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来到师大之前,他们都怀着对教育的热爱、成就自身梦想前来,面对现实与理想的微妙偏差,他们在工作范畴之外,他们发现了教育的另一种可能,也找到了教育的真正意义。
“助教不就是答疑的吗?”这样的质疑声不时传来,却也让他们更加渴望证明自己。外界对助教角色的认知多浮于表面,为揭开助教背后的神秘面纱,我们特地走访了五位散布于师大各校区的助教老师。
一位助教老师在对话中提到,虽来师大不久,但早已从学姐口中听说过这里。学姐说,师大是帮助学生实现理想跳跃的地方,这与她成为教师的梦想不谋而合。
李老师也是如此,他一直将教师作为终身追求的事业。听说这里的主讲老师都是来自各大高校、有着十几年教学经验的“大牛”,他渴望与这些优秀的老师并肩作战。怀着相似梦想的助教老师们汇聚于此,第一次踏入师大,教室里学子们全神贯注为梦想奋斗的刻苦氛围,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师大成熟正规的管理,也坚定了他们成为师大一份子的决心。
但成为助教的路,远远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顺畅。
助教的考验极为严苛,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处处为学生着想的品质,更要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层层选拔。要成为助教,需历经两次笔试、一次试讲以及教务老师和主讲老师的多轮考察,整个过程持续两周。许多人在此过程中放弃,但也有少数人凭借坚持和优异表现拿到助教的“入门券”。
很多人觉得,成为助教是故事的结局,但事实上,成为助教仅仅是一个开始。
通过考核的助教老师都已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他们的知识储备比专升本所需掌握的知识还要多,而要把自己所学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讲解出来,让同学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吸收掌握,这是他们助教生涯的第一个课题。
即使已经完成从学生到老师身份的转变,紧张与青涩仍在入职初期如影随形。助教刘老师和大部分新手助教老师一样,初入师大并不了解专升本,仅凭借一腔热血,并不能将自己在院校所学知识与专升本做好衔接,最终还是与同学的相处中慢慢发现不足。
而今经过近三年的调整沉淀,刘老师他们愈发认识到:讲课并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从与学生的聊天中,逐渐了解他们的喜好,慢慢摸索到学生喜欢的接受方式,心中要有不同的标尺,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基础的学生转变适合的答疑方式,因材施教,直到学生能够理解掌握,这才是助教之于主讲老师最为显著的不同。
但做到这些也不能保证自己已经「合格」,考验从未停止。每月,他们都会进行相应的助教考核,测验知识是否掌握得足够扎实。考验如同严冬般残酷,不留丝毫失败的余地。无论在师大的年月几何,无论曾经有过多么辉煌的成绩,测验一视同仁,未达标的人都会面临淘汰,遗憾退场,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留下,成为足够胜任助教工作的那个人。
清晨,将自己的账号登录上线,成为他们醒来的第一个动作。作为助教主要的工作,线上答疑面向的不仅仅是师大学子,而是来自全国专升本学子。他们会在登录上线的第一时间投入到答疑工作当中。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当昨夜积压的问题解决完毕时,揉揉略微酸涩的肩膀,转头又继续投入到答疑过程中。
有时同学提出的疑问超出山东专升本考纲的题目,他们也会相互交流,确定无误后用最精准的解答回复。相互交流探讨不仅让自身欠缺的知识储备得到补充,也让他们明白,助教作为一个整体,从来不是一座孤岛,只有彼此交流碰撞,思维才能碰撞出火花,团队才能变得更加强大。
除去答疑工作,助教们还有另外一项重要任务。铃声响起,他们已经随机出现在教室后方,隐身于学生中间,开启了今日的学习。此行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熟知同学们今日学习的内容,借此撰写贴合今日学习内容的每日一测。
助教是学生与主讲老师沟通的桥梁。根据同学们答疑情况,高老师和其他老师们时常会与主讲老师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同学们普遍反映疑难的地方反馈给主讲老师,以便于主讲老师更精准地把握同学们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调整讲课进度,进行集中讲解。
助教的工作远不止如此,他们习惯于「台前」与「幕后」身份的转变。师大网校APP中成千上万道试题皆由助教老师们搜集,做出答案解析,反复勘误数遍,确认无误之后收录上传。165621,这个数字不断增加。此项工作虽然繁杂,但受益的不仅仅是师大学子、山东专升本学子,还有许多来自各省的学子们,字与字之间,题目与题目之间,便有了足够的重量,这便已足够有意义。
而这些工作,只是助教工作的冰山一角。
当夜晚笼罩师大的校园,树木与校路隐入深夜,答疑教室的灯光却骤然亮起。相较于线上答疑,线下答疑更需助教「先行一步」,这要求他们知识储备深厚,对每个知识点都能融会贯通,不留知识盲区。
为了更好地向学生提供专业的答疑服务,他们在工作之余不断扩展自我。张老师在实习的前两天便对山东专升本高数近十年的试卷进行了深入分析,不仅做了一遍,还特别关注了知识点的分布和题型,从而对高数考试的结构和重点有了一个全面的把握。刘老师常去教育网站刷一些讲课视频,不断提升答疑技巧,这个习惯近三年依旧;更有助教老师,在闲暇之余,倾注心血,整理出一份洋洋洒洒7万字的答疑精粹,且这份精粹,至今仍如涓涓细流,不断汇聚壮大……
在拓展自我的领域不断游走,他们一直走在前面,将自己变得足够强大,用自己的实力,接住这群绕了远路,但最终都会走向更好自我的孩子们。
随着答疑时长的增长,在相互陪伴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友谊也与日俱增。
「因为大家和孩子们年纪相仿,很多时候,我们更像是他们的哥哥姐姐,从他们身上,在某些瞬间能看到过去的自己,就忍不住想拉他们一把」
助教生涯里,烦恼总与美好并存。看到讲过的题目学生还是会做错,会懊恼,不断怀疑自己是不是太严格了;一模阅卷时看到同学们有些语文大题一片空白,高老师也会「恨铁不成钢」,因为即使只是简单地写下几句话,也可能获得宝贵的几分,而这些分数在专升本考试中可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最终大家都会将烦恼折叠,再次投身到讲解重复了不知多少遍的题目中去。
但也有令人感动的时刻。
同学们的喜爱简单而又纯粹。因害怕老师拒绝,在下课时会将零食「扔」在助教桌子上霸道又迅速地离开;助教老师偶尔生病、又或者答疑声音渐渐沙哑,他们会细心地为助教老师倒上一杯温水,然后轻轻地放在桌上,动作中透露出无声的关怀;当答疑持续到深夜,他们依然陪伴在助教老师身边,一同下楼,直到目送老师走出教学楼,才依依不舍地转身离开……无声的行动,表达着最朴素却最真挚的关切与爱。
「很开心,这说明我们是被同学们喜欢着的,也是对我们身份的认可」
尽管助教可能不被视为传统教育中的标准角色,但他们的存在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路径和选择。助教通过协助教师、提供个性化指导、激发学生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作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桥梁,不仅丰富了教育的内涵,也为自己和他人的人生故事增添了新的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