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历史的尘埃——孔子的国家正义论

0
分享至

原创 刘 刚

王国维说,殷周之际的革命,是一次最为深刻的革命。

此次革命,不光是王朝政治革命,还是思想文化革命。

政治革命,在西周初年就已完成,那是表层的易姓革命;而文化革命——从神化到圣化,则是深层的革命,从政权更迭,深入到文化转型,要到春秋时期,才得以完成。

当文化革命在春秋圣化大趋势里完成,中国传统文化就基本定型。

殷人文化“率民以事神”,文化以事神为核心,周人文化转向以民为本,民心民意被高扬到天命的高度。圣人革命观与人民价值论,成为后来儒家文化的圣化两核心。


▲孔子一生行迹《因膰去鲁》

圣化,就是做圣人。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尧舜就是圣人,圣人具有全民性,在圣人面前人人平等。舜尧就是全民性的国家人格的集中反映,成为了国家人格的代表。

但圣化并非始于孔子,而是从殷周之际就已开始,到了春秋时期,也就是孔子之前的春秋诸子时,圣化已然成了风气,而孔子本人,便是从这一风气中成长起来的,孔子的贡献在于,他把一个时代的风气,放到个体人格的主体性上升华了。

关于春秋圣化大趋势,我们主要依据《左传》,从三个方面述之。

圣化之一:从民心到人性

春秋圣化,是由民本主义开启,向人性论进发,以战争来推动的。

在人性论诞生之前,活跃的春秋诸子们,已将周人产生的民本主义推到了极致,这主要表现在他们对民、神关系的评价和取舍上。桓公六年,楚师入侵隋,季梁对隋侯说:

“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在民与神的关系上,以民为主,此虽渊源于西周初年“天听自我民听”,而如此旗帜鲜明地表达出来,则是春秋人的精神。抉择于祀神与修政之间,春秋人毫不含糊——修政!

隋侯听取了季梁的那一番话,果然“惧而修政,楚不敢伐”。

一句话,说出了一种观念,而一个观念,居然就改变了一场战争。

这可不是由于季梁一个人的思想多么有力量,而是时代的共识使之然。还有更激进的,庄公三十二年,虢国史嚚说“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将对民与神的抉择上升到国家存亡的高度,对“听于民”还是“听于神”所作的判断,让我们仿佛提前一千多年就看到了文艺复兴。

我们知道,开启西方近代之门的文艺复兴,首先要面对的,也是人与神的关系问题,神权国家,当然要先神而后民,民权国家则反之,要先民而后神,更有甚者,以至于无神。

但这近代性的话题却是由春秋人开头的,也许有人会问:有那么超前吗?不要忘记,那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期,迄今为止,人类有关文明的所有话题,都能从中找到原始。不过,那时的“二希”文明,还没有产生过这样的话题,还在为人类文明奠定神的始基。

在民与君的关系上,民的地位也被置于君之上,这也很像近代民主思想。

僖公五年,邾文公卜问迁都邑于绎,史官卜曰:“利于民而不利于君。”

可作为君主的邾文公却是这样说的:如果对人民有利,那就是对我有利,天生民,还要为人民树立一个君主,就是为了对人民有利,而不是对自己有利的,只要对人民有利,我就这么做了。他身旁的人提醒他,他的命是可以延长的,为什么不为自己的生命考虑呢?他回答说:我是为人民而生的,至于生命短长,是死是活,让时间来决定,只要对人民有利,就是大吉大利。于是,他迁都了。

这样的君主,很像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里写的“原君”,他不是君主,而是君客,是“天下为主君为客”,这样的“君客论”思想,岂不就是民主观念的先驱?或是像摩西那样的宗教先知。

到了战国时期,儒家里面,有个孟子问世,他就很想找一个像邾文公那样的君主,来做他的仁政实验。可时代已经不同了,战国诸子的思想,已多从民主转向君主,而那些君主们,也就自以为是,向着君主专制前进了,哪还会有邾文公那样的君主呢?孟子和邾文公,这两人都生不逢时。

邾文公逝世,是一个时代要结束的标志,因为春秋诸子已开始对民心产生怀疑。昭公四年,子产作丘赋,国人谤之,子宽担心地说:政治取决于民心,然而“民各有心”,你用什么去主导他们呢?正是对于“民各有心”的担忧,人性问题被提了出来。

