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大山里的女校》官宣,背后一半以上乡村教师坚持不下去了?

0
分享至

近日,由张桂梅校长事迹改编的电视剧《大山里的女校》官宣全阵容,上了热搜,也引发了大家对乡村教育的讨论。



如张桂梅校长一样,在我们这片辽阔土地上,有300万乡村教育摆渡人。

他们相信即便再贫瘠的土壤,只要用心播种和呵护,也会长出漫山遍野的桃李;

他们致力于让孩子们的梦想于群山回响,走到更大的世界,成为自己的“高山”。

但与此同时,身为三百万之一的他们,是鲜被看见的,是时代浪潮中的细碎浪花。

在奉献、照亮等赞美下,少有人关心他们,是不是摆渡不动船了、是不是移不动山了。



据悉,300万乡村教师中,可能有超过一半的人具有较强的离职意愿——

“对云南省5342位乡村教师的问卷调查显示,26.7%的教师离职意愿非常强烈,一有机会就会离开;

总计有51.8%的乡村教师离职意愿强度在中等以上;有37.8%的教师长期(5年以上)在乡村从教的意愿弱。

让教育更有力量,让乡村里的孩子能走向更大世界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即便心中有火但在负重前行的他们。



1

“对不起,

这是老师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

如果能留得住,没有走进乡村的教师,愿意转身离开;但问题是,乡村教师不是能两头烧的蜡烛。

NO.1

留不住的乡村教师

乡村教师的离职意愿,直观表现在乡村教师数量的减少上:

2000-2019年,我国乡村中小学教师数量整体减少明显,乡村小学专任教师数量由367.8万人减少到167.94万人,乡村普通中学专任教师由178.63万人减少到76.83万人,小学和中学教师减幅分别为54.34%和56.99%。

据2021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来看,2021年度乡村地区共增加教师275533人,而同年乡村教师减少人数高达303885人。相比之下,减少人数远高于增加人数。

为了缓解乡村教师的流失问题,补充乡村教师队伍,我国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色岗位计划”(简称“特岗计划”),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

但特岗教师似乎同样流失严重。

比如,在黑龙江一所学校中,25名特岗教师,只留下13名,走了一半

尤其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新生代教师来说,相当一部分只是在评估就业压力之后,将乡村教师作为人生发展道路上的即时之选权宜之计

2014年,公费师范生W毕业后回到家乡,进入了一所距离县城10公里的乡镇中心小学工作。

2019年,W在乡村学校工作的5年服务期已满,正当大家以为W会一直扎根于乡村学校时,她却决定从乡村学校辞职去攻读硕士学位,并以此为跳板,争取到城市学校工作。

除了专职教师,每年还有一批支教老师怀揣着志愿服务的热忱,为教师队伍带来新鲜血液。

但支教项目具有供给不稳定、师资水平良莠不齐、教师与课程设计水土不服等先天不足。

老师们“路过大山一阵子”,来了又走,对乡村教育治标不治本的问题仍无可避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当成千上万的乡村教师选择离开,当坚守阵地之人变得孤独,留给乡村孩子们的会是什么?留给乡村教育的又会是什么呢?

NO.2

危机中的乡村教育

东川区位于云南省东北部的山区,是昆明市唯一一个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目前东川一中有高中生3000多名,其中近千名是易地搬迁群众子女,教职工不到300人。

“好生源不愿来,好教师留不住,学校连续3年一本达线率为零。”说起学校情况,东川一中党委书记周明兴难掩焦虑。

“留不住”的师资状况,导致许多乡村学校和县级中学面临教育质量问题

青年教师尤为“留不住”,加剧着乡村教师的老龄化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20-2022》数据显示,全国55岁以上的教师占比,乡村为8.8%,镇区为4.5%,城区为3.3%,乡村高出城区5.5个百分点。

