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林女士一纸离婚诉状递交至闽清县人民法院,由此,她与丈夫陈先生开启了长达4年的纠纷解决之路。
2次上诉,申请调查令40余份,多次信访上访……
昔日爱人反目成仇,情了而财未了,双方陷入财产分割的拉锯战,困在纠纷的“牢笼”里。
为了让这对夫妻走出“牢笼”,闽清法院法官们合力寻找解纷钥匙,最终打开了双方的“心锁”,放下怨念、一别两宽。
·纠纷矛盾不断升级·
林女士与陈先生婚后育有一子,已成年。2020年7月,林女士以陈先生存在家庭暴力,双方感情彻底破裂为由,向闽清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请求法院判决离婚并按照六四比例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转眼到了开庭的日子,此次面对面,让夫妻双方多年的矛盾,没了逃避的空间,一见面就吵了起来。
“店铺都是我在经营,我时常出去学习新的技术和服务方法,你却无端猜忌、随意辱骂我,限制我正常的人际交往。”
“我出去送货你尾随,还当众骂我,店里要翻修,你不同意,在店里大打出手,这店怎么开下去?”
“一言不合就动手打人,我都报警了,为了孩子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你的家暴行为已经给我身心造成了极大的创伤……”
面对林女士的控诉,陈先生驳斥道:“你说的家暴行为根本不存在,你才有家暴行为,每次争吵,都要砸家里的物品,还殴打我。”
“我同意离婚,但财产六四比例分割没有依据,我不同意。另外,我认为原告隐藏和转移财产,申请了调查令。”
法庭上,双方各执一词,互相指责、争执不断、言辞激烈,由于情绪激动,甚至大打出手,主审法官一度叫停,并启动庭审警务保障。
“难办”,是主审该案的庞法官对这起纠纷的深刻感受。具体“难”在哪?
“这对夫妻积怨深、矛盾大,虽然双方对离婚无异议,但在共同财产的分配上分歧悬殊,调解难度大,若判决,财产分割又成难点。”庞法官表示。
房屋、店面、车位、车辆、证券、股权、保险、店铺经营权、商标、存款、债权……庞法官经审查发现,夫妻共有财产类型多、数额大,财产所在地地域跨度大,涉及房屋鉴定、财产调查、证据调取等问题。
在审理阶段,陈先生多次信访、写投诉信,也让该起案件更为复杂。
审判团队分析研判案情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庞法官本想着接续推进该起离婚案件审理进程,不料却被一纸公诉文书暂时打断了进度。
原来,在2020年5月,林女士与陈先生在经营的店铺内发生口角并扭打,双方身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林女士的损伤为轻微伤,而陈先生的损伤为轻伤二级。案件在公安侦查阶段时,陈先生曾出具过谅解书,由于离婚纠纷的矛盾不断升级,陈先生撤回该份谅解书。后林女士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提起公诉。
·越是难办越要办·
刑民交叉案件,根据“先刑后民”原则,应当优先审理刑事法律关系。
“我父亲多年未工作,一直是母亲独立支撑这个家庭,若母亲服实刑,对我的家庭收入、心理打击是巨大的……”庭审前,主审该起衍生刑事案件的张法官收到了林女士和陈先生的孩子提交的恳请书,讲述自己父母亲相处情况及母亲的实际状况,恳请法官作出宽大处理。
“案件不能一判了之”,张法官厘清案件前因后果后认为,该起案件是婚姻家庭矛盾激化所引发的,双方都存在过错,若是简单判决,势必会使纠纷愈演愈烈,矛盾不断升级,不仅不利于离婚案件的审理,还伤及下一代。
虽然让陈先生放下恩怨,再次出具谅解书并不容易,但她还是想试一试。
交谈中,张法官感觉陈先生撤回谅解书赌气的成分很大,于是决定从情理入手。
“事情要一码归一码,离婚案件纠纷民事法官正在审理,不要将情绪转移到刑事案件处理上来……”
“如果你妻子没有取得谅解,将被判处实刑,那店铺经营就会受到影响,店里的工人也要面临下岗风险……”
“这是你孩子的恳请书,孩子是无辜的,夫妻间矛盾纠纷势必会波及孩子,你要让你的孩子记恨你吗?多考虑孩子,对孩子的影响要降到最低……”
经过几番思想工作,陈先生逐渐放下了心中的怨气和不满,开始理性地看待问题。最终,在法官的耐心劝导下,陈先生谅解了林女生,林女士被免于刑事处罚。
刑事难题成功化解后,接着攻克民事难题。为了解开离婚诉讼这个“结”,法官们层层接力。