民心复杂多变,人性论的提出,就是要从复杂多变的民心中求得统一性,民心如目,人性似纲,君主执纲,纲举而目张,人性论一登场,就没有引导人们通往自我意识的觉醒,而是成为了运载民心从民主向君主过渡的观念形态的桥梁。

人性论从对人本质的考察入手,在人心叵测的背后,有没有相对稳定的人本质?又如何从人的本质里抓住人性?人性与民心,正如古希腊哲学家如赫拉克利特所说的“一是一切”和“一切是一”,人性便是那个“一”,而民心则是“一切”,只要人性“定于一”,民心那“一切”也就搞定了。

《国语·周语》里,最早提出了人性一说,周卿单襄公说:“夫人性,陵上者也,不可盖也。”所谓“陵上”,就人的本能而言,是一种向上的冲动,在等级化的政治阶梯上,则表现为“往上爬“。

总之,人性向上,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昭公十年,晏子说,凡有血气,皆有争心,这就是人性。人性可化,但不能高压,君主要因其性而利导之,而圣化,就是从民心出发走向人性。


圣化之二:从“有德”到“有道”

“德”,在西周政教中居于核心地位,故有“德政”一说。

相对于殷帝王作为神的化身而言,周天子则以“德”配天。

春秋时代,“德”也开始游离于王权之外,不再是王者的专利品格,超越王权而有了独立品格,成为普遍的道德尺度。

在“德”与传统权威分离后,普通的生命个体也来分享它的不朽。

襄公二十四年,范宣子问穆叔,什么是“不朽”?穆叔回答说: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这才是不朽。

这样的回答,在流传了两千多年以后,居然还作为座右铭,不仅出现在连绵不断的历史叙述里,而且被列入指导人生的便携式格言里,不光用来评价历史,还用来立足现实。

穆子还特别指出,“禄之大者,不可谓不朽”,官当得大,不能算作“不朽”,保着一家一姓、一宗一祠世不绝祀,也不能算作“不朽”,说明“不朽”与官本位和家族本位无关。

追求“不朽”,跟人性有关,跟圣化有关,跟人之所以为人有关。

人性并非全然“不朽”,人的肉体性、物质性和功利性都会腐朽,但穆子高扬人性“不朽”的维度是精神性、事业性和思想性的,只有这三方面的成就,才能达到“不朽”。

立德,是精神性的“不朽”;立功,是事业性的“不朽”,立言,是思想性的“不朽”。在“不朽”的维度上,立德位于首列,在“三不朽”的并立中,昂然具有最高的价值。

当德从国体人格的德政转变为个体人格的德行,那就是立德,若发以为言论,则为立言,发以为事情,即为立功,由此看来,立德为根本,立功和立言便是发枝散叶开花结果。

然而,“德者,得也”,“得”什么?周人“为政以德”,当然是“得”天命,那属于天子一人。然而随着周天子式微,正在兴起的诸侯们还能从这式微中分“得”什么?天命只能独有,不能分享,因此,要有一个取代天命向着诸侯们的普遍性的追求转化的最高存在,于是,天道接着天命出现了。天道有如春风明月,是人人可以分享的。到了战国晚期,等到韩非子的“君道同体”出现时,天道又开始被专制君主独占。

春秋中期以后,人们认识到,有德与无德,都要接受天道检验,天道以其客观性成为普遍法则,如果说礼是制度性权威,德是伦理性权威,那么道就是规律性权威,道对德的超越,是春秋人对周文化的整体提升。

昭公三十二年,赵简子问,何以鲁季氏赶走国君,而人民会服从他?

