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这场运动就是以片面追求工农业高产值为主要特征的“大跃进”运动。“大跃进”严重破坏了当时脆弱的经济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遭遇的一次严重挫折。
在当时的河南,时任河南省委第一书记(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委书记)的吴芝圃也带领全省人民投入到“大跃进”当中,只是吴芝圃错误地估计了当时的形势,使得河南的情况较为严重。那么,吴芝圃的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他后来又过得怎么样呢?
吴芝圃出生于1906年3月16日,原名吴殿祥,河南杞县人。吴芝圃早年时期就受到了进步思想的熏陶,1920年夏,他考进杞县县立甲种农校,同年冬,他一连写了6篇文章,提倡破除迷信,题为《六辨录》,在校内外都很有影响。1922年,吴芝圃开始接触到社会主义思想。
大革命时期,吴芝圃投身到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中,在家乡发动农民,有力配合北伐军的胜利进军。另外,吴芝圃早年在开封省立第二中学高中学习期间,他还因参加爱国运动被开除学籍,后来他参加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是主席较早的学生之一。
1925年春,吴芝圃加入了青年团,同年12月转为正式党员。大革命失败后,吴芝圃的工作逐渐转入地下,他也活跃在豫东一带,从事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积累了丰富的革命经验。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两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南方八省的游击部队改编为新四军,吴芝圃率领的豫东抗日游击第3支队与彭雪枫率领的部队合编为新四军第六支队,彭雪枫任司令员,吴芝圃任副司令员。后来吴芝圃又担任了新四军第4师政治部主任等职务,投身抗日战争,并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吴芝圃逐渐转入地方工作,当时有一个豫皖苏边区,吴芝圃担任党委书记兼军区政委。1948年冬,开封获得解放,吴芝圃出任开封市委书记和开封市市长,随后又成为中原临时人民政府副主席。
建国后,吴芝圃先是在中原省工作了一段时间,不久后又被调到河南省,担任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主席(相当于河南省省长)以及河南省省长等职务。1958年,吴芝圃又兼任了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全面主持河南省委的日常工作。
在吴芝圃主持河南省委工作时,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正在进行,当时河南省的大部分青壮劳力都放弃种地,忙着大炼钢铁,导致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信阳事件发生后,吴芝圃非常自责,他认为自己对这起事件负有领导责任。
同时,中央也开始解决河南的问题,1961年7月,刘建勋被调到河南,担任省委第一书记,吴芝圃则被降为省委第二书记。1962年,中央免去了吴芝圃在河南的职务,此后吴芝圃被调到中南局,担任了中南局文教书记。
在这之后,吴芝圃主要生活在广州,于1967年因病去世,终年61岁。值得一提的是,晚年的吴芝圃曾深刻反思自己在河南犯下的错误,他曾坦言自己对不起河南人民,即使对自己处以极刑,也应引颈受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