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封堵还是引导:数字时代的未成年人保护之道

0
分享至

澳大利亚提议禁止16岁以下儿童使用社交媒体的法案,一石激起千层浪。

支持者欢呼这是“数字时代的救赎”,反对者则怒斥其为“技术无知的倒退”。这场围绕社交媒体禁令的争论,不仅是政策的对峙,更是价值观的交锋。如何保护儿童,同时尊重技术发展的势不可挡?或许在禁止与开放之外,还有更明智的中间路径。

近日,澳大利亚以压倒性票数通过了一项全球首创的禁令:禁止16岁以下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体。法案要求各大平台(包括TikTok、Facebook、Snapchat、Reddit、X和 Instagram等)一年内采取技术措施,确保未成年用户无法注册账号,否则将面临最高5000万澳元的巨额罚款。

尽管法案得到了77%的澳大利亚民众支持,其推进过程却充满争议。草案仅经历了3小时听证会和24小时行业意见征集,便以“闪电速度”通过。这种“速决”的立法模式,引发对其科学性与可行性的质疑。反对者指出,简单粗暴的禁令难以解决深层次问题。正如一位技术专家所言:“你可以禁掉孩子的账号,但不能禁掉他们的好奇心。”在一个网络无处不在的时代,技术漏洞与替代手段层出不穷,禁令可能事倍功半。这场立法风暴带来的不仅是针对社交媒体的政策转向,更是对“数字原住民”未来使用权的深刻讨论。

澳大利亚的这一法案,无疑是基于一种善良的意图:保护儿童免受数字世界的侵害。法案背后的逻辑并不复杂,无论是频发的网络霸凌,还是“社交比较”引发的焦虑症状,社交媒体已被不少人视为当代“潘多拉魔盒”。据《卫报》报道,2023年一项调查显示,超过75%的澳大利亚家长担心社交媒体对孩子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澳大利亚的这一政策试图通过法律手段,关上魔盒的大门。

然而,关门从来不是易事。

全面禁止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体,未必是最佳方案。禁令本质上是一种强制剥夺,却忽视了社交媒体可能带来的正向价值。例如,它为年轻人提供了获取教育资源的便利,帮助他们培养数字技能,并成为联系朋友和家人的重要渠道。

同时,禁令可能引发“地下”使用现象。未成年人可能通过虚拟专用网络(VPN)或借用成年人的账号绕过限制。这种行为不仅削弱了法律的实际效力,还可能将孩子暴露于更加危险的“暗网”内容中,让他们接触到更不受监管的信息。更重要的是,社交媒体已不仅是娱乐工具,它还是年轻人参与社会互动和公共讨论的重要渠道。全面禁用或将剥夺他们了解世界、表达观点的权利,还可能导致他们与技术发展脱节,从而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

我们需要更深入地探讨这一问题:单纯的禁止是否奏效?其他国家的实践经验能否提供借鉴?这不仅关乎政策的方向,也关乎整个社会的价值选择。

在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体的管理上,各国政策各有千秋。从中国的限时措施,到美国的自主规范,再到欧洲的隐私保护,每个案例都展现了不同的监管思路。

中国:青少年模式的尝试

自2021年起,中国推出“青少年模式”,要求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对未成年人实施每日限时40分钟的使用限制,同时禁止晚间10点至次日6点登录。这种“限时封闭式”管理确实带来了短期成效:数据显示,青少年的活跃时长显著下降,而教育类内容的观看量明显上升。但这种模式并非无懈可击,不少未成年人通过借用家长账号或破解技术绕过限制。这提醒我们,任何技术限制都需要配套的动态优化和持续监督。

美国:平台责任与社会平衡的探索

与澳大利亚的全面禁令不同,美国采取了更加开放且灵活的监管方式。2021年,美国多州尝试通过加强隐私保护法律来规范社交媒体使用。例如,《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案》(COPPA)明确要求,13岁以下的儿童注册社交媒体账号必须获得父母同意。

同时,美国还致力于推动平台的自律和透明化。例如,一些州政府与社交媒体公司合作,要求提高算法透明度和对内容风险进行定期评估。Instagram就推出了“Take a Break”(休息一下)功能,提醒青少年定期休息,帮助他们更健康地使用社交媒体。这种方式试图在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与尊重其数字权利之间找到平衡。

欧洲:隐私与责任的双重考量

欧洲在未成年人社交媒体使用监管方面,展现了隐私保护与责任教育并重的特点。《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对未成年人数据保护设置了高门槛,明确规定平台在未经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不得收集16岁以下用户的数据。这种立法模式聚焦隐私权,以严密的法律框架为未成年人的数字安全筑起“隐形屏障”。

与此同时,部分欧洲国家还通过推动家庭教育来弥补技术监管的不足。例如,法国政府推行的“家长模式”,为父母提供了一系列数字教育工具,帮助他们管理孩子的在线行为,并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社交媒体。这种模式强调家庭在保护未成年人中的核心作用,将技术监管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

