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墨若|| 文化裂变1:从周公制礼到孟子革命

0
分享至

摘要:先王之道教的精髓在于确立了普遍遵守的道德和法治规范。可是,周王朝为了维护其“家天下”而制定周礼,以礼为法,开启了上下尊卑的道德规范。通过分祀制度,周公礼乐扭曲了传统上天信仰。通过以礼乱法,孔子礼教改变了华夏道德基因。这使得中国难以摆脱等级固化。而孔孟之争则使中国难以摆脱历史周期律的纠缠。

关键词:礼乐 礼教 礼法 外儒内法 孔孟之争

(作者:墨若,授权墨者辩发布)

先王之道教为华夏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第一次文化基因改变,从周武王分祀制开始。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于两部分内容,一个是周礼,另一个是儒学。周礼起作用的时期主要是在西周时期,不到三百年时间,但就是这短短的三百年,使天下各种人文状态,完全走到了先王之道的反面;西周不可避免地进入乱世后,周天子被迫西迁,开启了东周时期,先有春秋五霸,后有战国七雄,混乱程度进一步加剧,所以,周天子基本上只是一个摆设,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在东周国家层面,周礼实际上也就名存实亡了,但周礼仍有两个载体,一是在各诸侯国内部发挥作用,另外一个传承载体,那就是以孔子为首的儒学。先说一下西周不到三百年时间,是怎样改变文化基因的。

◆分祀制度:周公礼乐对传统上天信仰的扭曲

首先是周武王开始了祭祀礼仪的分祀制,《墨子·明鬼》叙述道:昔者武王之攻殷诛纣也,使诸侯分其祭,曰:“使亲者受内祀,疏者受外祀。”故武王必以鬼神为有,是故攻殷伐纣,使诸侯分其祭。(从前周武王攻伐殷商诛杀纣王,使诸侯分掌众神的祭祀,说:“同姓诸侯得立祖庙以祭祀,异姓诸侯祭祀本国的山川。”所以说武王必定认为鬼神是存在的,所以攻殷伐纣,使诸侯分主祭祀。)

历史记载,周朝的诸侯都城中都有三个庙,宗庙、祖庙、祢庙,就是为了便于分祀。周武王为什么分祀,究其原因,周武王力图证明,周之天高于商之帝,另一方面,可能是武王为保其后继者之永续天命而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禽艾》中“得玑无小,灭宗无大”的天罚天讨。周武王深知“富不过三代”的道理,自己的后世继任者中,难免不出现夏粲商纣之流,接着,必然会有义人以样学样,再搞汤武革命,所以,分祀就是让天下人知道天命在我,以这样的理论对天下人进行教育,即使自己的后世继承人真的出现了桀纣之流,人民也会因为天命之教而减少反抗。

历史确实是沿着这个轨迹发展的。后来周公制定周礼时,继承了分祀的礼仪,在《礼记王制》中说:“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这就是“等级祭祀制”。天子才可以祭天,国之祭祀,成为君权、君威集中展现的时刻,既庄严肃穆,又具有极大的威慑力,强化了“礼治”,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地位,在此基础上上派生出亲亲尊尊的各种人间礼仪。

所以,分祀的做法,影响深远,从信仰的高度设计出人天生就是不平等的,有人来天生就是做主人的,而有的人天生就为奴,再加上把这种天命作为主流教化,天天说,月月教,经过几代的传承,即使是谎言,说多了,最后大家都会信以为真。西周天子与贵族统治阶层的合法腐败,从一开始就触目惊心,到中后期更是腐败透顶。但是,由于教育工作做的好,人们各安天命,礼治,为西周贵族世卿世禄起到了很好的保驾护航作用,成功地使周朝断断续续苟延残喘了几乎八百年,可见周武王与周公为了一家之天下,何其用心良苦,确实也起到了良好效果。

让我们看看最早的“礼”是什么样的。从礼的起源看,礼,最早自然离不开祭祀活动。汉代许慎以“事神致福”来解释“礼”字,所谓“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这里的“事神致福”即为“祭祀”之意。各种祭祀礼仪活动是以原始氏族部落为单位,要么祭天,要么祭神灵。后来发展到部落联盟共同进行祭祀,正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我们看到,黄帝曾经带领各部族在王屋山,所有人都一起祭天。后来尧舜禹祭天,都是与所有人一起进行的。别小看这种共同的祭祀活动,正是在这种祭祀中,形成了共同遵守、神圣的道德体系与相应的法律惩戒体系。

但是,基于分祀制的周礼,制定了完善了礼治,以礼治国,以礼为法,取消了远古以及夏商时期天下一体的天道信仰,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大家都统一遵守的道德,也被彻底废弃了。一并被废弃的,还有统一管理天下的法律,西周进入了没有法的时代;如果说有法,从天子大家族到诸侯各家族,下至士人君子小家庭,在周礼的基础上,都各自有内部的家法或者私刑,以此管理自己管辖范围里的农奴或者家仆;总之,西周从国家层面不再有统一的成文法。礼治,家天下,亲人社会,私刑家法,成为周朝的主要特征。“礼治”,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现象。

