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杀伤肿瘤的概念已经得到充分验证,类似产品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激动剂以及CD3双特异性抗体等等。CD3双抗一端链接T细胞,一端连接肿瘤相关抗原,通过这类连接器可以激活T细胞,并杀死肿瘤细胞。2009年,全球首个CD3-EpCam双抗Removab被EMA批准上市(后退市)。2014年,FDA批准了首个CD3-CD19双抗Blincyto上市。以CD3为基础的双抗由于其高免疫活性,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如何科学设计首次临床试验(first in human, FIH)起始剂量。
尤其是2006年,CD28激动剂TGN1412给予健康受试者后,首剂量即出现因CRS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TGN1412最相关种属为食蟹猴,因为食蟹猴CD28胞外区序列与人100%一致,且与人和猴CD28的亲和力相近,具备相似的组织交叉反应。食蟹猴NOAEL约为50mg/kg,HED约为16mg/kg,采用160倍安全系数,临床起始剂量为0.1mg/kg,患者给药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再次证明,NOAEL法进行临床起始剂量设计存在风险。
免疫激动剂的目标适应症多是肿瘤。基于传统啮齿类动物STD10或者HNSTD计算的起始剂量并不安全。ICH S9有提及,对于具有免疫激活作用的生物药物,可以采用最小预期生物效应剂量(Minimally-anticipated biological effect level, MABEL)进行FIH起始剂量计算。比如基于受体占有率(receptor occupancy, RO)或药理学活性(pharmacologic activity, PA)的20%-80%计算FIH起始剂量。除了ICH,EMA于2007年也出台了相关指导原则《GUIDELINE ON REQUIREMENTS FOR FIRST-IN-MAN CLINICAL TRIALS FOR POTENTIAL HIGH-RISK MEDICINAL PRODUCTS》,建议高风险药物采用MABEL法进行FIH剂量计算。
那通过RO或者PA怎么计算起始剂量呢,比较常见的是Goutelle等人提出的Hill等式,如下图所示。C代表药物的人体血药浓度,EC50来自体外活性实验,KD则代表与抗原亲和力有关的解离常数。等式中,PA、EC50、RO、KD值是已知的,就可以计算血药浓度C,然后通过人体血容量,即可获得剂量。正常来讲,Hill等式中还有coefficient,下图中的coefficient取的是1,与>1相比,coefficient=1获得的剂量会更为保守。
免疫激动剂的PA数据通常来自细胞因子释放、T细胞激活(如CD69、CD25 marker)、T细胞增殖、靶细胞裂解或凋亡、ADCC/CDC。大部分免疫激动剂会开展多种体外PA实验。由于每个实验的灵敏度不同,PA的EC50跨度可能很大,甚至有的超过10000倍。KD值通常可以通过流式细胞术、SPR、ELISA等实验获得。与EC50不同,KD值的范围并不大,最多20倍左右。尤其SPR或KinExA,波动往往在6倍以内。
MABEL
那么MABEL在免疫激动剂研究中的应用究竟如何呢?FDA在其IND数据库中以“MABEL”作为关键词进行了检索。挑选了其中27个IND项目进行了分析,靶点覆盖PD-1、PD-L1、CD40、GITR、OX40、OX40L、CD33、CD38、CD19、4-1BB、CTLA-4等。因CD3双抗的特殊性,未涵盖在内。
采用20%-80% PA或20%-80% RO进行FIH剂量计算。结果显示,基于20%-80% PA计算的剂量,患者的毒性反应可接受,未出现药物相关的死亡,也未出现CRS或其它免疫相关的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但由于不同体外试验结果的EC50变异很大,基于该数据获得的剂量范围跨度也比较大。同样,基于20%-80% RO路径获得的FIH剂量,安全性也可以接受。RO定为80%的其中一个依据来自于TGN1412,其在RO达到90%的时候出现了CRS。如果PA和RO进行对比,通常20% PA获得的起始剂量更低。
但是,RO对于所有免疫激动剂的FIH剂量计算都是安全的吗?至少对于CD3双抗是不适用的。对于CD3/TAA双抗,FDA在另外一篇文章中总结了其IND数据库的17个产品的数据,对其FIH剂量计算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RO并不安全,有几个IND项目,即使用10% RO计算,剂量依然高于人体MTD或最高剂量,如下表所示。
从药企提交的数据里面,FDA发现,17个IND的CD3双抗中,1个未提供FIH剂量合理性说明,2个已有前期临床数据,剩余14个全部采用的MABEL法计算FIH剂量。其中7个是基于最敏感实验中的20% PA获得,有的伴随PK modeling。另有3个IND采用的10% PA,3个IND采用的50% PA。当然,有些药企同时提供了基于动物毒理终点、RO、类似产品临床数据,辅助支持FIH剂量选择的合理性。FDA采用10%-50% PA对15个CD3双抗的FIH剂量进行了计算,发现10%-30%范围 PA,Hill coefficient为1-3时,获得的起始剂量可以接受。两个案例如下,可以看出有些产品基于50% PA获得的FIH剂量比较接近人体实际MTD或最大给药剂量了。
NOAEL/HNSTD
对于免疫激动剂(不包括CD3双抗),FDA也采用NOAEL的1/10或HNSTD的1/6进行了计算,有多个项目的起始剂量超过或接近临床实际MTD剂量,是非常不安全的。FDA给出了其中两个案例,案例一采用动物毒理学终点计算获得的HED远远超过了人体最高剂量,案例二接近最高剂量,再爬升一个剂量则会明显超出。所以,单独采用NOAEL、HNSTD等毒理学终点获取FIH剂量,不被接受。
同样的,对于CD3双抗,NOAEL的1/10或HNSTD的1/6用于估算FIH剂量的方法也是不可接受的。FDA对其IND数据库的十几款CD3双抗产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多个产品基于以上毒理学终点计算后,FIH剂量接近或超过临床MTD或最大人体用药剂量,并给出下表中的3个示例。
从以上可以看出,MABEL法是目前免疫激动剂,包括CD3双抗在内的主要FIH剂量计算方法,但CD3双抗因其高活性和不同分子间结构差异大,与其它的免疫激动剂在计算路径中还是有些区别的。CD3双抗更多基于PA的数据进行计算,而其它免疫激动剂基于PA和RO获得的剂量通常都比较安全。即使采用PA数据计算,CD3双抗和其它免疫激动剂选取的PA范围也有区别。当然,二者也有一致之处,传统的基于NOAEL、HNSTD等毒理学终点的FIH剂量设计安全性风险太大,不被接受。
下表是对CD3双特异性抗体与其它类别免疫激动型抗体在FIH剂量选择方面的对比:
转载请经过作者同意,谢谢!
药理毒理开发的1群、2群、3群和4群已满,进5群请加微信,备注:姓名-企业名称-专长领域,邀请入群,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