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仅有的十位双院士:引领学术前沿,尽显大家风范

0
分享至

众所周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分别是我国自然科学领域和工程技术领域的最高学术咨询机构,也是国际上颇负盛名的学术机构,而“院士”则是国内赋予科技工作者最高级别的学术头衔。当选两院院士,意味着在学术研究上所取得的成就得到充分肯定,同时也获得了在各自学术领域的强大影响力和号召力。

目前,中国科学院院士仅853人(未含已故和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953人(未含已故和外籍院士),他们稳坐学术金字塔的顶端,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而同时当选中科院、中工院院士的科学家,更是凤毛麟角

他们要么以原创理论拓展了一片全新的科学领域,要么开拓性以成果颠覆了学界传统传统认知,要么以更有效方式解决悬而未决的难题……成功的途径可能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他们都以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成果赢得所有人的敬重。

自中科院和中工院成立以来,同时当选为中科院院士和中工院院士的科学家仅34人。他们当中有24人已经离世,仅10人健在。他们当中的每一位,都各自引领了学术前沿数十年,充分彰显科学大家风范。

这十位依然健在的“双料”院士科学家,在各自的学术领域都有哪些突出的建树呢?


(1)陈俊亮:通信与电子系统专家

出生于1933年的陈俊亮院士,今年已逾九十高龄。他早年求学于交通大学,后来到苏联莫斯科电讯工程学院获得副博士学位,毕业后被分配到刚刚成立不久的北京邮电学院(今北京邮电大学),从事通信与电子系统研究,一辈子与北邮结下不解的缘分。

在北邮,陈俊亮从一个信息技术学科的年轻科学家,逐渐成长为国内智能网通信技术研究的领军人物。他是中国通信程控交换技术的奠基人之一,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号一号”的通讯纠错,主导创建了北邮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我国计算机通信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陈俊亮于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今称院士),1994年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首批“双院士”的一员。

(2)顾诵芬:飞机空气动力学家

1930年,顾诵芬出生于苏州,其父亲为著名古籍版本学家顾廷龙,家学渊源颇深。他从小喜欢读书,立志要造出中国人的飞机。1951年,他从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毕业,进入航空工业局从事飞机设计工作。在7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顾诵芬深耕于飞机的气动力设计,任歼八飞机型号总师,主持了主动控制验证机的研制,在我国航空装备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为我国飞机设计大师、飞机气动力设计的奠基人,也是航空科技事业的引领者,顾诵芬1991年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1994年当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航空领域唯一的“双院士”。然而,他却谦虚地说,“回想我这一生,谈不上什么丰功伟绩,只能说没有虚度光阴,为国家做了些事情。”

(3)李德仁: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

在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李德仁荣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而在2022年,他刚刚获得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领域最高奖——布洛克金奖,这是对他在学术科研上所取得成就的集中肯定。

李德仁出生于1939年,大学时进入武汉测绘学院航空测量系,师从王之卓院士。毕业后,他回到母校任教,后来随着母校并入武汉大学,便成为武大教授。他的一生专注于遥感、全球卫星定位和地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教学研究,取得了大量原创性成果。他提出了处理测量误差的可靠性和可区分理论和空间数据挖掘理论,发明了享誉国际的“李德仁方法”,是中国测绘业走向世界的重要推手。

凭借在摄影测量与遥感领域的卓越建树,李德仁在1991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4年又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武大最具声望的教授之一。

(4)刘永坦:新体制雷达专家

刘永坦曾求学于哈工大电机系、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二系,后来又曾前往英国伯明翰大学留学。回国后,刘永坦进入哈工大,从事电子工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刘永坦对新体制雷达系统与信号处理技术有突出成果,解决了在强海杂波、电台干扰及大气噪声背景下信号处理和目标检测问题,建成了国内第一个新体制雷达站,是中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理论体系的奠基人。

刘永坦是哈工大乃至全国电子与信息学科带头人,2020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将8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设立永瑞基金,用于哈工大电子与信息学科人才培养。他1991年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1994年当选中工院院士,2021年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5)路甬祥:流体传动与控制专家

路甬祥是所有“双院士”中最年轻的,出生于1942年,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4年被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时仅52岁,曾担任中科院院长。

路甬祥196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毕业后进入浙大从事教学科研工程。1981年,路甬祥获得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工程博士学位,回国后继续在浙大任教,并曾担任浙大校长。路甬祥长期专注于流体传动及控制技术研究,提出“系统流量检测力反馈”“系统压力直接检测和反馈”等原理,并与机电液一体化插装技术相结合,开发出系列新型电液控制器件与工程系统。这些成果成为电液控制技术的重要进展。

