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首发,全网维权,侵者必究)
口述:卢云鹏
整理:凤姐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01
2015年我结婚时,父亲打算全款替我在县城买房。
我与未婚妻看中了一套房子,108平,一共65万。
我与父亲东拼西凑,还差15万,我提出来说:
爸,咱们还是贷款买吧,房子买到手还要装修,结婚还需要钱,哪里有那么多钱啊?
可老人认为贷款买房不合算,要给银行那么多利息,感觉吃了很大的亏。
父亲说:我去你两个姑家里借。
我提醒他:爸,如今这个世道,借钱太难了,还是去贷款吧,每月还贷我们自己来,不要你操心。
可老父亲爱子心切,生怕我还房贷太吃力,一定要全款。
可是,为了借钱,他跟小姑弄的老死不相往来,这都过去七年了,俩人撞到头仍然不说话。
在父亲想来,小姑太无情无义,简直就是一个白眼狼。
有时候他喝点酒,想起来这事就恼火,大骂小姑忘恩负义,有了钱就忘本。
然后开始叙述小时候他是怎么保护小姑的?
小姑读书,他这做大哥的是怎么鼎力相助的。
小姑生病那次,他是怎么绞尽脑汁替她看病的。
说到伤心处,老泪纵横,又一次发誓这辈子再也不和小姑往来。
我与母亲怎么相劝他也听不进去,就那么一根筋的把自己困在了过去出不来。
有时候想想,也难免父亲生气,小姑的确情商太低,处理问题不妥当,从而伤了父亲的心。
02
古话说,长兄如父。
我父亲作为大哥,的确做到了这点,为了姑姑们的成长,他吃尽了苦头。
父亲是家中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妹妹,也就是我的大姑和小姑。
我奶奶生下小姑没多久,就因病去世,爷爷含辛茹苦把三个孩子拉扯大。
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可真苦啊,家家户户缺衣少穿,有了上顿没下顿,田野里的野草与榆树叶子都捋得精光。
爷爷平时要去生产队干活,照顾两个妹妹的重任就落到了父亲头上。
我父亲只上到二年级,奶奶去世后,他被迫辍学。
十岁的他,常常手里牵着大妹,背上驮着小妹,衣衫褴褛在门口等着爷爷回家。
大姑比我父亲小四岁,还好带一点,可小姑太小了,才一岁多,经常饿得哇哇哭,把父亲哭得心乱如麻。
有一次,小病猫一样的小姑饿得实在受不了,趁我父亲在洗衣服,抓起来一把喂猪的谷糠就往肚子里咽,一下子被噎住。
幸亏大姑喊:哥,哥,小妹这是怎么了?
父亲跳过去抱起小姑,赶紧喂了一点水给她,前后连拍带打,才把她抢救过来。
为了不让两个妹妹挨饿,十多岁的父亲,开始帮着邻居刘奶奶挑水劈柴打扫院子……。
每天替她挑满一缸水,刘奶奶会焖几个红薯或者土豆给他拿回家。
刘奶奶是烈士军属,丈夫在抗日战争中牺牲,她六七十岁了,无儿无女,生活条件比一般人家好一点。
可以说,父亲兄妹仨能活过来,刘奶奶帮了很大忙。
屋漏偏遭连夜雨,父亲十五岁时,爷爷病倒了,家里的生活重担全部压在了这半大小子身上。
仅仅过了两年,爷爷去世。
父亲在爷爷的灵堂前痛哭流涕,哭的直不起腰来。
也是啊,才17岁的孩子,想到父母都走了,想到两个幼小的妹妹,他怎么能不迷茫不害怕?
好在那时,农村已经分田到户,只要肯出力气,就饿不死人。
爷爷家分到七亩地,为了不挨饿,父亲没日没夜扛着锄头钉耙在地里忙碌。
遇到不会的难题,他就请教村里的老把式,一点一点学着种田技术。
父亲才读两年书,他心中充满遗憾,为了弥补这份遗憾,他要求大姑小姑必须认真读书,争取考出农村过上好日子。
可大姑不听,她看父亲一人太辛苦,初中毕业,就把书包一扔,再也不肯去学校。
父亲气的要揍她,大姑说:我不是读书的料,你再逼我也没用。
其实她已经考取了高中,却偷偷把通知书撕了,骗父亲说没考上。
不得不说,大姑还是蛮懂事的,只是可惜了她的前程。
有了大姑回来做帮手,父亲明显轻松了一些。
大姑读书无望,父亲把所有希望寄托在了小姑身上。
好在小姑从小聪明伶俐,加上我父亲管的紧,每学期都能拿奖状回来,这让父亲心花怒放,更加用心培养小姑。
03
小姑高中时考到了县里读书,父亲害怕她在学校吃不饱吃不好,每星期都会烧好菜送过去。
县城离老家有六十里路,每次,等地里的事做完,天要黑了,父亲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布兜里装着两罐子咸肉烧菜干,吱吱嘎嘎骑向小姑的学校。
那时他已经结婚,我也两三岁了,可在他心目中,小姑就像他的大女儿那般金贵。
有时我母亲会嘀咕:我看你对你小妹,比对我们的儿子还用心。
父亲回答:鹏儿有我与你疼爱,我父母都不在了,小妹还年幼,我要不管她,她岂不是成了孤儿?
