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家人们,请给“碧根果教授”点个关注:这位南京六旬教授“伺候”200多亩果林11年

0
分享至

开着旋耕机割草压青,爬上爬下修剪枝条……近日,南京的“碧根果教授”在短视频平台火了起来。他的“反差萌”吸引了不少网友的关注,有网友留言道,“好喜欢这样的导师,太可爱有趣了!”

5月11日下午,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在镇江句容后白镇山高头见到了“碧根果教授”彭方仁,彼时他正趁着暴雨间隙指导硕士生采样。过去11年,他带着40多位硕博生和二三十位大爷大妈,管理着这片200余亩的碧根果林。如今,碧根果林已逐步开始规模化生产,同时在全国推广了20余万亩。他坦言,想通过短视频认识更多喜欢坚果的朋友,想让更多中国人吃上自己种植的碧根果。



“反差萌”教授承包200多亩地

“各位同学,我开始拍短视频了,网名‘碧根果教授’,希望能得到你们的支持……”最近一段时间,南京林业大学的“碧根果教授”彭方仁在短视频平台火了起来。

视频里的彭方仁驾驶升降机,拿着电动剪刀修剪碧根果树的枝条,爬上爬下的动作不输年轻人。他头戴草帽、开着旋耕机割草压青,开着电动三轮车拉着一车黄豆在林间穿梭,“反差萌”的样子获得了众多网友点赞。

5月11日下午,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在镇江句容后白镇山高头见到了彭方仁,他正趁着暴雨间隙在基地的碧根果林里指导硕士生魏璐采样。彭方仁是湖北人,今年62岁。1981年,他考入南京林业大学,1988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要研究经济林,有银杏、楸树、碧根果等树种,不到40岁就成了教授。

在大棚内,他向记者介绍了这片碧根果林的故事。2012年,他带了一个代表团到美国考察,了解到原产于美国的碧根果是十大坚果之一,当地有优良品种和先进的种植技术,产业发展较好。

彭方仁回国后调研发现,碧根果营养物质含量丰富,深受百姓喜爱,在国内拥有了广阔的市场。然而我国引种碧根果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仍未形成大规模产业化发展,国内种植的碧根果很难达到要求,基本上都是进口国外的碧根果。

“我当时触动就很大,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个产业做起来,让中国人吃上自己种植的碧根果。”2013年,彭方仁怀着这个目标在句容承包了200多亩土地,建立了南林大碧根果基地。他回忆,刚开始来的时候,周围一片荒芜,没有道路,没有木板房,连吃饭的地方都找不到。到了午饭时间,他要开车陪着翻地的工人到城里吃饭。



下地干活,看病被误认成农民工

半年后,彭方仁在基地里建了一排简陋的板房,才基本上解决了吃住问题。然而,事情也并非一帆风顺,为翻地他租来一台挖掘机,请一个年轻小伙子帮忙,但在翻地过程中,这辆挖掘机起火烧掉了。

彭方仁接到报信的电话后,问的第一句话是“人怎么样?”得知小伙子没有受伤的消息后,他才稍微舒了一口气,然后急急忙忙开车赶到基地。看到烧掉的挖掘机,他非常无奈,为此赔了几十万元,“打击太大了,但想到已经租了土地,投入了那么多资金和精力,硬撑也要撑下去。”

到了寒暑假,彭方仁会在基地和村民一起劳作,因为劳累过度而病倒。当女儿带着他到南京林业大学的医务室看病时,医生问她:“你怎么把父亲带到学校看病了?”彭方仁连忙解释:“我是学校的教授,女儿是陪我来的。”原来,医生把穿着朴素的彭方仁误认成农民工。此时,医生也笑着回答:“你这打扮,也不像大学教授呀!”

