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贵阳燕楼工业区的大道上仰望公牛屯,灌木掩映下依稀能看到一些石头的墙壁,那便是燕楼营盘,其规模宏大,顺着山势两头高高翘起,呈马鞍状,保存完好,连两头的瓮城还存在,不知在古代保护了多少村民的性命。
文物等级:地市级;
建造年代:清同治五年(1866);
*结 构:块石和条石干垒平砌;
*地址交通:花溪区燕楼镇燕楼村公牛屯山顶,公交三角坡站旁
*形 制:位于一牛背状孤峰山顶,贵阳面积最大的古营盘,大致东西走向,平面呈长条形,侧视呈船形,内部起伏大,中间低,两头高,东西两侧各有一瓮城,地势低于古城主体高翘的两端,瓮城城墙比主体宽厚,上有行人马的道路,两侧有女墙。寨墙完整合围,墙高约10-15m,基宽2-3m,南北对向开主寨门,西瓮城朝南开1寨门。城内有大量屋基,部分建筑门口两侧及南寨门内侧两侧有半弧形花坛。城内道路完善,城西有蓄水池一座,池沿正中有一同治五年的石匾额,阴刻粗壮楷书“天地生成”。
*赏析:清代咸丰同治年间,大量农民起义,一时间兵戈铁马。义军虽因遭遇不幸和压迫揭竿而起,但也对跟自己一样的平民百姓烧杀抢虐,沦为土匪,同时镇压的官兵也参与到乱世对人民的抢夺中,贵州的治安环境一度急转直下。各族人民为求自保,联合起来修建营盘躲避匪患兵灾。燕楼村民周氏等姓联合各族各姓群众,历时3年之久,修建了公牛屯营盘,因营盘所在山形似一头公牛,故俗称公牛屯,异常巍峨壮观,是贵阳地区不可多得的大型营盘,保留了146间房子的屋脊,如今已是残垣断壁。
走进营盘,尚能看到这些屋子前的一些花坛、阶梯,看来在战争年代,人们也不忘追求美,是花朵抚慰着他们坚强地活下去。
营盘内两处建筑上画有红色桃符,不知道何人何时所画,代表什么含义,希望有人破译。
*打卡建议:燕楼营盘年久失修,部分墙垣松动,最好不要到城墙边高处打卡。适合在南侧寨门处打卡,这里地形缓和,有阶梯,且能拍到古老的拱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