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人口警报”再次拉响,二胎效果不佳三胎没人生?奇葩建议频出

0
分享至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生育问题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

现在全球的生育率都是呈现着下降的趋势,这背后有着非常复杂的社会原因。

虽然在非洲的一些国家生育率依旧还很高,可是现如今世界上的大多数地区和国家生育率都在下降,中国也是其中之一。

在过去,国家还曾因为人口过多而实施过计划生育。

可近些年来,国家却在不断开放二胎、三孩政策,就是想要提高国家生育率,只不过这些政策起到的作用不算大。

这一方面是因为现代人的生活成本变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育龄女性有了更多的机会,不再将生儿育女作为人生目标。

面对这种情况,社会各界频出高招,也有一些奇葩意见纷纷涌现。

一、从计划生育到二胎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因为国家饱受战火,人口损失严重,当时的政策也是很鼓励生育的。

短短30多年时间,中国人口就从建国之初的五点四亿一跃达到了10亿。

这也和当时中国的支柱产业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刚开始工业体系不够完善,国家还是以农业经济为主,而要发展农业就需要人口。

可随着人口越来越多,当时的土地已经无法满足所有的劳动力,一大批劳动力就这么剩了下来。

直到1978年,鼓励市场经济,这些被剩下的“劳动力”才有机会寻找其他的出路。

但此时,又有一个严峻的问题出现。

那就是人口如果再继续增长,以当时中国的农业水平是无法负担这么巨额的粮食。

于是为了保持国家的稳定,便有专家提出要进行计划生育。

政策刚实施的时候,老一辈人还不是很能理解,但随着这种宣传的深入,优生、少生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国家最初对这种情况也是喜闻乐见,但慢慢的中国的人口问题却显现了出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在古代活到60岁的老人,那已经算是长寿,可到了今天,能活到这个岁数的老人,却是比比皆是。

在2014年,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了2亿,一举成为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这本来也不是坏事。

但是在老年人的数量不断增多的时候,中国的生育率却在持续下降,中国的人口问题越来越明显。

因为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相关的福利发展也必须要跟上来,才能满足老年人对医疗以及生活服务的需求。

为了减轻社会压力,国家开始调节生育政策开放二胎,想要以此增加未来的劳动人口,从而减轻社会老龄化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于是,在2015年10月,国家开始实施二孩政策,社会进入了“催生”时代,本以为之后中国的生育率会逐渐回升。

可没想到这个政策开放后,中国的新生人口数量还是在逐年下降,有些年轻夫妻不仅不愿意生二胎,甚至连一胎都不愿意生了。

二、从二胎到三胎

数据显示,在2011到2015期间,中国每年新出生的人口平均在1600万左右。

可在2019年,新生儿的数量却连1500万都没有达到,2020年这个数字更低,新生儿才刚刚超过1000万。

与此同时,老年人的数量还在逐年增加,甚至已经有专业人士认为,现阶段中国已经进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

还有人预估在2025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将占总人口的1/3,这毫无疑问会让社会的负担越发严重。

面对这种情况,不断有人呼吁应该开放三胎、四胎甚至是多胎,将生育自主权交还到人民手中。

但很明显,仅从政策的角度去鼓励生育,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小的。

当初二孩政策出来的时候,有很多家庭还挺高兴的,觉得可以多生个孩子,给独生子女做伴。

可是等到回归现实之后,很多家庭又会看到,现在养育一个孩子,经济压力较以往大了很多。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每一对父母都希望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

如果要真再生一个孩子,那么家庭负担就可能会加重,甚至有可能影响一胎的教育质量和父母自身的生活。

在如今的中国社会,对于女性的生育问题依旧不够宽容。

社会的进步,给了女性受教育的机会,在进入职场之后,女性创造的价值,也不见得会比男性少。

可即便如此,职场上的性别歧视,依旧还是很普遍。

正常女性在分娩前后,工资甚至会有一些差距,还有一些女性在生孩子之后,会被认为创造的价值也可能会大大减少。

这种偏见,也让很多孕龄期的女性不敢生,甚至是不愿意生孩子。

即便二胎政策开放,女性在“要不要生”这个问题上,还是会纠结很久。

可当人们还在为二胎政策感到困扰的时候,国家又开始鼓励生三孩,而三孩政策出台,却显得更加没有波澜。

现在的年轻小夫妻,更注重追求自身幸福,还有不少人因为职业或者观念原因,会选择晚婚晚育甚至于不婚不育。

究其根本,还是在于现在社会对孩子教育的期望和投入都在逐年增高。从孩子出生吃的奶粉和用的纸尿布,到孩子成年需要准备的房子,车子,都给父母增加了很大的无形压力。

为了保证自己的孩子在和其他人竞争中不落下风,那些想生孩子的父母在生一胎的时候,都会希望这能在自己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情况下生孩子。