在一些未实施“特岗计划”的县,29岁以下年轻教师占比不足10%,而55岁以上老龄教师占比却高达33.8%,最高的超过50%。

老教师经验丰富,但知识结构容易老化,面对乡村教育的新问题和新需求,也往往力不从心。

师资供给不足,还造成乡村教师的专业与教学内容不匹配。

在乡村义务教育阶段,除语文、数学外,其他学科的教师专业化程度较低。

乡村学校尤其缺乏专业化的英语、体育、美术、音乐、科学等学科教师。

历史专业的不仅要教历史,还要教语文和英语;数学专业的老师,则被赋予兼顾体育课的任务……

一人教多科、专业不对口的现象成为一些乡村教师的工作常态。

伴随乡村教师流失而来的种种问题,就像狂风裹挟的沙砾,拍打着本就资源贫乏的乡村教育土地,使得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任务依然艰巨

在这片土地上生长的孩子们,又该有多努力、多努力,才能追得上城市同龄人的步伐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

“工作8年,我为什么还是选择了辞职”

选择离职的乡村教师们,很多不止是刚工作小几年的青年教师,有些已经在岗位上坚守了多年。

在沉重的现实面前,情怀的光芒有时照不亮前方的浓雾。

NO.1

经济文化地位的双重跌落

“你也知道咱老家消费水平也挺高的,我现在一个月2000块钱工资,又有家庭需要照顾,虽然班主任一个月有200—300块钱补贴,但是基本上都是半年或一年才发一次。

我家距离学校30公里,我每天开车来回的话,一天油费大概要30块钱,一星期油费就要150块左右,工资真的不够用。又加上学校没有给老师提供住宿……”

许多研究显示,工资收入是影响教师离职意愿的首要因素。

工资收入越低,教师流动意愿越强烈。

而多数乡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教育经费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无论是薪资福利,还是住宿条件,抑或是公共服务,都无法与城市地区比肩,更难以满足人们高质量的物质生活期待。

新生代教师,又刚从城市高校的象牙塔中走出,心中那团为乡村教育事业奉献自我而刚刚升起的熊熊烈火,很可能会被生活环境的巨大落差迅速扑灭



图片来源:@半月谈评论区

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广大农民经济地位的提升,乡村教师在智识上不再具有唯一权威性,在身份上沦为乡土社群的“局外人”。

随着城乡教育发展差距凸显,乡村学校也很难满足乡村社会日益多元化和优质化的教育消费需求。

社会、家长、学生对乡村教师,尤其是边境民族地区和偏远地区的乡村教师,甚至带有歧视的目光和不信任的态度

有教师反映,以前乡村教师在乡镇地位较高,现在人们对乡村教师的尊重程度已大不如前。

在这种情况下,乡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可能逐渐丧失。

NO.2

难教难管难沟通的工作困局

如果说经济文化地位还只是“身外之物”,那么难教、难管、难沟通则是一些乡村教师每天真真切切要为之头疼的工作难题。

由于师资力量短缺,一名乡村教师经常要承担多个班级、多种科目的教学,甚至成为全科教师。

甘肃省平凉市的一位教师曾自愿提出申请,到其所在县的一个三类学区工作:

“刚来的时候,因为乡村学校师资短缺,我一个年近50岁的人,和刚参加工作的特岗教师一样的工作量:任一年级语文课教学兼班主任工作的同时,还担任三年级数学、科学、美术教学工作,一年级班队会及思品课教学工作,一周课表上的课在35节以上。”

人少课多,身兼数职,老师们不是在上课,就是在备课,有时从早读到放学排队都无法休息。

此外,乡村学校有较多留守儿童和单亲儿童,教师肩负育人责任,不仅要承担“教师”角色,还要扮演“父母”角色,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课堂外的教育和引导上,“常常忙到身心俱疲”。

如此繁重的工作任务,过程进行得也不顺利。

课堂之内,乡村教师会因为“待遇差、地位低”被一些学生“看不起”,在高年级学生面前缺少威信,甚至被嘲笑。

“在村小教书的这两年,我已经记不清被气哭多少回了。”

