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5日至27日,由校长智库教育研究院、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会未来教育与创新发展专业委员会、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23中小学课程建设与发展大会暨首届中小学特色课程博览会”在四川成都成功举办。本次大会以“价值·重构·路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与批判性思维:回归高品质课程建设的逻辑源点与创新理路”为主题,旨在深度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共计1800余名代表参加本次大会。
2023中小学课程建设与发展大会暨首届中小学特色课程博览会主会场 全国教育工作者共聚一堂
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会未来教育与创新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首都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李有增,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院长陈大伟,校长智库教育研究院院长谢文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西南大学教授、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宋乃庆,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基础教育课程》杂志主编付宜红,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罗清红,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蔡可,上海市金瑞学校总校长程红兵,厦门华东师范大学希平双语学校总校长刘伟,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李铁安分别进行了主题讲座。
大会为期三天,除主会场外,分别在成都石室成飞中学、成都温江区鹏程小学校、成都市成华区嘉祥外国语学校、成都霍森斯小学、成都高新新城学校、成都树德实验中学、成都天府第四中学校、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成都金苹果锦城第一中学、成都市北新实验小学、成都空港实验学校、成都石室蜀都中学、成都天府第七中学、成都七中初中学校、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境界分校)、成都冠城实验学校共计16个学校举办了分论坛。
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会未来教育与创新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首都师范大学原副校长 李有增
李有增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此次大会的举办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课程是育人的核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载体。党的二十大把教育、科技、人才统筹安排,提出教育强国战略,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主题和核心任务。而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落脚点和发力点,必须聚焦到高品质的课程体系建设。
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院长 陈大伟
陈大伟在致辞中表达了对教师的期许,每一位教师都需要在学习和创造当中,讲出自己满意的课。教师需要学会“穷则思变”,当课程达不到理想要求时,要寻求“变”,外出学习、交流将是一种途径。陈大伟期待,教师可以用高品质高质量的课程对学生的发展提供更有价值的帮助。
校长智库教育研究院院长 谢文辉
谢文辉讲到,举办此次课程大会契合了校长派致力于构建资源共享平台、搭建沟通交流桥梁的一贯理念。校长派致力于发展成为全国教育工作者的智库服务平台,我们努力在以智库建设与服务、媒体资讯与出版、校长培训与研修和资源服务与共享四个方面为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服务。程对学生的发展提供更有价值的帮助。
西南大学教授、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原副会长 宋乃庆
宋乃庆在《教育强国背景下的课程教学改革》主题讲座中提到,教育强国背景下的课程建设目标应该是建设具有高质量、公平普惠、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同时,宋乃庆提出应从课程规划建构行动计划、课程资源研发行动计划、课程实施创新行动计划、课程评价改革行动计划、建立符合国情和市场需求课程文化打造行动计划、课程育人保障行动计划、课程师资培养行动计划这七个方面开拓教育强国导向下的课程发展新路径。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基础教育课程》杂志主编付宜红
付宜红以《学校课程建设:趋势、误区与着力点》为题,从当前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中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入手,就学校课程建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误区一一讲解,强调要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强化整体系统设计,以高质量课程实现高质量育人。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罗清红
罗清红以《深耕课堂数据导航新课程背景下的新作为》为主题,聚焦新课程背景下课程建设的基本逻辑,就大脑皮层对“学习是怎样发生的”展开讨论,认为掌握大脑运作的基本规律会产生更高效的学习。罗清红认为,要以输出为目的,完成学习输入与输出的“双向奔赴”。同时,我们应巧妙运用国家“新基建”所带来的“数智力量”开启教育数字化之路,构建数字教育生态。
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蔡可
蔡可发表了主题为《教育数字化行动战略背景下的课程教学改革》的报告,从教育信息化、信息化在教育领域投入的绩效问题屡受争议、数字化转型应突出其适切性与可持续性、“人工智能+教育”构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模式这四大“痛点”问题进行了深度的解析。蔡可认为,我们需要在教学结构变革前提下来设计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要掌握基于空间变革的混合式学习,要基于大数据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
上海市金瑞学校总校长、金茂教育研究院院长程红兵
程红兵进行了《面向未来的课程是培养创造力的课程》主题汇报,他表示,学校教育应从小培养学生的常识性思维和反常识性思维,优秀的教师,优秀的课程需要不断的拓展孩子的思维边界与思维规律,真正让孩子在创造中长大。程红兵认为,当前我们应该培养具有核心素养,且拥有未来胜任力的人,即培育出色的“思考者与探究者”。
厦门华东师范大学希平双语学校总校长刘伟
刘伟在《基于学校发展路径下的课程建构》报告中,以设置了财商课程、田野课程、科创课程、艺体课程四大特色课程的华师希平双语学校为例,剖析阐述新学校的课程构建思路。刘伟认为,新时代的课程建构之道首先要适应国家的要求,其次是学校的发展路径,其三是学生的培养目标,课程建构的出发点需要明晰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学生的培养目标、课程建设和特色发展的关系,以及课程自身建构与资源利用。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李铁安
李铁安以《高品质课堂——新时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期待》为主题进行讲座,指出课堂教学改革即守正创新的动态实践过程,以及自身发展的意义诉求、理念追求和实践要求。他认为,教师应该找到课堂教学的意义价值,课大于管理,要学习教育家精神,敬畏课堂、痴迷课堂、深耕课堂。以传统文化和数学文化为例,李铁安指出教师要创造性的利用课堂教学,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本次大会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精神的务实体现。大会推动了各学校准确把握课程改革的脉动,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实践学校课程改革与创新工作,引领学校课程实现高品质、特色与内涵发展。与会教育工作者们表示,大会对于促进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有着长足的促进作用,我们要牢牢把握住新时代带来的教育机遇,培养可应对未知机遇与挑战的创新型人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