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助力杏鲍菇温室大棚栽培,收成更丰盈!
唐 磊等
1 生长特性
杏鲍菇是一种中温型食用菌, 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 ℃ ,湿度 85%~90% 。 杏鲍菇菌丝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 其子实体形状呈柱状或保龄球形,肉质肥厚,口感鲜嫩,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2 菌种制作
2.1 母种制作
1 )母种选择。 选用优质、健康、具有高产潜力的
杏鲍菇菌株作为母种。
2 )培养基配制。 配方一: 土豆 200 g ,麦麸 20 g ,蔗糖 20 g ,磷酸二氢钾 3 g ,硫酸镁 2 g ,干酵母 4 片,V B1 1 片,琼脂 15~25 g ,水 1 300 mL 。
配方二: 土豆 300 g ,葡萄糖 20 g ,酵母膏 2 g ,蛋白胨 2 g ,琼脂 15~25 g ,水 1 100 mL 。
配方三: 小麦 100 g ,阔叶木屑 30 g ,棉籽壳 30 g ,葡萄糖 15 g ,干酵母 6 片,琼脂 15~25 g ,水 2 000mL 。
3 )灭菌与接种。 将培养基分装至试管中,在 121 ℃高压灭菌锅中灭菌 30 min ,在无菌条件下接种。
4 )培养与管理。 接种后的试管置于恒温培养箱中(温度 22~24 ℃ )培养,定期观察并记录菌丝生长情况。
2.2 杏鲍菇原种 / 栽培种的制作
1 )培养基选择与配制。 配方一:棉籽壳 87% ,麸皮 10% ,生石灰 1% ,石膏 1% ,过磷酸钙 1% 。配方二:木屑 61.4% ,麦麸 20% ,玉米面 10% ,豆饼粉 5% ,磷酸二氢钾 0.3% ,尿素 0.3% ,石膏 2% ,生石灰 1% 。
配方三:木屑 61.4% ,麦麸、玉米面各 15% ,豆饼粉5% ,磷酸二氢钾、尿素各 0.3% ,石膏 2% ,生石灰 1% 。配方四:木屑 36.7% ,玉米芯 20% ,豆秸粉 10% ,麦麸 20% ,玉米面 10% ,磷酸二氢钾 0.3% ,石膏 2% ,生石灰 1% 。
配方五:木屑 46.7% ,豆秸粉 20% ,麦麸 20% ,玉米面 10% ,磷酸二氢钾 0.3% ,石膏 2% ,生石灰 1% 。配方六:木屑 46.7% ,玉米芯 20% ,麦麸、玉米面各 15% ,磷酸二氢钾 0.3% ,石膏 2% ,生石灰 1% 。
2 )装袋。 根据当地特点,选择廉价易取的原材料作为杏鲍菇原种 / 栽培种生产的原料。 原种为母管接种的二级种,栽培种为原种接种的三级种,为了方便高压灭菌, 原种装袋多采用 14 cm×50 cm 的聚丙烯菌袋,栽培种装袋多采用 17 cm×55 cm 聚丙烯菌袋,聚丙烯材质的菌袋有耐高压、耐腐蚀、耐高温等优良性能,可经受高压蒸汽而不被破坏。 原料配好后加水拌匀,使其含水量达到 65% ,然后装袋。
3 )灭菌与接种。 装好的菌包装入高压蒸汽灭菌锅进行灭菌,在 128 ℃ 温度下灭菌 3 h ,灭菌结束后将菌包取出降温, 温度降至 25 ℃ 以下时即可接种。接种需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4 )培养与管理。 接种后的培养袋置于恒温培养室中,温度保持在 22~24 ℃ ,并保持一定的湿度,定期翻动和通风换气,促进菌丝生长。 在培养过程中,可能有少数菌包出现绿霉或者黑霉等污染, 应时常观察菌包的生长情况,发现污染包应及时清除,以免污染扩散,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3 温室大棚选择
3.1 选址与布局 温室大棚应选在光照充足、通风良好、水源方便、排水畅通的地方。 大棚方向以南北走向为佳,宽度一般不超过 10 m ,长度根据地形和实际需要确定。
