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分人的心声,他们极力否定那个年代。
虽然我一再主张大家要客观地评价历史,一再强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处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然而还是有不少的人,全盘否定。
我还是那句话:“对前三十年,一味抹黑和过分粉饰都是不对的,应该把真实的历史完整地告诉后人,供后人借鉴反思,继承和发扬好的一面,规避不好的一面。”
那么,那个时代,到底有啥好的呢?很多人觉得那个时代就是两个字:贫穷。
但是,除了贫穷就没有别的了吗?
让怀念的人去怀念
发给我这张照片的朋友说:这是我小学四年级时的毕业照。那时生活虽然不如现在的生活水平好,但是我很怀念那个年代!
照片拍摄于1958年。那一年,新中国才9岁。
这张拍摄于1960年,9个学生和1个老师的合影,最后一排中间是辅导员老师。大家都戴着红领巾。
从这张照片,你看到了岁月吗?看到了师生的融洽吗?
发给我这张照片的朋友说:上一张有时代烙印的老照片。
的确有烙印,而且很深,1970年,那一年,共和国21岁,也是风华正茂的年纪。
一位朋友留言道:看了这些极富岁月沧桑感和历史沉淀感的照片,不禁使我想起了自己美好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我同样也有这样的照片——77年小学毕业、80年初中毕业、82年高中毕业,都照了相同的照片!
那时,虽然不能顿顿有肉吃,但吃饱饭是不存在任何问题的。那时候的人虽然穿着朴素,但精神饱满、意气风发!人们有理想、有信念、有奔头!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
那时候的童年是最美好的童年!尽管没有能拿的出手的玩具,但仅有的几样玩具,都是自己亲手制作的,非常有成就感!哎!致敬那回不去的童年,和永远逝去的青春岁月!
你看,写得多好。
让感恩的人去感恩
发给我这张照片的朋友说:这是我们单位基建队提前完成任务的合影,时间是1975年,我爸站在贺信下方的正中间。
1975年的7月,夏日炎炎下,一群白衣青年们,提前完成了一项工程。他们一定流了不少的汗,一定吃了不少的苦。他们一定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一定感到了骄傲。
难道,这一切不值得怀念吗?这一切都没存在过吗?他们的奉献不值得铭记吗?
再看这一张,发照片的人说,这是1971年,大队初中毕业照。抱歉,真看不出来时间了。照片都磨花了,很多人的脸都模糊了。
这张照片一定经历了不少的风风雨雨,才得以保存下来。这其间到底经历了怎样的颠沛流离,谁也不知道。
你看到了时间,看到了岁月,看到了人生的变化。
难道,这一切不值得怀念吗?这一切都没存在过吗?他们的青春不值得铭记吗?
任重道远
更为重要的是,老一辈为我们打下的江山,奠下的基础,创造的环境,留下的精神为我们今天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而现在动不动就否定过去的一切,单纯的从经济发展来考量,说过去条件差,现在的条件好。
没有他们老一辈打下的江山,创造的环境,能有今天吗?
让花开花,让树成树
是的,我还是这个观点。
就像一位朋友说的:让后辈人去看,看后自己去想、去理解、去评说,不管怎么说,我们的童年生活和青春年华就是这么过来的,抹不弃,去不掉,这种生活环境和方式已经深深刻在我们心里。
1983年在沈阳
其实那个年代,不是一无是处。所有的人都比较放松,没有买房子的欲望,想买辆自行车就每个月省下一点钱来,不会去借钱买车。收入虽然不高,但是欲望也低啊。
左邻右舍,没有暴富的人,大家都差不多,谁家有困难大家帮忙,缺钱有助金会,这个月借,下个月还。没有人炫富,也没有人比拼。
那个年代,缺粮棉,但不缺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干劲,也不缺道德品质、传统美德。怀念那个民心纯朴、大公无私、勤劳奋献、一心为了国家利益而奋斗的火红年代。
但是,没有竞争的社会是没有动力的,现在的社会,前有赚钱改善生活的的动力,后有赚钱还债的压力,就这样逼着大家朝九晚六,职业、职务、职称,一步一步的前进。一旦感到疲惫了,就会回忆过去那种放松的年代。
然而,那个年代是不会给我们现在这样的生活的。怀念归怀念,怀念过后我们还得拉紧工作、生活的那根弦,勇往直前。
忆苦思甜,活在当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