如果再生二胎,甚至是三胎,对普通家庭的经济压力是巨大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情感和精力的付出也得翻倍增加。

在这些难关面前,很多夫妻都会望之却步。

现在的社会包容度在提高,以前一个女生或者一个男人选择不结婚,所受到的社会歧视还是非常严重的。

现如今,虽然依旧还可能有偏见存在,但也不至于像传统社会一样让人觉得窒息。

因此,即便现在政策已经放开,很多人对于生育的态度都不是很积极,有年轻人甚至连婚都不愿意结,那就更别谈生孩子。

三、各种奇葩“催生”建议

出于对未来的担心,“催生”已经成为了很多人关注的问题,社会各界也是脑洞大开,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有专家建议,彻底放开生育,将生育自主权交到人民的手中,听起来还不算离谱,但能起到的作用能有多大,还不好说。

毕竟这种生育自主权的开放,本质上只起到一个呼吁的作用,对于实际的生育过程,并没有任何利好之处。

在现今的社会,大家不愿意生,就是觉得自己负担不起一个孩子。

就算有政策鼓励,如果没有实际的帮助,这种鼓励所能起到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

有些专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将生育以实际的福利补贴挂上钩。比如厦门大学的某个教授就提出建议,要适当惩罚那些不生孩子的年轻人。

他建议要把生孩子和社保的养老金联系起来,那些不愿意生孩子的年轻人,之后的养老金要适当下调。

这些下调的部分,用来奖励那些生了孩子的年轻人,他确实切切实实的将生育与实际利益联系起来。

但这项建议,却不免让人觉得有些离谱。

养老余金的多少,应该根据缴纳的保险来计算,单纯将其与生育挂钩,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不公平的,这也引起了不少年轻人的批判。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网友也出了一些奇葩的主意。

比如有网友建议将生育与公务员的考核标准联系起来,在那些事业单位工作,要首先响应和国家的号召,最少生两个,职位高的至少生三个。

他们生得越多,未来的职业前景越大,这听起来有些好笑,但其实也反映了部分网友内心的不满,这些话其实看起来更像是一种矛盾的转移。

本来生不生孩子就是自己决定的,即便国家出了政策让人生,但这也不能是一个强制性政策。

既然国家觉得生孩子好,就得以身作则,而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公务员,就成为了最好的示范对象。

还有一些网友觉得,让年轻人愿意去生孩子,至少要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

比如最大头的教育支出,起码得保证小孩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有人负责,这样年轻人才敢生。

想要年轻人愿意生,起码得保证母亲每月能享受3000块的补贴。

甚至还有人提议这些成年的小孩儿,每个人还得配一套房子,这样才能解决父母的后顾之忧。

这些条件听起来对于中国社会来说还是很遥远的,但其实这也反映了一个现实。

那就是现在的年轻人不敢生,更多的觉得自己没能力去承担生一个孩子需要面临的压力。

如今中国社会生活成本太高,即便是喜欢小孩的年轻人,也会因为自身无法给孩子更好的生活,而选择不生。

以上这些建议,虽然个个听起来都有些不合实际,但是毫无疑问这反映很多人所面临的一个社会现状,那就是“生不起,不敢生”。

要是这些现实问题得不到解决,中国未来的生育率,恐怕还是可能很难提高。

结语

从国家层面上来看,年轻劳动力的减少,确实会对国家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但如果仅靠政策的呼吁,让大家响应,那么其效用的可能性还是非常低的。

如今,人口警报虽然已经拉响,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感悟并不深。现在的人愿意去生育,肯定是因为他们觉得生孩子后的生活会更幸福,仅仅从劳动力方面来讲道理,触动性可能还是不够强。

参考资料: 2023-07-01第一心理《二胎、三胎政策均落空,人口警报拉响,是什么原因造成如今局面?》 2021-02-04 咨询师天生《高房价高压力,什么让中国陷入“生育断崖”?二胎政策为何失效?》 2020-12-18酷玩实验室Coollabs《从计划生育“偷”着生到开放二胎还不行,中国娃为什么生不动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氢氟酸洒腿上,跳入泳池清洗仍死亡!这个“弱酸”曾让许多人丧命