在彭方仁的基地里,还有一二十位工人参与基地的管理和运营。“我们这儿一年四季都有活,需要的工人也非常多,最多时有二三十位。”彭方仁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基地里的工人多是六七十岁的大爷大妈,他像指导研究生一样耐心,最终把这些工人培养成技术能手。“他们的文化水平偏低,在外面找不到工作,来这里能赚点钱,这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我还给他们提供免费的幼苗,让他们在自家空地上栽种。”



容器苗、导流沟……突破多项技术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在基地里看到了一个个塑料大棚,大棚里堆放着一盆盆碧根果苗。彭方仁说,将碧根果苗在花盆里栽种,是他和团队在育苗方式上的创新。

彭方仁解释说,碧根果幼苗的根系发达,以往为方便栽种会剪断根,这种裸苗往往导致栽种后的成活率低,而且前两年生长缓慢。他和研究团队探索了几年,发现把碧根果幼苗放在容器里栽培,同时在土壤里搭配适当的营养物质可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他告诉记者:“我们现在所有的苗木都是容器苗,极大地提高了成活率。”

彭方仁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所有的果树都能够嫁接,但碧根果树嫁接却很难成活。他发现这个树种有两个特性,第一是氮磷含量高,伤口容易氧化,影响愈合;第二是嫁接时砧木溢出的液体多,也就是伤流多,嫁接部分容易烂,不容易愈合。

彭方仁和研究团队针对这些问题改良了嫁接技术,从嫁接处划了一个口子,把液体排出来,俗称“导流沟”。当水流下来以后,嫁接口不会积水,也不容易腐烂,伤口愈合快,提高了嫁接成活率。

经历了10多年的摸索,彭方仁和研究团队已经突破了碧根果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并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彭方仁介绍,碧根果的投产期很长,早期产量又低,因此以往多数农民不愿种。近几年,他开始发展林下经济,种羊肚菌,不仅不影响果树生长,还解决了早期经济效益不足的问题。

今年3月,彭方仁的羊肚菌种植大棚喜获丰收。他一手拿着小刀,一手扶着羊肚菌,小心翼翼地将菌腿从泥土中割出来放进筐内,不一会儿就能采集满满一筐。他说:“今年试种的面积有10亩地左右,每亩产量大概五六百斤,效益非常好。”

想让更多国人吃上国产碧根果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彭方仁的碧根果基地里,还有一个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库。这里收集了他从美国引进的薄壳山核桃品种83个、国内选育品种25个,国内优良实生单株核心种质68份。该种质资源库,在2018年被江苏省林业局批准为“江苏省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库”。

彭方仁告诉记者,基地里除了碧根果苗木外,还有100多亩地的碧根果树已经开始结果,2021年时年总产量仅有1吨,但到去年时已经达到年产5吨,预计未来几年每年产量都会翻一番。不过随着产量的增加,彭方仁有喜也有忧,“喜的是产量增加了,获得了大丰收。忧的是销售问题,因为没有专门的销售渠道,卖不出好价钱,实在心有不甘。”

“这几年搞科研推广碧根果,现在苗木卖不出去,果子也卖不出去。我就想通过短视频平台,让大家更关注农业科技,知道农民和科技工作者的不易,说不准帮我们解决销售问题呢……”今年4月,彭方仁开始运营自己的短视频账号,并取名“碧根果教授”。他在视频里分享碧根果种植技术、果园里的趣事等,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有人主动询问碧根果的种植技术,还有人想要购买他基地里的碧根果。这让彭方仁更加坚定了信心,也更愿意花费时间在碧根果基地里。

彭方仁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建这个基地主要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推广碧根果产业,另一个是培养碧根果产业人才,“从基地里已经走出了十几位博士生,30多位硕士生,其中不少学生进了碧根果相关企业,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如今,彭方仁团队的科研成果除了在江苏推广外,还在安徽、江西、湖南等地推广,栽种面积超20万亩。他现在的想法是生产和科研两不误,把碧根果产业做起来,“我也坚信在不久的将来,让更多中国人吃上自己种植的碧根果的愿望一定会实现。”

文/闫春旭

编辑/倪家宁

(来源:北青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上汽回应: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上汽回应: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观察者网
2024-06-13 14:19:05
商务部:受贸易壁垒等影响,中国外贸下半年面临较复杂形势

商务部:受贸易壁垒等影响,中国外贸下半年面临较复杂形势

南方都市报
2024-06-14 11:46:07
部分地区降价接近10万,跌破底价!比亚迪方程豹豹5为何不香了?

