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让更多农田成为高产田

0
分享至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全国新增加一大批整建制推进县——

让更多农田成为高产田

本报记者 邱海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1月18日 第 04 版)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是全国双季稻主产区,全县已建成29个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技术攻关区、23个核心示范区以及17个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技术核心示范区项目,核心区面积4.23万亩,技术辐射总面积达121.2万亩,约占该县水稻种植面积的82%以上,切实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图为庐江县白山镇觉海村,农机手正在驾驶大型机械收割成熟的双季晚稻。
  巢志斌摄(人民视觉)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联财镇张楼村里,村民正在整理粮囤上的玉米。
  王 毅摄(人民视觉)

  再增一批——农业农村部近日表示,今年增加100个玉米、100个小麦和102个油菜整建制推进县,持续深入推进大面积提高单产。这意味着,大面积单产提升的重点作物由此前的2个增加至大豆、玉米、小麦、油菜共4个。

  2023年,农业农村部启动粮油等主要农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并将其作为粮食生产头号工程。当年,300个大豆、玉米整建制推进县单产提升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73%以上,更多农民尝到增产又增收的甜头。今年,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将被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

  为何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

  ——中国粮食耕种面积已处于历史高位,产能提升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单产,亟待将典型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

  趁着冬日暖阳,四川省渠县粮农袁雪东卖出了上季收获的最后一仓大豆。“这茬豆子收成好,个个颗粒饱满,产量有了明显提升。”袁雪东说,“去年县里整建制开展大豆单产提升行动,在优良大豆品种、机械化精量播种等方面提供了更多支持,我种的1000多亩地也因此受益。”

  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四川2023年实施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在渠县、荣县、仁寿县等15个县整建制推进玉米、大豆单产提升。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徐芝文表示,去年四川粮食总产量达到718.8亿斤,创26年来新高,其中亩均单产高是一大特点,全省粮食亩产比上年增加12公斤,增长3.3%,增幅在13个粮食主产区中位列第一。

  何为大面积单产提升?为什么推进这一行动?农业专家解释,大面积单产提升是相较于小面积示范的一个明显不同提法。目前,中国农业生产仍是“单技术为主、小面积示范”的传统推广模式,大田生产技术到位率不高,还未形成“多技术集成、大面积普及”均衡增产的格局。

  看品种单产,当前水稻、小麦、玉米国家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600公斤、420公斤、650公斤,比大田生产分别高130公斤、40公斤、230公斤,大田产量与区试产量存在较大差距。

  看技术模式,各地集成创新了水稻侧深施肥、小麦宽幅精播、玉米浅埋滴灌、大豆大垄密植等一批高产技术模式,示范点平均增产都在10%以上,但还没有大面积普及推广。

  看高产典型,近几年通过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和产业技术体系示范,项目县单产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其中小麦平均亩产比所在省份高91公斤、水稻高50公斤、玉米高120公斤、油菜高28公斤。

  “提升单产潜力较大,也势在必行。”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说,目前我国粮食面积已处于历史高位,耕地和水资源约束越来越紧,依靠扩大面积增加产量的空间十分有限,产能提升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单产。同时,我国农产品特别是大宗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主要表现在单位面积产出率低,亟须提高单产水平。实施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就是要千方百计将科技潜力转化为现实产量、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民产量、典型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尽快推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

  聚焦哪些关键作物

  ——产能提升最迫切、单产提升潜力最大的是大豆、玉米;同时推进油菜、水稻、小麦等作物

  大面积单产提升,怎么干?农业农村部明确,突出关键作物,分层次推进。

  具体看,第一层次是产能提升最迫切、单产提升潜力最大的大豆、玉米两个作物,作为农业农村部的工作重点,率先启动单产提升行动,力争尽快实现突破;第二层次是产能提升有需求的油菜、水稻、小麦,农业农村部指导各省结合实际统筹推进实施;第三层次是棉花、甘蔗等重要的大宗经济作物。

  依此思路,农业农村部去年启动粮油等主要农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统筹整合200多亿元,在100个大豆、200个玉米重点县整建制推进,主推密植技术模式,集成配套各类资源措施,提高关键措施到位率。

  改变,并非易事。“就提升玉米单产而言,增密精准调控是一个可靠的技术方案,但推广起来有难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少昆说,尽管这项技术门槛不高,有助于增产,还能节约成本,但农户在看到效果之前,不容易转变理念。