对于“礼治”,法国著名汉学家汪德迈这样说:“礼治是治理社会的一种很特别的方法。除了中国以外,从来没有其他国家使用过类似礼治的办法来调整社会关系、从而维持社会秩序。这并非说“礼仪”这种现象是中国独有的,——礼仪这种现象是很普遍的,任何文化都具有的——可是只有在中国传统中形成了这种异常严密完整的“礼治”,成为社会活动中人与人关系的行为规范。”这话非常深刻地揭示了礼治是中国独有的,而礼仪,在世界各地的宗教活动中普遍存在。

实现了家天下后,“天下为公”成为历史过往。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制从此固定下来。以礼治国,这可是西周开创的一大特色,全世界绝无仅有。规则完全被改变,形成了完整的等级制,理论上的指导思想是天命,以此教导人们,这都是老天安排的,人都要认命。这是文化基因的第一次裂变。

这样,礼治与宗法分封制就成为一对双胞胎;一方面依据与周天子血缘关系的远近亲疏,把天下的土地和人口进行重新分配,建立起基于血统的森严的奴隶主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为各个等级的人规定了具体的行为规范,上级成为下级的礼敬对象,以礼为法进行行政管理,以刑护礼,从此,人间的是非对错,是基于礼制的等级而确立的,后人又补充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礼教条款;这就是后世儒者津津乐道的基于周礼的礼法;而流传了几千年的基于天道、以善恶定是非的先王之王法,被彻底废弃了,进入了漫长的礼治阶段。

周礼实行礼治,以礼为法,背弃了先王之道,丢掉了先王之法,所以我们说,周礼,实在是“以礼乱法。”

宗法制有一个传统,五代之后,就不算同宗了。长此以往,设想一下,历经几百年传承之后,各个诸侯国的继承人与周天子的继任者之间,血缘亲情关系已经很淡漠,形同陌路了。所以,一方面礼治渐渐没有任何约束力了。另一方面,本着“传长不传贤”进行传位接力的周天子,接力者难免把接力棒传到昏君手中;据统计,西周275年13位君主,前7个都是明君,后6个只有2个明君,墨子历数的昏君“桀纣幽厉”,后两位都出自西周,后来的周天子其昏聩程度可想而知;所以,宗法世袭、世卿世禄制,阻断了贤良的上升通道,昏庸之辈根本无力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西周最终落幕。这是以礼乱法的必然后果。

◆以礼乱法:孔子礼教对华夏 道德 基因的改变

孔子时期,距离周公设立周礼已经过去几乎六百年时间,现存的统治群体,根本就不存在什么血缘关系了,礼治的根基已经不存在了,而孔子一心主张恢复礼治;他以这种抱残守缺的心态到处求官推行礼治,注定会四处碰壁。求官不成,但孔子把周礼的等级观念完整继承了下来。

先看孔子对礼治的解释。孔子思想的主线,是以源自于周礼的“礼”为中心的。而周礼,与家天下与世卿世禄的宗法制是一对双胞胎,是通过垄断信仰,以礼教教化天下人,从而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等各方面服服帖帖地服膺于周天子脚下。一句话,周礼是为维护奴隶制服务的。而孔子说,“吾从周”。对于以礼为法,礼法一体,孔子的解释是,礼乐刑政,其极一也(礼记);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论语)。孔子认为,礼而后刑,礼与刑是统一的,都是使民、治民的手段。如果礼乐等教化手段劝导不了,不够治民、“防万民”之用,那就需要威严无比的“刑法”上场。不过,此时的刑法,不过是各级统治者自己定的私刑家法,大都没有统一的明文规定,全凭王公大人或者族里长辈等等尊长们的主观意愿而定。礼而后刑,制礼以实现崇敬,作刑以明威,所针对的是权贵和平民两个阶层的不同方法,是君之为治(刑礼论)的不同手段,所以才有孔子礼刑极一的主张。

再看孔子执着于礼治,明确反对法治。我们讲过,礼敬的对象本来是上天和神明,可是,经过周礼和孔子的深加工,崇敬的对象,除了上天和神明,又加上了天子以及权贵。孔子之儒学,在周礼的基础上,进一步扰乱了先王之道所建立起的天人关系。但是,孔子如此执着于礼治,以至于公元前513年,晋国赵鞅将刑书条文刻铸在鉄鼎上,公之于众,史称“铸刑鼎”,孔子对此批评说;“晋其亡乎!”孔子认为,将治理民众的刑法铸于鼎上,混淆了贵贱尊卑的等级。“贵贱无序,何以治国?”

