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天易(寒假光环高分阅读课初一学员)
2025年2月6日,是我去上彭老师的高分阅读课的第一天。到12日结束,共计7天7节课。学习之后令我对散文的认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初次见彭老师,他穿着一件灰绿色的夹克,戴着一副眼镜。整个人看起来高高瘦瘦的,站在讲台上就像一棵挺拔的树。待送孩子的家长都离开了,彭老师就开始了第一节课。
前两节课,我被绕得晕头转向,彭老师让所有同学一会儿标注这里,一会儿圈画那里,我感觉一节课听了很多,又好像没有听到什么,与学校语文课不太一样,若是没有根据指令做,就会被他那双瞪得圆圆的小眼睛发现。
“为什么不跟着我勾画?”彭老师盯着我说。我被这突如其来的话吓了一跳。彭老师说完就用手指着我的书,让我把这个词语认真地用红笔圈出来,还提醒我要圈得好看、圆润。我的心里不太高兴,想:“这老师怎么管这么多。”但我还是照着彭老师的要求做了。
彭老师说,这几堂课最重要的是,要学习一张名叫“现代散文知识体系”的思维导图。这一张小小的思维导图真的有这么大的作用吗?我的疑惑在后来的学习中解开了。
第三节课快结束时,彭老师布置了一篇阅读题。我按着彭老师教的方法对照着思维导图做,感觉不错,没想到,最后一道主旨分析题,我竟然做得最好。
彭老师在同学们面前夸赞了我,说我学以致用,很聪明。这时,我对彭老师的感情突然间就转变了,我想起他让我勾画,都是为了让我仔细、认真,提取关键信息,而那张思维导图,提高了我对散文阅读的理解。
之后的课程中,我认真地听彭老师讲课,探寻蕴含在思维导图里的奥秘。以前对着散文望洋兴叹的我,似乎找到了方向。同学们和彭老师的关系变得更融洽了,他幽默有趣,上课不仅仅是上课,更像是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很快,这7天的阅读课便结束了,我感觉就像在做梦。如果学校的课程也像彭老师的语文课一样高效轻松有趣,我宁愿天天去上学。
彭老师的话:
第一次见到杨同学,他戴着口罩,只露一双精亮的眼睛,我能感觉到他对语文的焦虑。前面两节课讲知识体系,大部分孩子有点晕,因为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去学阅读,知识点多得如洪流奔腾。杨同学的困惑是普遍的。我也给大家打气,挺过去,挺过去就好!
杨同学做到了,课程结束离开时,他主动与打招呼,和我再见,那一刻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从内到外,美好温暖。
更多文章:
思考 | 有“人味”的工作才不会被人工智能打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