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君获悉,苏州三垣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垣航天”)近日宣布完成数千万元Pre A+轮融资,由深圳高新投投资。
本轮融资将助力公司打造首发试验星。
据企查查显示,公司此前已完成天使轮和Pre-A轮融资,融资金额均为数千万元。
三垣航天成立于2022年6月,是航天器在轨运营服务商北京航天驭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驭星”)的子公司。
公司创始人赵磊也是航天驭星创始人。
2003年,赵磊从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毕业,到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从事卫星研制相关技术和管理工作。
2015年,受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驱动,航天领域向民间资本敞开了大门。
在中国商业航天产业迎来发展元年之际,有着10余年航天工作经验的赵磊,敏锐地抓住了契机,将目光聚焦在了商业卫星测控领域。
2016年,35岁的赵磊在北京创立了中国首个提供商业卫星测控服务的商业公司——航天驭星。
2022年,赵磊在苏州创办了三垣航天。
据悉,公司核心技术团队由西北工业大学、清华大学、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等高校教授、博士、高级工程师、技术专家组成,团队在空间在轨操作领域主导过多个国家重点项目,拥有20年以上的研发及工程经验。
作为目前国内头部卫星运营服务商,三垣航天专注于空间在轨操作技术的研制,主要应用于空间碎片清理(故障航天器离轨)、航天器在轨延寿与加注、航天器在轨维修制造等场景。
空间在轨服务是一个围绕在轨的空间飞行器提供各类服务的新兴业务领域,主要业务包括:在轨维修、延寿、加注、任务扩展、组装、制造,失效飞行器的离轨,空间飞行器的快速变轨,卫星星座的低成本快速布设,空间轨道碎片清除等。
据了解,随着人类开发太空,太空中碎片数量迅速增加,目前,绕地轨道上被编目的空间碎片数量已达33000颗。
此外,国内外多个巨型星座正在逐步组网,其中卫星一旦发生故障,将威胁该轨道面卫星的正常运行。空间碎片主动移除是确保太空长期可持续的必然选择和唯一出路。
高价值航天器由于携带燃料的限制,在轨设计寿命10~15年左右,而其工作器件寿命可达20年以上。大量高价值航天器由于缺少燃料而离轨报废,非常可惜。
通过在轨操作机器人可为多个航天器加注燃料或延寿,极大增加高价值航天器的使用价值,市场需求非常迫切。
目前,三垣航天已完成第一代低成本空间碎片清除有效载荷产品的研制和试验,即将进行首发试验星的在轨验证。
本文素材来源:
企查查、36氪
三垣航天、公司官网相关资料
创客公社 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欢|迎|联|系
文稿相关问题反馈,请联系:zhangtianyi0510
加入城市读者群,请联系:chuangke-jun
文章转载,请后台留言或联系:chuangke-jun
【重磅报告】
丨 丨 丨 丨 | 丨
【江苏创投圈年度活动】
丨 丨 丨 | | |
【江苏高校创业图谱】 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