部分地区降价接近10万,跌破底价!比亚迪方程豹豹5为何不香了?

知嘹汽车
2024-06-12 16:18:41
1951年,小战士送炮弹见军长眼熟,意外发现是他“牺牲”19年的父亲

1951年,小战士送炮弹见军长眼熟,意外发现是他“牺牲”19年的父亲

古今档案
2024-06-01 23:29:16
专家:对俄战争已然失败

专家:对俄战争已然失败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2024-01-22 15:13:11
不得不承认,港星真的有一种不同的气质。

不得不承认,港星真的有一种不同的气质。

光影纪史
2024-05-29 16:00:25
三大央企换帅

三大央企换帅

中国基金报
2024-06-14 23:11:39
F-16登场,留给侵略者耀武扬威的时间不多喽

F-16登场,留给侵略者耀武扬威的时间不多喽

临墨有余
2024-06-13 09:06:39
天生“坏种”!被判10年的李天一出狱后,令人作呕的一幕出现了

天生“坏种”!被判10年的李天一出狱后,令人作呕的一幕出现了

琪琪故事记
2024-06-14 09:42:01
​治不了美国,还治不了你?

​治不了美国,还治不了你?

求实处
2024-06-14 00:58:00
没有颠覆性变革,小修小补的政策无法解决我们面临的三大难题

没有颠覆性变革,小修小补的政策无法解决我们面临的三大难题

火星宏观
2024-06-06 06:30:02
约基奇官宣正式加盟!詹姆斯迎来最佳复仇机会,杜兰特连夜组队

约基奇官宣正式加盟!詹姆斯迎来最佳复仇机会,杜兰特连夜组队

宝哥精彩赛事
2024-06-14 17:57:04
高考作文压根没出现ai,写成“爱”的山区孩子,该怪出题人吗

高考作文压根没出现ai,写成“爱”的山区孩子,该怪出题人吗

熙熙说教
2024-06-13 13:57:27
国运来了挡都挡不住?俄乌战争最起码给中国又争取了五年时间

国运来了挡都挡不住?俄乌战争最起码给中国又争取了五年时间

曾经年少
2024-03-05 11:38:53
必看!2024欧洲杯的这六场大战值得挑灯围观

必看!2024欧洲杯的这六场大战值得挑灯围观

极目新闻
2024-06-14 09:06:45
军援俄罗斯

军援俄罗斯

求实处
2024-04-30 21:30:03
中企从俄罗斯进口2000吨铜变花岗岩

中企从俄罗斯进口2000吨铜变花岗岩

劝人卖房第一人
2024-06-14 07:54:36
暴赚530亿!144小时中国游,震碎老外三观

暴赚530亿!144小时中国游,震碎老外三观

金错刀
2024-06-13 14:59:49
开场9分54秒破门,维尔茨打入单届欧洲杯第二早的首球

开场9分54秒破门,维尔茨打入单届欧洲杯第二早的首球

懂球帝
2024-06-15 03:34:13
苹果首次展示卫星短信功能 仅限iPhone 14及以上机型

苹果首次展示卫星短信功能 仅限iPhone 14及以上机型

手机中国
2024-06-14 06:55:20
2024-06-15 03:48:49
法制社会报
法制社会报
高效独家优质的西南资讯
29911文章数 5392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媒体:欧盟对华抡贸易大棒后 中方"报复"来得又快又猛

头条要闻

媒体:欧盟对华抡贸易大棒后 中方"报复"来得又快又猛

体育要闻

我们为什么还爱欧洲杯?

娱乐要闻

江宏杰秀儿女刺青,不怕刺激福原爱?

财经要闻

“石油美元”协议走向终结 影响几何?

科技要闻

马斯克重获信任 豪言特斯拉市值超10个苹果

汽车要闻

提供100/240kW双电机版本车型 乐道L60实车曝光

态度原创

家居
本地
艺术
时尚
公开课

家居要闻

空谷来音 朴素留白的侘寂之美

本地新闻

粽情一夏|海河龙舟赛,竟然成了外国人的大party!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老佛爷的左膀右臂离职,候选名单中谁当家的胜算最高?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