史默就用天道来回答,说国家无常,君臣无常,天道从来就是这样。

什么都在变,国家在变,君臣在变,民心在变,只有变永恒不变。变就是天道,一切都是无常,天命无常,国运无常,民意无常,惟天道有常。所以,有德还不够,还要有道。

有德,不能保证不变,因为在德之上,还有变化着的道。得道,就是能够顺着道的规律而变化,从变化中寻求不变之道——规律性。平衡打破了,静止动摇了,连原来具有必然性的天命都变得无常了,天命都靠不住,还有什么靠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跟着天道走,同天道一起变。

在顺应天道方面,人民比君主更为自然,这倒不是人民有什么优先权,而是因为民心思变。天然就是道的导体,而君主们大都希望守着一个家国追求永恒,不变最好,不得不变时,才有变法出现。到了韩非子时,就指出,君主与其被动地变,倒不如主动地追求君道同体,从天道那里,获得变化的能动性,掌握变化的规律性,不能作为变化的终端,跟着人民去变,而要成为变化的起点,率领人民一起变。从春秋来看,能变的家国都变成了王国和帝国,不能变,就出现了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从有德到有道,是西周政治思想向着春秋时期的历史性的进展。法天道,立人道,使春秋人确立了人类理性的权威和尊严,形成了政治文明的道统观念。王朝更迭不已,王统难免打断,而由人类理性建立的道,却在一代代思想者的努力下流传,无论是在多么厚颜无耻的年代里,“天道”总是以其独特的方式诠释着人类的理性,这是春秋诸子的一大贡献。王权失落了,理性益显其尊严,从有德到有道,开创了历史的新局面。

圣化之三:从礼义到仁义

春秋“礼崩乐坏”,似为古今学者之共识。其实,春秋时期,有一种新的礼兴起,在“王命不行”时,它却超越王权,发展成为诸侯们各自为政的行为准则。复兴之礼,沿着两个路径发展下去,一是由形式化的路径——礼仪,另一是由道德化的路径——礼义。

礼仪,是对人的行为的规范性和仪式感,而礼义则出自人内心,是人性之于道德律的审美诉求,这一诉求,要以礼仪恰当地表达出来,如屈原诗云之“内美”与“修能”。

“内美”属于礼义,“修能”属于礼仪,君子人格,就是“内美”与“修能”的统一;礼义其内,礼仪其外,其根本还是个“礼”字,正如孔子说的“三十而立,立于礼”。

国家人格,也有内外两面,也要“立于礼”。其“内美”,也就是国家的正当性来源,今人称之为国家正义,在春秋人那里则被称为礼义;其“修能”,也就是国家正义转化为国家制度,其神圣与崇高的内质,要以和谐与优美的形式表达,那形式,便是礼仪——国家制度的样式。

对于春秋人来说,国家正当性来源,经历了两个时期。一是君权神授时期,国家正义,由神赋予,国家主权人君主,作为神的代理人,“率民以事神”;另一是天命与民心时期,国家正义,来自天命,基于民心,国家主权人天子,作为天的代表,“天听民听”,“敬德保民”。


▲孔子为来求学的弟子专心修诗书

礼与天道相遇,成了天经地义,礼与人性相遇,就从礼义变为仁义。这一变,从孔子开始,孔子“克己复礼为仁”,是从个体人格对礼的复兴上开启了以仁认识人性。

我们是在两千多年以后,才这样来评说,而孔子当时不知道这两千年来中国会发生什么以及发生了什么,他那时对于人性和仁政,真可谓信心满满,他自信有一种新的国家正义将从对个体人格的追求中诞生,这样的一个新的政治文化景观,乃尧舜所未见,所以,他说:尧舜其犹病诸。

连尧舜都没做过的事,他能做到么?对此,他难免存疑,故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这一叹,提醒我们,他有那么一点悲观,虽已抱定“不可为而为之”,但他还是感到了问题,却未察觉到问题出在哪里。从个体人格到国体人格的圣化导向,他把国家当成了人格共同体,而国家的本质是利益共同体,除了反映个体人格的追求,更看重表达个人权利,我们认为,孔子的问题就出在这里,他在国家观念中,有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个体人格的追求,却没有自由意志的表达与对个人权利的拥有。

当然,这是我们在今天用了世界历史的眼光来看才能看出的问题,先秦诸子也有批评孔子的,但都未涉及这方面的问题。因为他们与孔子同在一个语境里,在孔子身上出现的问题,他们也有,甚至更为严重。最起码,孔子对自己还有反思,还知道自己的主张有所缺,仅靠周游列国的所见所闻还不足以弥补,所以,还存了“浮于海”的念头。

