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
戈宝栋戏曲文集
王如昆编
本书编辑王如昆简介
1967年毕业北京戏剧专科学校 工老生,国家二级演员(教师副教授)197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政治部(前锋)文工团任演员、编导创作员。
1981年在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历任教学教研处、教务处、科研处主任及教学督导,组织专业教学、少儿京剧百场演出、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工作。曾率团出访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家。多次获得“艺术园丁奖”“教学论文奖”“自编教材奖”等奖项。曾兼任北京电视台《学京剧》编导,1997年至2007年率队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和中南海京剧晚会十年。
2004年兼任北京市京剧昆曲振兴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任北京对外友协理事,北京民间组织国际交流协会监事,全国高校京剧委员会秘书长等职。
排演了《智取威虎山》、《杨门女将》等大型剧目。主管《民族艺术进校园》、《京剧进课堂》工作,辅导、讲座十余年;组织了十二届“全国高校京剧演唱研讨会”、六届《全国高校京剧选修课研讨会》;组织“首届海内外京昆研讨会”“海内外京昆票社艺术节”“海内外名家名段演唱会”“海内外京昆中国戏曲赏析”等大型活动。摄制制作“艺术家访谈录”十余年,组织纪念郝寿臣、荀慧生、尚小云诞辰纪念庆典、巡演等重大活动。2009年被评为“北京市民间组织先进个人”。2010年获得“振兴京剧昆曲突出贡献奖”。2013年获得“振兴京剧昆曲特殊贡献奖”。
在《中国京剧》《中国戏剧》《中专高职教育》《中国演员报》《戏曲艺术》发表论文、文章数十篇数十余万字。自编《戏曲表演基础理论》《京剧概论》十五章(2004年获得教委自编教材讲义评比二等奖),编写《我学京腔京韵》教材四册;编制教学课件26课(在小学使用),编辑武生武戏教学研讨会实录《武生专家的嘱托》、《我们的话》、《京剧在海外》《武打武戏学习文集》《述往思来话传承---孙元喜先生访谈录》等文稿八十余万字。
后 记
本集原是我列年所写的文稿的汇编,在写作过程中往往是应时、应即,有感而发。不成系统。十多年来,公开发表以及后来的网上交流累计约五百余篇。今蒙全国高校京剧教育研究会雍安保会长和韩星臣书记的关爱,提出为我汇集成册,在高校范围分发,以扩大宣传。我非常感谢!便选其中一百多篇编成集,献丑于大方。本人自知才疏学浅,不敢面世。如果在社会上对振兴京剧能起些许作用,我便感到万幸矣!还求方家多多指出我的所见之不足,提高我的见识。在此我特别感谢雍会长与韩书记!
同时要对帮助我做了大量前期编辑工作的王如昆老师,表示感谢。因为我写文章的时间、处境、针对性不同,汇集一起,难免杂乱无章。我只能将其原始文稿提供给他,由他将这些文稿进行系统的整理,作一些增删、调整、衔接。这不仅是单纯的文字修整,还必须先了解各篇文稿的内容。然后才能调整有序。而且每章他都附了前言,给读者予以引导。同时他为我收集了许多与文章有关的图片资料充实文中,使文字有相应的实物相对照,使抽象的文字形象化,有些图片是从许多资料中挑选出来的,从中我看到了其付出的工作量是相当巨大的。对于百忙中的他来,是非常不容易的。否则阅读此集子,读者就不能一目了然。对我来说,他是成全了我,付出了艰苦的劳动,然而没有提起任何酬劳,这种珍贵的友谊胜过一切。我只能在此对他表示深切的谢意!
文集中选用了大量名家、摄影家、收藏家、专家好友以及网络上的图片,未及署名,注明出处,有些不敬,在此深深鞠上一躬。表示歉意和感谢!
戈宝栋 2017.8.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