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南京大屠杀》的作者张纯如, 为何会自杀身亡! 原因和日本人有关

0
分享至

2014年11月9日,《南京大屠杀》作者张纯如开枪自杀,年仅36岁。在此之前有消息传出,她因为压力巨大而患上抑郁症,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外界都以为张纯如是因抑郁症而死。

直至后来死亡的真相才被揭开,罪魁祸首竟然是日本人,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女孩出生于书香世家,父母是哈佛大学高材生

1968年3月28日,张纯如出生在美国新泽西普林斯顿,父母张盈盈和张绍进都是来自中国台湾的留学生。

她祖籍在江苏淮安,祖父张廼藩曾经担任国民党高官,外祖父张铁君在民国时期是有名的编辑,还担任过《中华日报》的主编。

张绍进和张盈盈两人曾一起赴美留学,1967年从最顶尖的学校哈佛大学毕业,之后到普林斯顿大学继续进行深造,同年夏天张盈盈怀孕。

夫妻二人并不知道这是男孩儿还是女孩,从论语中给孩子选择纯如这个名字,《论语》对于“纯如”是这样解释的: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父母希望孩子纯洁善良,有一个和谐美好的人生。张纯如出生之后一直在父母的爱中长大,两岁时张盈盈再次怀孕,生下一个男孩名叫张纯恺。


移民家庭初到美国时会面临着诸多问题,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融入当地的生活、孩子未来的教育……每一件事情都非常的不容易。

张绍进因为学术研究需要在美国各地出差,搬家便成为家庭常态。作为新手父母,又身在异国他乡,夫妻俩没有有经验的人给予指导做起事来手忙脚乱。

小纯如长大后,父母就将她送到兴趣班学习钢琴,每周末还有定期的中文课。后来张绍进出差区域不再局限于美国,经常去欧洲各国,姐弟俩跟着父母游遍英国、荷兰、法国等。

尽管周游世界各地见世面,但父母也一直告诉张纯如,她是一个中国人、祖籍江苏淮安。双方家族的老人都有过抗战经历,他们也会将这些苦难讲述给女儿听。

耳濡目染之下,张纯如对那段历史十分感兴趣,甚至影响到后来的人生路。上学后张纯如的成绩非常的好,中学就读于伊利诺伊大学附属中学,学校规模不却培养出许多诺奖获得者。


17岁那年她被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录取,攻读最热门的计算机专业,成为这一专业极少数的女性。原本4年的课程只用三年多就能拿到毕业证。

当时计算机非常热门,张纯刚好又赶上时代的风口,极有可能成为另一个苏姿丰。可就在即将毕业的最后关头,她突然改换专业,转到学校的新闻专业。

别人已经学了三年张纯如还是个新手,但却很快就迎头赶上,并且以优异的表现获得美联社和《芝加哥论坛》报的实习机会。

从计算机高材生到新闻行业的知名媒体工作者,22岁的她就完成角色的转换。

历史教材中找不到南京大屠杀,女子勇敢揭开历史真相

1990年,张纯如考入霍普金斯大学写作硕士班继续进行深造,专业导师发现这个女学生极具写作天赋,更是擅长写长篇报道,便将她介绍给一个名叫苏珊·拉宾娜的女子。


此人是美国知名的出版集团柯林斯出版社的编辑,看过张纯如的写作一些长篇报道后提出建议,让她写一本关于中国科学家钱学森的著作。

张纯如曾向钱老发出邀请,对方却婉言拒绝著书立传的事情,一般人遇到这样的困难就会打退堂鼓,她却另辟蹊径找到钱老在加州的儿子进行采访。

张纯如还特意去加州理工学院对钱老的导师冯·卡门进行采访,又不远万里飞到中国亲自走访钱老的故乡,拿到大量第一手详实的资料。

可以说为了能将这本书写好,她几乎付出自己的全部精力,平均每天工作12~14个小时,苏珊形容她“一醒来就工作,直到睡觉才会停下”。

终于《钱学森传》如期出版,张纯如用细腻的笔触描写出不一样的钱学森,与绝大多数人心中的印象不同。


这本书的出版引起美国主流社会的关注,包括《华盛顿邮报》在内的多家知名媒体,都刊登对《钱学森传》的书评,但张纯如却顾不上外界的评论,因为她正在积极筹备自己的第二本书《南京大屠杀》。

之所以写这么一个沉重的话题有两个主要的原,第一个原因是祖父张廼藩就是在南京大屠杀中被害,第二个原因更为重要。

张纯如在伊利诺伊市政图书馆找世界历史教材时,发现里边根本没有一句话提及南京大屠杀,周围的同学老师对此也是一无所知。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图片展上看到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照片,尽管这些照片是黑白的,但其恐怖程度不言而喻,此事激发了她揭开历史真相的决心。

