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百日咳,正在全球流行!

0
分享至

我国2024年报告病例数,或成近37年来最多。

撰文 |燕小六

这两年,很多人和咳嗽较上劲了。肺炎支原体、腺病毒、流感相关咳嗽刚好一点,百日咳导致的新一轮咳嗽又来了。

“(我国)2024年报告百日咳病例数预计成为37年来报告发病数‘最高’的一年。”《漫画疫苗》作者邵忆楠告诉“医学界”。

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数据,今年1-2月,我国累计报告百日咳32380例,死亡13例。综合看,这两个月的发病数已接近2023年全年,报告死亡数则超过2018-2023年总和。

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儿科教研室副主任范娟也感到确诊数在增多,但趋势不如此前的支原体肺炎。

在全球多地,疫苗高覆盖率国家出现百日咳发病数飙升,亦不少见。今年1-3月,捷克相关报告数已突破3000例,是上世纪60年代至今的最高。丹麦、比利时、英国等的感染数激增。英国方面预测,今年报告数或是近30年来最高。“澳大利亚正面临百日咳疫情爆发,尚不清楚未来会如何发展。”媒体报道。

“除了流感、人禽流感和新冠之外,还有一种已知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现状需要引起重视,那就是百日咳。”中国疾控中心主任沈洪兵在最近召开的“2024年疫苗与免疫大会”说。

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多了

现供职于卓正医疗的儿科医生高峥告诉“医学界”,临床变化出现在今年元旦后。“之前,流感、支原体肺炎就诊居多。接着,百日咳患儿数明显增加。”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高传染性呼吸道疾病,通过飞沫传播。它主要表现为反复剧烈的痉挛性咳嗽。这些让父母揪心的症状可能持续一两个月,甚至更久。

在范娟看来,当下的百日咳患儿有些不一样。“发病年龄有变化,大龄患儿比以前多了。”《全球百日咳防控现状和中国百日咳防控策略展望》就指出,全球百日咳疾病负担已由低龄儿童,向更大年龄儿童和成人变化。这和疫苗接种策略有关。

高峥注意到另一个细节:打过疫苗的大龄患儿往往症状较轻、“不典型”。

“不久前,我遇到一个2岁多的孩子,不严重的咳嗽10天,明显超出普通感冒5-7天的病程。父母不放心,知道近期流行百日咳,就主动提出要查病原体。”高峥回忆,自己在开检查单时,有过一丝犹豫。看到百日咳阳性的结果后也稍有些意外。

一方面,孩子已经完成4剂疫苗接种,最近一剂接种迄今约1年,应该具有免疫保护力。另一方面,其症状不典型,全程没有发烧,精神状态很好,咳嗽也无需吃药。

高峥认为,这类患儿增多,会对临床造成多方面影响。第一,误诊、漏诊或增多。

邵忆楠自称是“一个未被及时确诊的前患者”。“我出现百日咳症状后,到三级医院就诊,经过抽血、影像学检查后被确诊为支气管炎……”

高峥认为,面对当下的流行趋势,临床医师要更主动地筛选,才能把百日咳感染者挑出来。从诊断技术看,核酸检测随着大范围推广后费用下降,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有助于及早诊断。

第二,若患者未经有效干预,就去上学、上班,会成为潜在的传染源,造成百日咳在校园、社会面传播。

百日咳是人类已知最具传染性的疾病之一,传染系数仅略低于麻疹,各年龄段人群普遍易感,婴儿最高发。“百日咳疫苗不是终身有效。尤其是大龄儿童、成年人,随着接种时间延长,免疫力会衰减。”高峥举例说,一个百日咳患者对着一群人咳嗽。其中三四岁的孩子可能没事,紧挨着的成年人反倒更易被感染,甚至成为传播链条的一部分。

孩子确诊,医生吃药?