在罗燕的三年级课堂上,有个坐在最后一排的孩子一直走来走去,一会儿翻翻同学的书本,一会儿鼓捣鼓捣课桌椅,讲台上的罗燕却一脸平静,熟视无睹。

当被问及为什么不出手制止时,她苦笑着说:“他不吵不闹,已经算好的了。”

在罗燕之前,这个班已经有两位女老师先后被气走。

“怎么气走的呢?上课时站在桌子上打闹,用镜子探老师裙底,扯老师头发……所以我接了这个班以后,再没穿过裙子。”

还有学生上课睡觉或者玩手机,罗燕一开始还管一管,后来就放弃了,因为“确实管不了”,只要课堂还能相对稳定些就行了。

不仅管不了,也不敢管”饱含教师管理失败之后的无奈。

课堂之外,一些孩子的家庭教育缺失严重,留守儿童还会受到爷爷奶奶的溺爱。

乡村教师与监护人沟通困难,甚至在一些教育教学问题上产生误解与冲突。

“隔壁班有个学生作业没做完,老师放学后就留他下来单独教。天快黑了担心他一个人不安全,还骑电动车送他回家。结果第二天他奶奶就来学校门口骂,说老师装模作样,平时上课怎么不好好教……骂得这个老师痛哭一场,过完寒假就辞职了。”

在困局中日复一日地艰难前行,每一个无法跨越的障碍,都有可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NO.3

发展空间受限与精神压力

造成乡村教师离职的更深层原因,还包括有限的职业发展空间与来自多方的精神压力。

乡村教师接触的一线教育资源有限,知识更新速度慢,知识面也相对狭窄;

学校人手紧缺,教师少有机会离开岗位外出参与优秀教师的教学观摩;

老龄化严峻的情况下,新老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差异大,学校很难为青年教师提供诸如“老带新”之类的专业支持与引导。

重复的知识输出,鲜少的知识输入,使得许多乡村教师在专业水平上原地踏步却无能为力。

与此同时,一些乡村学校不重视教育文化氛围建设,缺乏完善的培训、教研、激励与职称评选机制。

乡村教师看不到未来的前进方向,晋升更是遥遥无期。

专业发展的热情逐渐褪去,剩下的只有无尽的自我怀疑。

另一方面,当看到他人凭借个人实力或人脉关系脱离了乡村教师岗位,或前往城市学校执教,或考研考公另谋出路;当看到毕业后留在大城市的老同学活得光鲜亮丽——

在境遇的对比中,乡村教师心中难免失落。

因为目前社会的普遍观念还是,一名乡村教师,从乡村学校到城镇学校,从城镇学校到城市学校,再从省内到省外发达地区的学校,代表了事业的成功与个人价值的实现,而不是相反。

除此之外,亲人朋友的不理解、婚恋的人生需求、养育子女的责任……都有可能产生强大的精神压力,加诸乡村教师的肩头,变成他们坚守乡村教育不能承受的重量。

毕竟,教师不是他们唯一的社会角色。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3

“孩子是希望,老师是希望的希望”

离职是乡村教师注定的结局吗?乡村孩子的前路在何方?我们的乡村教育未来在哪?

NO.1

坚守中的乡村教师们

尽管夜色浓重,道路泥泞,广袤的农村大地上,仍然有一群“执拗”的人,甘愿为孩子们擎起一盏盏明灯,照亮远方的路。

河北邢台平乡县有一个特殊家庭,一家四代共走出20多位乡村教师,70多年来无怨无悔坚守在三尺讲台,整个家庭教授的农村学生超过两万名。

胡清汝作为这个家族的第三代乡村教师,在被父亲央求留下任教之后,看到儿子女儿过年过节时身上穿的破旧衣裳,看着身边很多人通过经商打工过上了好日子,也不是没有想过辞职。

图片来源:@共青团中央

但当胡清汝真正说出那一句:“同学们,今天给你们上最后一课……”,孩子们都趴在桌子上哇哇大哭,央求着他别走的时候,他自己也哭了。

这件事让他真正理解了,“老师”背后需要的责任和情怀。

从那以后,胡清汝再也没有离开的心思——“再苦、再难,我都该把孩子们教下去!”

