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如果马寅初没有提出人口论,没有实施计划生育,如今的中国会怎样

0
分享至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多子”一般情况下都是“多福”的象征,孩子越多代表着家庭生活条件越好,家庭也更幸福。

在新中国刚成立之初我们还借鉴了苏联的经验,奖励多生孩子的家庭,可就在几年后,当时的一些专家竟又提出了“节育”的倡议。



马寅初

例如,1955年7月的第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马寅初经过调研总结的文章——《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引起大家广泛讨论,其中关于计划生育的内容,很大一部分人提出了反对意见。

如今回顾昨天种种,我们国家有着今天的发展成就,反而要感谢这一提议,那么当初我们国家为什么要提出计划生育,如果当年没有实行计划生育,今天的中国又会是什么样呢?

新中国成立后人口激增

我们都知道,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战火洗礼,民生凋敝炮火连天,导致人口数量的下降。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各方面都进入了恢复阶段,由于在战争时期失去了太多的生命,国家的青壮劳动力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中央决定借鉴苏联“英雄母亲”的经验,对生育5到10个孩子的母亲和家庭进行奖励,同时鼓励大家多生多育,为建设国家做贡献。



民众的生育热情也很高,大家都以孩子多为荣,有些家庭甚至生育了十多个孩子,因此在当时政策的鼓励下,新中国人口激增。

根据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当年的新中国人口数量超过了6亿人,占到了世界总人口数量的四分之一。

要知道1950年中国人口为5.4亿人,短短三年的时间人口增加了6千万,在这种大基数人口之下,之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将达到怎样的水平就可想而知了。

这一现象也引起了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的担忧,如果接下来人口还按照这个速度增长,供需将出现很大问题。

因此就在当年,以邓公为首的多个领导人,首次提出了“节育”的概念,党中央对这一意见,也持有赞成态度。



只是对于这一倡议的实施,保持着较为谨慎的态度,采用了小规模的推广政策,想要在稳步推广中取得民众的认同其实有点难,想要在全国推广还需要从长计议。

除了中央领导人意识到了节育的问题,当时的北大校长也是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专家马寅初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他在得知人口普查数字后,第一时间进行了计算和预估,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如果按照当前的人口速度发展下去,50年后中国人口将达到26亿大关,而国家很难去保障这样庞大的人口正常生活。

更不要说,随着人口增长带给国家和社会的一些其他难题,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社会环境危机、粮食产量跟不上、耕地不足等多个重要问题。

为了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猜想和数据准确性,马寅初开始进行实地考察,走访多地深入民众,最终验证出了自己结论的正确性。



同时他也在证实的过程中,将人口问题写成一篇文章,在1955年的人大代表会议上阐明自己对人口问题的担忧,并提出了计划生育的初步设想。

然而他的这一提议并没有得到预想的结果,反而触动了民众的逆鳞,计划生育的概念也遭到了大家的反弹,民众对此抵触情绪相当高。

到底该不该实施“计划生育”?

我们都知道,新中国成立时期,我们借鉴了不少苏联的成熟经验。

在很多问题上“苏联经验”也让我们少走了不少弯路,因此当马寅初提出“计划生育”概念时,一些专家当即以苏联为例进行了反驳。

绝大多数参会人员认为,苏联在战后鼓励生育,弥补战后人口和青壮劳动力缺失的问题,当前中国正处于亟待发展的阶段,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到国家建设中,正是需要人口的时候,所以才要鼓励多生育。



马寅初当即对人口问题中借鉴的“苏联经验”进行了辩论,他认为中国和苏联的具体情况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全盘照搬。

苏联战后人口仅有2亿人,这2亿人对照的是所有国家中最多的土地和最丰富的资源,与中国相比人均资源配比完全不同。

在这次会议中,双方针对该问题进行了激烈地讨论,互不相让。马寅初的理论没有得到大众支持,可他并没有气馁。

为了进一步验证自己的概念,他又在当年7月发表了“新人口论”这一理念,将“计划生育”是否要推行进行了系统的解读。

在“节育”和“计划生育”的基础上,将提高人口质量、降低人口数量作为实行人口数字优化的第一准则。

事实上,马寅初提出的设想,在当时是符合中央发展方向的,甚至与毛主席等领导人赞成的“节育”想法不谋而合。



1956年中央还曾将“节育”这一理念,写进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表达了对该问题的重视,毛主席还曾公开发表讲话,支持“节育”等相关问题。

