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科学家在去年年底的时候,从海边悬崖里挖出了一种巨型恐龙的化石,头骨就有2米长!很难想象它的真实体型要有多大。
这个头骨的完整程度世界罕见,牙齿上的“放血槽”清晰可见,令人惊奇的还有头骨上居然多了一个眼洞,那里曾有它的“第三只眼”。
这到底是什么史前巨兽?完整的它究竟有多大?
化石的发掘
一位化石爱好者在英国多塞特郡卡马里奇湾附近的海滩上闲逛,意外发现了一块巨型恐龙下巴的化石,目测是从旁边岩壁上掉落的。
化石挖掘团队得知消息立刻带着家伙赶到,利用专业的设备很快锁定了化石的掉落的位置,该位置距离崖顶15米,距离崖底11米,正处于中间位置,是个不易挖掘的位置。
该团队用无人机定位,然后用安全绳将工作人员挂在悬崖上进行挖掘,经过数周的挖掘工作,终于成功将这只史前巨兽的整个头骨从岩石中取了出来。
英国的古生物学家表示,这是一只大名鼎鼎的上龙,它身体的其余部分一定还嵌在崖壁里。
多塞特郡卡马里奇湾的土中藏着许多化石,在1.5亿年前,这个本就是热带海洋的区域,有着无数史前的海洋生物在这里死亡,并埋葬在海底,隐藏数千万年。
经过数百万年的地貌变迁,曾经的海底泥浆变成了如今的悬崖,现在岩石崩塌,这些化石显露出来。
现在悬崖正在以每年几英尺的侵蚀速度使悬崖后退,在不久的将来,这些骨骼化石将从悬崖中脱离出来,然后与那块掉落的下巴骨一样与人相遇。
古生物学家们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去寻找化石的其他部分,他们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一生遇到一次已是幸运,绝不能错过。
上龙头骨的发掘过程全程由BBC纪录片团队跟随记录,纪录片将会在1月1日播出,这块挖掘出来的上龙头骨将会被安置到博物馆里对外进行展览。
巨大的头骨
这块珍贵的头骨化石长2米,比一个成年人还要高。
在被正式命名前,上龙一直被称为“妖怪”,直到1841年该物种才被命名为“上龙”,直白的翻译为“超越一般的蜥蜴”。
上龙是上龙科中最先被发现的物种,上龙亚目还有著名的滑齿龙、克柔龙等。
在1999年BBC的一部动画纪录片《与恐龙同行》中,出场过一只长25米,重150吨的滑齿龙。但是这样的数据被严重夸大。根据滑齿龙的骨骼表明,它们的长度接近6.4米。
被称为“捕食者X”的冯氏上龙,是目前已知最大的上龙,冯氏上龙头骨长度为2.0-2.5米,体长可达10-12米。
今年6月,在英国的钦莫利粘土地层中,出土了四块巨型上龙的化石颈椎,其中最大的一块宽269毫米,高222毫米,长103毫米。
经过对比推测,这只巨型上龙总长度在9.8米到14.4米之间,真实长度可能更接近最大值,为14米左右,差不多是虎鲸的两倍。
这次出土的2米长的上龙头骨,全身大概长10-12米。这块头骨保存的较完整,它的上颌和上头骨还完美的啮合在一起,就像刚死亡不久一般。
弯刀状的牙齿还保留着曾经的锋利,这样的牙齿适合用来杀死猎物,但不能进行咀嚼,只能将食物撕碎以后靠消化系统进行进一步消化吸收。
这样的牙齿上龙的嘴里一共有130颗,每颗牙的后面有细小的血槽,这样的结构有利于快速的插入猎物身体,并迅速拔出来。
古生物学家通过对化石的测量,推算出了上龙下巴肌肉的大小,并依照它强大的下颚推断,这只上龙的咬合力差不多是33000牛吨。
这样的咬合力是大约是人类的47倍,现存下颚最为强壮的鳄鱼,咬合力为16000牛顿,只到上龙的一半。
在上龙头骨的鼻子上,分布着许多小坑。这些地方可能之前长着某种腺体,其作用是帮助它们探测水压的变化,并帮助它们寻找猎物。
在上龙的头骨上还有一个明显的洞,这里可以容纳它的“第三只眼”,这个“眼”被称为“顶眼”。
顶眼是低等脊椎动物头顶用于感知光线明暗的一种器官,如今的某些蜥蜴、青蛙和鱼类身上都有顶眼的存在。
顶眼跟正常眼一样,具有较小的角膜、晶状体和视网膜,不过顶眼不能使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它的功能仅用来察觉光线明暗的变化。
蜥蜴的顶眼主要用来调节和适度利用阳光,上龙的顶眼则是用来确定猎物的位置。
海洋中的顶级掠食者
上龙生活在距今约1.5亿年的侏罗纪海洋中,在英格兰、墨西哥、南美、澳大利亚、接近挪威的北极地区都发现过它的化石。
