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啥都能改”的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仅仅组装了1600架飞机,竟然有高达1100架无故坠毁。
如此之高的坠毁率,令人瞠目。
然而,即便如此,斯坦航空仍然在印度空军中独占鳌头。
那么,为什么斯坦航空屡屡犯下大错,却仍被印军视为“掌中宝”?
又是为什么斯坦航空修过的飞机总是坠毁?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中国日报网】【央视新闻】(链接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战机杀手之印度斯坦航空
1992年到2004年这12年间,斯坦航空公司(HAL)生产和维修的多种机型战机,就像是被诅咒了一般纷纷莫名其妙的坠毁,坠毁率高得吓人。
最早的一起事故发生在1992年,当时青年飞行员维克拉姆,满怀憧憬地驾驶着一架崭新的米格-21战机冲上蓝天。
然而就在他跃跃欲试时,仪表盘上的警示灯突然疯狂闪烁,战机开始失控并急剧下坠。
最终他迫不得已跳伞逃生,而那架先进的战机也随之燃起熊熊大火。
而起火部位正是斯坦航空公司不久前才更换过的发动机。
然而,米格-21坠毁并不是个例,米格-27、幻影2000、美洲豹等多个型号都无一幸免。
2002年,斯坦航空在改进米格-21时技术问题频出,再次导致了多起事故;
2008年为赶工期,斯坦航空竟在升级美洲豹攻击机时偷工减料,还使用劣质非标准件,结果7架战机不得不退回重修。
甚至连该公司组装的印军未来主力苏-30MKI也难逃被质疑的命运。
而幻影2000战机在短短3个月内两次坠毁,也成了压垮印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调查发现,这两起事故也都与斯坦航空进行的升级改装有关。
本应是提高战机性能和安全性的升级,却成了夺命的导火索,实在令人心寒。
更加令人震惊的是,面对质问,国防部长安东尼再次交代出了一个惊人的真相:
过去20年间仅米格-21系列就有482架因事故损毁,夺去了171位飞行员的生命。
而在过去的10年间,印度空军共损失了37架战机和15架直升机,其中绝大多数都来自斯坦航空公司的生产线。
这一触目惊心的数据引起了全国的震惊和愤怒。
然而,斯坦航空屡屡犯错,为什么没有被取而代之呢?
抓住机遇,签下大笔订单
其实早期的斯坦航空并不是经常发生事故,相反,斯坦航空还曾经创下过多项纪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斯坦航空公司抓住了大好机遇,获得了美国政府和军方的大量订单。
当时,美国正全力支持盟国的战争努力,因此急需大量的飞机来装备自己和盟军的空军。
斯坦公司依靠过硬的技术实力和产品质量,成功赢得了美国方面的青睐和信任,签下了一系列重大订单。
为了帮助斯坦公司提升产能,满足订单需求。
美国还向斯坦公司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持,还派遣了许多工程师和技术专家。
他们不仅传授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制造工艺,还帮助斯坦公司引进了许多尖端设备和生产线。
就这样,在美国的大力扶持下,斯坦公司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迅速成长为航空制造领域的佼佼者之一。
二战结束后,斯坦公司已经拥有了雄厚的技术积累和充足的产能。
上世纪60年代,为了进一步增强技术实力,斯坦公司果断引进了当时先进的米格-21战机生产线。
不仅如此,斯坦公司还学习吸收了大量前沿的航空制造技术,从而实现了自身的再次升级。
为了谋求更大的技术突破,斯坦公司在60年代末启动了"光辉"战机计划。
五代机AMCN模型
这个计划的目标,是研制一款高性能的多用途战斗机,以满足现代战争的苛刻要求。
然而,由于这款战机对技术水平和工业能力的要求实在太高,斯坦公司在研制过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难,进展非常缓慢。
就在几天前,印度最新改进型“光辉”战机终于首飞成功。
据印度媒体报道,第一架“光辉”Mk 1A战斗机从斯坦航空有限公司工厂起飞,飞行持续了18分钟。
据说新改进的“光辉”Mk1A轻型战斗机每架的成本为3780万美元。
据最新消息,在完成73架MK-1A型之后,印度空军还会再签署50架同型机采购协议。
而斯坦航空公司之所以能做到如此,就不得不说起斯坦航空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如今的地步的了。
沃尔昌德的艰难创业路
1939年,英国正处于战争的边缘。
彼时,英国工程师沃尔昌德正焦虑地关注着世界局势的变化。
他深知,一旦战争爆发,英国将需要大量的飞机来抗击德国的空中力量。
然而,英国本土的航空制造能力十分有限,难以满足战时的需求。
就在此时,沃尔昌德结识了来英国考察的美国商人威廉保利。
