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出生率数据显示,1949年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最高峰超过了36‰,即当年全国每1000个在世的人口,生出了36个新生儿。
2024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6.77‰,每1000个在世的人口,仅有6个婴儿出生,排在世界倒数前三的水平。
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相比,人口出生率下降得非常迅速。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是人们生育意愿下降的结果。
关于人口出生率下降,还有另一种说法,即更多的女性推迟了结婚和生育的年龄,初婚初育年龄的提高支持这一说法。
除了女性推迟结婚生育这个因素外,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性别比失衡传递到适婚年龄段也对生育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当然,这些属于深层次的原因,更直接更表面的原因,与彩礼、孕期对职业的影响、女性地位的提高等因素有关。
在大多情况下,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意味着女性会更多参与社会分工,从事与男性平等的职业,即职场中的男女平等,这一现象不仅包括常见的职业,还包括职场前的教育培训。
从基因的角度看,女性更善于观察和记忆,所以在教育培训中,女性取得更好成绩的概率也在增加,比如全国本科在校生中,女性的比例就高过男性。
数据显示,接受过更高教育的女性比例,过去二十年来,在迅速增加,从2000年的3%,迅速增加到2023年的19%。
这一现象,对生育意愿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影响。
十年寒窗苦读之后,女性不再满足于回归家庭、养育小孩、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起居,而是有更多的能力,从事与男性平等的职业,获得平等的收入。
甚至于,在某些国家,受过更高教育的女性,工作的同时,独自抚养一个或多个小孩,成为非常常见的社会现象。
从历史看,不管是大热的宫斗剧,还是深受欢迎的穿越剧,女性最重要的职能,通常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生下一儿半女,然后母凭子贵,在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
工业文明之后,尤其是信息文明以来,男女在工作中的差异,迅速被以计算机为代表的设备抹平,女性甚至能获得更高的收入水平。
此时的女性,不必依赖男性,能够独立生存在这个社会上。没有生育、家庭和小孩等因素的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要明显高出不少。
或许,这才是人们生育意愿下降更为核心的原因。
从其他发达国家采取的鼓励生育方法来看,没有哪个国家能成功实现对生育率下降的逆转。
或许,像阿富汗一样,让女性回归其唯一的职能(以生育为主的照顾家庭),可能会促进人口生育的增长,但显然,接受过更好生活的我们,几乎没有人会接受这种策略。
又或者,放开对伦理的限制,鼓励人造子宫等新兴技术,理论上也能促进人口的再生育。
当大家都不生的时候,你认为我们还有什么好的方法,来提高人们生育的意愿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