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上海卡拉OK简史

0
分享至

本文作者 / 顾 筝

还记得上一次去唱卡拉OK是什么时候吗?

01

7月的某个晚上,林雪莹(化名)和朋友在南昌路吃饭,吃完,一起沿着南昌路走到雁荡路。

像打开了尘封的记忆盒,“大学的时候和同学在这里通宵唱歌好几次。”林雪莹所说的“这里”,是复兴公园的钱柜KTV。

她20年前会和同学在晚上10点后搭乘94路,下车后一路沿淮海路逛到复兴公园唱卡拉OK。出发晚,是为了避开黄金时间段。

“晚上黄金档的价格要贵好几倍,为了省钱,我们会过了12点开始唱。反正那时年轻,熬得动。”

复兴公园钱柜2014年关门停业

它所在的位置经过整修后

又成为城中年轻人夜晚娱乐胜地

其实,从19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钱柜这一类量贩式卡拉OK已经算是能让大众走近的消费了,真要说贵,得从卡拉OK刚进入上海说起。

1980年代末、90年代初去唱一次卡拉OK要花多少钱?

30元左右的门票进场,要唱歌,还得花钱,5元一首。有年轻的工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工资连奖金一个月不过200元,如果带上女友,去一次卡拉OK,连门票、饮料带点歌起码八十元,占去收入的百分之四十。

而且不光是有钱就可以了,还得足够e人,因为那时的卡拉OK不是包厢式而是大厅式的,点了歌,就得在(陌生人)众目睽睽之下走到前面去唱歌。

当时卡拉OK是大厅式

像汇报演出一样

现在的年轻人脑补出画面,会很疑惑,真的会有人自掏腰包,去参加这种可以尴尬到双脚抠出三房两厅的活动吗?

还真会,而且当时的卡拉OK非常红火。

1988年,黄楼“卡拉OK”在上海国际俱乐部开张营业,紧随其后,设在锦江饭店碧丽宫内的“卡拉OK”和设在陕西北路延中汉堡包公司的“卡拉OK”也纷纷开张,它们都在报纸上刊登了广告,告诉上海市民,一种集饮酒、唱歌、跳舞乐趣之大成的娱乐形式来了。

黄楼卡拉OK广告

虽然贵,但上海哪个时代都不缺有钱人,和喜欢赶时髦的人,所以这种娱乐形式很快在全市范围内散播开来。

仅仅是两年后,上海卡拉OK就增加到72家,而且和现在咖啡厅的分布一样,不均匀。当时,静安、卢湾两区几乎占了全市卡拉OK总数的一半,闵行区和除嘉定以外的整个郊县都是空白,杨浦、南市、普陀、宝山等区也都各仅有2家。

开得多了就卷,为了吸引客户,有的卡拉OK厅开始采取“分时定价”的优惠策略。像当时位于南京路、陕西路口的椰露卡拉OK的优惠政策是,凡在本市就读的中外大学生均可凭学生证,在每天下午2∶00至5∶00前往演唱,票价从30元降为5元。

02

不过即使有优惠政策,当时的卡拉OK始终还是离上海市民太远。

在1990年代初的电视剧《大上海出租车》中,有一集拍到主角团去卡拉OK厅寻找乘客,年纪稍长的出租车公司安全员听到服务员说“这最低消费25块”时感觉不可思议:“什么,还要出钱?忒结棍了。”在得知要点歌自己唱时,就更不可思议了,“买了门票,歌还要我们自己唱。”

电视剧《大上海出租车》剧照

当时高收入群体的差头司机尚且如此,更何况平均工资几百元的普通上海市民。

卡拉OK 是有趣的,钱包是瘪瘪的,这种矛盾很快有了一个平替方案。

80后的邱大王和音乐人王厂长,能不约而同地哼出一首广告歌:“卡拉OK录像机,日立的777”。这种疯狂押韵的词配上魔性的音乐,是印在80后大脑皮层深处的记忆,看到歌词,直接就唱出来了。

这款日立777是家庭卡拉OK设备,它是1990年代,上海家庭想要配备的时髦家电。1991年《文汇报》报道:一年来,上海市场售出的家用卡拉0K设备,据不完全统计已达50万套,销售额1亿多元人民币。

