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美术网讯 2025年2月17日,天津孙其峰美术馆推出“孙其峰中国画教学课徒稿展”,纪念当代中国画大师孙其峰先生诞辰106周年,展览以百余件珍贵手稿与文献,系统呈现了孙其峰先生艺术理念与教学智慧。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卢禹舜说,孙其峰先生持续钻研、挖掘传统,以多维的视野进行观察,从中汲取养分,广采博收,融会贯通,从而写出自家风貌,做到了尊重中国画的基本特征,既不激进变革,又不一味守旧,其笔墨师古而不泥古,风格独具,影响深远。
展览聚焦孙其峰“写生与临摹并重”的教学体系,通过课徒稿原作、笔记手札及影像资料,还原一代宗师“以理驭技”的艺术教育实践。展览体系完整,规模空前,是近些年来最完整的一次孙其峰先生的课徒稿展出。
孙其峰先生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师,是中国当代美术教育的传薪者、中国传统文化的践行者和弘扬者,也是中国艺术界与美术教育界的一座高峰。 孙其峰的艺术思想与教学思想是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教学体系与教学特色的重要支撑,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花鸟画教学体系与教学方法,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国画艺术人才。他与花鸟画大家李鹤筹、张其翼、溥佐、萧朗等人,共同形成花鸟画教学学脉传承与文化精神的谱系,薪火相传,经过几代人辛勤耕耘共同努力,构筑起天津乃至华北地区的花鸟画教学的强大阵容。
孙先生在教学实践中,以“兼容并包”的开放态度,将学院教学方式与中国传统绘画以临摹入手的两种训练方法结合在一起,主张写生与临摹并重,重视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认识。既“师古人”,亦“师造化”,在教学实践中重视规律,举一反三,开创了中国花鸟画教学的新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孙其峰先生重视写生的同时也重视画谱的建设。五四以来,画家普遍主张写生而反对临摹画谱,认为《芥子园画传》是学画的一大束缚。中国绘画长期以来形成一些程式化的表现方法,人物画各种线的描法、山水画的皴擦点染、花鸟画的勾花点叶,经过长期临摹、因袭,确实显现出公式化、概念化的缺点,使绘画变得缺少生活气息。学画的人要不要通过程式化的画谱入手?至今仍存在两种不同的见解。孙其峰先生主张通过画谱入手学习传统绘画,所以多年来热心于画谱的修订和创建,并且不断为画谱的完善添砖加瓦。但是,孙其峰先生主张将临摹与写生交替进行,更可以开阔眼界,锻炼自己并迅速成长。临摹是继承前人的极好途径,艺术不可能从零开始。孙先生自己绘制的大量课徒稿完全来自写生,鲜活、清新,在艺术趣味上胜于前人。
此次展览分为“花鸟画课徒稿”“山水画课徒稿”二个部分,展出的是孙其峰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创作的百余件课徒稿以及部分精品佳作,立体呈现了孙其峰在中国画教学上的丰硕成果。他主张“师古人”亦“师造化”,写生与临摹并重,只有这样才能把写生和创作结合起来,把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在传承中转化,在转化中出新。直到今天,这批珍贵的教学手稿仍然是优秀的中国画教学范本,同时也启迪后人如何将这些宝贵的教学手稿进行传承与转化,为中国画教学体系的不断发展添砖加瓦。展出的课徒画稿,能够看出孙其峰先生对待艺术创作的认真,他常常作画前须反复构思,细心布局,也为人们进一步认识孙其峰的艺术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无论是现场记录还是凭目识心记,都是从前人与自然中取法经营,体现了一位卓越画家的创造力,因此,展出的孙其峰学生课徒画稿便显得尤为珍贵。