针对马寅初提出的理论,毛主席也做出了回应,将其列为“值得探讨的问题”。

不过关于“节育”思想,推行工作注定会十分困难,它对抗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流传了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所以人口问题其实也是科学问题,科学水平提高的同时再回过头谈节育要更为有效。

马寅初的理论完全没问题,关键是他提出的这一理论太突兀,而政策的实施并不会如设想一样顺利,还是要稳中求发展更为重要,所以他才遭到了民众反弹。

想要真正实施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观望和发展,至少要让民众熟悉并逐渐接受这一观点,这才是重中之重。



到了这一阶段,我们能看到的是,人口问题国家十分重视,在稳步推广之下,中国民众观念也开始从“多生孩子”,转变到了“培养孩子”,这也为后来能够顺利实施计划生育奠定了基础。

然而人口问题远比所有人预想的严重得多,从1963年开始人口问题背后的隐患出现,中国人口呈现出了爆发式增长的状态。

1963年中国人口数量达到了7亿人,仅仅7年的时间,到了1970年人口数量已经到了8.3亿,其增长速度之快,已经超过了国家负荷,甚至向着失控状态发展,计划生育的实施迫在眉睫。

从计划生育到放开生育,到底有没有走弯路?

上世纪70年代的人口普查结束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人口问题给国家带来的隐患,因此出台了不少相关政策。



如对男女结婚年龄进行了限制,70年代后期要求男性要25岁才可以领证结婚,女性则要求23岁以上,同时关于多孩家庭,两胎之间的间隔要超过4年。

政策之下,中国的人口压力减少了许多,但社会压力依旧很大,于是1982年国家将“晚婚晚育”和“少生优生”写进了基本国策,并将其编入《宪法》。

同时开始了较为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推行“只生一胎”的概念。

不过在当时来说,该政策的推行十分困难,民众一时间无法接受这样的转变,像小品《超生游击队》就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少数民众不理解、不接受,甚至偷偷生,钻空子。

但总体来说,该项政策实施的结果是成功的,除了少数民族,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人都是独生子,最多也不过是两个孩子。



在计划生育推行的几十年时间里,中国的生育率极大下降,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转变,不再追求多生孩子,想要优生优育的概念占据了社会主流。

毫无疑问计划生育是成功的,据相关数据统计和计算,该政策之下中国人口少生了约有4亿人,在最大程度减轻国家压力的同时,也跟上了国家发展脚步,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共同发展局面。

到了21世纪,中国人口问题再次出现了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2016年中国新生人口数量为1786万人,而这个数字也成为了人口增长的节点。

自2016年后,中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下跌,到了2022年,新生人口数量仅有950多万人,人口增长率首次达到了负值。

民众生育意愿也在持续下降,与此同时婚育年龄也正在升高,中国人口又面临了另一个严峻问题:出生率低、老龄化严重,也就是说中国人口好像“不够了”。



为了促进生育,国家先后放开了“二胎”、“三胎”政策,可即便如此响应的人数也寥寥无几,大家发现以前不让生的时候偷着也要生,现在鼓励生育,绝大多数人连“一胎”都不想生。

长此以往,中国将面临十分严重的后果,那么在当前情况下看来,中国的出生率低和当年的出生率高都成为了中国人口的痛点。

那么是不是就证明当年的计划生育错了?如果没有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中国是不是就不用面临像今天这样的尴尬问题,是不是依旧可以享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前的人口红利期呢?

没有“计划生育”的中国会是什么样?

相信看到这个问题,很多人心里都会叫嚣这样一句话:我不要成为印度人。

虽然这是句调侃的玩笑,但也证明了印度人口无节制增长,已经到了令世界人民无语的程度。



但事实是,直到今年印度的人口才首次超过中国,而中国从明朝开始,始终都是世界人口第一,那么为什么同样是人口大国,中国和印度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境遇?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计划生育。

为了更直观地认识到这个问题,还是以印度举例,印度领土面积排在世界第七,面积约为29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们面积最大的两个省份新疆和西藏那么大。

可印度的人口已经达到了14.2亿人,而且据一些国外网站猜测,实际数字要比14.2亿还高,说到这里大家有没有意识到问题?