三看孔子基于君子与小人的道德观。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字面解释,在孔子这里,“君子”既指有地位者,也兼指有德者,“小人”既指平民,也兼指无德者。这句话的大意是,孔子说:“君子知晓义理, 小人晓于利益。”孔子这句话,明显有道德倾向,这与以前不一样。

君子和小人,最初与道德倾向无关,考其原始,《左传》襄公九年以“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制”,襄九年《左传》所谓“庶人力于农、穑、商、工、造、隶,不知迁业”者。说明君子和小人,仅仅指两种性质不同的从业者。君子,是所有宗法贵族之概称,士以下为庶人、贱人。贱人即小人,身份高于奴隶,是自由民,从当时的人看来,百工、商贾,农夫皆属贱业。孔子自称“少也贱。”商汤之贤相伊尹,曾操庖厨之业,亦被目为贱人。墨子当过各种工匠,做过小手工业主,深入过集市,种过田地庄稼。所以,墨子又称自己是一个“贱人”。楚国的大臣穆贺就直言墨子的话是“贱人所言”。所以,君子与贱人,最初只是阶层的代名词,是中性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孔子的带动下,君子和小人这两个观念,逐渐与道德挂上钩,成为两个道德倾向相反的观念和人群,君子是道德完美的人,而小人则相反。君子与小人什么时候与道德扯上关系?这种做法始于《论语》。在论语中,孔子这位自称“少也贱”的主儿,开始系统性贬低所谓的“小人”。

《论语》中关于107次君子、24次小人的言语,这里就不一一引用了。张晓君《对论语中君子与小人的分析》指出,根据论语,君子与小人与四大区别,主要表现在外表与行为上的区别、在品质上的区别、在意志上的区别,以及在责任意识上的区别。

总体观感,《论语》中一方面肯定那些位高权重者为君子,同时给他们加上了高尚的道德属性,君子代表了光明磊落,正直无私,集中了才识渊博、胸怀宽广、不计得失等等优点,是完美人格的体现。所以,孔子给他们的定位是“上达”;他们的高贵地位是“天命”所定;另一方面,只要是庶民、小人,道德就是低下的,其特点是心理上不成熟、人格上不健全的人,患得患失、蝇营狗苟、拉帮结派、追求蝇头小利,是人格不健全的、“无德”的典型代表。君子里有可能出现不仁者,但庶民中绝对不会出现仁德之人。因而孔子教育自己 的学生,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努力做君子不做小人,亲近君子,与小人保持距离。

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特别轻视下层人士,他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宪问》)意思是君子当中可能有不仁德的人,而小人当中却不会有仁德的人的。在孔子看来,只有小人才讨论言必行行必果这样的话题,在君子中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他反对自己的学生讨论务农的话题。

可见,君子和小人,本来是用于区别贵族与庶民的词汇,在孔子的带动下,君子与小人成为两个有严重道德倾向的词汇。

四看孔子的名实观。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看,我们说过,墨子和亚里士多德之所以成为科学与神学的全才,是因为他们都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了归纳、一般定义以及推演论证科学思维三部曲,进而通过“取实予名”,“取名于实”,实现“举名拟实”和“以名举实”,实现科学理论与思想上的创新与突破。

孔子也涉及到了“名”论,他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法不中。刑法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孔子的名,只是在“君臣父子”礼乐制度中争取一个名分而已,在经过头破血流的努力与个人奋斗,终于成为礼乐体制中的一员、实现了成为人上人梦想之后,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去“治民”了。正如某名人所言,为了不做奴隶,应努力推翻奴隶制;而孔子则不同,为了不做奴隶,要努力挤入奴隶主的行列。孔子关于“名”的论述,成为酱缸文化与内卷的起点。

五看人的骄狂始于何时何处?刚才说到孔子没有逻辑思维,孔子“礼学”的继承人荀子对“名”之说,同样有局限性,因其看到逻辑不利于一家一言之思想垄断,所以他反对研究问题,要加以禁止,以达到“其民莫敢托为奇辞以乱正名,故一于道法而谨于循令矣。”为后世统治者大搞文字狱奠定了理论基础。荀子永远也不会懂,他这里禁止自由思想与批判式思维,是在阻断通往科学殿堂的通途大道。人的骄狂就是从这种无逻辑开始的。

最早有宴子说孔子“傲慢且顺迎有地位的人拍马屁。不能让下面的人学这种行为。……知识很多却不会治理好天下,费尽心思却不能造福人民。他们对学问的解答长篇累牍,却教育不出实在的本事。正值年轻有为的年纪的人,却不懂得自己的社会责任(因为他们整日沉迷礼乐)。他们积累财富,却不用于快乐的事。他们研究出复杂而花里胡哨的歪理邪说,到各个君主那里去谋求高官厚禄。大肆举办华丽的音乐集会,让百姓沉迷享乐,愚弱人民。他们的思想不可以推行给世人,他们的教育不可以用来引导人民。如今想要给他权力地位,就会改变齐国的风俗信仰,不可以让儒教在民众中存在误导世人。”

