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1949年,在经历了多年战乱之后,全国渴求和平的时刻,在中华大地上,再次响起了一曲战争交响曲。此次曲目的演奏双方一方是拥有着美国援助武装起来的国民革命军(47年行宪后改称中华民国国军),有着相当数量的飞机坦克军舰,建立有装甲兵、空军、伞兵、海军等诸军兵种,共460万兵力的强大正规军;另一方是在抗日的烽火中锤炼成长起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虽然具备相当的作战实力,但在某些人眼里却是所谓的“小米加步枪”、“土八路”…… 总兵力127万。
到战争结束时,当初强大的正规军被赶到了东南的小岛上,过起了反攻大陆的春秋大梦,而当初的“土八路”翻身成为了神州大地的主人,从此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富强的道路。就是这样大跌眼镜,让人难以理解,但事实就是如此,今天我们来从国民党空军这只账面上的强大空军来管中窥一豹。
解放战争初期,国军空军共设有五个军区司令部,5个战斗机大队,2个中型轰炸机大队,一个B-24大队,一个侦察机中队,有飞机约九百余架,装备有当时最先进的B-24/25轰炸机和P51战斗机。
B24型轰炸机
B24重型轰炸机基本参数(抗战结束时共计37架)
B24型轰炸机最大升限8540米,标准载弹航程3380千米(最远航程载弹1200千克,近程载弹3600千克)巡航速度346千米/小时,最大速度467千米/小时(按照标准巡航速度,完成一次标准载弹航程需要约10小时)
B25中轻型基本参数(抗战结束时约110架)
最大飞行速度438千米/小时,最大航程2173千米,最大载弹量1361千克
B25型轰炸机
B25
大家知道,战斗机尤其是国军装备的P51型战斗机主要目的是对空拦截,是打空战的,用来对地攻击则缺乏效果(解放军没有铁路线,也没有装甲车辆,作战区域多山地,空中扫射基本属于浪费弹药)剩下来的这百十来架轰炸机,广泛运用于全国战场上那基本就属于蚊子叮咬,起不到决定作用。
国军战斗机
P系列战斗机
然后,大家看这些机型,都是属于高空轰炸,虽然载弹量大,但精度低,更何况解放军也不是没有防空能力,这点有限的家当,怎么可能拿去随便冒险呢?!
所有的飞机都属于美国援助,国内没有制造能力,最多能够进行简易维修。战争时期,装备得不到补充,就只能越打越少,本来数量就少,再少,还有多少战斗力呢?!举个例子,国民党空军中占据半数以上的运输机,在1948年,辽沈战役战役前,竟然只有约70架可用。这在陈诚给蒋介石的报告中有明确的记载“复查全国运输机,目前仅70架左右堪用,除用于关内各地担任紧急任务外,大部用于东北。”
综上,国民党空军账面上看似强大,但是稍微扒一扒它的内裤就知道,难成大气。这点与国民党整体形象非常吻合,看似强大的外表下,却早已是外强中干,也无怪乎蒋介石一心想要早点开打内战,他也十分清楚自己的实力,若不能携抗战胜利的余威,一鼓作气,越往后,越不能打败共产党解放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