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28日讯高密市以党建为引领,发挥“头雁”带“群雁”作用,积极探索跨领域、跨行业联建机制,实施“党委+企业+支部+村民”共富帮带模式,使“富民公司、富民工坊”成为强村富民新路径。
在高密市柴沟镇北张家屯村,村集体将集体空闲地和四旁五荒地统一收回,由集体统一种上了艾草,之后建起了富民工坊,将艾草进行加工,衍生出10多个艾草产品,村集体有了固定收入,让艾草种植加工成为兴村富民的重要增收渠道。
高密市柴沟镇北张家屯村党支部书记张承友介绍,每年可以回收艾草5吨左右,将艾草加工成艾草锤、艾枕、艾灸柱、艾草馒头等10多个品种,转移劳动力50多人,村集体每年增收8万元。
艾草种植不仅使村集体有了收入,建成的艾草加工作坊还为乔桂花这样的村民增加了收入。
高密市柴沟镇北张家屯村村民乔桂花告诉记者,有时间就到富民工坊干活,也不耽误种地,还增加了收入,非常好。
因村制宜,因地制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拓展村民增收路径,高密市积极引导乡村党组织采取上下联结机制,积极和龙头企业结亲联姻,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建起了上下游联动的富民车间。高密市梁尹社区山庄村和孚日家纺公司联合,利用闲置房屋建起了毛巾加工车间,使闲置劳动力有了增收机会。
高密市梁尹社区山庄村村干部任雪芹表示,村里和孚日家纺加强了联系,成立了富民工坊,为上游企业加工毛巾,前来加工毛巾的村民每月能收入3000块钱左右,既为村集体增加了收入,也为村民提供了挣钱的机会。
今年以来,高密市发挥“头雁”带“群雁”作用,积极探索跨领域、跨行业联建机制,鼓励镇、村聚拢域内发展要素,盘活闲置资产资源,以“组织力+市场力”激活发展潜力,创建了生产加工型、劳务服务型、品牌赋能型、集中种养型等多种形态的共富公司和共富工坊,放大“组织力+市场力”效应,目前共创办共富公司53家,引领产业发展、强村富民。
高密市柴沟镇党委副书记王翔表示,柴沟镇将持续推广“共富公司”模式,通过整合各村碎片化、低效化资源,制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策略,畅通优势资源向商业价值转化的路径,推动农户资产与社会资本有机衔接融合,为乡村振兴赋能提速。
闪电新闻记者 李涛 高密融媒 王择钧 谭美芹 潍坊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