墨子也认为孔子会改变人的信仰,他说:“儒以天为不明,以鬼为不神,天、鬼不悦,此足以丧天下。”孔子对天的信仰,将信将疑。他曾经说过:“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先进)、“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问,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子罕)。“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一”(雍也)、“王孙贾问日:‘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八佾)。从这些话语,好像是有天道信仰的。

但是,说他没有信仰,也是有根据的。比如:“季路问事鬼神,子日:‘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先进),故“子不言怪、力、乱、神”(述而)等。所以说,孔子对于信仰将信将疑,墨子认为这种“以天为不明,以鬼为不神,”的态度,会引起上天与神明的不悦,此足以丧天下。

我们说过,从世界范围看,人类有天道信仰的地方,就有普遍遵守的道德,无一人可以例外。但是,周礼分化了普遍意义上的天道信仰,为了家天下与特权,抛弃了本应共同遵守的道德与法律,以礼乱法,以礼乱德,即使井然有序也是暂时的,靠天命这种扭曲的天道观洗脑,终究不会长久,最终会丧亡。这就是墨子以逻辑为工具所做的预言,最终被应验了。

儒者不讲逻辑,没有确定性的名词与概念,必然会造成观念混乱;而且造成的太多的混乱观念。比如,论语,大都是武断的命令式语句,没有进行完整的论述或者论证,许多心灵鸡汤式的片言只语,极易产生误解,而且已经产生了大量误解,需要许多人花费许多精力进行各种解释,解释也是五花八门,产生了更多误解。但有一条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给本来属于职业划分的君子与小人,加上了强烈的道德属性,严重贬低劳动大众。历代皇上依靠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头脑的混乱程度可想而知。再比如,西周井田制,本来是家天下的周天子私有制,非要说成是国有制。儒学自己搞上下尊卑的等级制,爱有等差,非要说兼爱是爱无等差。还有就是,汉朝开启了一大波援墨入儒、援道入儒的潮流,儒生们借孔子的话,说出了兼爱为主题的大同理想,简直就是匪夷所思的事情。稍作思考就会知道,孔子孟子的思想与大同理性是排斥的,违背了排中律。可见,没有逻辑思维,就会导致思想混乱,这是确定无疑的事实了。

六看关于言行一致。 没有逻辑思维,就没有言行一致。孔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孟子: 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墨子:言必信,行必果。言不信者行不果,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这个说法,意味着孔子与孟子都属于“智不达”,智慧不够高明。

■天下为家:孔孟之争导致历史周期律轮回

孔子对于“革命”的态度:“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不得不说,孔子创造了一种新的君臣关系。在《论语》里,孔子直接批评汤武革命:“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此外,孔子还在《论语》中给汤武指出一条相反的道路,向伯夷叔齐学习:“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总之,孔子认为汤武革命违背了“礼”,是不对的。

孟子正好相反,主张革命有理,反对孔子的理论:“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所以,他呼唤必要时就改朝换代:“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在评价汤武革命时,孟子辩护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视君也。”

苏东坡看出了孔孟的分歧,他说:“孟轲始乱之曰:吾闻武王诛独夫纣,未闻弑君也。自是学者以汤武为圣人之正若当然者,皆孔氏之罪人也。”孟子认同的人,在孔子那里,是罪犯。

孔孟对革命的分歧,揭示出儒者的思想分化与儒学的逻辑混乱,也导致了后世儒生两面的政治性格——像孔子的,愚忠愚孝,把天子吹捧上了天,不受任何制约与约束的天子之流,骄奢淫逸、较好跋扈、恣意妄为到民不聊生的程度时,孟子一派就要出来闹革命了。历史就是这样演变出没完没了的历史周期律,与孔孟脱不了干系。

正如墨子所批评的“‘儒之道,贫且乱政之本,’而儒者以为道教”。(《非命》)

首先,墨子对孔子道德观进行了批判从墨学角度看,墨子一直坚持君子小人这两个名称的社会地位性质,不与道德属性挂钩。面对孔子把庶民小人与无德相关联,认为这是对人进行区别对待,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人,有失偏颇,所以,墨子依据兼爱天则,提出“以兼易别”与之对垒,主张“官无终贵,民无终贱”,不论阶层,只要贤能,都可以出仕当官,“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