胡清汝说,我爷爷把“让家乡的每一个孩子都知书达理”作为教学理念传给我的父亲,父亲又传给了我,传给了整个家族。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对于我们整个家族来说,更是一种朴素的人生信念。

如今,亦有一批青年教师怀着坚定的信念,义无反顾,扎根乡村,为大山的孩子们开辟出一条通往山外的路——

广西阳朔县红莲村的张功文,在大学毕业后毅然返村返校,成为了一名青年老师。如今年仅25岁的她已经接过老校长的接力棒,积极奔走,为孩子们争取更好的办学条件和更多的教育资源。

90后小伙蒲力涛,在湖南省十八洞小学缺老师的情况下,已是当地某校党建办公室主任的他选择通过自己的努力,给那里的孩子更好的教育。他一人兼任“校长、班主任、教师”,以校为家,与妻子“既当爹又当妈”,帮助孩子们学习和生活习惯变得越来越好。

如果你问,为什么还有人要去当乡村教师?

他们会回答——

“我爱他们。这是我唯一的理由。”

孩子们是乡村的希望。

而这些坚守的乡村教师,愿意做希望的希望。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NO.2

乡村教师队伍的未来

不过乡村教育的未来,不能让全部压力都加诸于坚守的乡村教师身上。

好在,乡村教师的离职和流失问题已经受到重视。

国家持续推进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特岗计划,实施的“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银龄讲学计划”等措施,正在为农村补充大批优质教师,中西部地区的乡村教育因此受益。

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目标在一些地区也有望实现。

比如广东——

为了破解“下得去”难题,广东强化乡村教师编制配备,公费定向培养粤东粤西粤北中小学教师计划受到高考生广泛欢迎;实行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政策,并提高退费标准,已为农村学校补充6万名合格教师,98%期满后继续在当地任教。

乡村教师“下得去”,更要“留得住”。广东在全国率先发放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学校教师生活补助,2022年人均达到1030元/月。教师绩效工资、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制度进一步落实。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水平得到提高,乡村学校骨干教师流失局面有效扭转,部分城镇学校教师还主动要求到乡村学校任教。

广东还组织开展了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学员走进乡村巡教讲学暨“云送教”活动,将优质教师教育资源推广覆盖至全省范围;“三区”教师专项支持计划,每年选派支教教师800人次,提升农村教师素质能力。乡村教师不仅“教得好”,而且教得越来越好。

再如内蒙古——

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探索将乡村教师的绩效工资单列出来,交由学校按“一校一案”的方式进行考核。学校根据工作量制定绩效考核方案,向教学一线倾斜、向班主任倾斜,绩效优秀档次中80%的名额给一线老师,其中一半的比例为班主任老师。

有了乡村工作补贴、乡村教师补贴,乡村教师的待遇越来越好,也更能留住年轻老师。大坝沟小学现有101名教师,其中35岁以下的占20%,有本科学历的教师超过80%。

除此之外,还有湖北的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河南省的乡村教师学历提升工程……

社会公益组织也在为乡村教育尽一份力:

在每年暑假的“烛光行动——新东方教师社会责任行活动”中,新东方选派优秀教师志愿者为各地乡村教师开展专项培训,学段覆盖小学到高中。

去年七、八月份,47名教师志愿者奔赴贵州、河北、黑龙江、河南、青海、广东、广西7省(区)8地,助力2000余名乡村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力求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无论是榜样的示范,还是制度的完善,抑或是外界的帮扶:

都让乡村教师得到了更多保障,更有坚守下去的力量,也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教育未来的光亮。