威廉保利是一位极具商业头脑的实业家,他敏锐地嗅到了战争即将爆发带来的商机。
在与沃尔昌德的交谈中,威廉保利得知了他想要为国家贡献力量的愿望,于是提出了一个颇为大胆的建议:
由他提供资金,与沃尔昌德合作在海外建立一家飞机制造厂,专门为英国生产战机。
沃尔昌德对这个提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经过几番讨论,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在印度建厂。
选择印度,是因为那里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宽阔的土地,且作为英国的殖民地,政治上比较稳定。
就这样,沃尔昌德带着威廉保利的资金远赴印度,开始为建厂做准备。
他励精图治,带领团队克服了诸多困难。
然而,由于印度气候炎热,疾病肆虐,沃尔昌德的团队接二连三地倒下,许多人被迫回国。项目一度停滞不前。
但是,沃尔昌德仍然坚守阵地,他誓要完成这个伟大的使命。他不眠不休地工作,用自己的行动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然而,就在工厂即将建成之际,沃尔昌德却突然病倒了。
当消息传到英国后,威廉保利立即飞赴印度探望,
在病榻前,沃尔昌德紧紧握住威廉保利的手,嘱托他一定要把飞机制造厂建成,为英国的胜利贡献力量。
威廉保利泣不成声,向他承诺会继续为建厂做努力。
最终,在1940年,他们才终于建成了计划中的飞机制造厂,也就是后来的斯坦航空公司。
斯坦航空公司飞机制造厂在二战期间为英国生产了大批战机,为英国空军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战后,斯坦航空公司飞机制造厂被印度政府收购,更名为斯坦航空公司,成为了印度航空工业的中流砥柱。
可是,斯坦航空这样一个大企业,为什么其改造组装的战机却屡屡出事?事故原因令人意外。
事故频发原因调查
分析人士指出,斯坦航空公司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其长期以来不思进取,缺乏创新精神。
作为一个有着80多年历史的老牌航空企业,斯坦航空公司早已形成了一套固定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方式。
在过去的岁月里,凭借这套体系,斯坦航空公司曾经创造出了辉煌的成就。
然而,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陈旧的做法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先进的材料、复杂的电子设备、精密的控制系统等,现代航空技术在战机制造中的广泛应用,对企业的生产工艺和管理水平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可是,面对这些变化,斯坦航空公司却表现得十分被动。
他们虽然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却没有及时更新管理理念和工艺流程,导致其产品质量和效率难以满足现代战机的需求。
更令人担忧的是,面对频发的事故和外界的质疑。
斯坦航空公司非但没有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反而试图回避和掩盖问题,不愿意承认自身的缺陷,更没有勇气进行改革。
每当有战机坠毁事故发生,斯坦航空公司的官方声明总是千篇一律。
将原因归咎于飞行员操作失误或是外部环境因素,对自身在制造和维修环节中存在的问题避而不谈。
这种状况也引起了印度政府和军方的高度重视,官方也曾多次敦促斯坦航空公司进行改革,并为其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但收效甚微。
不过随着发展,斯坦航空也在逐渐改变,也许在未来它还会创造奇迹。
参考文献:
1、民航资源网:星空联盟再邀印度航空加入 对抗强势海湾航企.2013-12-17
https://news.carnoc.com/list/268/268566.html
2、中国军网-解放军报:印度自研五代机AMCA:梦想与现实的距离有多远.2023-01-06
http://www.81.cn/wj_208604/10212193.html
3、澎湃新闻:技术派|印度最新改进型“光辉”战机首飞,开启光辉历程?.2024-04-04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909529
4、中国青年报:缺陷众多,印度提前升级“光辉”战机.2024-04-08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5750484598836483&wfr=spider&for=pc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