小姑也争气,高考一举考取了苏大,父亲激动的手舞足蹈,跑到爷爷奶奶的坟前一顿痛哭,好像他对老人有了一个交代。
小姑读大学时要交学费,加上生活费,每学期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可我父亲给的无怨无悔。
为了这,母亲没少找父亲吵架,因为我家也不富裕,农村家庭供养一个大学生,的确很不容易,四年下来,父母被拖得精疲力竭。
母亲是一个善良的女人,吵归吵,小姑回来,她看着又舍不得,家里有什么好吃的都端出来,生怕她在学校吃不饱。
对于父母的关心爱护,小姑感激涕零,她常常说:
哥,嫂子,等我大学毕业出来,等我挣到钱了,一定不会忘了你们的恩情。
小姑大学毕业留在了苏州工作,后来又跟同学成立了一个进出口贸易公司。
那时候的生意好做,只不过三年时间,小姑就成了一个小富婆。
同时,她的爱情也瓜熟蒂落,嫁给了生意伙伴钱春龙,也就是我的姑父。
他们在苏州买房买车,过上了有钱人的生活。
所以我结婚,父亲提出来问大姑小姑借钱,他认为,凭着自己对两位妹妹的养育之恩,借这点钱不会成问题。
我拗不过他,只能顺着他。
父亲说:我打算问你大姑家借五万,你小姑家条件好,借十万不成问题。
儿啊,你替我先把借条写好,防止她们不肯要我们写借条。
她们客气,我们不能当应该,亲兄弟明算账,一账归一账。
我认为父亲说的对,随即写下两张借条,跟随父亲出去借钱。
我们先去的大姑家。
大姑家离我家不远,才十里路,一会儿便到。
听说我结婚买房需要钱,大姑与大姑父二话没说,给了五万。
当父亲要给借条时,大姑说:写什么借条啊?兄妹之间没那么多讲究。
我大侄儿结婚给五万元是应该的,况且我们小时候,大哥你对我们多好啊,我一辈子不会忘记。
大姑有情有义,让父亲很感安慰,临走,他还是把借条塞给了她。
第二天,我们带了很多土特产,坐车马不停蹄去了小姑家。
看到我们,小姑很吃惊,她问:哥,农村正是农忙季节,你怎么有空来的啊?
父亲也没客气,实话实说:小妹,妹夫,你大侄儿马上要结婚了,我替他在县城买了一套房子,还差十万元,看看你手里宽裕不?
还没等小姑开口,小姑父呼地站起,立刻道:
大哥,你别看我们表面风光,现在让我掏出来两万元都困难,你还一口气借十万,我们哪里拿的出来啊?
父亲一听,脸上一僵,转头看向小姑。
小姑脸上阴晴不定,迟疑片刻,说道:大哥,我们这阵子生意出了一点问题,手里的确不方便,我这里有一万元,你先拿去用吧!
说着,起身去卧室拿出来一万现金递了过来。
父亲站起身,瞪大眼睛不可置信的看着小姑,也不接钱,也不说话。
好半天,他才回身对我说:鹏儿,咱们走!
说着,拉着我出了大门,任由小姑在身后喊,他也不回头。
回到家里,父亲就闹开啰。
他晚上习惯喝两盅,只要一喝酒,就会流泪,然后回忆从前的艰苦岁月,然后骂小姑的忘恩负义。
小姑上班后有一年得了神经衰弱,经常头晕目眩,人也瘦骨如柴。
父亲逼着她回到农村调养身子,带她四处看中医,让我母亲想着法子替她增加营养。
小姑足足调养了大半年身子才恢复,重新回去苏州打拼。
这点点滴滴,父亲说到哪里就骂到哪里?
总之,这时候的小姑就是一条蛇一头狼,反正不是人,实在令人寒心。
从那天开始,父亲再也没去过小姑家,也不许小姑来。
有时候在大姑家碰到,父亲扭头就走。
不但他不跟小姑说话,也不许我与母亲理睬小姑,他经常说的一句话:
那种畜 牲,不能拿她当人,与她为伍,我老脸无光。
我结婚,小姑到了门口,也被父亲轰走了,那天,小姑是哭着走的。
就这样,这兄妹俩整整七年没来往,一直等到小姑再次住院,很多父亲不知道的真相浮出水面,才让他后悔莫及……。
(上集)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