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前后
是家长与老师
沟通最频繁的时候
这也给诈骗分子
提供了可乘之机
每年开学前后
都是“家长群缴费陷阱”的高发时段
不法分子往往会
冒充老师或学校工作人员
在家长群内发布虚假的缴费信息
诱导家长转账
以下发生在2024年的真实案例
再次提醒家长们
务必提高警惕
案例一
2024年1月,合肥警方陆续接到4名家长报警,称某学校一班级家长微信群内有人冒充老师骗取学习资料费。
经调查,嫌疑人采用欺诈手段获取该班级家长群二维码,并通过扫码加入该家长微信群,将昵称及头像更换与群内老师信息一致,冒充老师发布群收款信息,要求家长以发红包形式,预交600元资料费。
为让家长尽快转账,骗子还声称前20名缴费的同学可以获得一张“品德卡”,有部分家长误信谎言在群内向骗子转账,被老师和家长识破后,骗子迅速退群,家长随即报警。
案例二
2024年8月,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公安分局天津路派出所接到陈先生的报警,称其在“新生家长交流群”内被骗走3600余元。
陈先生回忆,当日“新生家长交流群”里的“老师”发送了视频会议邀请,他未多想便加入会议。随后,在“老师”的引导下,陈先生开启了屏幕共享功能,并在网上购买了两次“超市购物卡”,以开通所谓的“校园一卡通”业务。
察觉到不对劲后,陈先生立即结束了视频会议,并紧急联系学校老师核实情况,最终确认自己遭遇了诈骗。
案例三
2024年7月,青岛市北公安宁夏路派出所接到辖区中学老师报警称:学校公众号发布了二维码建立班级群的通知。后有人冒用群中老师头像和昵称,以老师的口吻发布收取学习资料费458元的通告,多名家长上当。
新学期来临
冒充班主任老师收取费用
这类诈骗往往会“卷土重来”
请广大家长
牢记这份防诈骗指南
擦亮眼、防被骗
防范“家长群诈骗”
学校、老师也要注意
1.注意加强群管理,家长群应开启入群验证功能,并实行实名制,对每一位入群的成员身份进行审核,避免陌生人随意加入。一旦发现身份可疑人员,及时清理出群。同时,要求群成员不乱发、乱点陌生链接。
2.学校要经常在校园内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提高全校师生及家长的防骗意识。规范收费渠道,尽量避免在班级群内收取各类费用。
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来源:河南省教育厅
编辑:皮一男
审核:郝莺
监制:杜民
扫码联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