(6)石元春:土壤学家

石元春于1949年考入清华大学农学院,不过当年清华农学院与其他院校合并组建了北京农业大学(今中国农业大学)。在北京农大,石元春曾师从著名土壤地理学家李连捷院士,完成了本硕课程。毕业后,石元春留校任教,并从一名普通的教师开始,到1987年担任北京农大校长。

长期以来,石元春一直致力于土壤地理和盐渍土发生与改良方面的研究,涉及我国黄土高原更新世古土壤及其分类、地理和时空上的发展演替等方面,提出了“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水盐运动理论”等一系列重要观点。

1991年,石元春成功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4年成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之一。

(7)沈志云:机车车辆专家

沈志云出生于1929年,曾就读于唐山铁道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期间,又曾前往苏联留学,于列宁格勒铁道学院获得副博士学位,后再次回到母校任教。在西南交大,沈志云一直从事车辆系统动力学及控制的研究工作,成为中国高铁领域的先驱科学家之一。

沈志云在机车车辆动力学有诸多重大成果,尤其是轮轨动力学、运动稳定性、曲线通过理论和随机响应等领域成果卓著:始创轮轨非线性蠕滑力模型,被称为“沈氏理论”;成功主导研制了国内第一台迫导向货车转向架,创造了无轮缘磨损新纪录;主导建设机车车辆整车滚动振动试验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沈志云1991年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1994年又成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8)宋健:系统工程专家

2014年,国际永久编号210210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宋健星”,以表彰宋健在系统工程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对中国航空航天技术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宋健的一生都在致力于最优控制系统理论、分布参数控制理论、控制理论等领域的研究,成果颇丰:建立了由偏微分方程描述的受控对象与常微分方程描述的控制器的模型,解决了这类系统的稳定性、点观测、点控制的理论问题;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建立了“人口控制论”这门新学科,对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控制问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宋健1991年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1994年当选中工院院士,1998年担任中国工程院院长。

(9)王越:通信与信息系统专家

王越院士曾就读于大连工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曾担任兵器工业部(后兵器工业总公司)研究所所长。1993年,王越进入北京理工大学,不仅担任北理工校长6年,后坚持为学生上课20多年。

教学期间,王越依然坚持学术研究,孜孜不倦进行信息与通信系统运用工程研究。他曾担任过多个大型火控雷达系统的总设计师,主持完成了多个军事电子系统的研制,其主持研制的“中国第一台火控雷达301系统”等取得多项中国乃至世界第一。在他的带领下,我国军用信息技术实现了从白手起家到蓬勃发展。1991年,王越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4年被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0)吴良镛:我国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

出生于1922年的吴良镛,今年已逾百岁高龄。他年轻时曾求学于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毕业后长期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担任教授,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教育家,也是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

吴良镛的一生都在致力于创建更好的人居环境,他始创中国人居环境科学,成功开展了从区域、城市到建筑、园林等多尺度多类型的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在长三角、京津冀、滇西北等地取得一系列前瞻性、示范性的规划建设成果,在国内外均享有崇高的声誉。

吴良镛在1980年就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5年,编号“9221号”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吴良镛星”。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同时成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双料”院士仅出现在1994年和1995年,之后再没有出现“双院士”。这是因为,中国工程院首次院士选举中,共聘任了66名院士,同时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选出30名工程技术背景较强的科学家,一并列入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名单中;1995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中,又有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获聘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34名“双院士”由此诞生。

此后,中国工程院独立发展成为工程技术领域的最高学术咨询机构,与中国科学院有更明确的职能和学术领域划分,因此没有再出现“双院士”。

即便如此,也不会影响我们对院士的敬重。成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本已不易,两院院士依然代表着他们在各自科研领域的高度。致敬院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跌下神坛的贵族水果,从百元一斤跌到几块钱,人们反而不愿意买了

跌下神坛的贵族水果,从百元一斤跌到几块钱,人们反而不愿意买了

妙招酷
2025-10-29 00:22:47
2025年11月6日红军城战况:俄军“兔耳朵”突出部崩解

2025年11月6日红军城战况:俄军“兔耳朵”突出部崩解

高博新视野
2025-11-08 17:51:06
42集谍战剧来袭!江苏卫视首播,实力派演员飙戏,燃起谍战热血

42集谍战剧来袭!江苏卫视首播,实力派演员飙戏,燃起谍战热血

乐枫电影
2025-11-09 17:15:06
广州一小学抽血体检未通知家长,校方称是部分班主任工作疏忽,教育局回应

广州一小学抽血体检未通知家长,校方称是部分班主任工作疏忽,教育局回应

极目新闻
2025-11-07 00:14:51
辽宁男篮拒绝爆冷!全力淘汰山东队,韩德君爆发,央视直播

辽宁男篮拒绝爆冷!全力淘汰山东队,韩德君爆发,央视直播

体坛瞎白话
2025-11-09 07:56:56
股价0.61元、市值仅剩2亿元,浙江杭州一上市公司锁定退市!曾连续3年财务造假被重罚,实控人被罚2800万元、10年市场禁入