2021年5月,闽清法院对该起离婚案件作出了一审判决,陈先生不服判决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一审中部分共有财产未查清,发回重审。在重新审理作出判决后,当事人再次提起上诉……
几经周折,终于在2023年4月,福州中院作出二审终审判决,判决双方离婚,并对财产作出具体分割判项。
执行团队深入调查案件
案件生效后进入执行阶段,由于案涉财产较多,不动产分布各地,前期查控、清点做了大量工作,耗时较久,执行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为提高案件执行效率,闽清法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推进交叉执行工作的通知》,进行法院内部交叉执行,变更了承办人,由朱法官负责执行。
“在接手案件前,就有不少同志说可以将案件交叉出去执行,让其他法院亦或是上级法院执行。”朱法官表示,他并未接受这些善意的建议,因为他心里明白,如果匆忙将难题外交、问题上交,其他法院执行干警对案件不甚了解,本身执行难度大的案件会再次陷入僵局,不利于矛盾纠纷真正解决。
越是坎坷不平,越要奋力跋涉。朱法官秉持着对案件负责、对当事人负责的理念,决定“啃”下这块硬骨头,下大力气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推动涉执信访矛盾实质性化解,让该起案件得到妥善处理,也让双方当事人好聚好散。
·走好执行“最后一公里”·
“如何破题,才能既让双方当事人满意,又推进执行工作?”朱法官一直在寻找最优解。
他分析研判案件后认为,案涉财产之多,涉及查封、扣押、挂网拍卖等阶段,如果以简单粗暴的方式直接拍卖财产,纠纷势必长时间持续;和解工作不一定能成功,若是不推进执行,不对财产进行处置,当事人不满情绪会持续攀升。
思考良久,朱法官确定执行和解工作的思路,充分调动执行团队力量,攻克这起复杂难办的案件。
执行团队对当事人财产发起线上查控
“协调和解但不停止执行”,朱法官在与当事人双方说明情况后,坚持这一原则,开展后续工作。朱法官一边带领执行团队对财产进行相应的处置,对各环节严格把关,确保依法依规,程序正确;另一边则是继续做双方思想工作,力争促成和解。
历时4年的离婚案件,双方当事人积怨已久,充满怨气、怒气,两人一见面就争执不停。只有将情绪稳住,后续才能更好地进行和解工作。“不搞硬碰硬,而是将双方当事人请进来。”朱法官分别多次请双方当事人走进法院,打造“树洞”环境,通过唠家常来帮助当事人舒缓心情释放情绪,了解双方各自对财产如何分割的想法。
“我不同意拍卖厦门的房产,儿子还住在里面,只要厦门房子不拍卖,我可以让步……”
“当初就说不要买这店面,你非要买……”
“这店面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我不要……”
10余次的谈话沟通,双方对财产分割争议很大,意见反反复复,和解方案改了又改。
“对争议较大的财产,先搁置争议,也可以留给你们的孩子……”朱法官从中调停,防止双方起冲突。
主审法官与当事人面对面交谈解案结
案件最大症结在于财产分割,沟通交流的过程,也是寻找夫妻双方最大公约数的过程。朱法官用心倾听双方合法合理诉求、耐心征求双方意见,让夫妻俩逐步放下怨恨,从分开谈到心平气和面对面谈,让双方争议分歧较大的意见慢慢向中间靠拢,通过不懈努力,最终促使林女士和陈先生达成共识,双方对共同财产产权归属达成一致意见,不进行挂网拍卖,并配合对方做好过户等手续。
为防止履行和解协议过程中再起冲突,执行团队延伸执行服务,作为第三方协助双方办理房产过户手续及店面租金给付等问题,所有手续办理完毕后,林女士专心经营店铺,店铺生意逐渐恢复起色,而陈先生也放下心中的执念,不再四处投诉信访。至此,该起案件得到一揽子圆满解决,长达4年的纠纷终于落幕!
“办案如猜灯谜,案卷未启,难易不知,法官不仅要会拆,更要会解,不失司法为民之情,更要有司法为民之能。”朱法官说,面对审判执行工作中遇到的“骨头案”“钉子案”,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攻坚克难,要树立“如我在诉”理念,将调解工作贯穿始终,在法律赋予我们自由裁量权的空间内,善用巧劲、下细功夫,寻找解决纠纷的最佳方案,才能真正做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
来源:福州中院、闽清法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