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吴军博士:当下一代大概率难以超越父母,如何走好教育之路?

0
分享至

本文授权转自:外滩教育(ID:TBEducation),作者:Jennifer,编辑:Chelsea

AI技术的突飞猛进,让不少家长对未来教育产生了迷茫。知名计算机科学家、硅谷资深投资人吴军博士认为,尽管AI技术日新月异,但教育的底层逻辑始终未变,尤其是教育内卷的态势,并不会改变。在新书《卓越》中,他直言,教育的目的和目标是两回事;当教育回报率不断降低,每个家庭更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之路。

AI技术的不断迭代和发展,让已经日益内卷的教育环境,更多了一种惶恐和茫然无措。

作为计算机科学家、硅谷投资人吴军却认为,很多关于AI和教育的讨论,其实是一种伪命题。因为无论AI的技术如何更迭,教育的底层逻辑其实并没有改变,教育内卷的现状也不会消失。

很多家长熟悉吴军博士,是因为《大学之路》这本书。8年前,他的大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进入斯坦福大学,他在这本书里回顾了自己和女儿走过的求学之路,陪女儿在美国选大学的过程,以及对教育的理解。

2年前,他的小女儿也从高中毕业,完成了大学申请。陪伴两个女儿的教育之路,以及长期以来对教育问题的思索,让他试着厘清一些教育的底层逻辑,并写进自己的新书《卓越》。


作为一位对教育感兴趣的父亲,同时也是一位站在科技和商业前沿的科学家,他经常能以一位“局外人”的身份给出一些犀利的观点。

他直言,今天似乎人人都很关心教育,但是,重视教育并不等于会教育,多投入时间和金钱也未必能取得好的教育结果。教育自有其规律,不会因为我们心急或者增加投入就发生改变。

当教育回报率不断降低,全球教育军备竞赛进入到一种“存量竞争”,家庭和个体更需要重新审视教育的目的,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目标,以及通往卓越之路。


吴军博士


如何对待

必然会发生的教育内卷

谈起今天的教育内卷,吴军觉得,这是人口增加和竞争激烈下的必然结果。

可是,教育内卷究竟会带来什么?他根据自己和孩子的学习经验,以及对身边人的观察后发现,当学习成绩达到一定程度后,再投入时间训练,成绩也不会再提高了。

为证实这一想法,他专门调查了中国一些大学,比如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每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发现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如果以拼分数为目的、半军事化管理的强化练习对提高成绩有好处,那么这些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应该随着最近10年教育内卷程度的加深而稳步提高。

事实却是,从2011年到2021年的10年间,这些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没有明显的变化,每年的变化都在浮动范围之内。

越来越高的教育投入,并没有使学生的绝对成绩产生变化,反而对个体造成了一些伤害。

显而易见的是,参加过多补习班,一遍又一遍地刷题,让学生的睡眠时间越来越短,身体发育受到影响,这样的压力甚至会导致很多心理问题,让他们原本该自由发展的天性受到抑制,失去对知识的兴趣。

教育内卷的结果,无论在国家层面,还是个人层面,都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

吴军还将今天国内大、中、小学生在课程学习上花的时间及学习效果,和30多年同龄人在每一个阶段花的时间以及得到的结果,做了对比。

他观察到,今天这一代学生虽然在语文、数学等考试课程上花了很多时间,且很早就开始了计算机编程方面的培训。但结果却是,除了在简单的计算机编程方面普遍有进步之外,在数学、语文、自然科学上,都没有表现得更好。特别是一些进入国内外名牌大学的学生,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解决计算机难题的能力,都差强人意。

吴军认为,这和他们在学生时代仅仅靠强化训练的培养方式有关系。单纯增加学习时间,大量重复性地做题,对个人的思维锻炼和个体发展,有害无益。

正如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所说,教育内卷使我们的整个教育系统和学习系统发生了退化。其中,教育系统的退化是在整体层面,学习系统的退化则是在个人层面。


