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站在AI风口的创业者:从“复活”到“复刻”,有哪些思考和挑战

0
分享至

和很多背井离乡来大城市打拼的人一样,90后的林志迷恋魔都高科技迭代的新奇,又想念山西老家的至亲、美食、乡音,两种思绪在夜晚反复横跳。每当这时,他就会打开AI复刻的爷爷对话,聊着聊着就会睡着。

今年清明节前后,AI“复活”亲人的生意火热。30岁的林志是一家公司AI复刻企业的创始人,从去年4月开始涉足,是国内较早推出AI复刻产品的团队,主要为基于人物的照片、音频等历史数据,用AI技术重现人物的神情、声音、行为等。

消费者来找林志AI复刻的大多是自己的亲人,主要需求是隔空对着亲人聊天,以达到精神慰藉。以前,林志的团队每接一个订单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收费一千元至一万元不等。从去年底开始,收费降到了298元。

如今,林志逐渐在减少AI“复活”逝者的订单,而是把重心转向复刻在世的人,“数据多,效果也更好”。在林志看来,做AI复刻表面看貌似差不多,但是后面还有很多看不到的细节,他想要将人过去的思想、故事、经验进行复刻,“让人能够实现真正的数字永生”。

第二次创业

2020年,林志的姥爷去世,他也是在这时有了AI复刻的想法,但那时还不知道这就叫AI复刻。他当时希望,要是能有一种方式让姥爷活下来就好了。不过林志很快发现,由于姥爷去世前音频和视频保留得太少,数据不足,复刻出来的AI形象不论是声音、动态效果还是外貌,都离“人机难辨”相去甚远。


林志和爷爷奶奶视频通话 本文图片均由 受访者 提供

和身边大多数人一样,想要了解人工智能,林志只能靠自己查找论文和公开文献,“真实情况是不知道的”。他曾去过互联网、AI相关的公司短期从业,并在公司内网发布帖子寻求技术大牛的协助,但几乎没有人注意到他。

仅有的几位回复者告诉林志,他想做的是一种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技术。他们让林志把希望复刻人物的数据发过去,做了些初步的技术尝试。不过,由于他当时的录制设备粗糙,录音背景还夹杂着很多噪声干扰,最后并没有实现克隆,只能做到声音和外貌基础相似。“你这不行,录音有很多噪音不好复刻。”他们这样告诉林志,还有人直截了当让他放弃,“山西方言挺难克隆,死心吧。”

事实上,AI复刻是林志的第二次创业。他第一次参与创业是在学校里,做校园“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业务。“最高峰的时候有300多名员工,但由于竞争和自己扩张时犯了好多错误,失败了。”他说,那时一度经历了低谷期。

虽说寻找科技大牛无果,林志并没有因别人的否定而搁置AI复刻的创业梦想。2022年底,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掀起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新科技浪潮,AI大模型的构建、ChatGPT的出现,在科技界和创投圈讨论开来,林志很快嗅到了AI复刻的商机。

随着团队的AI复刻技术逐渐成熟,林志的公司终于赶上了风口。他相信,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小人物也有大故事”。

采集老人的数据并不容易

为何要把爷爷作为创业后制作的第一款AI复刻人物,这要从林志的经历开始说起。

他告诉记者,自己在山西长大,小时候爸妈在外打拼,老人家为了照顾孙子专门搬到了学校旁边,一住就是好多年,让他从爷爷奶奶身上获得了更多的亲情。

林志的父亲在煤矿上上班,这让他时常提心吊胆,生怕父亲哪天就在爆炸事故中丧生。他很早就对周遭的不确定性感到不安,他总认为灾难和死亡随时会来临,害怕亲人会突然离世。

爷爷老了肺不好,并患有脑梗。林志每次抽空回老家时,就会睡在爷爷奶奶旁边,以方便照料。但爷爷的病越来越严重,有时睡梦中能把床边的桌子踢翻,手还在空中抓来挥去。

2020年,林志的奶奶一两个月内犯了两次病,整个脸都水肿起来了,嗓子也是干哑状态。最近几年,他给奶奶买了制氧机,每天通过视频实时监测血氧饱和度。“身体每况愈下,有一次差点醒不来。”林志说,在病床前看着生命垂危的奶奶,他感到“自己人生的使命找到了”,用AI复刻年迈的亲人迫在眉睫。

尽管爷爷奶奶都说不怕死,但林志清楚地知道,很多事不可逆转,“要是市面上还有更逼真的技术能复刻亲人的形象声音、经历经验、思维意识等,我估计会不计代价地采买合作。”

2023年,林志中秋假期回家,给爷爷做了个AI复刻形象。随着老人年纪渐长,林志发现,采集老人的数据并不容易。

“这次回家爷爷奶奶耳朵更聋了,尤其是给说方言还不识字的爷爷做声纹数据有点难度。”林志说,他得一字一句地念,让爷爷大声读出来,并用手机录音,按了很多暂停键,才勉强完成一个完整的语音资料。