然后,对孔子的君子阶层所仰赖的天命观,墨子也进行了彻底否定。墨子指出,君亲师皆不可法,唯有法天,就是对孔子“畏大人”的否定。孔子三畏,其中畏天命、畏大人,都被墨子彻底否定了。现代社会学观点看,凡是人,无一例外都有私心,从这个角度看,孔子的君子观是不成熟的、可笑的。而墨子所染说,更具科学性。墨子基于公平的天道信仰,为大众代言,以一切人的公共利益为本,提出以兼易别的义利观,保护所有人的基本权利。孔子基于周礼中天子受命于天的片面信仰观,为君子代言,推行天命,重义轻利,保护天子和贵族的权威。墨子法夏,孔子从周。墨子法天,孔子法天子、畏大人。墨子公天下,孔子奔小康。优劣高低,一目了然。

其次,墨子认为学“足以丧天下”。历史确实是这样。周礼维护家天下,其本质是“帝道”,周代时期,成也周礼,败也周礼,因为其维护世卿世禄,阶层固化,利益固化,严重阻碍了人才的上升通道,所以,周礼最终成为周代“贫且乱政”之根源。儒者把先王之“王道”“矮化”为以私为公、以家天下为底色的周礼以及礼教,并以此为“道统”,正是所谓“以文害用”“忘其直”,造成谬种流传,形成一种流弊;墨子彻底认清了这个事实,所以“背周道而用夏政”, 回到先王之“道教”中,把大禹作为取法对象,主张仁人之所以从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力争复兴真正的王道,“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宣传基于先王之道的王道精神。墨徒日夜不休,以自苦而为极。具有实践精神和救世情怀。而孔子自己承认“吾从周”,力图恢复周礼,并以此为道统。用墨子的话说,这是以“贫且乱政之本” 为道教。

再次,墨子明确否定孔子是圣人《墨子•公孟篇》中有一段记载:“公孟子谓墨子曰:‘昔者圣王之列也,上圣列为天子,其次列为大夫。今孔子博于诗书,察于礼乐,详于万物,若使孔子当圣王,则岂不以孔子为天子哉?’子墨子曰:‘夫知者,必尊天事鬼,爱人节用,合焉为知矣。今子曰‘今孔子博于诗书,察于礼乐,详于万物’,而曰可以为天子。是数人之齿,而以为富’。在公孟子看来,孔子就是圣人,应当成为圣王;而墨子明确表示反对,认为孔子并不符合“顺天意而明鬼神,兼相爱而交相利”。所以,墨子拒绝承认孔子为圣人,更不可能是圣王。儒家的“人文”嗜好,在后世皇权的推波助澜下,掩盖了本该自然兴起的科学精神,其孜孜以求“礼乐”治国,这种其全心全意为王权贵族服务的态度,深深打动了汉以后历代统治者,所以,汉武帝开始独尊儒术,后世统治者欲罢而不能。学而优则仕,科举制度,把人才都吸引去当官了。由于严重缺乏人力资源,墨子开创的科学精神,被弃置尘封。

最后,墨子不仅揭露了周礼和儒学的弊端,对此进行了系统批判,也提出了复兴先王之道的系列主张。欲以非之,必有易之。在墨子看来,天始生民,因为没有普遍遵守的义规范,所以,天下混乱如禽兽状,正如《尚同》上墨子所说,“…夫明乎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墨子给出的方案是,选贤能的仁人做天子,组建政府。然后以相同条件选择各级政长,协助天子管理天下。《尚同》中讲得更加详尽:“……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

墨子特别重视政府在“治乱”中的作用。同时,他更加重视天子的作用。原因是,他深知,没有政府,社会肯定是一片混乱,但是,有政府,社会不见得就会变好,社会变好的前提是,有一个好政府;如果政府不好,比无政府状态更坏。比如西周后期到春秋战国时期,政令不出王室,天下丧失了道义,君臣、父子兄弟等全民一起互害之乱。这是周礼天命必然产生的潜在之乱。在这种情况下,“正长之不强于听治,贱人之不强于从事也。民之为婬暴寇乱盗贼,以兵刃、毒药、水火,退无罪人乎道路率径,夺人车马、衣裘以自利者,并作,”这种乱,似曾相识。这种乱,是在有政府的情况下产生的,但政府管理效率极低或者根本就无效。

还有一种混乱,也是在有政府的情况下产生的,那就是桀纣幽厉之暴政产生的暴乱。尤其是厉王、幽王之乱,就发生在墨子生活的周朝。有政府的情况下,各级政长齐备的情况下,天下同样是会发生大乱的。可见,政长处于昏聩会产生混乱,在认知局限的状况下发出错误的号令会产生混乱;或者,暴王们无天无道无法,乱作为,也会使天下大乱。这就是墨子所说,愚蠢低贱的人爬上高位作管理者,“恣己为政”、恣意妄为所致。所以,我们说,墨子特别重视政府在“治乱”中的作用,同时,他更加重视天子的作用。正如他在“所染”中说过,一个人可以把天下带到好的方向,也足以把天下带坏了。可见,以“贤良、圣知、辩慧” 为条件进行选举,是多么重要。

