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是一个很有特点的番号,人人皆知这是人民军队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称谓。值得一提的是,真正的“八路军”番号存续时间很短,成立1个月后便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但当年在我国军民口中,仍然习惯于使用八路军这一称谓。八路军对日作战英勇,并且善待百姓,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很好的的口碑。既然如此,为何后来我方主动放弃了这一番号,将人民军队统称为“解放军”呢?
直到现在,不少朋友在非正式场合谈军史、战争时,仍经常提及“八路”之威名,可见其影响之大,是真正的深入人心。1937年为支持全民族抗战,曾与国民党反动派交锋多年的工农红军,主动接受国民革命军编制,从此有了“八路军”番号。我军如此顾全大局,在当时是全国拥护和称赞的事情,华夏儿女同仇抗日,“八路军”建立自然有着标志性的意义,影响非常深远。
相对于“十八集团军”,我方明显更倾向于使用“八路军”称谓。老蒋以抗日之名整编全国军队,统称为“集团军”,其中有借机收编各派系武装的意味;“路军”编制则用得越来越少,带有一定的独立性。但不管八路军还是十八集团军,归根到底都属于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如果蒋某人不在1946年主动挑起全面内战,这一番号或许可以保留更长时间。
包括此前重庆谈判时,就我党保留武装力量一事,虽有部队规模上的分歧,但其合法性仍然是存在的,至于老蒋悍然撕毁协议则是另一回事。我军名帅罗荣桓,早在1945年8月就提出过“解放军”这一名称,但当时国内尚有和平谈判的希望,为照顾局势,延安方面并没有真正下令实施。
全军番号统一,是在解放战争正式爆发后,我方放弃了八路军及新四军建制,全国武装力量统称人民解放军。既然反动派不再承认人民军队的合法性,并发起全面军事进攻、妄图消灭我军力量,为什么还要使用“敌人的番号”?显然是不合逻辑的。当时蒋某人为了制造舆论蛊惑人心,甚至在“国统区”公然污蔑我方为“匪军”。虽然八路军及新四军有着光辉战绩和抗战传统,也不得不随着蒋某人的倒行逆施,而遗憾地化为历史名词。尽管如此,“八路军”和“新四军”很好地完成了历史使命,中华民族的抗战精神是永存的。
其实关于八路军、新四军这两个番号,从抗战结束后的现实角度讲,也不适合再用下去了。在三十年代的国军编制中,“路军”高于军、但比集团军稍低。1937年正式建立八路军时,3个师的一线部队总共约45000人,这些兵力当然不算太雄厚。因为经过十年的土地革命战争阶段,红军军事力量严重受损,尤其经历了艰难的长征过程后,我们主要集中在陕北地区,确实没那么多兵员。尽管国民政府是在有意打压八路军编制,但人民军队的实际力量也不比3个师宽裕多少。八路军是这样,级别稍低的新四军就更不必说了,建军时仅有约1万人。
然而经过八年的全面战争,我军在全国范围建立了大量抗日根据地。百姓基础雄厚了、口碑提高了,征兵和后勤工作便大大改善。尤其抗战中后期进入战略相持阶段,部队发展环境相对宽松,我军规模显著扩大,甚至引起了老蒋的极度焦虑。国民政府不给编制,我们就建立独立师、独立团、军分区,到1945年抗战胜利时,武装力量已增长到120万人以上。这还是“军”或者“路军”的概念吗?实事求是地讲,早就不是了。一百余万人,相当于一个大型集团军群,并且分散在全国各地,其客观实力是很强的。除此之外我军很重视民兵组织建设,拥有300余万民兵,这同样是强大群众基础的体现。
人民军队编制、番号的正规化,既有政治上的考量,也是军事作战的需要。1946年后我军的主要任务,是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建立新中国,领导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所以“解放军”这一新称谓应运而生,并且一直延续至今。至于“八路军”,则是中国人民的深刻回忆,也是对全民族抗战精神的最好纪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