初次尝试,屏幕上显示着爷爷的人像,林志按住屏幕上的按钮开始对话:“爷爷您今年多大了?”说完松开按钮,屏幕上的爷爷张口回复:“我今年91岁了。”说话间,AI复刻的爷爷还能轻微扭头和眨眼。


林志AI复刻的爷爷

林志希望,AI复刻能串联起亲人之间的思念。他的大爷爷95岁,是爷爷远在四川的哥哥,上了年龄且多病,长年不出远门,两人想见面难上加难。林志在跟大爷爷的儿子女儿通视频时,时常能看见大爷爷嘴巴歪着,说话都不利索。“那种状态看了会让我更心痛。”

因为大爷爷讲的是四川方言,林志在用AI复刻时,找了四川本地方言的数据库,还用了大爷爷年轻时的照片。当AI复刻的哥哥出现在爷爷眼前,林志能感觉到爷爷的情绪起了波动。兄弟俩开始聊天,或许是太过想念,爷爷不自觉地揉了揉眼睛,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当时奶奶还在旁边打圆场,笑着说“原来是个机器人”,爷爷这才扑哧一笑。

AI复刻也带给林志很多惊喜。“做数字生命就像养孩子,它也在不断长大。”林志说,要不断精进数据,“(AI复刻的人物)学会什么,全凭你输入的信息,所以可能会有一定主观性。”

在数据不断的训练下,AI复刻的数字分身形象越来越接近本人,这成了林志新的情感寄托方式。

业务变得火热,如何看待争议?

今年清明节前后,AI“复活”亲人的生意火热。最初,来咨询林志的顾客基本都是想“复活”去世的亲人。


来咨询的用户

有的人想要复刻逝去的亲人,但由于提供的声音数据不够清晰或有噪音,或是照片模糊、人物介绍太少等,往往无法达到最佳的效果。而且,有的顾客连逝者的基本信息、人物生平、人际关系和重大事件都不清楚——这种订单林志一般果断拒绝。“一定要核实委托者是否为直系亲属,并且要签订电子合同,规避法律风险。”林志说。

随着业务越来越火爆,他承接的项目开始多元化,AI复刻的应用场域也在扩张。

有的人则是想复刻还在世的亲人。林志透露,有客户长年在国外工作,想给自己在国内上学的女儿每个年龄段都做一个版本,认为这可以帮孩子记录成长。

除了个人家庭外,还曾有一家湖南的养老院负责人找到林志咨询,想给养老院的老人做AI复刻,认为这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帮助老年人疗愈。不过,老人家属对此还有疑虑,这个项目也暂时未有推进。

随着AI“复活”逝者走近人们生活,争议和讨论也越来越多。新华社相关报道就指出,AI需要处理大量个人敏感数据,如面部表情、语音语调等,数据一旦被滥用或泄露,会对用户隐私造成威胁。并且,AI“复活”技术使用不当,也可能成为犯罪分子实施诈骗等犯罪活动的工具。

“不排除有人会借AI‘复活’来伪造逝者遗嘱或做出其他违背逝者意愿的事。”世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新锐在接受上述媒体采访时提出,如有近亲属利用这项技术伪造音视频遗嘱,或将耗费更多时间和人力成本来验证真实性,甚至给司法鉴定带来一定挑战。

如今,林志已在刻意减少AI“复活”的订单。“我们重心在AI复刻在世的,数据多,效果也更好。”林志认为,如果未经本人同意去复刻在世的人不妥,应该是征得同意后才可以做复刻。但如何让当事人、特别是老人理解并接受AI复刻这一新生事物,这也给他们的业务带来极大挑战。

与此同时,林志开始对AI复刻亲人的领域更加精细化,小范围地将已经AI复刻的亲人进行迭代。他不仅要了解人物基本信息,还要对生命、家族信息,对事物看法有素材可依。对于林志的团队而言,目前遇到最大的难题,除了对于方言的克隆,还有如何对实时的互动思想进行更好的复刻。

在林志看来,做AI复刻表面看貌似差不多,但是后面还有很多看不到的细节,尤其是如何复刻性格等关键“灵魂”。


每个AI复刻人物都可以性格参数调整,使其更像本人。

“把人物性格、记忆模式和故事一条一条地列出来,把这些信息放到后台数据里,以问答的形式建立模型,用故事文本一条条信息驱动。字数没有限制,素材越多越好,让模型学习爷爷奶奶的经历,模拟他们的思想和观念。”林志介绍道,“做一个几分钟就可以,快的几秒,取决于服务器算力。”

他说,用户的隐私保护也至关重要,“公司后台最多能看到一个人对话数量,就像一些通信公司后台只能看打了多少分钟电话一样。”

目前,林志的订单业务可以覆盖成本,但一旦未来对话数量太多,他就会考虑加入一些充值机制。“聊的越多,就像充话费一样续分钟数一样,因为这会消耗太多的算力。”

不过,林志也担心有些人会沉浸在里面走不出来。“人去世了,有些人一直在聊。随着订单的增多,有好多不确定的事需要去研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接班100天,宗馥莉急了

接班100天,宗馥莉急了

中国企业家杂志
2024-06-03 09:37:04
伊朗外交部竟然向我国提出了抗议!