它们是海洋中的顶级掠食者,也被誉为“海中霸王龙”,食物是主要海洋中的爬行动物,也吃乌贼、鱼类和其他水生食肉动物。
上龙是极其凶残的肉食性动物,其本身具有很强的杀伤力。拿上龙的颅骨与如今的鳄鱼比较,能够明显看出,上龙头颅巨大,咬合力更厉害。肌肉的横截面比鳄鱼大3倍到4倍。
上龙的嘴巴几乎和脑袋一样长,体长10-12米,体重8吨,这样庞大的身躯,加上强健肌肉、锋利的牙齿,能够轻松将一辆小汽车咬成两半。
上龙不但战斗力强,战斗技巧也非常精湛,因为体型过于巨大,它们需要寻找大量的食物补充体能,这就需要捕食的速度够快。
它们身上长着四个强大鳍状肢。每个都有2米长,这些鳍状肢为它们在海洋中的游动提供强大的推动里,给它们每小时48公里的向前游动速度。
在食物丰盛的时候,靠着这些捕食能力养活自己并不能,有时候还要改换口味,偷袭到岸边河水的陆地动物,尝尝陆地上的肉味。
作为海洋中的一个霸主,只有同样在海洋里的另一位霸主沧龙能与之一较高下。不过沧龙与上龙并不在同一个时空出现,二者没有碰面的机会,只能从已知的资料进行比较。
沧龙生活在约7000万年到6600万年前白垩纪,虽然存在的时间比较短,但在存在的400万年的时间里,它们迅速繁衍称霸了海洋世界。
沧龙的最大个体霍夫曼沧龙极限体长可达21米,体重可达33吨左右,光从体型上来看,沧龙就比上龙要大许多。
沧龙同样有着巨大的脑袋,粗壮的下颚与尖锐的牙齿,在捕猎时依靠猛烈的冲撞和强大的咬合力,很多海洋生物都要丧生在它们的口中。
沧龙的食物比较广泛,凡是目光所及的动物,都能成为它的食物。
它的耳朵构造特殊,能够将声音放大38倍,通过神经侦测猎物发出的压力波,配合敏锐的的视觉,可以很快判断猎物的位置。
追击到猎物以后,它会利用圆筒状的上颌骨来撞击猎物,将猎物打昏。
它的牙齿呈锐利的圆锥形,能够弯曲呈倒钩状,强大的咬合力能将猎物懒腰咬断吗,然后利用锯齿状的牙齿撕碎猎物吞下。
上龙体表光滑,沧龙身上有鳞,上龙牙齿呈现弯刀状,沧龙牙齿为圆锥形。但看这些差异,二者各有所长,并无优劣之分。
从体型和捕食的猎物来看,沧龙更胜一筹,上龙主要吃鱼龙等中大型海洋恐龙,而沧龙猎杀的大型鲨鱼和小型蛇颈龙等猎物,相比较之下体型更大更难猎杀。
沧龙战斗力强,捕食技巧成熟,抛开时间空间不谈,沧龙才是真正的海洋霸主。
不过物种都是因时代环境影响而演化,二者若是同时空,谁强谁弱还是未知。
上龙科的其他典型种类:长喙龙
长喙龙是出现较晚的上龙,它生活在白垩纪晚期,与原始的上龙相比,它的嘴巴更加细长,就像鸟喙一样,因为得名长喙龙。
长喙龙是上龙类中最小的个体,身长仅4米,保存了一些原始上龙的面貌。身形和海豚差不多,30搭配40只单排的牙齿可以咬住猎物却不能切断,只能将其整只吞下。
长喙龙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水面上度过,它如翅膀一样的鳍由密实排列的上百条骨头组成,在陆地上行动显得十分笨拙,但在水中能快速游动。
泥泳龙
泥泳龙生活在侏罗纪晚期,身体较原始的上龙有所进化,大嘴短脖子逐渐明显起来,椎骨减少到22块。牙齿上有一条垂直轴线,从底部一只延伸到牙齿中部。
泥泳龙颈骨下还有一条“龙骨”,主要作用是用来支撑,但这样也使得脖子转动不灵活。
泥泳龙的后鳍比前鳍大,这样的结构更能提升游速。
滑齿龙
滑齿龙是上龙中比较出名的一种,得益于上面提到过的BBC的动画纪录片,人们一度误以为它是最大的上龙。
滑齿龙的意思是“牙齿有一侧平滑”,它的牙齿外侧极光滑,内侧有牙肉形成一次次堆起来的褶皱,这些褶皱既加固了牙齿,又增加了摩擦力,防止猎物挣脱。
滑齿龙的鼻腔结构让它们在水中也能闻到气味,远远就能发现猎物行踪。四个强壮的鳍状肢提高它们的游动速度。
它们的眼睛长在头顶,利于捕猎时在猎物下方进行偷袭。
克柔龙
克柔龙比较具有神话色彩,它的名字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宇宙统治者克洛诺斯,在另外从传说中克洛诺斯是时间之神。
克柔龙是世界上最大的上龙类之一,是上龙类的巅峰物种,颈骨只有12块,全长9-10米,最大个体11.73米,重12.2吨。
它的嘴巴几乎和脑袋一样长,前肢扁平呈鱼鳍状,没有后肢,全身紧凑,游动速度快,鼻孔在头顶上,能在深水中呼吸
恐龙是一个离我们遥远的物种,如今我们只能通过化石来认识它们。同为地球的原住民,这种隔着时空的相识,更显得地球历史的厚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