认识孔子,要知其有所不足以及他在那里失足,还要回头去看他从哪里起步,他起步时的高蹈,也许就导致了他后来的失足。孔子从礼起步,行走在高处,由礼而仁,迈出人性一步。

这一步的起点在哪里?在《左传·昭公二十五年》里。据说,赵简子曾问子太叔,与人交往怎样行礼?子太叔回答说,你说的那些,都是仪,不是礼。问:那么什么是礼?对曰: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天经地义具有自然法性质,从自然法里引申民法,就是礼。

礼,因此而为“普遍原则”,而具“绝对价值”,而拥有“博施于众”的实践理性。孔子“立于礼”,除了“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他还加了一条“人之性”,也就是“仁”,其贡献在于,在民本主义的立场上,他特别强调了个体人格的历史主动性,以及在国家观念中个体人格的能动性。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载了一篇齐景公与晏子的对话,先是晏子向齐景公反映了陈氏放贷粮食“大斗出,小斗入”以收买民心的问题,齐景公问对策,晏子对曰:要以礼治,将一切行为都纳入礼制规范。齐景公听了很高兴,说:我现在才知道,礼还可以治国。晏子接着就讲了一番关于礼的大道理,他说:礼被用来治国已经很久了,它与天地一同出现。这样说来,就是从“天之经,地之义”的分别性和对待性上来说的,礼在天地之间,分上下,立尊卑,定贵贱,“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

晏子说的礼,是春秋人的共识,不光要以礼治国,还要以礼处理国际关系。礼在国际关系中的仲裁作用,主要是基于王权与主权相结合的礼义原则,不光在自己的国家当君主要懂礼,在国际上做霸主更要懂礼。《国语·周语》谈到晋文公一定能成就霸业,就因为“晋侯其能礼矣”,不是能行礼仪,而是能“成礼义”,礼义是衡量德的一个标准,能“成礼义”就能“德以导诸侯,诸侯必归之”。

还有民意也很重要,霸政时代,民心所向,是礼的一个重要指标,国际制裁常受民意引导,君无道于其民,就不光是内政,霸主应代行王道,伸张国际正义,率诸侯声讨,并征伐之。

只有孔子,“克己复礼”,重新回到个体,不是回到个人外表的“仪”,而是回归个体人格的“礼”,那也就是“仁”的起点了。孔子从此迈出新的一步,从礼义走向仁义。如果说从礼仪到礼义是以个人行为表达国家正义,那么从礼义到仁义就是以个体人格确立国体人格;如果说原来的国家观念所表达的是个民心所向的民意共同体,那么孔子的新的国家观念就是个仁以为己任的人格共同体,这两个共同体。不是一个取代一个,而是合二为一,形成新的统一的共同体,那既是民意乌托邦,又是君子理想国,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前提,那就是礼治,如果前提变了,变成了法治,个体人格就要向个人权利转型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一患者花120万打一针抗癌药,1个月后癌细胞消失五分之四:这药真贵,但能救命!社保不报

一患者花120万打一针抗癌药,1个月后癌细胞消失五分之四:这药真贵,但能救命!社保不报

保险课堂
2024-06-12 23:18:13
权力交接在即!冯德莱恩或让位德拉吉,中欧关系迎来新篇章

权力交接在即!冯德莱恩或让位德拉吉,中欧关系迎来新篇章

陆弃
2024-06-13 12:57:05
纯情12:宾公子和超哥各怀鬼胎,加代跑到了贵哥家

纯情12:宾公子和超哥各怀鬼胎,加代跑到了贵哥家

金昔说故事
2024-06-14 13:45:26
下馆子点菜,这5种“脏菜”最好少点,厨师长:我自己从来不会吃

下馆子点菜,这5种“脏菜”最好少点,厨师长:我自己从来不会吃

阿龙美食记
2024-06-13 23:18:18
17岁的中专女生姜萍,获全球数学竞赛第12名!清华会录取她吗

17岁的中专女生姜萍,获全球数学竞赛第12名!清华会录取她吗

教育琳
2024-06-13 17:39:07
等不及了!解放军退役老艇长,单刀赴台,回来要被处罚这值得吗?

等不及了!解放军退役老艇长,单刀赴台,回来要被处罚这值得吗?

近史博览
2024-06-13 14:35:48
梅西:如果有2次进世界杯决赛却没夺冠,那是巨大打击!