孙其峰先生的书画艺术充满了哲理性的思辨。他曾提出对“度”的把握,注重处理好对立统一的关系。辩证法的运用在他的书画和论著中随处可见,如虚实、疏密、主宾、取舍、方圆、刚柔、聚散、藏露、深浅、内外、开合、有无、大小、长短、干湿、粗细、曲直、向背等,其“有深有浅”“随浓随淡”“纵横交错”“整者碎之,碎者整之”“或上或下,或顺或逆,时正时反,忽往忽复”之理论亦不胜枚举。
“孙其峰中国画教学课徒稿展”公众可免费参观。
展览现场
孙其峰简介
Brief Introduction of Sun Qifeng
孙其峰,男,汉族,原名奇峰,曾用名琪峰,别署双槐楼主、求异存同斋主。1920年1月生于山东省招远县。擅山水、花鸟、书法、篆刻,兼通画史、画论。曾任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绘画系与工艺系主任、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等职。是中国当代著名美术教育家、书画艺术大师,天津美术学院重要奠基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纪念章、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中国造型艺术成就奖、西泠印社终身成就奖。是中国当代美术教育的传薪者,中国传统文化的践行者和弘扬者,中国艺术界、美术教育界的一座高峰。
孙其峰自幼酷爱书画,诗文、戏曲等传统艺术,并随舅父王友石习画,1943年在山东龙江等地举办个人画展。1944年入北京国立艺专,师从徐悲鸿、黄宾虹、汪慎生、李苦禅习花鸟、山水,并师从罗戡,寿石工、金禹民学书法、篆刻。1947年与刘蔚在北京中心公园举办画展,与王友石在天津举办国画联展,1949年后入天津河北师范学院美术系(美术系独立建院后遂为天津美术学院)担任艺术概论,中国美术史,中国山水画、中国花鸟画,书法课程的教学工作,1983年3月作为中国美术家代表团副团长出访日本,参加国际艺术交流活动。1956年以来在北京、天津、南京、沈阳、济南等地多次举办个人展或联展,1982年与霍春阳合作的《山花烂漫》入选法国巴黎沙龙画展。代表作《春江水暧》《俏不争春》《秋江》《好鸟鸣春》《雪鹰图》《雪垂银梢》《蜀江泊舟》等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在报刊上发表。绘画、书法、篆刻均能活用传统,参酌造化,融会百家,自成一格。且精研理法,长于著述,有《孙其峰画辑》《孙其峰画集》《花鸟画谱》《孔雀画谱》《中国画技法》《花鸟画构图手稿》等多种画册、著作行世。
展出作品欣赏
鸟的骨骼图
麻雀:
1.站立的麻雀。小写意麻雀的头和背最好用朱磦来画,这样显得厚重。也可用赭墨画,但容易使人感到单薄。
画站在枝头或在地上跳跃的行走的麻雀,可先用三笔点出头和背。用笔要藏锋,背部用笔要蓬松。用重墨勾嘴、点眼、画下颌和颊部的黑斑,在朱磦墨未干前用重墨点麻雀身上的斑点。用重墨画飞羽和尾羽,墨要干些,用笔要有力。用湿墨点胸腹部,也可用淡墨干笔或重墨干笔勾胸腹部和尾下覆羽。最后用重墨画腿瓜,用笔要有力,要见笔。
2.飞翔的麻街。画飞翔中的麻雀,先用三笔画出头和嘴,两笔画出双翅。用重墨点出鸟嘴、眼、下颌、颊部黑斑和鸟背及翅上的斑点。用赭墨(墨多赭少)点出两翼的次级飞羽,用重墨画初级飞羽和尾羽,墨要干,用笔要有力,留有飞白。用淡墨干笔画出胸上部和尾下覆羽。
3.正面的麻雀。画正面露胸的麻雀,可先用两笔淡墨画出鸟的胸腹部,也可用干笔松松勾出胸腹部的轮廓,再用干墨勾双瓜。用朱磦墨点头顶,用重墨勾嘴、点眼、点下颌和颊部的黑斑。点下颌黑斑时要使重墨与胸部的淡墨衔接上,使重墨在胸部逐渐晕开,再用稍淡的墨画尾。对正面稍偏侧一点的床雀,可在胸腹一边的外侧用朱磦点背羽,用重墨画飞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