这还不够,还有下一步,就是使天子从事于“一统天下之义”。关于“一统天下之义”,我们已经讲过,就是要在天子的带领下,全民“上同于天”,就是坚守根据先王之道所订立的“天人之约”,要求全体国民从上到下,无一例外,全民学习天道信仰、全民成为义人、全部以统一的天道善恶定是非、全部遵守统一的道德教化、全部遵守统一的法律真正做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总之,谨遵天人之约,消除礼教特权,才能摆脱宴子口中儒者特有的骄狂自大,才能以义为正,才能真正让善发挥作用、避免恣己为正、恣意妄为,才能真正建立起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规则,避免让劣币驱逐良币,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安定团结,使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这样的社会,才有可能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繁荣昌盛、兴旺发达。

反之,在荀学所谓人定胜天的鼓动下,骄狂地否定天道信仰,就认定了礼教所带来的特权,就是要享受高高在上的特殊感觉,这样就注定不会形成“一统天下之义”于天的局面,只是“一统天下之义”于天子,这会使大局陷入危险的边缘;因为墨子早就预言了,只是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灾犹未去也。历史已经被墨子的神预言所证实不止一次两次了,而是屡次证实。

总之,是否“一统天下之义”于天,事关“以义为正”与“恣己为正”的墨者之辩:前者,以天道善恶定是非,追求公道,有天,有道,有义,有善,有法,有德,有爱,有信,人人给自己立规矩,兼相爱,交相利,实现安生生。而后者,随心所欲以自己的立场定是非,人极度自私,无天,无道,无义,无善,无法,无德,无爱,无信,人与人相害,家与家相篡,国与国相攻,人类不可延续。

墨子努力复兴先王之道教,以及天人之约,是有其内在逻辑的。墨子在生前为此努力了,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墨子从理论上对西周“礼治”进行全面否定,力图重建天道之礼。墨子批评时局说,“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 父子兄弟之礼,”墨子重新定位君臣、父子、兄弟之间的社会关系与伦理属性, 希望他们能家、国分离,公私有别,以便各尽其责、各安其分。这是正常的,如果君臣上下有礼仪,就违背“节”,礼,只能对亲人,比如父子兄弟,除此之外,就是对天与神明应该施以礼敬;反之,以“礼天”之礼去礼天子,这是对天的大不敬。上文说过,西周之所以产生了以“礼”敬人的做法,一开始理由也很充足,因为周天子把天下划片区分封给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管理,天子和诸侯的关系大多数是父子、叔侄等类似的关系,按照墨子“父子兄弟之礼”的说法,西周初期制定在统治阶层制定“礼制”,似乎合乎情理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血缘关系的归属感逐渐消失殆尽的时候,如果还追求以礼治国,就不太现实了。一般而言,出了五代,就可以认定没有什么亲属关系了。所以,西周后期就开始天下动荡不安,被迫迁都;到孔子春秋时代,天下一片混乱,孔子梦想再回礼治,于情于理都不合时宜、不识时务。老子对礼的评价也是负面的,他说,“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真是一语中的。礼治不仅扰乱天道,贻误法治建设,还破坏大家普遍认同的道德观念,所以,墨子力图回归天道之礼,拔除周礼的不良影响,大声疾呼天子应该“节制”自己的欲望。

墨子力争重回天道,就是为建设统一的道德教化与统一的法治。所以,墨子特别重视兼爱视角下君臣之间的平等,本着人人忠于职守的原则,避免产生人身依附的奴化现象,所以,墨子针对统治者高高在上的烦文缛“礼”,力倡非儒;指出这些行径“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万民之利” ,从根本上违背了“尊天事鬼,爱利万民”的为政原则,“仁者弗为也” 。他希望君主爱民谨忠和仁惠义政、无以异乎孝子之为亲度也,君主为民办事,如同孝子为父母亲办事那样尽心竭力,与孔子之说正好相反,君主成为民之孝子,欲“说忠行义取天下”,从理论上彻底扭转天命与世卿世禄造成的不良后果,实现天意之兼相爱交相利,解放人的思想,进而释放人的精神和创造力。

墨子说,人皆天臣。所以,他强调“为人臣必忠” ,不是要人们忠君,墨子还说过,君亲师皆不可法。所以,墨子所说的“为人臣者”,指的是人人都是天之臣,彻底否定了儒家的君臣观念;所以,“为人臣必忠”,首先指的是人人都应该忠于天道信仰,在信仰的基础上形养成忠信的品格。在墨子的话语体系中,特别重视忠信相连,将忠与信作为一对相辅相成的道德范畴。“古者明王圣人,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彼其爱民谨忠,利民谨厚,忠信相连。” 还将“所信者不忠,所忠者不信” 列为第六患。

