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日报社搬离新民大街
元旦前夕,小编就听说
位于新民大街的长春日报社正在搬迁中。
而目前已经搬迁完毕,去高新了。
同光路和隆礼路之间。
这是从1993年就搬到这里了,
一晃三十多年了。
长春日报社是中共长春市委直属单位,
其出版的《长春日报》创刊于1945年11月,
是共和国资历最早的报纸之一。
2025年1月24日,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张恩惠到市直新闻单位走访调研,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广大新闻工作者致以新春问候。文中写到:“根据新民大街保护提升活化利用工作需要,长春日报社日前迁入长春高新区新址。”
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为突破口
2024年10月25日,吉林省委书记黄强以“四不两直”方式,在长春检查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
据《吉林日报》报道,黄强沿新民大街察看历史建筑保护情况,要求长春市研究制定相关规划,扎实做好保护利用工作。对历史文化遗迹要修旧如旧,最大限度保留原貌神韵,为更好活化利用奠定基础。省直有关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提供有力支持,切实形成省市合力。
他强调,决不能假借发展之名搞大拆大建,决不能干“拆真古迹、建假古董”那样的蠢事。要加大督察力度,强化监督执纪,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明的法纪保护文化遗产。
为更好保护、更好利用历史建筑,2024年11月19日,黄强主持召开专题研讨会。会前,黄强多次对长春历史建筑进行现场踏查,深入了解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现状,专门安排调研组赴外省市实地调研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要求相关课题组开展深入研究。
会上,他要求,重点抓好长春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以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为突破口,充分展现历史建筑的历史、科学、艺术、社会等多重价值,探索历史建筑保护和活化利用新路径,更好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要推动伪满时期历史建筑有序向社会开放,以唯物史观、辩证史观、人民史观擦拭历史的镜子,走好未来的路。
长春有好几个历史街区,包括人民大街北段历史街区,北京大街历史街区,南广场历史街区,一汽历史街区,其中新民大街历史街区因为囊括了伪满洲国几个重要部门,极具历史价值。
当年的规划,文化广场地质宫是新皇宫,后面是御花园,前面就是新民大街。两侧分别摆放着军事部、司法部、经济部、交通部、国务院、综合法衙等重要单位。
盘点一下从北侧开始: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门诊部当年为伪满洲国军事部
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教学楼当年为伪满洲国国务院,
照片均为长春小风原拍请勿使用
吉林大学第三医院当年为伪满洲国经济部
吉林大学医学院校部当年为伪满洲国司法部,
吉林大学医公共卫生学院办公楼当年为伪满洲国交通部,
新民大街始建于1933年,名为顺天大街。936年,顺天大街基本建成,街名取自《圣经》“人应顺天”。1946年国民党根据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改名“民权大街”。新中国成立后改新民大街。
经查,这类建筑属于兴亚式建筑,这些建筑风格融合了西方新古典主义和日本帝冠风格,是1930年代日本民族主义崛起背景下的产物。它们旨在对抗现代主义建筑,属于广义的和洋折衷建筑流派。也包括伪满关东军司令部旧址等。
2009年,新民大街“四部一院一衙”与伪满皇宫旧址一并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2012年,入选“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长春小风 2023年2月18日曾在长春发展公众号撰文,也特别希望新民大街成为像西安市大唐不夜城那样的景观。
据小编了解
可能还会有一些单位腾出地方,
或者成为历史博物馆陈列馆展览馆。
期待未来的新民大街成为长春市的靓丽名片。
长春发展微信平台给大家拜年了
希望随着城市发展,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好!
祝大家阖家欢乐,蛇年如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