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电用电,亏电用油。什么是混动?这就是混动。
在近期召开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提出了一个观点,他认为新能源汽车行业下半场应该是“混动”的内卷。
尤其是插电混动和增程电动,未来在新能源汽车总量占比提升到30%-35%都是有可能的。
这是什么概念呢?意味着今后每10辆新能源汽车,可能有3辆都是插电混动或者增程电动。
我们这里暂且不提欧阳院士的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单说这插电混动和增程电动,其实一直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
简单来说,自从新能源汽车开始面向市场以来,大家一直都在争论一个问题:混动路线究竟孰优孰劣?
太复杂的我就不讲了,我就站在厂商和消费者的角度谈一下这件事。
首先是厂商角度:
对于他们而言,大多数都会优先采取增程式电动。为什么呢?
第一,制造成本低。
增程式动力系统主要由四个部件组成,分别是电池组、增程器、发电机、驱动电机,这里面最贵的就是电池组,其次就是增程器,这里的增程器也就是汽油发动机。
如下图,由于增程式整体结构简单,技术门槛低,所以整体制造成本并不高。
第二,技术门槛低。
增程式电动的技术门槛并不高,用最直白的话来说就是车辆携带了一个能够发电的发动机,通过发电机发电来增加电池续航。
增程式电动车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就是通过燃油发电,然后再由电池驱动车轮,达到增加续航里程的目的,在能源的使用上并没有改变依赖燃油的现实,所以在亏电时油耗依然比较高。
插混电动车的门槛技术则相对较高,不仅可以串联,还可以并联。
以比亚迪的DM-i超级混动为例,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的发动机不仅可以带动发电机给电池组充电,还可以配合电机一起驱动车辆(并联),甚至直接单独驱动车辆。
整车油耗可以低于百公里4升。
这也正如欧阳院士所说的那样:“技术门槛肯定是插电混动要高,所以一般新造车势力不会选择插电混动。”
其次是消费者角度:
要说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大多数普通消费者都可以一口气说上七八个,比如环保、噪音低、加速快、不限号、智能化高、驾驶感好等等。
但是你要说插电混动和增程式混动的优势和劣势,可能很多人都说不上来。
所以这里我就简单给大家举例说明,尽量说得通俗易懂一点。一句话:到底是选择插电混动还是增程电动,其实主要还是看消费者自身需求。
首先,如果你所在城市充电桩不多,并且基本上不怎么跑长途,那么建议你选择增程式电动车,为什么呢?
因为增程式电动车本质上还是在用油发电,然后再带动电池组驱动车轮,这中间过程的损耗相对较大,你要是经常需要跨城跑长途,那么油耗将会非常高,这就失去了买新能源汽车省油的初衷了。
并且要是经常大功率充电,或者充电频率过于频繁的话,电池寿命也会受到影响,到时候可能要比其他车辆更早地更换电池。
其次,如果你既要在城区跑,偶尔又要跨城跑长途,那么建议你选择插电混动电动车。为什么呢?
因为得益于两套动力系统(燃油系统和电动系统),插电混动汽车既可以跑短途,也可以跑长途,自由切换,比增程式更省油。
所以如果按我我个人需求的话,更推荐插混,毕竟只要买了车,那么上高速是迟早的事,长短途兼顾才是最好的选择。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就目前市面上的情况来看,能够做增程式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很多,比如岚图、赛力斯、问界、哪吒等等,基本上以造成新势力为主。
但是真正能够做插电混动的就只有那么几家,比如上汽、比亚迪等。
至于为什么?还是欧阳院士那句话,增程式技术门槛更低。
很多造车新势力之所以选择增程式,就是想要在用户“看不到”地方省去成本,从而让用户忽略其动力系统结构简单、技术难度低、电池容量小等“缺点”。
说句不好听的话,增程式系统是属于未来一定会被淘汰掉的过渡方案。
因此,如果真的如欧阳院士所说,未来混动汽车在新能源汽车的占比将提升到30%-35%,那么我想,插混或许会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毕竟,只有插混可兼顾车辆性能和经济性的双重需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