在禁令与自由之间,我们是否能找到更具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基于多国经验,多维度的智能监管可能比简单的“禁止”更有效、更实际。以下几种策略值得深入探讨:

智能化的年龄验证技术

与其直接禁止,不如通过智能技术实现更精准的年龄管理。英国提出的《儿童网络安全法案》(Children’s Online Safety Bill)要求平台强制核实用户年龄,方法包括人工智能、生物特征验证和第三方认证。这种模式避免了“一刀切”的极端做法,同时有效阻止未成年人滥用。

类似的理念在谷歌的YouTube Kids中也有实践。平台根据年龄层设计了内容筛选机制:6岁以下儿童更多看到教育内容,10岁以上则可接触更广泛的主题。澳大利亚若能借鉴这一模式,推动社交媒体平台提供分龄化体验,将在保护与自由之间找到更优解,而不是直接封杀。

韩国通过实名验证机制,要求用户在注册网络平台时提供身份证信息。这一措施在未成年人游戏时间管理上成果显著,但也因“隐私侵犯”备受争议。然而,技术的进步正逐步改善这一问题,例如通过生物识别技术来精准验证身份。

澳大利亚若借鉴这一思路,可以探索与技术公司合作,利用AI技术构建无感式身份验证体系。通过分析用户行为模式、语音特征甚至指纹硬件识别,快速、高效地辨别用户是否符合年龄要求。尽管这种技术方案成本较高,但其精细化监管能避免禁令带来的广泛反弹。

平台责任与内容分级

社交媒体的“上瘾”特性,从根本上说,是技术公司为追逐商业利益而设计的结果。这种算法驱动的内容推送,固然提升了用户黏性,却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解决这一问题,仅靠禁令远远不够,必须通过政府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才能真正遏制这种负面趋势

欧洲的《数字服务法案》(DSA)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框架。该法案要求科技公司承担更大责任,从内容管理到风险审计,全面监管平台运营。法国监管机构要求社交平台将暴力或不适合未成年人的内容标记为“敏感”,并通过分级模式加以限制,未成年用户无法在默认设置下访问这些内容。丹麦则提出了一种“双轨机制”:一方面,针对内容审核不力的企业实施高额罚款;另一方面,通过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开发“社会价值型”技术。澳大利亚可参考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机制,既对平台形成约束,又为其提供积极转型的动力。

教育:从防守到主动出击

“与其隔离,不如引导”。真正有效的保护,在于赋予儿童对抗网络风险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隔绝屏蔽。芬兰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个值得学习的典范。作为全球教育改革的标杆,芬兰的网络素养课程已全面融入基础教育体系。这些课程不仅教授技术技能,还涵盖数字社会的伦理与责任。例如,小学生学习如何识别虚假信息,掌握基本的网络安全技巧;中学生则深入探讨算法偏见、隐私保护与网络伦理。这种“从内到外”的策略,不仅能减少网络伤害,还能让青少年在数字社会中更游刃有余。

相比禁止,澳大利亚完全可以将资源投入到教育中,让儿童成为“更聪明的用户”而不是“被动的屏蔽对象”。试想,如果14岁的阿利克斯能够识别骗局,结果或许会完全不同。禁令可以挡住风险的浪潮,但只有教育才能让孩子学会驾驭数字海洋的风帆。

家庭角色:最后的防线

无论政策设计多么精细,家庭始终是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体监管链条中的最后一环。2022年日本的一项调查表明,家庭干预的强度与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关联。在日本,许多家庭采用了一种名为“亲子协约”的方式,主动干预孩子的社交媒体使用。协约明确规定上网的时间、使用的目的,同时通过家庭会议讨论网络问题和社交媒体的利弊。这种模式不仅提供了具体的行为指南,还通过开放的对话,增进了亲子间的沟通与信任。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让孩子在规范中成长,逐渐培养自律意识和对数字世界的责任感。

澳大利亚完全可以借鉴这一经验,鼓励家庭在政策和技术之外,成为有效的补充力量。例如,通过推广家庭协议模板或引入亲子教育项目,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的网络需求和挑战。家庭的角色,不仅是监督者,更是孩子数字成长的同行者和支持者。

禁止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体,折射出社会对保护的渴望,但封堵只是权宜之计。技术像水一样,无孔不入。澳大利亚的提议提供了一个反思的契机:我们是选择直接切断儿童与数字世界的联系,还是帮助他们更安全地穿越这个复杂的领域?

法国哲学家福柯曾说:“权力的本质,不在于压制,而在于引导”。孩子的未来,注定要与科技共舞。禁令之外,我们是否有更智慧的选择?

(作者胡逸为大数据工作者)

来源:胡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大批日籍华人开始回国,还希望“祖国”接纳,中国会不会接受?

大批日籍华人开始回国,还希望“祖国”接纳,中国会不会接受?

