,还无限期推迟,最终的账单只能由英国民众来买单。
正所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英国政府现在终于尝到了后果。等到2029年,他们的圣诞火鸡,恐怕还是煮不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