长期以来,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一直是百日咳抗菌治疗的首选药物。但不少父母发现,孩子用药后,咳嗽等症状没有快速、明显好转。高峥称这是对用药目的的误解。

百日咳的病程分为卡他期、痉咳期和恢复期。卡他期的症状主要是鼻塞、流涕、打喷嚏、咽痛等,极易与感冒混淆。不少人是熬到痉咳期,出现明显、反复的阵发、痉挛性咳嗽,伴有鸡鸣样吸气吼声时,才会就医。此时使用抗生素能清除细菌、减少传染性,但无助于缓解症状或治愈咳嗽。

“用不用药,结局可能非常接近。”高峥说。简单理解就是,吃药两三周能好,不吃20天能好。

这和百日咳的自限性疾病特性有关。根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姚开虎等人文章,80%-90%未经抗菌治疗的百日咳在咳嗽三四周后,鼻咽部病原体会自动清除。在普遍接种疫苗的情况下,这种自限性可能更易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高峥也不建议给6岁以内的患儿使用止咳药。在日常接诊中,他更常指导父母给1岁以上孩子喝温水、温热的果汁,每日少量口服蜂蜜2-3次,以舒缓喉咙不适和干咳。

在高峥看来,发展至痉咳期,真正能从抗菌治疗中获益的,或是感染者的父母、医护们。“我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工作时,曾因为密接百日咳患儿吃过药。当时,包括我在内,几十位医护被医院要求去看‘职业卫生暴露门诊’(Occupational Health Clinic)。大家都拿到一份预防性用药医嘱,需口服5天抗生素。医院还提醒,如果出现干咳等疑似症状,需尽快复诊。”

这一做法属于“暴露后预防”。根据国家卫健委《百日咳诊疗方案(2023年版)》,未全程接种疫苗的婴幼儿、家庭内和托幼机构的密切接触者、新生儿病房医务工作者等暴露于百日咳后21天内,可以接受药物预防。药物选择、剂量、疗程与治疗相同。

前述姚开虎等人文章也指出,对于密切接触者,足量使用抗菌药物能清除活菌,避免发病,或有助于斩断传播链。

这对于保护婴儿很重要。邵忆楠撰文指出,我国现有3种疫苗获批用于预防百日咳,都需要接种4剂。第一针会在2或3月龄时接种,最后一针都在18个月龄时打完。因此,新生儿和婴儿会有一段时间处于“无疫苗保护”状态。而他们恰恰是感染高危人群。我国2022年百日咳流行病学监测显示,0-5月龄是发病后的主要住院、重症人群。

浙大儿院感染科主任医师黄丽素此前告诉“医学界”,今年百日咳的住院病例较往年有所上升。住院患儿以2月龄或以下的婴幼儿等为主,“(他们)还未到接种疫苗的年龄,属于‘高危人群’。住院病例大多还因为合并有先天性基础病,如支气管哮喘、心肺功能不全等所致。”

高峥有两个呼吁。第一,要继续完善传报机制,从公共卫生角度及早切断传染链条。第二,如果孩子确诊百日咳,家长、孩子都要做好有效隔离,家长或可以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第二点很难做到。“医学界”咨询的多名儿童感染科医生都对这一预防性措施持十分审慎的态度。他们的顾虑包括用药获益、药物副作用和抗生素耐药等多方面。

高峥也称,能做到预防性用药的人不多,“没有症状,谁想吃抗生素。”

我国缺乏成人百日咳疫苗

综合欧美媒体报道,百日咳每3至4年爆发一次。本次感染数快速激增或和暴发 周期有关。 比如,英国上一次出现疫情是在2016年。

另一方面,前几年的新冠防疫要为此“背锅”。由于采取边境封锁、社交隔离、佩戴口罩等防疫措施,全球多地的百日咳病例数大幅下降。这导致两种结果:第一,人群群体免疫水平降低。第二,经母体胎传给新生儿的抗体水平降低,导致未接种疫苗的婴儿早期免疫水平不足。

