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近日发布一份《致园区家长的一封信》,该公开信表示,学校实行“作业熔断机制”,中小学生夜间一定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让孩子停止作业及时就寝,第二天向老师说明情况即可,未完成部分无需补做。(12月9日澎湃新闻)
2019年12月,教育部规定“家校配合保证每天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睡眠时间”。然而报告显示,中小学生整体睡眠时长仍有不足,未成年人平均睡眠时长仅7小时,近七成中小学生存在睡眠问题。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学生平均每天写作业3小时,为全球2倍。殊不知,这样的“大数据”,是用孩子们的幸福和快乐换来的。基于此,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在中小学校推行“作业熔断机制”,旨在保障学生充足的睡眠,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见效。
回顾教育减负历程,从国家到地方,尽管各级教育部门的“减负令”推出了数十年,却难见实效,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话题。前不久,有篇文章在朋友圈尤其是家长圈,掀起不小的波澜。此文间接提出的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学校在实施减负政策,但因为升学压力不减,家长又纷纷为孩子增负。换言之,即便是学校执行了“减负令”,也难以阻止“学校减负,社会增负”“教师减负,家长增负”的现象发生。此前据媒体报道,许多家长嫌学校作业少,建群“加作业”,就是一个典型例证。
可见,家庭作业更需“熔断机制”。这就要求,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当好家长的参谋,引导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不拔苗助长,不搞“一刀切”。同时,要告诫家长:既然让孩子健康、快乐、幸福成长,是每个做父母的美好愿景,那就应该顺其自然,不要违背自然法则,扭曲和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同时,教育“减负令”应增加处罚条款,不只是教育部门和学校,家长违反了“减负令”,也应该进行必要的惩戒,以倒逼他们善待自己的孩子。
因此,推行“作业熔断机制”,是迈出“双减”第一步。换言之,若想“双减”真正落到实处,必须推进教育体制创新。对基础教育而言,当务之急是更新教育观念,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对于高等教育来说,高考招生要打破“唯分数是举”的选才机制,代之以全面综合的考量,既要重视学生的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的创造力和服务社会的精神,以此倒逼学校回到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并驾齐驱”的健康发展轨道。
作者 汪昌莲
责任编辑 罗秋旭
责任校对 易科彦
终审 编委 陈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