3.2 结构与材料 温室大棚一般采用钢架结构,覆盖透明或半透明塑料薄膜。 薄膜应具备抗老化、抗紫外线、保温性能好的特点。 同时,大棚内设置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监控设备。
4 覆土材料选择
覆土材料是影响杏鲍菇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优质的覆土材料应具备以下特点:疏松透气、保水保肥、富含有机质和微量元素。 常用的覆土材料有腐熟农家肥、腐殖土、园土等。 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当地资源和条件进行选择和调配。
5 播种与菌丝培养
5.1 播种前准备 播种前大棚彻底消毒。 方法如下: ① 喷洒辛硫磷等杀菌药并进行闷棚。 ② 高温消毒。 在阳光好的天气,将温室大棚的棉被揭到顶,塑料薄膜全覆盖, 使棚内温度达到 50 ℃ 以上,并持续 1 周。 ③ 利用强碱性消毒。 翻地时,撒入适量生石灰,创造强碱性环境,以杀死土中杂菌。 消毒完成后开沟,开沟深度 8~10 cm ,宽 100 cm ,长度不限。
5.2 播种方法 在开好的沟中撒 1 层薄薄的生石灰,然后将无污染的杏鲍菇栽培种去袋,将其横放在沟中,菌包间隔 2~3 cm (避免杏鲍菇出菇过于集中,菇形不好, 同时菌包之间的土壤可增加保湿效率)。整沟摆满菌包之后,用事先准备好的覆土材料覆盖,厚 2~3 cm ,随后大水浇灌,至土壤完全被水渗透,将漏出土面的菌包补土覆盖。
5.3 菌丝培养 播种后, 大棚内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以促进菌丝生长。 一般情况下,菌丝培养期 10~15 d ,其间需定期浇水、通风换气,保持覆土材料湿润。
6 栽培管理
6.1 温度调控 杏鲍菇生长空气适宜温度为 15~25 ℃ ,土壤适宜温度为 10~14 ℃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生长速度和品质。 应根据天气变化和棚内温度情况,适时调整通风量和遮阳设备,保持棚内温度稳定。
6.2 湿度调控 定期浇水或喷雾使湿度保持在85%~90% ,注意避免棚内湿度过高或过低,影响杏鲍菇的正常生长。
6.3 光照调控 杏鲍菇生长需要一定的光照条件,但过强的光照会对菌丝和子实体造成损伤。 要根据天气情况和棚内光照强度,适时调整遮阳设备,保持适宜的光照条件。
7 病虫防治
杏鲍菇主要有猝倒病、 菌核病、 细菌性软腐病等,可采取以下措施防治。
1 )选用抗病性强的菌种和优质覆土材料,覆土材料需消毒,及时挑出污染的菌包,以免扩散。
2 )保持大棚内环境清洁卫生,定期清理残枝败叶和致病菌体。
3 )加强通风换气,保持棚内空气流通。
4 )定期检查,一旦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8 采收与后处理
8.1 采收时间 杏鲍菇子实体生长成熟后及时采收,一般从播种到采收需 20~30 d 。选择子实体饱满、色泽鲜艳、无病虫害的杏鲍菇采摘。
8.2 采收方法 采收时用手轻轻握住子实体底部,向上拔起即可。 采收后及时清理残留菌丝和覆土材料上的杂物,以利于下一批杏鲍菇生长。
8.3 采收后处理 采收的杏鲍菇及时清洗、 切分、包装,注意保持杏鲍菇的新鲜度和品质。
9 注意事项
9.1 种植时间 杏鲍菇属于中低温菇,怕高温不怕低温,高温会造成出菇减产甚至绝收,需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及杏鲍菇的生长周期合理安排种植时间。
9.2 种植管理 除温度外,杏鲍菇出菇还需要保持合适的湿度、氧气、光照等条件,在种植时应浇灌足量的水。 幼菇长出后,补水时应保持通风,使菇体上的水分迅速挥发,避免积水致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