日立777广告

邱大王记得,读小学四五年级时,一幢楼里好几家人家购买了同款777卡拉OK录像机。“要2000多块呢,和电视机一样贵,还送了一盘卡拉OK录像带,里面有《血染的风采》、《千言万语》。”

卡拉OK终究还是一项众乐乐的娱乐活动,即使各家自己都有机器,但他们还是喜欢挤到一家人家家里去唱歌。

“有个邻居弟弟当时才三年级,在我们家唱了《千言万语》和其他的抒情歌曲,我妈妈就开他玩笑:‘哦哟,侬会唱情歌啊。’他可一点没觉得难为情,说:‘对啊,18岁就可以谈朋友了’。”

当时有很多卡拉OK录像机的广告

唱卡拉OK要的就是这种氛围,在相熟的朋友之间唱歌,彼此可以开开玩笑,揶揄几番,这是当时大厅式卡拉OK所欠缺的。

卡拉OK大厅座位大多在50人以上,唱歌要排队。有时坐上4小时,只能唱两三首歌,而大部分时间,得耐心地忍受各种各样的歌声,有些甚至是近乎噪音的喊叫。

如果是朋友,忍也就忍了,但那些都是陌生人,“忍无可忍,无须再忍”,再加上酒精的作用,场内嘘声、口角在所难免。

不过,家庭卡拉OK固然有胜过消费场所卡拉OK的地方,但还是有明显的短板,简单来说就是氛围感不足,环境、音响设备都是没法比拟的。

03

有痛点,就会有市场来弥补。

1992年的《文汇报》上提到了一个新生事物——卡拉OK的旁系,KTV。报道中提到:“来自上海市文化局社会文化管理处的数据表明,在一段并不太长的时间内,上海市的KTV已超过了100家。在娱乐行业中,这一发展速度是比较惊人的。”

平时我们都把卡拉OK和KTV混着讲,但如果要严格区分,KTV是指“包房卡拉OK”。

当时新开业的卡拉0K几乎都带有一间或几间KTV,一些早已开业的卡拉0K也纷纷加设KTV,甚至一些迪斯科舞厅和餐厅也搞起了KTV。

那时KTV依然是高消费娱乐活动,每小时的包房费在200元上下,此外还要加上饮料、水果和酒的消费。

1995年的KTV广告

价格已经往下降了

记者去采访当时刚开业不久的菲灵斯迪斯科舞厅和KTV的经理,经理指出,去KTV娱乐的主要有两类客人,一类是来沪旅游的港澳、日本及东南亚游客,一类是沪上的高收入者,包括外资企业的驻沪人员、三资企业的职工以及一些个体经营者。

KTV的发展渐渐岔开了两条路,一条是在法律的边缘蹦跶,公安机关扫荡整治了很多次;一条是继续往普通市民的娱乐活动方向努力。

1995年钱柜在静安区开出上海第一家门店,给上海市民带来了新奇体验,不再是泳装MV了,而是正宗歌星MV;曲库丰富,会唱的不会唱的基本都有;音响设备专业,五音不全的不会太过“社死”。实在不会唱歌,还可以吃自助餐嘛。

生意好的那几年真的是“钱柜”

“没去过钱柜不算上海人。”王厂长的这句话虽然有点夸张,但也说出了,钱柜在上海市民,特别是70后、80后的娱乐生活中所占的地位。

因为很早就是专业歌手,王厂长和朋友们一起去钱柜,是不唱歌的那个异类。“平时唱歌都是人家给我钱。”没有自己花钱唱歌的道理,他只有一种原因会去唱歌,那就是比赛前,一个人工作日下午去练歌。“100块钱可以穷唱八唱了,钱柜还能给你录歌。”

虽然不是和大部分人一样,去做“麦霸”,但王厂长也享受和朋友们一起去卡拉OK的快乐时光。

“如果当时有朋友圈,发一个定位,一定会有朋友留言说:‘我也在’,去唱卡拉OK一定会碰到朋友。”