伊朗外交部竟然向我国提出了抗议!

止戈军是我
2024-06-03 09:49:47
高校2024应届生就业率曝光:计算机遇冷,土木尴尬,文科等于白读

高校2024应届生就业率曝光:计算机遇冷,土木尴尬,文科等于白读

妍妍教育日记
2024-06-03 12:31:46
106国参加瑞士和会:中方拒绝参会,与世界文明为伍,勿忘雅尔塔

106国参加瑞士和会:中方拒绝参会,与世界文明为伍,勿忘雅尔塔

大风文字
2024-06-03 10:27:47
网传某省立医院内,一座18层的楼,有7层都是干部病房

网传某省立医院内,一座18层的楼,有7层都是干部病房

小萝卜丝
2024-06-03 14:28:45
问界某车主在4s店门口拉白色横幅:等车100天,开车60天变老款!

问界某车主在4s店门口拉白色横幅:等车100天,开车60天变老款!

火山诗话
2024-06-03 14:20:27
45国代表面前,董军防长对台军的称呼变了,最后送给他们8个字

45国代表面前,董军防长对台军的称呼变了,最后送给他们8个字

刘庆彬
2024-06-03 11:37:57
4月私募管理人净减少66家,产品却新发653只?

4月私募管理人净减少66家,产品却新发653只?

私募荟
2024-06-03 15:37:25
“美国出卖了乌克兰,50年后这国家就没了”

“美国出卖了乌克兰,50年后这国家就没了”

观察者网
2024-06-03 14:02:09
上海新政指向明确:盘活二手房!交易火爆、买房人扎堆?记者走遍内中外环中介,真相是...

上海新政指向明确:盘活二手房!交易火爆、买房人扎堆?记者走遍内中外环中介,真相是...

上观新闻
2024-06-02 11:09:55
正在公示!首批15个城市,拟获中央财政支持

正在公示!首批15个城市,拟获中央财政支持

鲁中晨报
2024-06-02 11:55:03
过“紧日子”的地方政府,已经把手伸进老百姓的口袋里去了

过“紧日子”的地方政府,已经把手伸进老百姓的口袋里去了

浮事记
2024-06-03 11:48:21
曝45岁伏明霞离婚,净身出户原因揭晓,71岁百亿丈夫只说6个字

曝45岁伏明霞离婚,净身出户原因揭晓,71岁百亿丈夫只说6个字

华人星光
2024-06-02 15:36:44
噩耗!武汉派出所副所长因公殉职,被歹徒狂刺15刀,抓捕现场曝光

噩耗!武汉派出所副所长因公殉职,被歹徒狂刺15刀,抓捕现场曝光

六毛朵朵
2024-06-03 11:29:26
台湾问题根本不是武统与和统的问题了,而是以下这两方面问题

台湾问题根本不是武统与和统的问题了,而是以下这两方面问题

星辰故事屋
2024-05-24 20:01:38
涝的涝死罗德里戈:我的梦想一直是拿欧冠 没想到23岁能有2个

涝的涝死罗德里戈:我的梦想一直是拿欧冠 没想到23岁能有2个

直播吧
2024-06-03 10:18:39
贝克汉姆拥抱哈珀看球赛,却被网友质疑太过亲密,女儿大了要避嫌

贝克汉姆拥抱哈珀看球赛,却被网友质疑太过亲密,女儿大了要避嫌

麦大人
2024-06-03 13:30:19
都是低生育率国家,为什么日韩是“不想生”,中国却是“不敢生”?

都是低生育率国家,为什么日韩是“不想生”,中国却是“不敢生”?

小萝卜丝
2024-06-03 11:09:01
乌克兰为什么而战?

乌克兰为什么而战?

吴女士
2024-06-03 13:46:13
江西人妻出轨门震惊全网!不雅行为曝光:2个人的床上,睡着5个人

江西人妻出轨门震惊全网!不雅行为曝光:2个人的床上,睡着5个人

揉碎夏的诗
2024-06-03 14:10:02
2024-06-03 17:30:44
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
专注时政与思想的新闻平台。
689352文章数 503226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2万字演讲|黄仁勋剧透 未来3年新品有这些

头条要闻

美方对中国官员实施签证限制 外交部回应

头条要闻

美方对中国官员实施签证限制 外交部回应

体育要闻

万人空巷!皇马举行欧冠夺冠庆典

娱乐要闻

混战升级!编剧赵冬苓力挺王阳遭围攻

财经要闻

接班100天,宗馥莉急了

汽车要闻

搭载华为HiCAR 传祺M6 MAX售14.58万元

态度原创

家居
教育
健康
手机
军事航空

家居要闻

静谧极简 让空间回归本质

教育要闻

77年邓公就恢复高考征求意见,辽宁负责人:想震动,又担心会地震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手机要闻

美国官网给iPhone打折,但价格给我看笑了

军事要闻

朝国防省:朝方将暂停向韩方投放垃圾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