只有两个省的土地却生活着比中国还要多的人口,其人口密度有多恐怖?在此基础之上,耕地面积还剩多少?印度种植的粮食够不够他们的国民吃饱肚子?

相信这些问题大家心里都有答案,为什么都说印度穷?究其根本不过是人口太多了,人口多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让今天的印度和印度人进入了相当尴尬的阶段,甚至谈印度“色变”。



可我们要知道的是,今天印度遇到的问题,我们曾经也遭遇过相同的困境,甚至比今天的印度还要艰难。

印度成立的时间要比新中国还早,最初其发展水平也高于中国,为什么现在被中国远远地甩在身后,两国早就不能同日而语了。

这种情况主要就是中国的发展速度快,科技水平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达到了科学的平衡状态,也就是说中国人口对应中国的发展刚刚好,既没有多到有人吃闲饭,也没有少到劳动力不够用。

如果当初没有实行计划生育,中国会变成什么样?按照专家的计算,现在的中国人口恐怕都快30亿了。

这么多人口光是种地,锄头都要抡冒烟了,根本就别提储备粮的问题,粮食不够吃就要依赖进口,别人给什么就要吃什么,肚子都吃不饱谁还会管什么转基因还是非转基因?



温饱问题解决不了很可能会被别人“卡脖子”,中国人曾经被“卡”的经历还少吗?

其次还有人口素质问题,无节制增长的人口,增加了每个家庭的负担,本来可以供两个孩子上大学,现在有四个孩子,只能够供他们上完小学。

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绝大多数人就会从事体力劳动工作,上层的脑力劳动者越来越少,就意味着科技水平无法提升,最终还是会在科技领域被“卡脖子”。

第三就是经济发展问题,人只有在吃饱了的时候才会有精力去谈理想。

当每一个人的目标只是“吃饱”时,多种多样的经济就会受到局限,人们没有精力和心情去关注更多,就会导致与世界经济发展速度脱节。

第四,环境问题,人口带来的环境问题典型就是印度的恒河,人口挤占自然环境,垃圾无处堆放,更没人处理,长此以往如何能做到山清水秀?



有人可能会说,人口多会导致“双碳”问题的尴尬,这句话没错,可真有那么多人口,或许我们根本顾不上谈双碳问题,持续增长的人口带来的只会是持续恶化的环境,循环往复越来越差。

结语:

以上问题是我们做出的假设,事实上国家实行了计划生育,很多设想只能靠猜测和数据分析,我们没有比照只能参考如今的印度。

如果当年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我们会不会就像今天的印度一样?恐怕可能性极大,饥饿、犯罪、贫穷、落后、生存环境差等问题很可能也会成为我们的标签。

所以感谢计划生育吧,我们的国家在最危急的时刻控制人口数量,这才有了今天的中国。

如今我们放开生育政策,同样是基于社会现状和国家未来的考虑,只有我们一起努力,才能让中国变得更强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实在想不明白!一个球队替补,拿着300万底薪,为什么都叫他巨头

实在想不明白!一个球队替补,拿着300万底薪,为什么都叫他巨头

球毛鬼胎
2024-06-15 15:10:53
阿克?德布劳克!阿克独造2球,前场抢断助攻+妙传韦霍斯特绝杀

阿克?德布劳克!阿克独造2球,前场抢断助攻+妙传韦霍斯特绝杀

直播吧
2024-06-16 23:04:27
唯一在世的一代领导人,曾任政治局常委,如今107岁

唯一在世的一代领导人,曾任政治局常委,如今107岁

深度知局
2024-06-13 17:41:13
第二个朱婷?蔡斌正名之战!她才是中国女排最后杀招!

第二个朱婷?蔡斌正名之战!她才是中国女排最后杀招!