在王厂长看来,当时年轻人“婚丧嫁娶”,都要去卡拉OK。谈了朋友,带给朋友们看一下;分手了,要去唱悲伤情歌哭一下;升职了,请朋友们唱歌。“所有人的想法都是一样的,来分享快乐,来交朋友,来联谊。”

卡拉OK是80后、90后重要的娱乐活动

有时借歌词来抒发情感

卡拉OK成为上海年轻人热衷的娱乐活动,1999年国庆、2000年元旦,分别有记者做过调查,拨打当时热门的钱柜、拍谱、好乐迪等预约热线,不是长久打不通,就是打通之后客服说“约满了”。

而既然说的是简史,那一定会盛衰有时。

2014年钱柜复兴公园店停业时,很多人都感慨了一把青春。

韩寒在微博上写道:

“朋友说复兴公园的钱柜KTV关门了,我愣了几秒钟。当年在陕西南路地铁站的季风书店买完书,拿起最潮的诺基亚约上几个朋友去钱柜唱歌,临走时对喜欢的姑娘说:发短信给我,还有,我用msn。知道一切终会变迁,没想到这么快与决绝。无论是冰冷的介质还是滚烫的情谊,回想起来,甚至都不记得哪一刻是最后的告别。”

钱柜的没落和自身的经营有关,从2008年开始由于管理层调整,钱柜开始出现员工流失,服务变化等情况。但卡拉OK这项娱乐活动,还是年轻人的拥趸,2005年进入职场的胡琳琳(化名)记得,好多年的过年前夕,她总是会和同事一起去台北纯K唱歌欢庆过年。

哪一年开始不去的,也像韩寒所说的那样,“不记得哪一刻是最后的告别。”

她只记得,有一次去唱卡拉OK,隔壁好几个包房,都是爷叔阿姨在聚会。

阿姨们聚会喜欢去唱卡拉OK

2009年的时候,“KTV前三小时,阿姨妈妈撑场面”——还是新闻。现在,这早就不是新鲜事了。

KTV的衰落有目共睹,2015年KTV出现了关店潮,在此之前,唱吧、全民K歌App初版上线;在此之后,迷你KTV登场并开始了全国范围内的“圈地运动”。

卡拉OK没有吸引到更年轻的消费群体,而之前那批忠实的消费群体也“消失”了。

消失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有一个充满淡淡的忧伤。

这也是王厂长在谈到他288酒吧发展时,说到那些同龄的朋友慢慢“消失”在酒吧的原因。

“再叫他们出来喝酒,‘对不起哦,孩子明天要考试’,‘父母在医院里’,‘体检刚查出来脂肪肝’。”

更多上海故事,点击下方

写稿子:顾 筝/

编稿子:小泥巴/

画图:二 黑/

写毛笔:杨 卓/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中国拒绝捐款,特朗普缺席COP30,我们没有义务当冤大头

中国拒绝捐款,特朗普缺席COP30,我们没有义务当冤大头

历史求知所
2025-11-18 10:15:03
2015年,西拉米产后几个小时就要配合玛哈亮相,抱提帮功一脸自豪

2015年,西拉米产后几个小时就要配合玛哈亮相,抱提帮功一脸自豪

笑傲春秋
2025-11-17 14:59:33
上世纪50年代,到底杀了多少地主恶霸?公布的数据,让人不敢相信

上世纪50年代,到底杀了多少地主恶霸?公布的数据,让人不敢相信

文史道
2025-11-15 06:45:03
日本F杯写真偶像晒近照,网友:怎么看都是小学生!

日本F杯写真偶像晒近照,网友:怎么看都是小学生!

随波荡漾的漂流瓶
2025-11-17 16:35:08
葡萄牙穷到什么程度?我住了8个月,有些尴尬的现实得说出来

葡萄牙穷到什么程度?我住了8个月,有些尴尬的现实得说出来

诗意世界
2025-11-06 10:27:22
就在刚刚!泰方高层突然宣布,中方将采购50万吨泰国大米的消息

就在刚刚!泰方高层突然宣布,中方将采购50万吨泰国大米的消息

百态人间
2025-11-17 16:39:01
开发商伪造公证书变卖房主34套房,当地房管局:无能力核实真假

开发商伪造公证书变卖房主34套房,当地房管局:无能力核实真假

新京报
2025-11-17 19:43:32
蒋介石在日记里坦言:重庆谈判放走毛泽东,全是因为这两点!

