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咱们的队伍吗?(143)
主 编:崔晓汉
总撰稿:徐焰
顾 问:毛新宇
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发起前,彭德怀特别强调:“如果这次打胜了,全体指战员的功劳算一半,后勤算一半。”此后,他又一再强调这一点。为什么当时把后勤工作的地位看得那么重要?
供应方式根本改变,后勤地位空前重要
在中国革命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国内征战,后勤供应都比较简单,对现代战争后勤的重要性也缺乏直接认识。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担任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的聂荣臻曾总结说:“严格地说,我们是从抗美援朝战争中,才充分认识到后勤工作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的。”
在国内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所需武器装备主要靠从敌人手中缴获,衣食和军需物资则靠从战区群众中征集。这种“小米加步枪,仓库在前线”的补给方式,使军队的后勤部门一直不健全。志愿军部队进入朝鲜战场后,在供应上与国内战争出现的一个最大区别就是所需装备基本不能取之于敌,衣食也无法取之于民,作战和生活需求都要由国内供应。
抗美援朝战争运动战初期,志愿军缴获物资虽多,美军却采取破坏战场的方法,往往撤退后就出动轰炸机对己方遗弃的车辆和其他装备大量投掷爆破弹、燃烧弹,如二次战役期间美军丢弃的数千辆汽车遭炸烧,十不存一二,彭德怀看到这种情况感叹“甚可惜”。即使是缴获到的装备,与志愿军装备的型号也大多不一致,难以很好使用。志愿军出境后,北朝鲜的人民虽然热情支援,可是在战争残酷摧残下战区群众自身的衣食尚且不足,有时还需中国方面救济。在三八线附近和南朝鲜作战,因居民大多逃避,更是处于“无粮区”之中。
志愿军入朝后,美国飞机日夜不停地在战区实行严密的空中封锁,铁路公路都遭严重破坏。志愿军全军发扬国内革命战争中的光荣传统,上下一齐动手,利用了马车、手推车、爬犁等各种工具进行运输,并把单兵负荷增加到30公斤左右。后勤部门也积极动脑筋想办法,以克服困难。第一次战役期间,东北军区后勤部发现,因敌机不断侦察和轰炸,部队日夜都不能生火做饭,饥饿难忍时只好吞食生米,马上建议供应熟食、炒面。军委周恩来副主席接到这一建议后立即批准实行,并亲自带头炒面。随即全国城乡掀起了“男女老少齐动员,家家户户炒面”的热潮。第二次战役刚开始,就有2000吨炒面运到前线。
面对敌机封锁,后方的运输战线上的人员表现出可歌可泣的奋斗精神。第二次战役期间,东线气温降到零下30-40度,山路积雪成冰,入朝的汽车因准备仓促还未装防滑链。为防止汽车滑下山谷,司机们不畏冻伤,脱下棉衣铺在路面上让车缓缓通过。后因汽车大都损失,第9兵团主要依靠后勤人员、机关人员和民工以人力运输,许多女同志因体力不支下山抱着米袋向下滚,有人累得吐血。就是靠着这种运输方式,才运上了东线部队所需的1/3的粮食和部分弹药,又以在雪地上人拉爬犁的办法将7000多名重伤员运回国内。志愿军的后勤人员为了让前线部队尽可能多吃一点,在供应紧张时还减少自己的口粮,运粮途中运输员自己饿昏的事经常发生。靠着这种顽强的奋斗精神,加上采取各种土办法,后勤部门才使前线部队能勉强得到最低限度的保障。
在敌空中封锁下粮弹供应困难,成为影响志愿军作战的最大困难
通过入朝初期后勤工作的实践,从中央军委到志愿军上下都迅速提高了对后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周恩来亲自抓紧对入朝部队的供应保障,志愿军的后勤工作在很长时间里成为总理办公室日常所需处理的第一要务。
1951年上半年,志愿军后勤工作进入最困难的时期。这时后勤力量虽然得到加强,前方后勤系统连同配属的高炮、工程、公安等部队达到18万人,运力增加却十分有限。2月至4月间,国内入朝部队总数增至95万人,特种兵的大量增加更使弹药和油料的消耗增加了几倍。由于志愿军方面供求矛盾更加突出,敌人破坏又日益加剧,使得第四次战役和第五次战役的进行都因供应困难而受到严重影响。第四次战役期间,中朝部队不得不主动放弃汉城和三八线以南地区,以缩短供应线。第五次战役期间,两阶段的攻势都持续了不到一周,向前推进都不到100公里,就因粮弹补给不上被迫停止。更为严重的是,第五次战役后期前线许多部队在断粮的情况下后撤,遭敌反扑时不少人因饥饿无力作战,受到较大损失。
第五次战役的教训,促使中央军委和志愿军从各方面对传统的作战方式进行最深刻的重新思考,深刻地感受到:志愿军要进行什么样的作战,要打多长时间,能取得什么样的战果,最主要的是取决于后勤保障能力。
将后勤视为“首要环节”,按现代战争要求开展工作
第五次战役尚未结束时,1951年5月3 日志愿军党委便发出了《关于供应问题的指示》,5月19日中央军委又作出了《加强志愿军后方勤务工作的决定》。《指示》和《决定》特别强调,后勤工作“是目前时期我们一切工作中的首要环节”,要求各级党委必须“加强对后勤的领导,把它列为议事日程的第一项。”《决定》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全面阐明了后勤工作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后来志愿军后勤工作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指导性文件。
至1951年秋,志愿军后勤司令部下属部队达22万人,拥有汽车8400辆和配属的大量对空作战及工程保障单位。此外,军以下的后勤力量也有很大发展,在力量构成上已初步形成一支多兵种合成的,既能保障供应、又能组织战斗的大军。经过巧妙地组织对敌斗争和进行防护,至1952年初,志愿军供应状况有了根本好转。进入1953年后,前线部队不仅能够保障供应,还建立了丰足的储备,至7月停战时各军还储备有可用八个月的粮食。
新中国军队后勤工作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实现的历史性转变,对于全军的教益是十分深刻的。1953年1月31日,毛泽东在给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的训令中强调指出:“研究朝鲜战争中后勤工作的状况和经验,以达到我军后勤工作现代化和正规化的目的。”人民解放军的后勤工作,通过抗美援朝战争的实践实现了一个历史飞跃,终于迈进了现代化轨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