小马哥谈体育
2024-06-16 22:33:49
菲律宾撤离部分搁浅登陆舰人员,只能出不能进,局势出现新转折点

菲律宾撤离部分搁浅登陆舰人员,只能出不能进,局势出现新转折点

影剧真知岛
2024-06-12 09:22:10
得知妻子和陌生男双人游,我带丈母娘去机场迎接,见面后我傻愣了

得知妻子和陌生男双人游,我带丈母娘去机场迎接,见面后我傻愣了

小月文史
2024-05-31 16:28:05
大陆打到台痛处,沉默10天后,一架专机直飞北京,要求手下留情

大陆打到台痛处,沉默10天后,一架专机直飞北京,要求手下留情

星辰故事屋
2024-06-16 14:07:25
过“紧日子”的地方政府,已经把手伸进老百姓的口袋里去了

过“紧日子”的地方政府,已经把手伸进老百姓的口袋里去了

浮事记
2024-06-03 11:48:21
彭加木失踪确为神秘事件!知情人:他同事被调到安全厅,待遇很高

彭加木失踪确为神秘事件!知情人:他同事被调到安全厅,待遇很高

娱乐帝皇丸
2024-06-16 11:18:12
青岛西海岸0-1武汉三镇,赛后评分:青岛西海岸1号排名第一

青岛西海岸0-1武汉三镇,赛后评分:青岛西海岸1号排名第一

侧身凌空斩
2024-06-16 21:58:32
并非迷信!“被子四不盖,盖了人不顺”,究竟是哪“4种”被?

并非迷信!“被子四不盖,盖了人不顺”,究竟是哪“4种”被?

影视评论阿劲
2024-06-16 20:39:54
羞羞的两性知识,啪啪啪中,那些不敢对伴侣说的话

羞羞的两性知识,啪啪啪中,那些不敢对伴侣说的话

水白头
2024-06-15 15:00:17
比亚迪历史首次在插混车上用柴油机!油耗降30%,省钱还提升动力

比亚迪历史首次在插混车上用柴油机!油耗降30%,省钱还提升动力

户外小阿隋
2024-06-16 03:29:23
女医药代表自述:离职一年才敢和男朋友同房,目前在家当贤妻良母

女医药代表自述:离职一年才敢和男朋友同房,目前在家当贤妻良母

历史八卦社
2024-06-05 11:29:45
美国前商务部长:拜登政府对中国的政策就像“精神分裂症”,一面派耶伦、布林肯来谈判,另一面又不断言语攻击中国

美国前商务部长:拜登政府对中国的政策就像“精神分裂症”,一面派耶伦、布林肯来谈判,另一面又不断言语攻击中国

国际在线
2024-06-16 17:33:11
时隔两年,Netflix爆款超英美剧终于定档了

时隔两年,Netflix爆款超英美剧终于定档了

美剧院线
2024-06-15 23:11:46
为嫁入豪门,女友骗我捐肾给初恋,可她不知道,我只有一个肾了

为嫁入豪门,女友骗我捐肾给初恋,可她不知道,我只有一个肾了

夜色醉人故事集
2024-06-16 13:50:02
我是刘奔,第13名:愿她在服装设计和数学方面都可以继续保持这份热爱

我是刘奔,第13名:愿她在服装设计和数学方面都可以继续保持这份热爱

新民周刊
2024-06-16 13:03:32
不是郭士强!中国男篮换帅悬念终结,姚明留有后手新帅或另有其人

不是郭士强!中国男篮换帅悬念终结,姚明留有后手新帅或另有其人

负角度的球
2024-06-16 10:58:27
姜萍妈妈发与女儿合照,父亲做保洁一个月900元,姐姐打工赚学费

姜萍妈妈发与女儿合照,父亲做保洁一个月900元,姐姐打工赚学费

华庭讲美食
2024-06-16 10:58:39
2024-06-17 05:26:44
史诗长歌
史诗长歌
历史原创作者 欢迎关注
4089文章数 42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冷藏货车违规乘人致8人窒息后遇难 河南叶县通报

头条要闻

冷藏货车违规乘人致8人窒息后遇难 河南叶县通报

体育要闻

没人永远年轻 但青春如此无敌还是离谱了些

娱乐要闻

上影节红毯:倪妮好松弛,娜扎吸睛

财经要闻

打断妻子多根肋骨 上市公司创始人被公诉

科技要闻

iPhone 16会杀死大模型APP吗?

汽车要闻

售17.68万-21.68万元 极狐阿尔法S5正式上市

态度原创

家居
健康
教育
数码
军事航空

家居要闻

空谷来音 朴素留白的侘寂之美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教育要闻

北京高考阅卷进行中,语文已有多篇作文有望拿满分!

数码要闻

618前三周彩电市场量额双降 百英寸市场价格竞争激烈

军事要闻

以军宣布在加沙南部实行"战术暂停"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