蒋介石在日记里坦言:重庆谈判放走毛泽东,全是因为这两点!

鹤羽说个事
2025-10-25 11:44:53
危险的信号!美国只消耗全世界7%的铜,却囤积了40%多的铜库存!

危险的信号!美国只消耗全世界7%的铜,却囤积了40%多的铜库存!

荆楚寰宇文枢
2025-11-17 21:56:19
为啥第三次世界大战,迟迟没爆发?温铁军给出背脊发凉的解释!

为啥第三次世界大战,迟迟没爆发?温铁军给出背脊发凉的解释!

沈言论
2025-11-17 16:30:03
余承东公布华为Mate X7外观 全新设计 高级感拉满!

余承东公布华为Mate X7外观 全新设计 高级感拉满!

手机中国
2025-11-18 09:11:08
一女子将另一女子砍杀30多刀致死,两人性关系内幕曝光

一女子将另一女子砍杀30多刀致死,两人性关系内幕曝光

娱乐的硬糖吖
2025-11-17 01:56:34
年轻人正在逃离上海!上海月薪8500房租3200,撤离上海的年轻人们,放弃万元月薪选择及时止损

年轻人正在逃离上海!上海月薪8500房租3200,撤离上海的年轻人们,放弃万元月薪选择及时止损

流年拾光
2025-10-23 20:33:16
王晶再曝港圈猛料!香港第二富豪离婚被扒,夫妻恩爱但资产不让碰

王晶再曝港圈猛料!香港第二富豪离婚被扒,夫妻恩爱但资产不让碰

胡一舸南游y
2025-11-17 18:15:51
台积电美国厂暴跌100倍,遭重创!现实打脸!

台积电美国厂暴跌100倍,遭重创!现实打脸!

EETOP半导体社区
2025-11-18 08:37:24
外交部谈G20会议:李强总理没有会见日方领导人的安排

外交部谈G20会议:李强总理没有会见日方领导人的安排

澎湃新闻
2025-11-17 15:30:27
糟糕!小鹏汽车大跌10%,理想触及52周股价最低

糟糕!小鹏汽车大跌10%,理想触及52周股价最低

鞭牛士
2025-11-18 06:50:58
两部日本电影撤档;《鬼灭之刃》被传提前下映,回应来了

两部日本电影撤档;《鬼灭之刃》被传提前下映,回应来了

新民晚报
2025-11-17 22:04:11
高中学历的骗子竟骗成了大学博导?江苏科技大学的瓜

高中学历的骗子竟骗成了大学博导?江苏科技大学的瓜

笔杆论道
2025-11-18 08:27:03
小伙自驾西藏,遇徒步女学生搭车,同行2天后,才知自己躲过一劫

小伙自驾西藏,遇徒步女学生搭车,同行2天后,才知自己躲过一劫

五元讲堂
2025-10-16 14:41:16
2025-11-18 11:24:49
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incentive-icons
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魔都轶事,一一道来
425文章数 327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德媒:德副总理是"在艰难时期"访问中国 暗示不寻常

头条要闻

德媒:德副总理是"在艰难时期"访问中国 暗示不寻常

体育要闻

直到退役那天,“海湾梅西”也没去欧洲踢球

娱乐要闻

曝喻恩泰离婚2年前转移走300箱茅台?

财经要闻

青云租陷兑付危机 集资与放贷的双面生意

科技要闻

马斯克破防了!贝索斯62亿美金入局"实体AI"

汽车要闻

更加豪华 更加全地形 极石ADAMAS

态度原创

健康
房产
本地
手机
公开课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房产要闻

大胆预测:三亚湾终极版低密度豪宅可能要来了!

本地新闻

这档古早综艺,怎么就成了年轻人的哆啦A梦?

手机要闻

苹果令人羡慕,小米、vivo大差不差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