红色国际
2025-08-26 23:15:03
李春来同志突发疾病逝世

李春来同志突发疾病逝世

新京报
2025-11-16 19:20:24
央媒发文,28岁樊振东高调官宣喜讯,全网恭喜,终于等到这一天

央媒发文,28岁樊振东高调官宣喜讯,全网恭喜,终于等到这一天

阿紵美食
2025-11-16 17:55:55
全运会金牌榜更新:山东笑傲榜单,三个省挂零,孤岛在哪?

全运会金牌榜更新:山东笑傲榜单,三个省挂零,孤岛在哪?

老糿尾声体育解说
2025-11-17 02:11:17
2025年新血糖标准公布,空腹血糖不再是3.9到6.1?你在正常范围吗

2025年新血糖标准公布,空腹血糖不再是3.9到6.1?你在正常范围吗

白宸侃片
2025-11-16 15:39:24
日本机票大涨,三大航司免费退改签!这是航空公司与国人间的默契

日本机票大涨,三大航司免费退改签!这是航空公司与国人间的默契

垛垛糖
2025-11-15 22:16:27
45岁董洁在北京定居,住豪宅不请保姆不通暖气,还要自己洗衣做饭

45岁董洁在北京定居,住豪宅不请保姆不通暖气,还要自己洗衣做饭

疯说时尚
2025-11-16 10:37:52
日本敢不敢先打

日本敢不敢先打

求实处
2025-11-16 00:27:27
杭州婚宴翻车了:新娘换装85分钟,22桌宾客走了一半,网友:活该

杭州婚宴翻车了:新娘换装85分钟,22桌宾客走了一半,网友:活该

刘哥谈体育
2025-11-02 14:32:38
下一个恒大!又1民企地产强势进军中甲:将自建专业足球场

下一个恒大!又1民企地产强势进军中甲:将自建专业足球场

篮球国度
2025-11-16 10:39:04
北京楼市:抄底的买房人...

北京楼市:抄底的买房人...

北京房姐
2025-11-16 20:06:03
Shams:湖人从发展联盟召回詹姆斯,他将全程参与湖人今日训练

Shams:湖人从发展联盟召回詹姆斯,他将全程参与湖人今日训练

懂球帝
2025-11-17 02:00:19
我给市长开10年车辞职他避而不见,一周后省委书记送来份机密调令

我给市长开10年车辞职他避而不见,一周后省委书记送来份机密调令

秋风专栏
2025-10-09 11:43:10
赚着中国人钱,毒害中国人身体!日企在华收割上万亿,至今仍售卖

赚着中国人钱,毒害中国人身体!日企在华收割上万亿,至今仍售卖

近史谈
2025-11-15 21:10:46
尹锡悦看守所内花费6.5亿,韩军参谋部遭清洗,李在明再遭打击

尹锡悦看守所内花费6.5亿,韩军参谋部遭清洗,李在明再遭打击

阿钊是个小小评论员
2025-11-17 02:36:18
“除了鬼,什么都见过了!”陪读妈妈开始“污名化”,太毁三观!

“除了鬼,什么都见过了!”陪读妈妈开始“污名化”,太毁三观!

知晓科普
2025-11-04 09:48:54
封杀四年,49岁赵薇突传消息,因胃癌去世传闻5个月前就真相大白

封杀四年,49岁赵薇突传消息,因胃癌去世传闻5个月前就真相大白

书雁飞史oh
2025-11-08 21:11:50
难怪高市搞事,原来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错误就是:总习惯性低估日本

难怪高市搞事,原来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错误就是:总习惯性低估日本

近史博览
2025-11-15 17:57:41
俄罗斯发出警告:战争爆发中国将被围攻,不过最危险的不止战争

俄罗斯发出警告:战争爆发中国将被围攻,不过最危险的不止战争

扶苏聊历史
2025-11-15 14:24:02
一把大火烧出真相!文昌阁的“钢筋铁骨”,还算哪门子古建筑?

一把大火烧出真相!文昌阁的“钢筋铁骨”,还算哪门子古建筑?

GA环球建筑
2025-11-15 11:43:49
2025-11-17 04:11:00
澎湃新闻 incentive-icons
澎湃新闻
专注时政与思想的新闻平台。
858108文章数 508419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中国公民需谨慎前往日本 四大原因披露

头条要闻

中国公民需谨慎前往日本 四大原因披露

体育要闻

最佳新秀候选!2028美国男篮有他一个位置

娱乐要闻

CEO爆料肖战《藏海传》狂赚几十亿!

财经要闻

房源暗中调价 央企举报广州国资房企

科技要闻

雷军,怒了!刚刚连发多条微博

汽车要闻

"冰彩沙"全配齐 红旗HS6 PHEV预售17.88万起

态度原创

艺术
房产
健康
数码
手机

艺术要闻

这些获奖摄影作品,简直让人目不暇接!

房产要闻

首开狂卖6.68亿!海口这个顶级教育红盘,引爆海口楼市!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数码要闻

华为鸿蒙HarmonyOS 6.0.0.112版本首曝,支持电脑投平板

手机要闻

古尔曼:苹果iPhone正经历史上最大变革,iPhone 18/Pro分开发布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