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湖南奇人精通解毒术,医院都解不了的毒,他一碗药汤轻松化解

0
分享至

你听说过“以毒攻毒”的神奇医术吗?在湖南湘潭就有这么一位奇人,人称“解毒王”,据说他精通解毒秘术,连医院都束手无策的剧毒,他也能用一碗自己配制的汤药轻松化解。

有人说他身怀祖传秘方,有人说他是“华佗再世”,还有人亲眼见证他用剧毒农药做实验,结果毫发无损。这是江湖骗术,还是真的有奇效?

深山奇遇,与医结缘

这位被称为“解毒王”的传奇人物叫做王二民,出生在湖南湘潭县茶恩镇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山村。那里山清水秀,却也因为崎岖的山路,被困在繁华之外。

20世纪七80年代,村里连所像样的学校都没有,孩子们只能挤在一间四处漏风的土坯房里学习。村里只有一位老先生自愿给孩子们开蒙识字,虽然教不了太多东西,但好在没让村里孩子都做了文盲,而且还分文不取。

王二民就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虽然物质条件艰苦,但他从小就聪明伶俐,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课余时间,他和村里的孩子最大的乐趣,就是结伴上山,去到处走走看看,捡点山货。

他们去山坡上挖野菜,寻找鲜嫩的蕨菜和香椿芽,或者去山溪边摸鱼,用蜘蛛网编织成简易的渔网,除了这些,最让他们兴奋的可能就是去山林里采蘑菇了。

1985年秋天的一个下午,十五岁的王二民又和伙伴们一起上山采蘑菇。他们走进一片茂密的树林,突然王二民被不远处两朵颜色艳丽的蘑菇吸引住了。这两朵蘑菇长在一棵腐烂的树桩上,伞盖是鲜艳的红色,上面还点缀着白色的斑点,在周围绿色的苔藓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

旁边的小伙伴提醒他蘑菇颜色这么鲜艳,肯定有毒,王二民却不以为然,被蘑菇奇特的外形吸引住了,早就把“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的告诫抛到了脑后,他小心翼翼地摘下蘑菇,放进自己的布袋里。

回到家后王二民迫不及待地把蘑菇拿出来清洗干净,然后偷偷地煮了一锅蘑菇汤。他尝了一口,味道鲜美无比,于是便把一整锅蘑菇汤都喝光了。

谁知吃完蘑菇汤不到一个小时,王二民就开始感觉不舒服了。他眼前开始出现幻觉,周围的景物变得扭曲起来,还伴随着一阵阵头晕目眩,恶心想吐。

王二民的母亲看到儿子脸色苍白,浑身颤抖,一问之下才知道他吃了山上的野蘑菇,顿时吓得脸色大变。她赶紧背起儿子,一路狂奔到村里的卫生所。

卫生所只有一位赤脚医生,他给王二民做了简单的检查,却查不出任何问题。眼看着王二民的症状越来越严重,赤脚医生也束手无策。

“要不,我们带二民去镇上的医院看看吧?”王二民的父亲焦急地说。

“去镇上太远了,来不及了!”王二民的母亲急得直哭,“我听说隔壁村的谢郎中,医术高明,专治疑难杂症,我们带二民去求求他吧!”

谢郎中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中医,在当地颇有名望,据说他年轻时曾跟随一位隐居山林的老道士学习医术,精通草药医理,尤其擅长治疗各种中毒。

王二民的父母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带着他来到了谢郎中的家。谢郎中给王二民把了把脉,然后又仔细询问了情况,最后断定他是中了慢性毒蘑菇的毒。

“这种毒蘑菇毒性比较特殊,医院的仪器也检查不出来。”谢郎中解释道,“还好你们送来得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谢郎中从药柜里抓了几味草药,包好递给王二民的母亲,并叮嘱道:回去用文火煎煮,每天服用三次,三天后就能痊愈。