所以,在这种语境下,“事上竭忠”,指的是对待君王不应有那么多礼仪,更不应该有太多顾虑,而是要主动谏上:“闻善而不善,不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弗能是,上之所非弗能非,上有过弗规谏,下有善弗傍荐,下比不能上同 者,此 上 之 所 罚,而 百 姓 所 毁 也”。听到善或者不善的言行,都不向上级反映,上面说得或者做得对,都不加以肯定;上面说得或者做的不对,都不批评他。上面犯错,都不加以规劝;下面有做的好的,都不广泛举荐传扬。都向卑下者看齐而忽视高尚者,凡此行径,上面应该惩罚,即使百姓也会毁誉他们。但是,后世统治者看到了墨学对王权君权的制约效应,所以选择独尊儒术,强调忠于君主个人、忠于一家一姓江山社稷的“忠观念”,成为后世两千多年专制统治下的主流观念。

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墨子这样的平民圣人,尽管复兴先王之道教的尝试起到重要作用,可是,在权力面前,显得有些渺小。墨子深知这个道理,知道称霸天下的“诸侯之染”是非常强烈的,所以,他不出仕,只做事。《墨子•鲁问》和《吕氏春秋•高义》记载,墨家弟子公尚过游历至越国时,向越王讲解了墨家的学说与理念。越王听后十分高兴,希望公尚把墨子请到越国,许诺把方圆五百里故吴之地封给墨子。

可是墨子听完事情的原委后,态度却十分冷淡。他知道,他的主张与越王格格不入,何况越王只是想利用他称霸一方,所以他批评公尚说,越王不知道我的主张,难道你也不知道吗。然后他说,“越王不听吾言,不用吾道,而受其国,是以义翟也,义翟何必越,虽中国亦可。”大意是,越王不会听我的话落实先王之道。今天要是接受了越国的封地,那就是拿墨家的原则做交易。真要是出卖原则,又何必去越国呢?中原哪个诸侯国不行?

墨子不依附于权贵,而是不遗余力按照自己的步调行事。墨子除了做思想、教育、科学、军事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成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他背周道而用夏政,“法夏宗禹”,创立了自己的墨家学派。

年轻时创办了一个设有文、理、军、工等科的综合性平民学校,培养了大批人才,史称“弟子弥丰,充满天下”。

墨子还是一个社会活动家,墨子的行迹很广,东到齐,西到郑、卫,南到楚、越,止楚攻宋,止鲁阳文君攻郑,阻齐伐鲁。墨子经常插手国际事务,以及诸侯国内政,连齐楚之类的大国,也不得不给他面子,可见墨子影响之大。墨家弟子充盈天下,平时学习墨家各种理论,从事教师、工匠、商务、政务、或耕种等各种职业,还为周围的人们做好事;战时则自愿结成军团奔赴前线为和平而战,墨子止楚攻宋时,禽滑釐就带领墨家弟子三百人立于宋国城头。后来,墨家军团最高的领袖被称为“巨(钜)子”,作为战时军团,巨子有很大的指挥权威。巨子的职位是由集团中公认的贤者互相传让的,而墨子可谓墨家军团的第一任巨子,墨子的大徒弟、守住宋城的禽滑釐则是墨家的第二任巨子。墨家学派的成员被称为“墨者”,皆愿追随巨子。墨者大多来自社会的下层,能够吃苦耐劳,平时短衣草鞋,参加生产劳动,“串足胼胝,面目黎黑”。墨家军团擅长守城,作战十分勇敢,即使是牺牲了个人性命也在所不惜。《淮南子》载:“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至。”意思是说墨家弟子之中在军团中服役的有一百八十余人,他们愿意赴汤蹈火,至死也不转脚跟后退。这是因为他们受到墨子的人格感化和行为事迹的感召所致。

墨家并不是一个专业的武士团体,主要是一个学术团体。墨家人数众多,墨家军团之外还有众多游离于军团之外的说书者、谈辩者、墨家政客等其他从事者。说书者是专门从事经典传承与理论著述的墨家学者,《墨经》的著述主要是他们的功劳。谈辩者所从事的是一般游士的共同事业:完成学业,然后四处游说,用自己的观点和辩才去影响诸侯各国,并争取出仕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以建功立业。如墨子曾使其弟子耕柱子于楚,游高石子于卫,游公孙尚过于越,出曹公子于宋,使胜绰事齐国项子牛。很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味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这叫红披肩”,红领巾新戴法被吐槽,谁在替孩子设定未来?

“这叫红披肩”,红领巾新戴法被吐槽,谁在替孩子设定未来?