《英国医学杂志》新近发表文章指出,多年龄段的百日咳疫苗接种率下降,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在英美,不仅是低龄儿要接种百日咳疫苗,上幼儿园或小学前、怀孕后,都需要加强接种。这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即从婴幼儿时期开始接种,在学龄前、青少年时期、成年后或每次妊娠适宜时期进行1剂次加强。

2017年9月,英格兰地区怀孕人群的疫苗接种率超70%,截至2023年9月已降至58%。“新冠防疫期间关于疫苗安全性的谣言,针对百日咳疫苗有效性的顾虑等,都在影响接种率。”《英国医学杂志》指出。


图源/中国疫苗和免疫

我国存在疫苗免疫程序的缺陷。上海市东方医院妇产中心产科主任刘铭告诉“医学界”,目前国内还没有供孕产妇接种的百日咳疫苗。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推荐孕期可以接种的疫苗还包括流感疫苗等,但国内孕期疫苗接种的理念尚不普及,宝妈会更多地担心安全性。即使有相应的疫苗,也不会在孕期轻易接种。

邵忆楠介绍,我国针对成年人的百日咳疫苗正在研发中。目前的接种不足可以总结为3点:现有疫苗按现阶段免疫程序的免疫持久性不足;绝大多数7岁以上人群缺少对百日咳的保护;人群感染百日咳的风险较高。

高峥在新加坡工作期间,曾亲历麻腮风疫苗接种流程改变,第1剂次接种从18月龄提早到12月龄。“这类改变一定是滞后的。人群是否受益也需要数年观察期。”

参考文献

1.Whooping cough’s back — and it’s Covid’s fault. Politico

2.姚开虎,孟庆红,史伟,袁林,胡亚红. 国内当前百日咳治疗的抗菌药物选择之我见.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DOI:10.3760/cma.j.cn101070-20231128-00385

3.黄卓英,任佳,沈思,马晓英,李智,汪志国,吕华坤,王斌冰,曾玫,孙晓冬. 全球百日咳防控现状和中国百日咳防控策略展望.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23年10月第29卷第5期

4.张倩,吴丹,郑徽,李明爽,闫婷婷,尹遵栋,李艺星. 中国2022年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24年2月第30卷第1期

5.百日咳诊疗方案(2023年版). 国家卫健委

来源:医学界

责编:田栋梁

编辑:赵 静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德国7岁女孩惨死,真凶却判无罪,母亲当庭连开8枪击毙凶手

德国7岁女孩惨死,真凶却判无罪,母亲当庭连开8枪击毙凶手

光头哥的头
2023-12-18 20:37:17
恳请中国队退出!巴黎街头屎尿横飞,画面不忍直视,还开奥运会?

恳请中国队退出!巴黎街头屎尿横飞,画面不忍直视,还开奥运会?

青栀伊人
2024-05-30 22:13:48
英媒:中国国旗能在月球上存在一万年! 阿波罗登月的美国旗还在吗

英媒:中国国旗能在月球上存在一万年! 阿波罗登月的美国旗还在吗

奇趣科学探秘
2024-06-07 17:44:57
美军试射高超音速核导弹 “30分钟内可抵达莫斯科”

美军试射高超音速核导弹 “30分钟内可抵达莫斯科”

参考消息
2024-06-05 15:02:07
印度的启示

印度的启示

西楼饮月
2024-06-06 22:35:45
英女王的母亲:看不惯妯娌辛普森夫人,微笑着参加她的葬礼

英女王的母亲:看不惯妯娌辛普森夫人,微笑着参加她的葬礼

小书生吃瓜
2024-06-07 21:54:09
AA制3年的老公出了车祸,我拿了他的卡去缴费,一查余额我懵了

AA制3年的老公出了车祸,我拿了他的卡去缴费,一查余额我懵了

情感挽救大师
2024-06-07 15:52:23
小天才一年卖出一个亿!新品售价超2000被家长吐槽太贵,专家:手表屏幕再小,仍有助长孩子成瘾的趋向【附儿童智能手表行业市场竞争分析】