其实,就个人职业规划而言,无论是走是留,乡村教师的选择都无可厚非。

离职意愿越强烈,恰恰说明这个群体越需要我们的理解、关心与敬重。

社会要做的,是提高乡村教师各方面的福利待遇,让乡村教师不再心寒;

学校所需要的,是营造文化氛围,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并给予专业支持,让乡村教师的前路不再黯淡;

乡村学子与家长,更要加强与乡村教师的沟通,增进对乡村教师的信任,让乡村教师拥有宝贵的职业认同感。

在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乡村教师》中,主人公李宝库是“文明史得以发生和成长的动力提供者,是人类聚集并和谐共处的秩序建立者”。

在现实世界中,乡村教师又何尝不是如此?

因为有他们,义无反顾地去做一件八十岁时想起来还会笑的事情;

让所有孩子,无论出身,都能获得同等的优质教育,才有希望;

而正是这些孩子,可能就是一个村、一个镇、一个区、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未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参考资料:

[1] 王艳玲,闻正梅,张慧.乡村教师离职意愿的实证分析——基于云南省5342位乡村教师的调查[J].教师教育研究,2022,34(05):98-107.

[2] 陈鹏,李莹.全面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基础教育的新认识与新定位[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0(05):126-136.

[3] 甄莹,于海英,李春英.学校支持何以影响乡村教师留任——基于教师效能感、学校文化的多重中介效应研究[J].未来与发展,2023,47(08):95-103+28.

[4] 吴宏超,郑妍静.疏远、失落与逃离:新生代乡村教师离职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22,34(06):5-12.

[5] 人民日版-好生源不愿来,好教师留不住?这所县中正发生变化

[6] 光明日报-《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20-2022》发布:乡村教育多项指标进步明显

[7] 王海娜,尚静.一位新生代特岗教师离职意向的叙事研究[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22,24(04):86-91.

[8] 光明社教育家-今年两会,老师们关注这些问题!

[9] 半月谈-管不了、不敢管,乡村老师被气哭:乡村教育还缺一张安静的书桌

[10] 共青团中央-中国300万乡村教师的真实故事,有些人,当老师是终其一生……

[11] 共青团中央-第一次见面,学生把香蕉扔到她的脸上……

[12] 南方+-广东11年投入超55亿元,培养“大国良师”

[13] 半月谈-乡村教师,当有更多职业认同

[14] 新京报-为2000多名乡村教师点亮烛光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他俩官宣结婚,冲上热搜第一!网友炸了:她到底凭什么啊?

他俩官宣结婚,冲上热搜第一!网友炸了:她到底凭什么啊?