既然内卷是一件性价比很低的事,为什么还让全球范围内的父母趋之若鹜?这背后主要源于中产父母对下一代超越自己的渴望,以及对阶层滑落的恐惧。

清北和藤校毕业的父母,大概率会希望孩子也能上这样级别的学校,不要比自己差。可是,从数据统计来看,这简直是不可能的。

吴军在清华大学的学妹、雨果奖获奖者郝景芳,曾做过一个统计估算。

她将清华、北大一年录取的博士、硕士、本科生加起来,大致有3万人。其中,大约有三分之二会留在国内,其中又有一多半会留在北京,也就是1万多名清北毕业生。

假设这1万多名毕业生两两组成家庭,那么至少组成5000个“清北家庭”(当然这是一种极端假设,实际家庭数量远远不止)。而清华、北大每年在北京会招多少本科生呢?大约600人。

也就是说,即使把在北京的招生名额,全部给“清北家庭”子女,也有九成孩子是上不了清华北大的。

吴军发现,即使估算得更宽松一点,结果也至少有六成“清北家庭”的孩子上不了清北。

因此,家长希望孩子的成就能超越自己,这一期待可以理解,但是并不合理。特别是名校毕业的父母,下一代想要再考上名校的概率,并不会比父母更高。

这一情况还不只是发生在中国。

吴军表示,在美国,硅谷和纽约的名校毕业生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那些毕业于名校,在各大公司担任要职,有着非常光鲜的履历,孩子却未必能“青出于蓝”,上不了美国名校的,也比比皆是。这同样符合前面所说的统计学概率。

据他这10年来的观察,大约从2013、2014年开始,硅谷地区的华裔二代进入美国名校的总人数基本不再增长。十年前能横扫美国排名前五大学的申请材料,放在今天,至多能被一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录取。且美国排名前20名大学的华裔学生比例,在最近十年并没有提高。

当名校提供给亚裔学生的比例保持不变,也就意味着无论怎么卷,都只能陷入一种“高投入、低回报”的存量竞争。

如果大家能想通这一点,很多名校毕业的中产父母,应该能更理性看待“内卷”。


认清教育的目的

取法乎上

认清现实后,再来看内卷之下的“鸡娃”,就会发现这种教育方式吃力不讨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却可能看不到什么效果。

然而,想要做出更有智慧的选择,还需要对“教育的真正目的”,做一次正本清源的思考。

吴军表示,

如果一个人把教育的目的,仅仅理解为是获得学历,那么,他即使接受了最好的教育,在人生和职业道路上也走不远;

如果这个社会上的大多数人,都将教育的目的理解为获得学历,那么带来的一定会是非常严重的内卷。

正因为对教育目的认识不清,很容易陷入急功近利。且在不同国家的升学游戏规则下,各有各的卷法。

他经常见到,很多美国亚裔高中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课外活动,单纯只是为了升学,而非出于自身的兴趣爱好。

比如,他遇到过一位华裔学生,在高中时就一边创办俱乐部、一边辛苦创业。

可是,当他收到一所名校的录取通知书后,马上就把已经完成了80%的创业项目扔到一边,俱乐部也交给其他人,再也不管了。因为他所有的努力,都只是为了提高申请大学的竞争力。

后来吴军了解到,这个学生在大学里不仅学得很吃力,还一直在找最容易的专业选修课凑学分。功利性的升学包装,并没有让他获得持久的竞争力。

明确教育的目的,为什么很重要?因为它对学生和家庭的教育行为、教育决策,都有着高屋建瓴的指引作用。

如果一个孩子把教育的目的,设定为拿到名校的录取,他的发展后劲可能也就止步于此;

如果一个孩子把教育的目的,简单理解为掌握谋生技能,无论从多么好的学校毕业,未来到“大厂”打工可能就是职业天花板。


那么,从孩子的长远未来考虑,应该设定什么样的教育目的?