王二民的父母千恩万谢,拿着药方,匆匆忙忙地赶回了家。王二民按照谢郎中的嘱咐,按时服药,果然三天后,他所有的中毒症状都消失了,身体也恢复了健康。

这次中毒事件,给王二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被谢郎中神奇的医术所折服,也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拜谢郎中为师,学习中医,将来也要像谢郎中一样,用自己的医术救死扶伤,帮助更多的人。

潜心学医,以毒攻毒

在王二民的身体完全康复后,他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再次登门拜访了谢郎中,并表达了自己想要拜师学医的强烈愿望。谢郎中看着眼前这个态度诚恳的年轻人,微微一笑表示想学医是好事,但自己这把老骨头了,还能教得了你什么?

“您医术高明,救人无数,我一直都非常敬佩您。您放心,我一定会认真学习,绝不辜负您的期望!”眼看着谢郎中一直推脱,王二民苦苦哀求。

谢郎中最终被王二民的诚意打动,答应收他为徒。1985年的冬天,王二民正式开始了他的学医生涯。谢郎中并没有急于传授他什么高深的医术,而是先从最基本的医德医风教起。

他告诉王二民,医者父母心,作为一名医生,首先要有一颗仁慈之心,要将救死扶伤、悬壶济世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不能唯利是图,更不能见死不救。

在谢郎中的言传身教下,王二民逐渐明白,医术不仅仅是治病救人的手段,更要有责任感。随后谢郎中开始传授王二民中医药方面的知识,他带着王二民上山采药,辨识各种草药,详细讲解它们的性状、功效和用法。

王二民对草药充满了好奇,他认真地做笔记,用心记住每一种草药的特征。

谢郎中指着山上的草药告诉他,这些植物看起来普普通通,甚至有些还含有剧毒,但在医者手中,却能变成治病救人的良药。这世间万物,相生相克,以毒攻毒,也是中医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

谢郎中的一番话,为王二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他开始对“以毒攻毒”的治疗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白天王二民在学校里认真学习文化知识,晚上他便跑到谢郎中家,学习中医医术。

为了验证药方的效果,王二民常常以身试药,他用自己的身体尝试各种毒物的毒性,并不断改进解毒药方。他试过被毒虫叮咬,也尝试过服用微量的毒草,每次都把家人吓得够呛,但他却毫不在意。

王二民安慰母亲说自己心里有数,不懈努力下他终于研制出了一种神奇的药粉。据说这种药粉是用多种珍贵的中草药经过复杂的工艺炮制而成,不仅可以解蛇毒,还能解农药中毒,甚至对其他一些疑难杂症也有奇效。

记者求证,以身试药

随着王二民用以毒攻毒的土方法成功救治的病人越来越多,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从茶恩镇传到了附近的乡镇,甚至连县城里都有人听说过他的神奇医术。

1998年春天的一天一位从长沙来的记者听说了王二民的故事,对此充满了好奇。他觉得这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新闻线索,于是决定亲自前往茶恩镇看看,想知道这位被当地人称为“解毒王”的人物到底是身怀绝技,还是故弄玄虚。

记者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王二民的家,这是一栋简陋的砖瓦房,院子外面围着一圈篱笆,院子里面种满了各种花草。

记者说明来意后,王二民热情地把他迎进了屋,记者注意到,王二民家的客厅墙壁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锦旗,都是被他救治过的病人送来的,上面写着“妙手回春”“医者仁心”等感谢的话语。

王二民给记者倒了一杯茶,然后详细讲述了自己这些年来学习中医、研制药方、救治病人的经历。他语气真诚,态度谦虚,完全没有一点神医的架子。

听完王二民的故事后,还是有些半信半疑,于是王二民带着记者来到镇上的菜市场,买了两只活蹦乱跳的母鸡。随后他们又来到一家农药店,王二民买了一瓶剧毒农药。

回到王二民家后,王二民当着记者的面,用针管分别给两只鸡注射了少量的农药。很快两只鸡都出现了中毒症状,它们开始口吐白沫,身体抽搐,翅膀无力地垂了下来,其中一只鸡挣扎了几下后,便一动不动地倒在地上,显然已经中毒身亡。

