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鹏饮料原始股东解禁后累计减持套现近40亿元,高管也曾进行集中减持
标点财经、投资时间网研究员 李路
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6月,国内饮料类商品零售额为1564亿元,同比增长5.6%,增速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速。其中,能量饮料近几年一直是饮料赛道的佼佼者,始终保持着两位数的复合增长率。
目前,国内能量饮料市场竞争格局尚未完全形成,进口品牌红牛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有着“功能饮料第一股”之称的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鹏饮料,605499.SH)作为国产能量饮料的龙头企业,亦从中分得一杯羹。
从业绩和分红来看,东鹏饮料在饮料股中表现都很出色,但市场上关于公司的消息,除了成长性外还有股东和高管的不断减持。或因此,公司近年股价一直没有表现出与业绩增长匹配的涨势。
东鹏饮料于2021年5月登陆上交所主板,发行价为46.27元/股,上市初期,公司股价曾一举涨破285元/股。上市以来公司保持了超30%的营收年复合增长率,截至9月27日收盘,公司股价为247.59元/股,未突破曾经的高位。但受益于A股近期普涨机遇,东鹏饮料9月30日收于270.98元/股,10月8日节后开于298.06元/股,涨势凌厉,这也让公司节前的减持公告更具看点。
股东和高管纷纷减持
9月25日晚,东鹏饮料发布公告称,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天津君正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君正投资)于2024年7月25日至9月24日期间通过大宗交易和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减持公司股份436.4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9%。按此次减持均价221.74元/股推算,君正投资本轮减持共套现9.68亿元。
君正投资在东鹏饮料上市前就是公司的股东,最初对东鹏饮料的持股比例为9%,是公司的第二大股东,本次减持的也是IPO前取得的股份。自2022年5月上市解禁期刚过开始,君正投资就开始推进减持计划。
2022年5月27日,限售股刚刚解禁,君正投资计划减持不超过总股本的3%,但最终在第一次减持期间未减一股;2022年9月21日,第二轮减持期间,君正投资计划减持不超过总股本的3%,最终减持了141.1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35%,套现2.5亿元;2023年1月20日第三轮减持期间,君正投资计划减持不超过总股本的6%,最终共减持了375.48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0.9387%,套现6.79亿元;第四轮减持在2024年1月,君正投资计划减持不超过总股本比例的3%,最终实际减持1083.41万股,占总股本的2.71%,减持总金额达到18.96亿元;本次已是君正投资的第五轮减持,2024年7月君正投资披露减持计划,拟在7月25日至10月24日期间减持不超过总股本的3%,最终减持了1.09%。
经过以上五轮减持,君正投资累计减持东鹏饮料2036.4万的股份,累计减持比例为5.09%,共自东鹏饮料套现了37.93亿元。此外,君正投资表示未来12个月内仍存在减持东鹏饮料股票的可能性。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权益变动后,君正投资持有东鹏饮料的股份比例已减少至3.91%,降至第五大股东,由于其已不再是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下一轮减持将不再需要公告披露。
不仅是大股东,东鹏饮料的其他股东和董监高也曾经在解禁后进行过集体减持。据东鹏饮料公告披露,2023年5月底,公司13位股东及董监高披露了减持计划,合计计划减持不超过3574.15万股,不超过总股本的8.9352%,拟减持者涵盖了除董事长、总裁林木勤以外的所有高管。
虽然林木勤未进行减持,但其并没少从这次减持中套现。在13位股东中,林木勤持股33.83%且为实际受益人的东鹏远道累计减持金额达到5.88亿元;此外,林木勤投资的东鹏致远、东鹏致诚,在计划期限内分别减持2.73亿元、2.06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实控人家族林木勤、林木港、林戴钦三人所持股份已于今年5月27日解禁,三人共持有公司2.41亿股股份,占总股本比例高达60.18%。虽然截至目前前述三位暂未提出减持意向,但作为实控人,若与其他股东、高管一样在解禁后选择减持,对二级市场产生的影响或比之前更为猛烈。
存在单一产品依赖
上市以来,东鹏饮料的营收规模已从2020年的不到50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超110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也从8.12亿元增长至突破20亿元。2024年上半年,公司业绩继续增长,获得营业收入78.73亿元,同比增长44.19%;实现归母净利润17.31亿元,同比增长56.17%。
不过,在盈利高增长的背后,公司也存在产品结构单一的问题。长期以来,东鹏饮料超过九成营收来自东鹏特饮。虽然2023年4月公司开始培育第二增长曲线——电解质饮料补水啦,并且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了281%的高速增长,但其盈利能力尚不能挑大梁。
从毛利率角度看,补水啦与东鹏特饮存在较大差距。以2024年上半年为例,东鹏饮料整体毛利率水平为44.6%,其中东鹏特饮的毛利率为47.4%,而包含补水啦在内的其他饮料的毛利率仅有25.76%。若未来补水啦营收贡献进一步增长,或将影响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
主打产品东鹏特饮在市场上也不是一帆风顺,就在不久前其被贴上“糖分刺客”的标签。有媒体向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送检了12款功能饮料,结果显示,其中8款都是高糖(每100g产品含糖量超过7.5g),超过每日游离糖摄入量建议的上限(25g),而东鹏特饮(500ml)更是其中含糖最高的一款。对此,东鹏特饮方面回应称,配方的安全性和功能性已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评价和批准,同时,公司产品标签中明确,建议每日一瓶。然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民众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也就是说,每天喝一瓶东鹏特饮(500ml)糖的摄入量就会超标。
大存大贷是何原因?
同时,东鹏饮料近年来资产负债率持续走高,至2024年6月末已经达到62.11%,对于快消类企业来说这种情况并不常见。
业绩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东鹏饮料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高达91.12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18亿元,较2022年末的21.58亿元增加了近70亿元。其中,公司的货币资金自2023年开始迅速增长,从年初的21.6亿元增长到年底的60.6亿元,涨幅超过180%,今年上半年,再次同比增长143.7%到79.8亿元。对此,东鹏饮料表示是由于销售额增长导致。
资产端另一个显著增长的项目是债券投资,截至2024年6月末,该指标余额为32.5亿元,去年同期仅有13亿元,在此之前甚至不到3亿元。东鹏饮料表示,债券投资大幅增加主要是因为购入期限大于一年的银行大额存单和定期存款所致。
目前来看公司并不缺钱,但其仍在大额举债。标点财经、投资时间网研究员留意到,2021年末东鹏饮料的短期借款仅有6亿元,此后迅速增加至2023年末的26.95亿元,今年上半年末更是已经达到56.91亿元。从构成项目来看,短期借款余额的增长主要是信用证贴现借款增加所致。换言之,东鹏饮料大量使用银行承兑汇票及信用证等金融工具贴现导致了杠杆增加。
对于借钱的原因,东鹏饮料曾在今年5月17日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为提高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产生部分短期借款”。好在东鹏饮料的借款利息率较低,半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不存在逾期短期借款,利率区间为1.3%至2.5%。
需要指出的是,在大量借钱的同时,东鹏饮料需支出的部分除了用于生产经营还有大量的现金分红。数据显示,上市以来,东鹏饮料共进行了5次现金分红,累计派现40亿元。按照持股比例推算,实控人林木勤约得到分红20亿元,其兄弟林木港、侄子林戴钦共获得分红约4亿元。
东鹏饮料2017年以来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Wind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