  在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姜店乡粮农王朝锁最初对这项技术便有所疑虑:“咱这玉米地里,亩株数一般在4200株左右,新技术要提升到超5000株,这样密植会不会出现倒伏,中后期营养能否跟得上,心里没底。”去年,县里开始推广这项技术,王朝锁跑了好几家高产试验田,参加了多场技术培训,心中疑惑开始解开。

  以往玉米密植,缺乏有效的水肥调控,播种时把肥“一炮轰”施到地里,中后期管理不足,高密度群体易出现倒伏、早衰等问题,常常是增密不增产。新技术运用滴灌水肥一体设施,实现增密、滴灌、精准水肥调控三合一,让玉米“少量多餐”,并集成土地精细耕整等多项技术。“这能实现按需、分次、定向供给水肥,满足密植群体全生育期水肥需求,同时提高水肥利用效率。”李少昆说,面对极端气候时,也能通过水肥调控提高群体耐受力、促进弱株转壮。

  一番了解后,王朝锁试种了200多亩,结果超出预期。“每亩1092.81公斤,创下了漯河市玉米单产最高纪录。”王朝锁说,今年他种的1400亩地都要用上增密精准调控高产技术。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密度增加是2023年大豆玉米单产提升的重要因素和显著特点。黄淮海地区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大力推广密植精准调控技术,30万亩项目区亩均密度提高500株以上。东北四省区推广大豆高台大垄密植面积2491万亩,比上年增加904万亩。

  除了密植技术等良法,大面积单产提升还突出良田、良种、良机、良制。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这包括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提升耕地质量;选用良种、培育新品种、明确育种方向、加快生物育种推广;加快农机研发推广,统筹茬口衔接、兼顾用地养地、发展间套作等。

  效果怎么样

  ——整建制推进县粮食单产增长率比非项目县高8.8个百分点;从全国看,单产提高对增产的贡献达58.7%

  措施到位,成效初显。据测算,综合分析评估政策支持、工作推进、气象条件、经济水平等因素,开展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的整建制推进县粮食单产增长率比非项目县高8.8个百分点。

  “2023年,在局部地方受灾较重的情况下,大面积单产提升有效对冲了灾害影响,实现了以丰补歉、以秋补夏。”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说,全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3908.2亿斤、增产177.6亿斤,粮食平均亩产389.7公斤、提高2.9公斤,单产提高对增产的贡献达到58.7%。

  增的是产量,也是收入。“去年种了3800多亩玉米,选了抗性更好的品种,每亩株数从4200株左右增加到5100多株,收成不赖。”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金穗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袁本刚说,平均算下来,每亩产量提升近300斤、多卖了400多元。

  齐河2023年被确定为全国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齐河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董永说,在此带动下,全县打造20万亩集中连片高产地块,增密度、提质量、改施肥、防病害,开启“绿色增产”新模式,小麦、玉米两季作物平均亩产合计超过1500公斤,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

  今年,粮油等主要农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进入启动实施的第二年,国家明确将继续推动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

  “我们将把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说,今年将增加100个玉米、100个小麦和102个油菜整建制推进县,突出“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力机型”,组织开展技术培训、指导服务等,培育一批规模种植和服务主体,以点带面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在政策保障上,将会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大力开展绿色高产高效和规模主体提单产行动。

  地方也在积极部署。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孙矿玲介绍,陕西将用好管好各级财政补助资金,创新金融保险服务产品,助力单产提升集成技术全面推广落地。

  董永表示,今年齐河将进一步推动规模种粮,围绕持续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单产水平,区域亩产力争超过当地平均水平10%以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泽连斯基:任何国家都无权指手画脚!中国不能树敌太多,反对投降

泽连斯基:任何国家都无权指手画脚!中国不能树敌太多,反对投降

大风文字
2024-06-04 10:56:04
王曼昱两次领先遭逆转:今年战莎莎已吞4连败 获700分稳固世界第2

王曼昱两次领先遭逆转:今年战莎莎已吞4连败 获700分稳固世界第2

颜小白的篮球梦
2024-06-03 20:13:08
大鱼来了!CBA最强外援被多队哄抢,广东男篮有望“重金”截胡?

大鱼来了!CBA最强外援被多队哄抢,广东男篮有望“重金”截胡?

绯雨儿
2024-06-03 16:50:23
中国股市:证监会“重罚违规”!A股即将吹响“反攻”号角?

中国股市:证监会“重罚违规”!A股即将吹响“反攻”号角?