氢氟酸洒腿上,跳入泳池清洗仍死亡!这个“弱酸”曾让许多人丧命

返朴
2025-09-17 10:04:21
刚刚,DeepSeek登上Nature封面!梁文锋带队回应质疑,R1训练真29.4万美金

刚刚,DeepSeek登上Nature封面!梁文锋带队回应质疑,R1训练真29.4万美金

新智元
2025-09-18 07:51:35
当水杯“上了锁”:究竟是现实的需求,还是家长的焦虑|深度报道

当水杯“上了锁”:究竟是现实的需求,还是家长的焦虑|深度报道

北青深一度
2025-09-17 16:07:26
接受日本勋章的李显龙,中国以后不会再待见他了再有任何重大活动

接受日本勋章的李显龙,中国以后不会再待见他了再有任何重大活动

花心电影
2025-09-17 23:02:05
关晓彤生日鹿晗态度冷漠,两人被曝在日本有孩子,不是分手是离婚

关晓彤生日鹿晗态度冷漠,两人被曝在日本有孩子,不是分手是离婚

古希腊掌管月桂的神
2025-09-17 19:16:57
最近,杭州业主掀起了一场暴动

最近,杭州业主掀起了一场暴动

大碗楼市
2025-09-17 08:06:43
郑永年:西方对“九三阅兵”那些议论,我们不必太在意,大部分国家反应正面

郑永年:西方对“九三阅兵”那些议论,我们不必太在意,大部分国家反应正面

红星新闻
2025-09-17 13:36:16
广州多区发布台风预警信号,预计19日至21日将有明显风雨过程

广州多区发布台风预警信号,预计19日至21日将有明显风雨过程

鲁中晨报
2025-09-18 10:47:08
林徽因落选的国徽方案,网友看后感叹:审美确实一绝,但真不合适

林徽因落选的国徽方案,网友看后感叹:审美确实一绝,但真不合适

抽象派大师
2025-09-17 14:41:51
没有了东亚病夫,却有满地的东亚懦夫

没有了东亚病夫,却有满地的东亚懦夫

柴差说
2025-09-17 17:24:45
苹果承认 iPhone 17 系列、iPhone Air 相机故障,承诺尽快修复

苹果承认 iPhone 17 系列、iPhone Air 相机故障,承诺尽快修复

IT之家
2025-09-18 07:36:56
A股午评:上证指数涨0.45%,深证成指涨0.79%,光刻机、半导体、液冷服务器等概念走强

A股午评:上证指数涨0.45%,深证成指涨0.79%,光刻机、半导体、液冷服务器等概念走强

界面新闻
2025-09-18 11:33:19
不到72小时爆5个大瓜,赶出豪宅、赌博、拘捕,个个离谱

不到72小时爆5个大瓜,赶出豪宅、赌博、拘捕,个个离谱

林轻吟
2025-09-17 09:28:57
法院摊上大事!山东一农妇“辱骂”法官,竟被拘15日同时罚10万!

法院摊上大事!山东一农妇“辱骂”法官,竟被拘15日同时罚10万!

青青子衿
2025-09-17 19:42:05
上海学生餐吃出臭虾仁!供应商垄断500所学校,孩子腹泻只给饼干

上海学生餐吃出臭虾仁!供应商垄断500所学校,孩子腹泻只给饼干

朗威谈星座
2025-09-17 14:21:50
凯特王妃国宴造型惊艳!白裙金冠尽显王室贵气

凯特王妃国宴造型惊艳!白裙金冠尽显王室贵气

述家娱记
2025-09-18 07:09:00
五十年代杀了多少地主恶霸?难道五六十年代还不如解放前吗?

五十年代杀了多少地主恶霸?难道五六十年代还不如解放前吗?

棠棣分享
2025-09-17 10:09:06
中国人滚出澳洲!澳洲反移民情绪空前高涨!

中国人滚出澳洲!澳洲反移民情绪空前高涨!

华人星光
2025-09-17 13:23:59
国务院国资委:9家新央企组建设立!名单来了

国务院国资委:9家新央企组建设立!名单来了

环球通信
2025-09-17 18:58:58
出生数据对不上了,骤降2成...

出生数据对不上了,骤降2成...

思哲与创富
2025-09-17 11:37:15
2025-09-18 12:52:49
8点财经社
8点财经社
普及财经信息
2079文章数 1105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亲子要闻

3类孩子的东西,再新也别送人,对两个孩子都不好

头条要闻

上海网红面包店销毁面包:不打折卖 喷消毒液防被捡走

头条要闻

上海网红面包店销毁面包:不打折卖 喷消毒液防被捡走

体育要闻

身高170的他,让196的博尔特坐不住了

娱乐要闻

杨丞琳庆祝结婚6周年,与李荣浩撒糖

财经要闻

美联储重启降息!新任理事投了反对票

科技要闻

DeepSeek称R1训练费200万,不依赖蒸馏对手

汽车要闻

女神代言/新增配色/智能升级 26款腾势N9售38.98万起

态度原创

家居
数码
游戏
手机
公开课

家居要闻

多维交集 简意雅情结合

数码要闻

迷你无人机首次1英寸大底!大疆DJI MINI 5 PRO图赏

PS5系统更新上线!无线手柄配对多台设备、“节能”模式实装

手机要闻

2025年Q3前八周,中国智能手机销量vivo第一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