股价0.61元、市值仅剩2亿元,浙江杭州一上市公司锁定退市!曾连续3年财务造假被重罚,实控人被罚2800万元、10年市场禁入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9 09:23:06
49岁经理被调岗看门,当晚退出微信群,次日领导找遍10个经销商

49岁经理被调岗看门,当晚退出微信群,次日领导找遍10个经销商

兰姐说故事
2025-10-17 20:05:03
加沙地道战的死亡方程式:当哈马斯的“地下长城”变成以色列的钢铁坟墓

加沙地道战的死亡方程式:当哈马斯的“地下长城”变成以色列的钢铁坟墓

Hi秒懂科普
2025-11-09 13:25:10
FSD有望全面入华,L3延期到2026年,华为与特斯拉将有一战?

FSD有望全面入华,L3延期到2026年,华为与特斯拉将有一战?

路咖汽车
2025-11-08 17:09:34
“三资三化”最后谁买单?从淤泥拍卖看国有资源盘活的狂欢与隐忧

“三资三化”最后谁买单?从淤泥拍卖看国有资源盘活的狂欢与隐忧

细雨中的呼喊
2025-11-01 00:24:05
晚年楚青坦言:粟裕大将病重时,透露过自己当年不救山东的苦衷!

晚年楚青坦言:粟裕大将病重时,透露过自己当年不救山东的苦衷!

健康快乐丁
2025-07-15 21:02:26
葡萄牙穷到什么程度?我住了8个月,有些尴尬的现实得说出来

葡萄牙穷到什么程度?我住了8个月,有些尴尬的现实得说出来

诗意世界
2025-11-06 10:27:22
一旦台海爆发冲突,最难的不是台湾,而是距大陆仅50公里的东引岛

一旦台海爆发冲突,最难的不是台湾,而是距大陆仅50公里的东引岛

放开他让wo来
2025-11-08 22:41:14
单杆62分零封,连得158分!吴宜泽连战连捷,决赛2-0领先希金斯!

单杆62分零封,连得158分!吴宜泽连战连捷,决赛2-0领先希金斯!

刘姚尧的文字城堡
2025-11-09 14:41:07
医生做手术时手机突然因“涉诈”被停机,二十多天未能复机,“无法与病人取得联系”!其妻子也因“打电话频繁”被停机,最新进展来了

医生做手术时手机突然因“涉诈”被停机,二十多天未能复机,“无法与病人取得联系”!其妻子也因“打电话频繁”被停机,最新进展来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9 09:23:06
国家出手!李梓萌骗人真相大白,幕后黑手被揪,受害者不止一人

国家出手!李梓萌骗人真相大白,幕后黑手被揪,受害者不止一人

许穋很机智
2025-10-19 13:34:42
李连杰脱光上衣自证清白后,有网红提出质疑,吃的什么神丹妙药?

李连杰脱光上衣自证清白后,有网红提出质疑,吃的什么神丹妙药?

心静物娱
2025-11-08 11:24:51
全红婵辉煌不再!全运会得第五后,世界泳联对其评价让粉丝破防

全红婵辉煌不再!全运会得第五后,世界泳联对其评价让粉丝破防

阿紵美食
2025-11-09 14:41:43
快去加油!油价明晚调整!

快去加油!油价明晚调整!

青城之窗
2025-11-09 16:21:34
她长相虽然不是特别好,但身材比例是真好,看面相是个过日子的人

她长相虽然不是特别好,但身材比例是真好,看面相是个过日子的人

草莓解说体育
2025-11-08 15:01:49
2025-11-09 21:47:00
未名林
未名林
分享教育心得,探究教育真谛。
437文章数 39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黄仁勋亲赴台积电“讨要更多芯片”

头条要闻

两位欧洲政要将同日访华:一人曾被誉为欧洲"最帅王子"

头条要闻

两位欧洲政要将同日访华:一人曾被誉为欧洲"最帅王子"

体育要闻

他只想默默地拿走最后一亿美元

娱乐要闻

《繁花》事件影响:唐嫣工作被取消

财经要闻

10月CPI同比涨0.2% PPI同比下降2.1%

汽车要闻

钛7月销破2万 霜雾灰与青峦翠配色正式开启交付

态度原创

亲子
本地
时尚
手机
数码

亲子要闻

小龚大夫上线了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伊姐周六热推:电视剧《四喜》;电视剧《唐朝诡事录之长安》......

手机要闻

第44周手机份额揭晓:苹果优势渐弱,华为即将崛起!

数码要闻

华硕天选 6 Pro 酷睿 / 锐龙版开启大促:国补到手价低至 7519 元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