风口招财猪
2024-06-04 02:17:26
波津:卡莱尔不让我背打责任在我 若我像现在这么高效他会有耐心

波津:卡莱尔不让我背打责任在我 若我像现在这么高效他会有耐心

直播吧
2024-06-04 10:17:02
马伊琍:我卸妆了,刘涛:我也卸妆了,再看高圆圆:差距真大

马伊琍:我卸妆了,刘涛:我也卸妆了,再看高圆圆:差距真大

虾剪说剧
2024-06-02 19:05:02
嫦娥六号48小时挖土结束,回国!没有火箭的返回器,怎么飞回来?

嫦娥六号48小时挖土结束,回国!没有火箭的返回器,怎么飞回来?

风云圈
2024-06-03 23:05:55
网约车司机猥亵亲吻女乘客,警方介入,曹操出行回应:涉事车为加盟车

网约车司机猥亵亲吻女乘客,警方介入,曹操出行回应:涉事车为加盟车

新民周刊
2024-06-03 19:21:58
右后卫告急?国足官宣28岁泰山国脚阑尾炎手术!无缘3天后战泰国

右后卫告急?国足官宣28岁泰山国脚阑尾炎手术!无缘3天后战泰国

我爱英超
2024-06-03 20:18:30
看看日本网友如何评论靖国神社被写厕所这件事

看看日本网友如何评论靖国神社被写厕所这件事

鬼谷子思维
2024-06-03 14:21:33
“美国出卖了乌克兰,50年后这国家就没了”

“美国出卖了乌克兰,50年后这国家就没了”

观察者网
2024-06-03 14:02:09
《雪中悍刀行2》归来!主演阵容不变,姜泥新人选引猜测!

《雪中悍刀行2》归来!主演阵容不变,姜泥新人选引猜测!

阿芒娱乐说
2024-06-04 00:43:11
警号000001落马了,大快人心!

警号000001落马了,大快人心!

华人星光
2024-05-22 15:03:01
陈毅夫人张茜有多美?1963年她与周总理的合影,年过40仍柔美动人

陈毅夫人张茜有多美?1963年她与周总理的合影,年过40仍柔美动人

南书房
2024-05-25 17:55:02
华为“爱说谎”工艺做到7nm是极限了,要不是历史惊人相似就信了

华为“爱说谎”工艺做到7nm是极限了,要不是历史惊人相似就信了

小蜜情感说
2024-06-04 01:32:22
欣赏一下后视镜的风景

欣赏一下后视镜的风景

小影的娱乐
2024-06-04 10:30:27
表面比肩王思聪,实际上全都是假豪门,麻烦别再装了好吗!

表面比肩王思聪,实际上全都是假豪门,麻烦别再装了好吗!

游戏解说小晴
2024-06-03 01:38:14
维尔德被张志磊KO原因曝光!维尔德自作自受,张志磊没白禁欲!

维尔德被张志磊KO原因曝光!维尔德自作自受,张志磊没白禁欲!

祝晓塬
2024-06-04 08:46:04
俞敏洪心累了,直播称东方甄选做得乱七八糟,但这怪不了董宇辉!

俞敏洪心累了,直播称东方甄选做得乱七八糟,但这怪不了董宇辉!

谈芯说科技
2024-06-04 06:21:53
嫦娥六号成功完成月背取样,国旗展示照片背景黑暗:月背是黑夜?

嫦娥六号成功完成月背取样,国旗展示照片背景黑暗:月背是黑夜?

科学黑洞v
2024-06-04 09:14:40
2024-06-04 12:10:44
人民资讯
人民资讯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373097文章数 5389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七国集团呼吁哈马斯接受停火协议

头条要闻

七国集团呼吁哈马斯接受停火协议

体育要闻

一位糖尿病患者,和他的24年皇马梦

娱乐要闻

杨幂留言为热巴庆生,姐妹情深惹人羡

财经要闻

伯克希尔一度跌近100% 纽交所:交易无效

科技要闻

70秒看嫦娥六号成功月背采样

汽车要闻

2.0T+云辇-P+天神之眼 方程豹豹8还配软包内装

态度原创

健康
艺术
房产
教育
军事航空

晚餐不吃or吃七分饱,哪种更减肥?

艺术要闻

穿越时空的艺术:《马可·波罗》AI沉浸影片探索人类文明

房产要闻

12000+起!海口40+楼盘,最新价格曝光!

教育要闻

大数开方,这样变形最简单!

军事要闻

泽连斯基称俄武器来自中国 外交部回应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