在吴军看来,教育的目的,应该在于能让人明辨是非、提高判断能力、拓宽见识。简单来说,教育要能使人获得自由。

他还总结了成功者身上不可缺少的共性特征:

在别人都随波逐流、判断不清形势时,他们能判断清楚;

在别人只看眼前利益、缺乏远见时,他们有超出常人的见识;

在别人无法做到尽善尽美时,他们能做到。

这些共性,与名校和学历没有必然联系。那些接受了高等教育,看问题还停留在表面,判断力也不比同龄人高的孩子,未来也不会获得更多的机会。

在今天,如果以“明辨是非、提高判断力、拓宽见识”的目的来看待当下的教育,个体的行为和决策,也就有了全新的参考系:

比如,在学习某些学科知识时,不能满足于会做几道题,而是要培养和锻炼知识背后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带孩子出去走一走、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出自兴趣的阅读和思考,或许不能对升学和成绩有直接的帮助,却能开拓眼界,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增长见识……

如果在教育目的的设定上“取法乎上”,也就对脚下的教育路径,多一份胸有成足的淡定。


放弃不切实际的教育目标

或许会有家长觉得,即使明确了教育的目的,在涉及到教育决策和选择时,依然无法“一劳永逸”,还是会有很多纠结和不知所措。

这是因为,仅仅明确教育目的是不够的,在吴军看来,不同个体和家庭还应该有自己的教育目标。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是两回事。

首先,教育目标的设定,应该与各自的家庭情况相匹配。

简单来说,即使最终的教育目的相同,但是工薪阶层家庭和那些“家庭有矿”的孩子,所走的路也不一样。阶段性的目标,必然有所不同。

对一个来自中下层家庭的孩子来说,掌握有效的、能够发挥自己专长的谋生手段,应该是教育的首要目标;


在达成这个目标之后,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增加自己的影响力,实现人生价值,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可以作为第二个目标。


此外,教育目标的设定,也体现在对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选择。

在吴军看来,出身普通家庭、需要在本科毕业后考虑就业的学生,走专业教育之路,比起走通识教育,或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他身边有不少华裔朋友,为了让孩子成为精英,把孩子送去那些名气很大,但并不重视专业教育的大学,最后发现,孩子毕业后空有一个漂亮的文凭,却没有一技之长,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可。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如果缺乏良好的通识教育,他可能难以走远;

可是如果缺乏专才教育,他可能难以在这样一个高竞争性的社会里谋生。

毕竟,不管做什么,孩子只有在某个领域有专长,才有可能出类拔萃。且掌握一技之长这件事,最好在走出校门前完成,毕业后,只有极少公司会像学校培养学生一样培养刚入职的年轻人。

吴军建议,最好在选大学时,就应该设定好这一阶段的教育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

比如,哈佛、耶鲁这样的藤校比较注重通识教育,如果本科生毕业去申请谷歌或微软,面试官更可能倾向于麻省理工或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毕业生,甚至是加州伯克利、密歇根大学等公立大学的毕业生。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例子太多,今天很多美国华裔学生不再单纯追求进名校,而是会根据未来的发展需求,选择大学和专业。

吴军对比了两个女儿就读高中的毕业生申请数据发现,2022年和近七年来申请美国大学的学生中,选择工科和商科见长的学校(比如MIT、加州理工、卡内基梅隆大学等)的人数,比7年前多了许多;选择以通识教育见长的学校的人数,却明显减少了。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还有网络课程资源的极大丰富。今天,通识教育的课程完全可以通过MOOC等网络平台学习。因此,过去先打通识基础再培养专长的受教育方式,正在逐渐被打基础和专长培养同步进行的学习方式所取代。


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每个人的教育目标,不仅受限于自身的条件,也和其生活环境和社会需求有关。

比如,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的选择,也在受国家政策导向的影响。当国家或者社会需要让一半年轻人被分流到职业教育的轨道上,而不是鼓励所有人都读大学时,必然会有一部分人,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目标——究竟是要进入普通大学,还是转入职业教育赛道。

无论是个人还是家庭,如果设置了不切实际的教育目标,不仅可能无法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还会感到迷茫,甚至怀疑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教育不平等的背后

是职业的不平等

如果说,教育内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结果,那么教育不平等,同样如此。

2021年,《我在北大附中上学的一天》的短视频,曾在网络上引起关注。视频里的高中生一天只上三门课,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下午5点半就放学,放学之后也没有关注。