梅西:如果有2次进世界杯决赛却没夺冠,那是巨大打击!

历史第一人梅西
2024-06-13 20:54:33
别了,曼联!4000万镑,达协议,登陆意甲豪门,国米有对手了

别了,曼联!4000万镑,达协议,登陆意甲豪门,国米有对手了

球文速递
2024-06-14 08:30:03
胡歌已离开,岛内却炸开了锅丨湾区望海峡

胡歌已离开,岛内却炸开了锅丨湾区望海峡

直新闻
2024-06-13 22:51:55
广东52岁男子还完钱,全身家当仅23块,工友:给主播刷了10多万!

广东52岁男子还完钱,全身家当仅23块,工友:给主播刷了10多万!

佑宛故事汇
2024-06-12 14:31:01
突发! 阿根廷首都爆发激烈冲突; 重大宣布! 俄罗斯突传大消息; 5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今天首发

突发! 阿根廷首都爆发激烈冲突; 重大宣布! 俄罗斯突传大消息; 5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今天首发

第一财经资讯
2024-06-14 08:31:50
30年前欠的税也要补,上市公司被追缴8500万!各地财政捉襟见肘?

30年前欠的税也要补,上市公司被追缴8500万!各地财政捉襟见肘?

王五说说看
2024-06-14 10:44:45
莱夫利:我们队很多人都是第一次打总决赛 全世界的人都在看着

莱夫利:我们队很多人都是第一次打总决赛 全世界的人都在看着

直播吧
2024-06-14 13:53:12
比亚迪大涨!欧盟对中国新能源车加税,受损的却是美国?

比亚迪大涨!欧盟对中国新能源车加税,受损的却是美国?

户外阿崭
2024-06-14 12:54:47
复旦大学教授:基因检测证实成吉思汗很可能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人?

复旦大学教授:基因检测证实成吉思汗很可能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人?

超人强动物俱乐部
2024-06-14 12:33:22
医生告诫:人老了,宁愿吃雪糕冰棍,都不要多吃这3种凉菜

医生告诫:人老了,宁愿吃雪糕冰棍,都不要多吃这3种凉菜

今日养生之道
2024-06-13 21:27:48
黄一鸣最新回应引热议,网友:王思聪的娃,我们养?你是真敢想!

黄一鸣最新回应引热议,网友:王思聪的娃,我们养?你是真敢想!

娱圈小愚
2024-06-14 10:38:26
他嫌弃妻子貌丑,却经常和妻子同房,不久后,妻子怀孕生下儿子

他嫌弃妻子貌丑,却经常和妻子同房,不久后,妻子怀孕生下儿子

冰心文史
2024-06-13 17:13:40
硬碰硬!3艘055大驱开赴南海,迎战2艘美国航母,规模史无前例

硬碰硬!3艘055大驱开赴南海,迎战2艘美国航母,规模史无前例

鹅毛的大雪
2024-06-14 08:52:14
日媒:中国球迷合成孙兴慜轮椅照引发争议

日媒:中国球迷合成孙兴慜轮椅照引发争议

星耀国际足坛
2024-06-14 13:33:00
2024-06-14 14:44:49
大案刑侦录
大案刑侦录
大案纪实,刑侦故事
22文章数 1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头条要闻

环球:美国欲警告"援俄"的中国小银行 与欧洲分歧明显

头条要闻

环球:美国欲警告"援俄"的中国小银行 与欧洲分歧明显

体育要闻

我们为什么还爱欧洲杯?

娱乐要闻

江宏杰秀儿女刺青,不怕刺激福原爱?

财经要闻

私募大佬孙强:中国为什么缺少耐心资本

科技要闻

马斯克重获信任 豪言特斯拉市值超10个苹果

汽车要闻

提供100/240kW双电机版本车型 乐道L60实车曝光

态度原创

亲子
本地
家居
公开课
军事航空

亲子要闻

姨姨放假在家带娃,想拍个视频小外甥误入镜头,“这俩步走到我心里了!太可爱了”

本地新闻

粽情一夏|海河龙舟赛,竟然成了外国人的大party!

家居要闻

空谷来音 朴素留白的侘寂之美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军事要闻

美国与乌克兰签署双边安全协议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