看书有道
2024-06-13 18:22:48
TA:滕哈赫曾在更衣室对安东尼大发雷霆,因其两次抗拒去踢左后卫

TA:滕哈赫曾在更衣室对安东尼大发雷霆,因其两次抗拒去踢左后卫

直播吧
2024-06-14 22:25:28
你见过的狠人有多绝?网友:认识一妹子,容嬷嬷见了都得使劲摇头

你见过的狠人有多绝?网友:认识一妹子,容嬷嬷见了都得使劲摇头

开玩笑的水母
2024-06-11 18:37:22
杨颖参加线下活动,“排骨胸”抢镜,处境尴尬体现了世态炎凉

杨颖参加线下活动,“排骨胸”抢镜,处境尴尬体现了世态炎凉

不八卦会死星人
2024-06-13 18:08:40
建议德云社:立即解除与高峰干儿子宋昊然的一切工作关系

建议德云社:立即解除与高峰干儿子宋昊然的一切工作关系

娱记掌门
2024-06-14 07:06:50
丑闻?博主长文控诉曾效力广州恒大的前知名国脚,称其道德败坏

丑闻?博主长文控诉曾效力广州恒大的前知名国脚,称其道德败坏

尘语者
2024-06-14 16:35:29
70岁成龙被指断崖式衰老,近况曝光秒回春似壮年

70岁成龙被指断崖式衰老,近况曝光秒回春似壮年

葫芦哥爱吐槽
2024-06-13 02:39:28
印度封杀TikTok,4年之后谁赢了

印度封杀TikTok,4年之后谁赢了

秋雨战歌
2024-06-14 13:16:00
美国再向乌克兰提供一套爱国者防空武器,德国宣布供应100枚导弹

美国再向乌克兰提供一套爱国者防空武器,德国宣布供应100枚导弹

一种观点
2024-06-12 07:43:26
根本不是同一时代的对手,中美中型装甲合成旅的武器装备对比

根本不是同一时代的对手,中美中型装甲合成旅的武器装备对比

万乘之尊
2024-06-13 18:00:04
太卷了!江苏高考结束,制服考生被劳斯莱斯接送!评论全是骂声!

太卷了!江苏高考结束,制服考生被劳斯莱斯接送!评论全是骂声!

蛙斯基娱乐中
2024-06-14 18:16:18
申万宏源卖成都大楼,紧邻宽窄巷子,每平才八千元

申万宏源卖成都大楼,紧邻宽窄巷子,每平才八千元

密探财经
2024-06-14 20:29:45
没他你根本毕不了业!打印店老板改论文的实力,连导师都夸

没他你根本毕不了业!打印店老板改论文的实力,连导师都夸

果壳
2024-06-14 20:09:02
中超最新积分榜:上港力压申花登顶,泰山队第3,南通支云垫底

中超最新积分榜:上港力压申花登顶,泰山队第3,南通支云垫底

中超伪球迷
2024-06-14 22:30:34
记者:海港缺少武磊还能取胜,既在意料之中也有些没想到

记者:海港缺少武磊还能取胜,既在意料之中也有些没想到

直播吧
2024-06-14 22:25:29
胡歌赴台,特别要“求证一件事”!

胡歌赴台,特别要“求证一件事”!

鲁中晨报
2024-06-13 21:47:05
唯一没有资格举办奥运会的世界强国,奥委会至今“一票否决”

唯一没有资格举办奥运会的世界强国,奥委会至今“一票否决”

小豆豆赛事
2024-06-13 07:45:35
二传榜第一!中国女排30岁美女二传双项蜕变,蔡斌重用她收效了

二传榜第一!中国女排30岁美女二传双项蜕变,蔡斌重用她收效了

李喜林篮球绝杀
2024-06-13 17:41:19
普京:俄罗斯可以立即停火,只要乌军撤出乌东四州!俄被逼到墙角

普京:俄罗斯可以立即停火,只要乌军撤出乌东四州!俄被逼到墙角

山山视角
2024-06-15 00:00:13
消费降级?国米更替3大转会目标,直降7000万,美资开启糊弄模式

消费降级?国米更替3大转会目标,直降7000万,美资开启糊弄模式

体育全天候
2024-06-14 20:15:08
2024-06-15 00:58:44
新东方
新东方
新东方,旨在提供有文化价值的教育、生活、文旅服务。
224文章数 2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剑南春2024高考专题报道

头条要闻

媒体:欧盟对华抡贸易大棒后 中方"报复"来得又快又猛

头条要闻

媒体:欧盟对华抡贸易大棒后 中方"报复"来得又快又猛

体育要闻

我们为什么还爱欧洲杯?

娱乐要闻

江宏杰秀儿女刺青,不怕刺激福原爱?

财经要闻

“石油美元”协议走向终结 影响几何?

科技要闻

马斯克重获信任 豪言特斯拉市值超10个苹果

汽车要闻

提供100/240kW双电机版本车型 乐道L60实车曝光

态度原创

游戏
亲子
本地
健康
公开课

海关在旅客内衣内发现 350 张卡带 / 宫崎英高不反对《血源》移植 PC

亲子要闻

涨知识了!儿子真聪明……

本地新闻

粽情一夏|海河龙舟赛,竟然成了外国人的大party!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