图片来源:《我在北大附中上学的一天》@瑞清ching

很多人羡慕地说,自己的学校什么时候才能有这样的教育;还有更多人从这一视频里,看到了教育的不公平。

在吴军看来,不论总体教育资源有多么丰富,教育都难以做到绝对公平。只要不同学校之间存在自由发展的空间,就会有好有坏。且教育本身具有筛选功能,它也决定了教育不可能实现绝对公平。

他以美国为例,教育资源看似更丰富,也更开放,但顶级大学就那么几所,绝不比国内进清华、北大容易;顶级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之间也存在巨大差异。

此外,大学录取规则中也没有绝对的公平,很可能在学业上同等优秀的学生,有的上了排名前10的私立名校,有的只能上州立大学,甚至无缘一些好的州立大学。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现有的高考制度,反而是做到了公平性,当然它也还有一些待优化的空间。


他还表示,教育的不平等,背后根源其实是职业和社会分工的不平等。

社会永远会有分工,有人从事科技产业、金融服务,也会有人在餐厅做服务员、厨师;

在写字楼里,有人从事白领工作,有人从事清洁工作。

当不同职业受到的待遇、收入差异过大,职业之间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必然会落到教育竞争当中,而且是一场教育资源悬殊的军备竞赛。

也只有追求不同职业的平等,创造更公平的就业环境,对各行各业给予充分的尊重,所谓的教育公平问题、以及教育内卷,才有可能解决。

那么作为个体层面,在现有的资源和条件下,我们究竟要做些什么?

或许,重新理解教育和学习,变得十分重要。所谓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学会理解世界,包括在知识和逻辑上理解世界;

二是学会运用知识,而不是单纯学习书面上的知识;

三是终身学习,搭建自己和人类思想之间的桥梁,而不是离开学校就不再学习了。

吴军尤其强调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早在《大学之路》写一书时,他就提醒,今天,我们不仅要关注学校教育,还要重视孩子走出学校的教育。

尤其在知识和信息更新飞快迭代的时代,绝大部分人接受知识的速度,都慢于时代的步伐,且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以及世界人口的增长,必然会导致竞争的激烈化,终身教育和学习的意识,也变得越发重要。

另一方面,终身学习,也并非仅留在掌握新技能上,在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结构里,每个人都需要创造自己在社会中的发展空间,包括自由挑选职业、自己管理人生。这也应该是终身学习的内容。

吴军建议,当教育不平等与教育内卷一样,不可避免存在的时候,我们更要重新看待“学习”,走一条适合自己的教育之路。

*文中图片除标注外,来自Pexels

-每日教育新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开始了!俄罗斯军人亲属呼吁官员儿子顶替亲人

开始了!俄罗斯军人亲属呼吁官员儿子顶替亲人

亡海中的彼岸花
2024-06-15 08:56:51
广东的抑郁症最低,不是没道理的,哈哈哈哈

广东的抑郁症最低,不是没道理的,哈哈哈哈

今日养生之道
2024-06-16 17:35:30
笑不活了,新加坡门将桑尼来上海了,我却笑死在网友评论区里

笑不活了,新加坡门将桑尼来上海了,我却笑死在网友评论区里

小豆豆赛事
2024-06-16 23:31:49
气人!凌晨接了2单共4.5元,网约车击穿地板价了

气人!凌晨接了2单共4.5元,网约车击穿地板价了

网约车生活
2024-06-16 11:16:10
台湾问题根本不是武统与和统的问题了,而是以下这两方面问题

台湾问题根本不是武统与和统的问题了,而是以下这两方面问题

星辰故事屋
2024-05-24 20:01:38
真核退役皇马因祸得福,德布劳内告别曼城,冲击金球,与瓜帅闹翻

真核退役皇马因祸得福,德布劳内告别曼城,冲击金球,与瓜帅闹翻

小金体坛大视野
2024-06-16 18:10:20
25万人参加!法国爆发大规模游行,反对极右翼崛起!马克龙:正处于非常严峻时刻!股市已蒸发1.1万亿元

25万人参加!法国爆发大规模游行,反对极右翼崛起!马克龙:正处于非常严峻时刻!股市已蒸发1.1万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6-16 13:44:10
“以前是学生”“什么原因不做了”,还是boss直聘上的段子有意思

“以前是学生”“什么原因不做了”,还是boss直聘上的段子有意思

新动察
2024-06-16 11:51:23
广州市最大城中村,市政府却不敢拆?原因其实是房价高得离谱!