看到这一幕,记者的心跳也不由得加快了,他紧紧地盯着王二民,想看看他接下来要怎么做。

王二民不慌不忙地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布包,打开后里面装着一些棕褐色的粉末,这就是他多年来潜心研制的解毒药粉。他将药粉倒入碗中,用热水冲泡,然后用针管吸取了一些药汤,注射到另一只奄奄一息的鸡的体内。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记者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只鸡,只见它原本紧闭的双眼,慢慢地睁开了,呼吸也逐渐变得平稳起来。几分钟后,它竟然奇迹般地站了起来,虽然步伐还有些虚浮,但已经可以躲避记者的靠近,眼神也恢复了几分神采。

为了打消记者的疑虑,王二民第二天又把他带到家里,那只鸡已经完全恢复了健康,在院子里活蹦乱跳地觅食,完全看不出昨天经历过“生死考验”。看到这一幕,记者彻底信服了。

医者仁心,悬壶济世

记者回到长沙后立即把王二民的故事写成了新闻报道,发表在当地的报纸上。很快王二民的故事就传遍了大江南北,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许多专家学者慕名而来,他们对王二民研制的解毒药粉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含有多种珍贵的中草药成分,具有极强的解毒功效,而且对人体没有任何副作用。

专家们对王二民的医术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建议他将自己的药方公开,申请专利,造福更多的人。面对荣誉和利益的诱惑,王二民始终保持着初心。他婉拒了专家们的建议,并表示自己并没有想过要保守秘方,更不想用它来谋取私利。

为了实现自己悬壶济世的愿望,王二民开始广收门徒,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行医经验倾囊相授。他不仅教授徒弟们中医药知识,更注重培养他们的医德医风。

在王二民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徒弟们也逐渐成长为一名名合格的中医大夫,他们秉承着师父的教诲,在各自的岗位上救死扶伤,默默奉献,把王二民“以毒攻毒”的解毒医术发扬光大。

而王二民这位曾经默默无闻的小学老师,也因为他的善良、执着和无私奉献,成为当地百姓心中真正的“解毒王”。

结语

在现代医学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或许很难完全理解“以毒攻毒”这种古老的治疗方法,但王二民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中医药文化确实博大精深。

当然我们也不能盲目迷信所谓的“土方子”,毕竟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万一乱吃东西中毒,还是要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治疗。

不过王二民这种医者仁心、悬壶济世的奉献精神,的确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参考资料:江西卫视 经典传奇:科学探奇录——“解毒王”之谜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人民日报:12岁前,请逼孩子养成这5个好习惯,他会感激你一辈子!(家长必读)

人民日报:12岁前,请逼孩子养成这5个好习惯,他会感激你一辈子!(家长必读)

掌门1对1
2025-09-12 12:38:33
刚查了下于朦胧的遗产情况,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刚查了下于朦胧的遗产情况,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小光侃娱乐
2025-09-15 09:00:14
扶老人过马路被打后续:老人已找到,目击者发声,警方:需要道歉

扶老人过马路被打后续:老人已找到,目击者发声,警方:需要道歉

奇思妙想草叶君
2025-09-14 22:28:58
女子崩溃:男邻居在楼道内便溺,还在公共区域洗澡!居委会很为难

女子崩溃:男邻居在楼道内便溺,还在公共区域洗澡!居委会很为难

环球网资讯
2025-09-15 10:06:16
3克就致死?2010年,浙江男子为母亲治病试吃1克,嘴烂了

3克就致死?2010年,浙江男子为母亲治病试吃1克,嘴烂了

万象硬核本尊
2025-09-12 19:43:18
突然!俄罗斯,遭袭!

突然!俄罗斯,遭袭!