小天才一年卖出一个亿!新品售价超2000被家长吐槽太贵,专家:手表屏幕再小,仍有助长孩子成瘾的趋向【附儿童智能手表行业市场竞争分析】

前瞻网
2024-06-06 15:18:34
麻了!板王ST宁科连续4天跌停,股价创新低,5亿抄底资金被一锅焖

麻了!板王ST宁科连续4天跌停,股价创新低,5亿抄底资金被一锅焖

股海风云大作手
2024-06-07 18:38:09
74岁的牛群,一切都结束了!

74岁的牛群,一切都结束了!

南风西洲
2024-05-30 22:05:06
受台湾人欢迎的AV女优排行榜

受台湾人欢迎的AV女优排行榜

孤独的独角兽影视
2022-11-22 10:14:23
中俄关系生变!爆炸性消息传开,中国态度很强硬,普京希望落空

中俄关系生变!爆炸性消息传开,中国态度很强硬,普京希望落空

壹号评论
2024-06-06 17:09:08
45天期限已过,中方开始清理南海,马科斯应对失误,菲破舰不用拖走了

45天期限已过,中方开始清理南海,马科斯应对失误,菲破舰不用拖走了

文雅笔墨
2024-06-04 13:10:16
经营裸体度假村20年后,曾最爱美的她彻底杀死了容貌焦虑!

经营裸体度假村20年后,曾最爱美的她彻底杀死了容貌焦虑!

新欧洲
2024-05-31 20:07:42
对接深中!新快速路招标!珠海欲加速打通“经络”…

对接深中!新快速路招标!珠海欲加速打通“经络”…

糖果屋主
2024-06-07 10:41:06
腾讯三连爆,优酷《墨雨云间》紧随其后,爱奇艺赶紧拉出了张颂文

腾讯三连爆,优酷《墨雨云间》紧随其后,爱奇艺赶紧拉出了张颂文

三分钟看大片
2024-06-06 16:06:17
“谁没事一口气开1000多公里”所以问界1400公里比亚迪2000公里

“谁没事一口气开1000多公里”所以问界1400公里比亚迪2000公里

酷车说说
2024-06-07 12:56:28
大陆中止让利,绿营称没ECFA也没关系,岛内曝大陆还没拿真正筹码

大陆中止让利,绿营称没ECFA也没关系,岛内曝大陆还没拿真正筹码

王晋博士
2024-06-07 14:45:02
来自灵魂之问:如果少了中华文明的话,这个世界会少了什么呢?

来自灵魂之问:如果少了中华文明的话,这个世界会少了什么呢?

翻开历史和现实
2024-05-24 16:29:52
李银桥透露:毛主席私下对粟裕有看法,晚年时用6个字评价他

李银桥透露:毛主席私下对粟裕有看法,晚年时用6个字评价他

小啾咪侃侃史
2024-06-06 18:26:35
2024-06-08 02:40:49
医学界
医学界
医疗媒体领跑者
14146文章数 29047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头条要闻

拜登称"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令人讨厌的计划 中方回应

头条要闻

拜登称"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令人讨厌的计划 中方回应

体育要闻

优势在我?中国足球有自己的节奏

娱乐要闻

汤唯抵达巴黎将担任奥运火炬手

财经要闻

身陷退市股的投资者:我的钱瞬间没了

科技要闻

6家大模型抢答高考作文,谁是你心中的Top1

汽车要闻

2.0T混动售20.98万元起 福特蒙迪欧运动版上市

态度原创

艺术
数码
旅游
健康
公开课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数码要闻

苹果公布2024年Apple设计大奖获奖名单

旅游要闻

上海迪士尼年卡最高档位卡种八折优惠改为满减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