广州市最大城中村,市政府却不敢拆?原因其实是房价高得离谱!

林子说事
2024-06-17 07:15:09
倒查30年!各地税务局纷纷展开竞赛追缴欠税。之前为何不征?

倒查30年!各地税务局纷纷展开竞赛追缴欠税。之前为何不征?

十三级台阶
2024-06-16 09:28:38
湖人已试训9人名单曝光!2米24周志豪名列其中:他适合紫金军吗?

湖人已试训9人名单曝光!2米24周志豪名列其中:他适合紫金军吗?

罗说NBA
2024-06-17 07:46:45
中国海警依法对非法闯入我南沙群岛仁爱礁邻近海域的菲律宾船只采取管制措施

中国海警依法对非法闯入我南沙群岛仁爱礁邻近海域的菲律宾船只采取管制措施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6-17 05:14:05
曝林俊贤29岁女儿爱上6旬富商,频繁前往男方豪宅,一脸疲态离开

曝林俊贤29岁女儿爱上6旬富商,频繁前往男方豪宅,一脸疲态离开

开开森森
2024-06-17 07:56:59
松绑后的乌克兰能不能一举打垮俄罗斯?

松绑后的乌克兰能不能一举打垮俄罗斯?

不死好鸟
2024-06-15 23:57:24
向佐父亲节晒三代父子合照,爷爷强强喜抱金孙,郭爸爸也闪亮出镜

向佐父亲节晒三代父子合照,爷爷强强喜抱金孙,郭爸爸也闪亮出镜

安山客
2024-06-16 10:25:11
为什么朋友圈很少晒4年级以上的娃,网友评论太真实了

为什么朋友圈很少晒4年级以上的娃,网友评论太真实了

阿康四岁啦
2024-06-15 13:31:38
网友:孙兴慜到底说了啥?王大雷调侃回复:他说他对不起中国人民

网友:孙兴慜到底说了啥?王大雷调侃回复:他说他对不起中国人民

直播吧
2024-06-16 12:48:07
实在想不明白!一个球队替补,拿着300万底薪,为什么都叫他巨头

实在想不明白!一个球队替补,拿着300万底薪,为什么都叫他巨头

球毛鬼胎
2024-06-15 15:10:53
周海媚从小就有阴阳眼,离世前曾有诡异预兆?靠撞鬼走红是真的吗

周海媚从小就有阴阳眼,离世前曾有诡异预兆?靠撞鬼走红是真的吗

洞鉴历史
2024-06-11 14:23:53
俄乌局势升级!梅德韦杰夫将被逮捕?紧张时刻,王毅直飞俄罗斯

俄乌局势升级!梅德韦杰夫将被逮捕?紧张时刻,王毅直飞俄罗斯

壹号评论
2024-06-14 04:50:02
2024-06-17 12:24:49
阅读第一
阅读第一
0-18岁家长交流分享的平台
5184文章数 2840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剑南春2024高考专题报道

头条要闻

清华博士庞众望:洗澡时热水浇头来灵感 有了第一篇SCI

头条要闻

清华博士庞众望:洗澡时热水浇头来灵感 有了第一篇SCI

体育要闻

欧洲杯15亿豪阵险翻车:半场梦游 王牌打废

娱乐要闻

上影节红毯:倪妮好松弛,娜扎吸睛

财经要闻

枝江酒业的补税单,张道红的下马威

科技要闻

OpenAI可能会迎来重大变化

汽车要闻

传奇新篇章 全新一代大众迈腾来了

态度原创

房产
数码
本地
家居
公开课

房产要闻

强!全国第三!海口房价正在止跌!

数码要闻

点燃派对氛围 有它就够了!Bose SoundLink Max手提音箱评测

本地新闻

能动司法尽“执”履责 ——“交叉执行”高效能

家居要闻

空谷来音 朴素留白的侘寂之美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