音乐时光的娱乐
2024-06-05 13:48:47
黄海波曲栅栅补办婚宴,老师黄磊致辞,赵宝刚奚美娟等出席

黄海波曲栅栅补办婚宴,老师黄磊致辞,赵宝刚奚美娟等出席

娱慧
2024-06-04 15:52:17
网红铁头1号凌晨已归国,透露在日本干了两件大事,好戏还在后面

网红铁头1号凌晨已归国,透露在日本干了两件大事,好戏还在后面

辣条小剧场
2024-06-04 01:10:34
是什么原因让这个看着淳朴的男人去杀害县政府的高级官员!

是什么原因让这个看着淳朴的男人去杀害县政府的高级官员!

吴女士
2024-06-05 16:14:00
众议院议长约翰逊批评拜登援乌不利,呼吁拜登放弃微观管理乌克兰

众议院议长约翰逊批评拜登援乌不利,呼吁拜登放弃微观管理乌克兰

山河路口
2024-06-05 23:58:44
张韶涵的“渣女站姿”火了!腿缝几乎没有间距, 看得人眼睛都直了

张韶涵的“渣女站姿”火了!腿缝几乎没有间距, 看得人眼睛都直了

综艺不八卦
2024-06-05 18:11:00
反抗有罪,投降有理

反抗有罪,投降有理

金召点评
2024-06-04 21:26:29
FIBA官方晒图:这两个孩子会师NBA总决赛了 x

FIBA官方晒图:这两个孩子会师NBA总决赛了 x

直播吧
2024-06-05 13:58:09
中产的冰箱,吸不了冰箱贴了

中产的冰箱,吸不了冰箱贴了

中国新闻周刊
2024-06-05 22:11:36
58岁女子和65岁工程师黄昏恋,新婚夜,新娘问新郎:你身体如何?

58岁女子和65岁工程师黄昏恋,新婚夜,新娘问新郎:你身体如何?

纸鸢奇谭
2024-06-03 22:34:41
618大战:女装激战最凶,美妆仍是大牌的天下

618大战:女装激战最凶,美妆仍是大牌的天下

蓝鲸财经
2024-06-04 15:01:27
大唐为什么没有将西域彻底并入版图?663年6月5日大明宫成为皇宫

大唐为什么没有将西域彻底并入版图?663年6月5日大明宫成为皇宫

萨沙
2024-06-04 22:46:23
赖亚文独自返京!在车上站着很无力,背影落寞,让人担忧会被问责

赖亚文独自返京!在车上站着很无力,背影落寞,让人担忧会被问责

三十年莱斯特城球迷
2024-06-05 13:30:45
噩耗!好莱坞巨星安德森被曝去世,享年67岁,妻子公布其生前照片

噩耗!好莱坞巨星安德森被曝去世,享年67岁,妻子公布其生前照片

西瓜爱娱娱
2024-06-05 15:18:49
崩了!某龙头光伏公司大裁员!

崩了!某龙头光伏公司大裁员!

翔哥说地产
2024-06-05 13:05:47
回顾:一家5口偷偷加入美国籍,仍在中国捞金,现在报应来了

回顾:一家5口偷偷加入美国籍,仍在中国捞金,现在报应来了

春江小历史
2024-01-14 12:45:14
事实证明,“消失”8年的毕福剑,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事实证明,“消失”8年的毕福剑,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华人星光
2024-06-05 15:24:02
江西人妻出轨门震惊全网!不雅行为曝光:2个人的床上,睡着5个人

江西人妻出轨门震惊全网!不雅行为曝光:2个人的床上,睡着5个人

揉碎夏的诗
2024-06-03 14:10:02
陈冰:泽连斯基心心念念的“和平峰会”,可能会变成“旅游盛会”

陈冰:泽连斯基心心念念的“和平峰会”,可能会变成“旅游盛会”

直新闻
2024-06-05 11:37:26
刚刚,几十家网约车平台突然宣布:7月8日前,停止向无证司机派单

刚刚,几十家网约车平台突然宣布:7月8日前,停止向无证司机派单

老虎网约车
2024-06-05 20:30:03
2024-06-06 01:10:44
墨者辩
墨者辩
察类,明故,出理。
303文章数 227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头条要闻

9旬老人去世后被发现与小38岁保姆结婚 房产被过户

头条要闻

9旬老人去世后被发现与小38岁保姆结婚 房产被过户

体育要闻

赴美试训的崔永熙,表现究竟怎么样?

娱乐要闻

《青春有你》胡文煊被曝孕期出轨

财经要闻

员工证实周大福关闭深圳工厂

科技要闻

9家车企拿到自动驾驶落地入场券,没特斯拉

汽车要闻

又一个水桶车 试驾新“卷王”极狐阿尔法S5

态度原创

时尚
艺术
亲子
健康
军事航空

今年穿紫色,开运又高级!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亲子要闻

还会吐槽了!#双胞胎小宇宙 #日常vlog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军事要闻

乌方:俄乌冲突升级 所有“红线”不复存在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