距离《钱学森传》出版没多久,张纯如便再次来到祖国,这次目的地是南京。南京一位大学教授杨夏鸣得知她的目的,还陪着对方对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进行采访。


张纯如中文水平一般,这些幸存者大多数也不会普通话,杨夏鸣教授成为临时翻译。

她给自己的定位是历史的抢救者,要把这段历史让全世界都知道,也就是在此期间发现拉贝医生在南京的壮举。

二人走访上百位幸存者,张纯如对南京大屠杀的了解越来越深刻,内心也越来越愤怒。作为专业的记者,撰写报道时不能夹杂太多的感情,她需要在激烈的情绪和理智之间寻找平衡点。

经过2年多努力,1997年底《南京大屠杀》在美国出版,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部书横扫各大图书榜单,可张纯如却没想到此事会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日本右翼势力威胁,36岁的华裔女记者开枪自杀

现如今,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张纯如的名字,也知道她在出版《南京大屠杀》后于36岁那年选择自杀。起初一段时间,家人对于女儿自杀原因三缄口,10年后真相才被逐渐揭开。


其实张纯如之所以自杀,不是因为看了南京大屠杀后抑郁导致的,而是因为受到日本右翼势力的威胁。

直到今天日本都不承认南京大屠杀,还试图一直掩盖真相,现在流出来的南京大屠杀的照片和影像,也是拉贝这样有良心的人冒死记录下来的。

日本曾经掌握国际舆论很长一段时间,西方世界几乎不知道这场二战时期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直到《南京大屠杀》在美国掀起阅读狂潮后,不少人才了解到中国人民所遭受的苦难。

这本书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美国白宫也曾采购《南京大屠杀》这本书,供美国总统和白宫高层阅读。

日本一直在国际上扮演着二战受害者的角色,甚至花了几十年时间想要隐瞒的真相,不曾想却被张纯如揭开,从受害者变成加害者日本自然坐不住了。


30岁的张纯如因《南京大屠杀》成为美国最受瞩目的记者,2004年还走遍全美21座城市、发表几十次演讲,向更多的人讲述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让张纯如在国人心中地位很高,在美国也有许多亚洲国家的移民和二战的受害者,他们的国家深受日军摧残,这些人同样将张纯如视作正义的化身。

高强度的工作和巨大的精神压力,张纯如的确患上一定的抑郁症,但真正击垮她的却是日本右翼势力。

《南京大屠杀》在美国爆火后,日本右翼势力动用一直在学界、文化界和政界培养的势力,对于张纯如发起无端的污蔑和舆论围剿。

时任日本驻美大使的齐藤邦彦甚至公开批评南京大屠杀,指责这是一个虚假编造的故事,还说这本书全是张纯如的一面之词,认为中国人才是幕后黑手。


那个时候日本经济如日中天,许多大企业在美国都设有公司,这些人也是美国主流媒体最重要的广告金主。

有些媒体害怕得罪这些企业,拒绝发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任何内容,日本有一位作家想将这本书翻译成日文也遭到死亡威胁。

很长一段时间里,张纯如总是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信件,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死亡威胁信,有封信里还加着两枚子弹。

常年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生活,张纯如精神几近崩溃了,还怀疑自己的房子被安装了窃听器。

2004年11月9日,加州圣何塞附近的一辆汽车中一位女子开枪自杀,这个人就是张纯如,因抢救不及时回天乏力。


如今距离张纯如去世整整过去20年,她的丈夫道格拉斯里离开圣何塞到其他城市生活,之后又娶了一位妻子,两人的儿子克里斯托弗·道格拉斯由姥姥、姥爷抚养长大。

2017年4月张纯如纪念馆在江苏淮安落城,纪念馆馆长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薪火的传递者......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一天谈生活
一天谈生活
分享生活,分享快乐
1259文章数 169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头条要闻

欧洲杯:苏格兰1-1瑞士 沙奇里无解世界波

头条要闻

欧洲杯:苏格兰1-1瑞士 沙奇里无解世界波

体育要闻

欧洲杯最大的混子,非他莫属

娱乐要闻

黄一鸣“杀疯了” 直播间卖大葱养孩子

财经要闻

深化科创板改革 证监会发布八条措施

科技要闻

618观察:谁为高强度的低价竞争买单?

汽车要闻

双肾格栅变化大/内饰焕新 新一代宝马X3官图发布

态度原创

艺术
教育
时尚
公开课
军事航空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教育要闻

你好高校 | 对话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几个小物件,打造宅家时的「inner peace」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军事要闻

以色列涉嫌在加沙使用重型炸弹 或多次违反战争法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