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
(作者:文华先生)
有学生问郭兰英怎么才能把歌唱的好听?郭兰英老师说要用眼睛唱。
文革推出了八个样板戏,也造就了八个英雄形象,但若论最成功、最出彩的戏,应当属《智取威虎山》和童祥苓先生的杨子荣了,而其中“迎来春色换人间”这个经典唱段仿佛成为样板戏的标志了,这么多年以来,不光专业人士纷纷效仿,连著名歌唱家、票友及爱好者也都会模仿一唱,尤其是开头的那句遥导板“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人人都在模仿,但谁也唱不出童祥苓先生那震撼峡谷、激荡山林、高亢、挺拔、嘹亮的嗓音了,因为童先生是用眼睛在唱。
童老八岁学戏,别人是去科班里或到老师家里私塾,而童先生学戏是把几位老师、琴师及整个戏班请到到家里养着,陪他唱戏。他学一出戏马上就演一出戏,所谓百学不如一练、百炼不如一演,这样童先生的实践就比别人多、舞台经验就收益匪浅。再加上有富连成科班里以最严厉著称的教头雷喜福先生给开蒙,这就为童先生学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增加舞台经验,视野就不一样了。所以一接触到余叔岩的唱片,就被唱片里那抑扬顿挫、云遮月般醇厚的韵味儿给着迷了,也就记住了余叔岩这位已故大师的名字,此后每天必听上四、五个小时才罢休。
看到他如此的迷恋余先生,家里又聘请了给余叔岩长期搭档的鲍吉祥先生、刘盛通先生,给李少春调教余派运腔技术的陈秀华先生教童老的唱。又请到刘盛通先生的是专教做派。又经常请教余叔岩的文胆名票张伯驹先生来指导童老的余派唱法,姐姐童芷苓挣的包银大部分都投资给了这个最小的弟弟,所以童先生从小就打下了非常结实的传统戏的基本功。
解放前童芷苓先生是上海滩最有钱的艺人,拥有好几栋大楼,后来都献给了国家,陈强拍电影《魔术师的奇遇》中用到的那辆福特牌敞篷小轿车就是找童芷苓先生借的,这是上海滩唯一的一辆福特牌小轿车。因为那时家里的观念是比较重视男孩子。自然就不在乎对他学戏的投入了。
有这些老先生的指导,童祥老对余派介音的共鸣位置、提留音、厚音、宽音、擞音、鼻后音、鼻前音、气息的把控、嗓音的控制力等技术,都成功地运用到了杨子荣这个角色中了。
像“小常保控诉了土匪罪状……”这句唱腔我们从杨子荣的眼睛里先是看到了震撼和滔天地愤怒接唱“普天下”又从杨子荣的眼睛里看到了对劳苦大众悲惨现状的同情、悲愤,转而呐喊出血债要用血来偿的呼喊,这种眼神和表情的转化在一瞬间就抓住了观众的心理,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智取威虎山》一开始叫《智擒顽匪座山雕》,剧中杨子荣的扮演者是红遍江南的著名武生李仲林先生,李仲林先生、杨派第一大武生高盛麟先生和靠打出手闻名的著名武旦班世超先生都是给盖叫天大师配戏的武生大家。
盖叫天大师生前留下两部珍贵的影像资料,其中一部叫“狮子楼”,就是李仲林的西门庆,李玉茹的潘金莲。可以说李仲林先生是大哥或前辈一样的存在,只是北方戏迷不知道而已。只因江青一句“李仲林的杨子荣有股匪气,不适合解放军的英雄形象”。就这一句话就断送了李仲林先生的艺术生命,当时李仲林先生自嘲一笑心说,没有匪气能骗的过座山雕这个狡诈的土匪头子吗? 李少春也被江青认为演的像个站长不适合演李玉和,而终结了自己的艺术生命。
其实也是随着剧本的不断改变,要突出主要人物杨子荣的形象,就要增加杨子荣的戏份,就要增加大段的唱,李仲林先生作为武生演员也就不适合这部戏了,因此就要在全国挑唱功好的演员,而当时马门余派的童老凭借醇厚的余味儿唱功毫不意外地被选中了,银幕上也就留下了智勇双全的侦察英雄杨子荣的光辉形象。
外行戏迷都认为嗓子高的就是好演员 ,演员们也都喜欢标榜自己的嗓子去迎合这样的观众,“迎来春色换人间”这段经典唱段就成了带有流行色彩的京剧唱段了,甚至都流行到了专为歌剧院演出的金色大厅了。
其实若论童老在智取威虎山一剧中最能体现童老艺术感染力的当属“胸有朝阳”这段二黄唱腔了。童老在这段唱中严格遵循了余先生不以高腔取胜、而是运用云遮月的嗓子,用合理的气息科学地调动全身的肌肉,按照余叔岩大师以声驭人、以情感人的演唱法则,去创造人物的音乐形象,可以说童祥苓先生的余腔是继承余派唱腔的代表性人物了。
马连良先生说看一个演员的做,要先看腰、再看肩、后看胯,只要这三个地方练好了,身段一定错不了。
所以“胸有朝阳”这段在唱到“支委会上同志们语重心长,千叮咛万嘱咐给我力量”我们从这几句唱中就不难看出童老的眼神里出现的场景,脸上流露出来的那份激动地表情和杨子荣那舒展大方、潇洒飘逸的形体动作,这都是童先生拜师马连良先生多年形影不离跟随马先生去各地演出,近距离的接触马先生后最大的收获了,也因此明白了为什么马先生被称为独树一帜的原因了。
这段唱虽没有太多的高腔,但童老通过眼里的神、脸上的情、身上的活把杨子荣这个英雄形象演活了。所以这段戏虽没有高音戏,却无处不体现正宫老生做戏时独有的艺术魅力,因没有高腔,那些只会飙高腔的演员大都不太敢动这段戏,因为脑子里没人物,肚子里没戏,就不可能演出侦查英雄杨子荣的那股革命英雄的豪迈气概。
所以戏评家说童老的杨子荣之所以会成功是融“余的嗓、马的形、麒的神”于一身,这句话说的并没有夸大没有夸大。
谭元寿曾说过为了培养李少春,李少春先生的父亲花了三万大洋,童老家父为了培养自己这个最小的儿子,也把姐姐们挣的钱大部分都用来培养他,他非常热爱唱戏这个行业,又有严师开蒙,为他打牢下了坚实基础,聪明好学的他通过近距离的接触观察先生,发现了先生也在对传统戏不断地创新改革、与时俱进,因此获得了师傅们很多的私房活,才得以演绎出一个个鲜活的、立体的舞台形象,这也是他一直倡导学生们要多学多演传统戏,“精华”都在传统戏里面。
在这一点上,是当今肚子里没戏、眼睛里没人物的演员所不能比的,毕竟时代不同了,谁能有李少春、童老这样的经济条件去学戏啊?再者在当今这个浮华的时代唱京剧又不挣钱,又能有几个演员能踏下心来好好学几出传统戏呢?
当年伶界大王谭鑫培整合了一百四十多出戏,经过几代京剧人艰苦不懈地努力,现在全国各院团常演的戏仅剩二十几出戏了,而且大多数还是折子戏,所以在当今外行领导内行的京剧舞台上出现了一些“死羊眼、一张脸、身子板、嘴里粘”的表演艺术家也就不足为奇了,相比之下童祥苓先生的眼神有多珍贵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