喀秋莎大世界
2025-09-14 22:28:36
全数崩跌,5000万订单成为世界笑柄,订单营销玩不下去了!

全数崩跌,5000万订单成为世界笑柄,订单营销玩不下去了!

柏铭锐谈
2025-09-14 13:12:13
贾国龙诉苦称西贝利润仅 5%,业内人士痛批:偷换概念,骗你为他高收入买单

贾国龙诉苦称西贝利润仅 5%,业内人士痛批:偷换概念,骗你为他高收入买单

西虹市闲话
2025-09-14 22:14:01
李谷一不再沉默,揭晓宋祖英“消失”的真相,观众:原来是这样

李谷一不再沉默,揭晓宋祖英“消失”的真相,观众:原来是这样

查尔菲的笔记
2025-09-02 16:01:14
养老变被啃老!40岁魔笛暴力抽射+狂奔怒吼 8.6分全场最高+斩MVP

养老变被啃老!40岁魔笛暴力抽射+狂奔怒吼 8.6分全场最高+斩MVP

风过乡
2025-09-15 06:58:34
轮到以色列被打了!突发:以最大城市被炸,数百万人逃入避难所

轮到以色列被打了!突发:以最大城市被炸,数百万人逃入避难所

起喜电影
2025-09-15 07:30:55
突发!一国宣布出兵乌克兰,还派4万大军堵俄罗斯家门口

突发!一国宣布出兵乌克兰,还派4万大军堵俄罗斯家门口

大国之翼
2025-09-15 07:00:09
山东省纪委监委通报,姜青山被查

山东省纪委监委通报,姜青山被查

鲁中晨报
2025-09-15 10:15:33
上海下周初还是热,周四开始要降温了

上海下周初还是热,周四开始要降温了

澎湃新闻
2025-09-14 18:22:27
大暴乱席卷法国,欧洲巨婴们傻眼了

大暴乱席卷法国,欧洲巨婴们傻眼了

一个坏土豆
2025-09-14 18:48:03
某企业别装死了,赶紧出来说句话吧

某企业别装死了,赶紧出来说句话吧

地球公民金建国
2025-09-14 13:58:48
梁光烈同志夫人杨桂珍女士逝世,享年86岁

梁光烈同志夫人杨桂珍女士逝世,享年86岁

澎湃新闻
2025-09-15 09:52:29
武汉男子因使用翻墙软件浏览境外网站  被警方行政处罚

武汉男子因使用翻墙软件浏览境外网站 被警方行政处罚

互联网大观
2025-09-15 10:31:34
玄奘晚年多病遭弟子质疑,跌倒数天后圆寂,两字遗言激励世人千年

玄奘晚年多病遭弟子质疑,跌倒数天后圆寂,两字遗言激励世人千年

蜉蝣说
2025-09-14 15:55:33
房价上涨苗头来了!知名教授称,上海二手房大量撤牌,将一房难求

房价上涨苗头来了!知名教授称,上海二手房大量撤牌,将一房难求

明月杂谈
2025-09-15 06:27:36
2025-09-15 11:04:49
汉江忆史 incentive-icons
汉江忆史
历史是一堆灰烬,深处有余温
9392文章数 1830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头条要闻

杭州部分西贝门店客流量骤减 女子:人这么空 第一次见

头条要闻

杭州部分西贝门店客流量骤减 女子:人这么空 第一次见

体育要闻

施罗德成双料MVP激动落泪 全队浇水庆生

娱乐要闻

知名男演员官宣三胎

财经要闻

“预制菜大战”100小时

科技要闻

发布会再提乔布斯,苹果高调回归设计初心

汽车要闻

混动狂潮 835马力V12 阿斯顿·马丁的最后浪漫

态度原创

健康
艺术
数码
旅游
亲子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数码要闻

七彩虹上线首款英特尔 H810 主板 BATTLE-AX H810M-A WIFI V20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亲子要闻

这不就是成功支付吗~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