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受收购华夏人寿股权70亿元定金被长期占用未能收回、房地产市场总体下行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昔日的“贵州第一股”——中天金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天金融”)大量债务逾期,最终于2023年5月正式退出A股市场。
近日,中天金融重整工作迎来重大进展。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批准《中天金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十三家公司实质合并重整案重整计划》(下称《重整计划》)披露,截至2024年5月6日,中天金融的债权人共计申报债权5311笔,总金额达到907亿元,而已获法院确认的563亿元债权将开启受偿。
在退市的阴霾笼罩下沉寂了一年有余,昔日的贵州首富——罗玉平,似乎正站在一个全新的转折点,试图以一场重大无先例的重整计划,重新书写自己的商业传奇。
一、重整蓝图的精细勾勒
重整计划的实施,宛如一场精心策划的战役,每一步都需精准无误。
首先,账面上高达52.4亿元的资本公积将被巧妙地转化为股份,共计20亿股,每股定价0.7元,总计约14亿元,这些股份将分别注入贵阳国企与战略投资者的囊中,作为重整的基石。
而剩余的32.4亿股,则承担起清偿债务的重任,成为化解公司沉重财务负担的关键一步。
对于商品房消费者、职工债权、社保债权及30万元以下的小额债权人,方案承诺全额偿付,这无疑为众多利益相关者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同时,中融人寿与国富证券这两大优质资产被明确为未来主业的核心,它们不仅是中天金融转型金融板块的宝贵遗产,更是其重生的希望所在。
然而,中天城投——这个曾是中天金融版图中的重要一环,却因成为战略投资者的障碍而被列为出清对象,预示着公司在业务结构上的重大调整与自我革新。
这一系列操作,旨在通过剥离非核心资产,轻装上阵,为重返A股市场铺平道路。
二、债务深渊与翻身之路
回望中天金融的债务困境,其严峻程度令人咋舌。
截至今年6月,公司总资产虽达1208亿元,但总负债却高达1516亿元,资不抵债的现实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首次债权申报便高达563亿元,若真的步入破产清算,后果不堪设想:资本公积化为乌有,中融人寿或将面临无对价强制清零的风险,而不动产与土地使用权在市场寒冬中更是难以寻觅合适的买家。
面对如此绝境,重整成为了债权人与中天金融共同的救命稻草,更是罗玉平个人翻身的唯一机会。
在这场博弈中,罗玉平虽然不得不让渡部分控制权,但其持股比例仍保持在22.21%,勉强保住了其单一大股东的地位,相较于其他重整案例中大股东的全盘出局,他的损失已算相对轻微。
三、 “罗半城”的辉煌与挫败
罗玉平,这位在贵州商界享有“罗半城”美誉的传奇人物,其创业之路充满了传奇色彩。
从1992年以一个包工头的身份踏入房地产行业,到与肖春红并肩作战,再到后来分道扬镳,各自在贵阳的房地产版图上绘制出属于自己的宏伟蓝图。
罗玉平凭借“未来方舟”等超级大盘项目,在贵阳房地产市场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更于2007年通过收购世纪中天,一跃成为贵州首富,其名下中天城投的市值一度飙升至2000多亿元,风头无两。
然而,随着贵州“引金入黔”战略的提出,同时背后好大哥也看明白了房地产不会长久,果断要求罗老板趁着国家支持贵州发展金融业的春风,尽快抛弃房地产,转型金融业。
2015年,中天城投出资20亿,收购中融人寿20%股权,30亿收购海际大和证券(后更名为中天国富证券)66.67%股权,前前后后小100亿花出去,不仅实控俩机构,还把海际大和证券迁址到贵阳,真正“引金入黔”。
首富信心满满,实控保险、券商,参股银行、基金,中天城投奔着全牌照去了。
后来干脆,房企爆改金融,中天城投变身中天金融,罗首富直接转赛道了。
但理想与现实之间往往隔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尽管名字变了,公司的营收支柱仍然是房地产,金融板块的发展并未如预期般顺利。
2017年,95%营收来自房地产,2021年,房地产营收占比还在70%,2022年,保险收入,才开始占公司大头,房地产才真正退居二线。
四、妄图蛇吞象
2017年,明天系肖大佬出事,在政府主导下,明天系旗下优质金融资产华夏人寿开始寻找接盘方。
在背后大哥的支持下,罗玉平雄心勃勃地踏上了收购华夏人寿的征途,计划以310亿元的巨资拿下其21%-25%的股份。
然而,这场看似完美的交易却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彼时,中天金融的资产规模约为800亿元,而华夏人寿的资产规模则高达4800亿元,这无疑是对罗玉平这位贵州首富雄心壮志的一次巨大考验。
他的胃口虽大,但面对如此悬殊的差距,压力亦随之倍增。筹集那超过300亿元的自有资金,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罗玉平却选择了最为直接且决绝的方式——抛售房地产板块中天城投,以期能迅速填补资金缺口。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未如预期般顺利。两线作战的中天金融,一边筹谋着华夏人寿的收购大计,一边又要应对中天城投的出售事宜,却意外地发现两者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碍。
在慷慨支付了高达70亿元的定金之后,华夏人寿的股权交易却突生变故,局势急转直下,仿佛一夜之间风云变幻。政府高层对于如何妥善处理涉及“明天系”旗下资产的决策风向,也随之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从之前民企国企的一视同仁到国企优先,这背后的逻辑是不想再出现下一个明天系了。
这一连串的意外,不仅让中天金融的收购计划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更让整个事件充满了不确定性与挑战,所有的努力似乎都化为了泡影。
面对这一系列的挫败,罗玉平不得不将目光转向那笔已支付的70亿元定金。
然而,现实却再次给了他沉重的一击——定金不仅未能收回,反而成了他此次冒险行动中最为沉重的负担。
漏没捡着,却被明天系坑惨了,签约的俩公司,一个经营异常,算“空壳公司”了,一个直接把华夏人寿的股权,质押出去了,而实控这俩公司的明天控股,已经没财产可执行了。
2023年,华夏人寿变身瑞众人寿,明天系彻底出局,跟中天金融更没关系了。
这场收购不仅未能让中天金融在金融领域更进一步,反而让其陷入了更深的财务危机。
与此同时,中天城投的出售也遭遇重重困难。从最初的246亿元报价一路降至89亿元,却依然无人问津。房地产市场的寒冬让中天金融的资产大幅贬值,昔日的辉煌似乎已成过眼云烟。
五、没有了、一切都没有了
如今,随着重整计划的获批,中天金融似乎迎来了一线曙光。但这条翻身之路并非坦途,如何用不到50亿元的资金撬动500多亿元的债务,仍然是摆在罗玉平面前的一道难题。
此外,如何顺利剥离中天城投、重建金融板块、恢复市场信心……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要吃瓜君来说,局面已经彻底崩了,罗首富的一切都没有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